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19KB ,
资源ID:39188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88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秭归教学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秭归教学实习报告.docx

1、秭归教学实习报告秭归教学实习报告在我们学完专业课之后,和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北京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三峡地区进行为期四周的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填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实习,目的是:(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库岸工程治理现状及其他工程实例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教学任务三峡地区野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且存在较

2、多的典型物理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三峡教学实习的基本训练内容有:(1)辨识地形图及位置定点;(2)测量产状,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描述及命名;(4)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和实测地质剖面;(6)构造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及描述;(7)第四系地质现象的观察调查;(8)水文地质现象的观察调查;(9)物理现象的观察调查;(10)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岩土工程实例的考察;(11)独立填图。全县境域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县辖7镇5乡,2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22年)。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

3、、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如下图1-1。第二节气候水文实习区地处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会合地带。长江自西向东流经该区。形成狭谷型河谷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山峦叠嶂,总体地形自北西向东南、两岸分水岭向长江河谷呈阶梯状下降。周边相对较高地形为南部的云台荒。1.气候秭归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春少雨雪。受峡谷地形影响,区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海拔1500m以上高山区基本无炎热夏季,海拔1800m以上地带,寒冷天气达226天。不同海拔地带气温相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18.3之间。其境内气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趋势,极

4、端最高气温达42,极端最低气温8.9,最高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最多风向与河谷走向一致,多偏南风,受地形影响,风速一般较小,年均风速1.2m/秒,年均日照1619.6小时,夏多冬少。2.降水及蒸发秭归县内年降水量9501590mm,平均1439.2mm。长江河谷地带平均1000mm左右,降雨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每升高100m,降雨增加3555mm。最大年降雨量为63年,1430.5mm,最小年降雨量为66年,733mm。每年68月降水量最大,11、12、1、2月份降水量最小,月降雨量及峰期随不同海拔高程而不同。年均蒸发量多于降水量,河谷区平均蒸发量1428.4mm。8月份蒸发量最高,

5、平均为214.8mm。3.水文区内河流水系发育,在未建库前,境内长江水宽150300m,流速1.52.0m/秒,正常流量0.30.5万m3/秒,多年平均流量1.4万m3/秒。区内溪流网布,长江流域二级河谷有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泄滩河。几条河流基本情况如表1-2-1(建库前)。表1-1二级河谷形态水文特征河流名称全长(km)河床均宽(m)平均水深(m)平均坡降(%)平均流量(m3/秒)青干河境内53.950.01.010.919.06童庄河36.650.00.622.06.36九畹溪42.340.0110.00.830.617.5茅坪河境内23.940.00.

6、242.02.47龙马溪10.02.598.01.11香溪河境内11.180.01.55.1247.4吒溪河境内52.440.013.58.34泄滩河17.6120.063.01.93第三节资源与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1)煤: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侏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2)金与金银矿: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3)铁矿: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4)地热: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垭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5)水力资源:境

7、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河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第一节地形地貌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地貌上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

8、西部隆起山区与东部江汉凹陷平原形成明显的差异。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将县城一分为二分南北两部分。因其构造地块升降、长江下切及地貌剥夷作用,形成自西向东、自长江两岸分水岭至河谷的层状地貌格局,以长江为最低谷地、显示地势起伏,层峦叠嶂的恢宏景观。境内山体延绵、谷峰相间、地形陡峻。全县最高峰为云台荒,海拔2057m,最低点茅坪河口,海拔40m,平均海拔800m。发育有五指山、马苍山、天兴山、梨子山、凉风山、香炉山、向王山等七条主要山脉,海拔800m以上高山有128座,其中1000m以上有87座,2000m以上2座。第二节区域地质构造大的构造单元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纲要图(一)构造演化历史本区总

9、体构造格局及形迹都是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演化的产物,1825亿年的古元古代时期,大陆边缘拉张,后接受一套火山岩与陆源碎屑及碳酸岩的沉积(现称之为崆岭群)。至中元古时期(1018亿年),经神龙运动,使盆地沉积在其作用下变质成为变质岩系。新元古代(810亿年),经晋宁运动,主体以SENNW向挤压作用使前震旦纪地层强烈褶皱、断裂和变质,伴之多期岩浆侵入,形成了古老的结晶基底(通称黄陵地块)及基底构造。从晚元古代晚期到中生代晚其(1.358.0亿年),处于较稳定陆块环境,以构造升降为主,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期间经历剥蚀作用。中生代晚期的侏罗纪时期(0.051.37亿年),发生了燕山运动

10、,使盖层岩系普遍褶皱、断裂,形成断陷、坳陷盆地并接受沉积。喜山运动时期(0.20.65亿年),本区结束沉积作用,呈现为大面积差异升降运动及掀斜运动。(二)褶皱构造1、黄陵背斜黄陵背斜西半部构造形迹展布在太平至香溪一带,是一个长短轴比2:1的复式短轴斜歪背斜或穹隆构造。由砥柱和脊柱两部分组成。砥柱(基底)为古老的崆岭群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脊柱(盖层)为黄陵背斜轴,轴向北17度,轴面倾东。实习区内南北轴长26km(全长120km),东西宽13km(全长85km)。西翼岩层产状倾角较陡(3040度);东翼岩层产状倾角较缓(815度);南北端倾伏角小于15度。黄陵背斜出现在燕山期以前的卯支期,燕山期定

11、型并继续发展,其构造形变较强烈,两侧形成盾地,实习区内只有西侧盾地,即秭归向斜。2、秭归向斜北起兴山南阳河,向南经马家坝、秭归县旧址等地,扬起于梅坪附近,长47km,其轴向总体为北1020度东。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的干扰和改造,使其轴线发生了“S”变形。整个秭归向斜平缓开阔,核部由侏罗系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所组成,形成时代与黄陵背斜一致。(图2-1)3、仙女山向斜位于秭归县仙女山一带,主体围绕仙女山展布,轴向近南北略偏西,长10km,宽34km。核部地层由下白垩统石门组的砾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4、局部岩层发育小褶皱陡山沱组平卧褶皱:发育在陡山沱组底部白云岩中,褶皱旁观察到波痕

12、。此地处于断裂带中,地层向下滑动,使稍薄岩层发育平卧褶皱。(图2-2)九畹溪覃家庙组褶皱:下部为石龙洞组的那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上部为覃家庙组灰色薄层白云岩夹泥质条带,质软,易发生构造现象。该褶皱主要发育在覃家庙组。(图2-3)(三)断层构造1、盖层断裂指切割深度较大的断层,构成本区构造格局的重要部分,区域性大断裂有仙女山断裂、九湾溪断裂、新华断裂等。伴随较大断裂的差异活动形成断陷,坳陷盆地,如远安、仙女山、恩施、建始等盆地,形成盆地内巨厚的白垩老第三系红色岩层。仙女山断裂:地处秭归中部,长约8090公里,走向NNW,倾角6080,发育在志留系灰绿色薄层粉砂质页岩与白垩系紫红色泥岩夹砾岩间,

13、为活断层,相对运动约0.12mm/n,30年来产生了20多次小地震,大多小于三级。该断层造成较多地层缺失,并发育有山谷沟壑,夹有奥陶系灰岩透镜体。(图2-4)九畹溪断裂:发育在志留系灰绿色薄层粉砂质页岩与奥陶系灰色中厚层灰岩间,灰岩中发育有溶洞和断裂形成的擦痕、阶步,断裂走向近SN向,发育有一大冲沟。该断层造成较多地层缺失,方解石大量集中于灰岩断层带上,可见断层地貌,如单面山。和仙女山断裂延伸入长江,均属重点监测对象。(图2-5)2、局部小断层风茅公路崆岭群小断层:该发育在崆岭群斜长片麻岩中,发育有大量的节理裂隙,可观察到一条主断层和四条小断层。主断层为斜冲逆断层,错距约1.5米,上盘有明显的

14、牵引构造,岩层较为破碎,下盘较为完整,可见较多的方解石岩脉,并有明显错动。断层面上可观察到擦痕、阶步和透镜体。(图2-6)横墩岩隧道陡山沱组断层断层带上发育有一条沟谷,沟谷的西侧为陡山沱组第三段的灰白的的白云质灰岩,东侧下部为陡山沱组第四段的硅质灰岩,上部为灯影组的中厚层灰岩。沟谷西侧岩层可见明显的牵引构造,西侧岩层下降,东侧岩层上升,因不清楚具体断层面产状走向,无法判断断层的类型。由于东侧地形较陡,西侧较缓,可判断断层面可能向西倾,加上牵引构造的指示可以判断断层可能为逆断层。(图2-7)郭家坝巴东组牵引构造:在郭家坝隧道口西的巴东组里发育一牵引构造,断层面产状32850,为一正断层。(图2-

15、8)横墩岩隧道岩家河组地堑:在水井沱组的黑色薄层炭质灰岩与岩家河组的黑色中厚层炭质灰岩中发育一地堑构造。(图2-9)(四)节理构造节理是没有明显错动的破裂面,根据力学基质的不同,分剪节理和张节理。剪节理是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张节理是在拉应力或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杰里米那一般较粗糙,延伸较短,很容易尖灭。对于工程岩体来说,节理控制着边坡的稳定性。本次实习中对湖景天成西侧高边坡的节理进行了测量。1、火炬节理:在泗溪公园入口处观察到火炬节理。为共轭“X”型剪节理,两组共轭剪节理面的交线代表方向,夹角平分线代表和方向,在两组主节理面由于张拉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张拉裂缝,再由于方解石

16、的填充,形成了火炬状节理。(图2-10)2、节理测量本次主要学习测线法,通过拉测绳统计每条节理的产状,半迹长,填充特征,粗糙度等要素,来分析优势节理,进一步分析边坡稳定性。实习中通过湖景天成西侧的高切坡的实测,并分析统计每范围角度的节理数、平均倾角和平均倾向,画出如下倾向倾角玫瑰花图。(图2-11)通过倾向倾角的玫瑰花图分析优势节理面L1:7445,L2:12272,L3:18559,L4:28062,坡面走向:60,坡角65。故可通过赤平面投影图的方法分析其稳定性如下图:(图2-12)1)L1和L3、L2和L4分别形成交错楔形体A和B,均有潜在下滑危险。2)L1和L2、L3和L4分别形成交错

17、楔形体C和D,倾向与坡向相反,均无危险。第三节地层岩性三峡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层分布典型地区,分布有地层标准剖面,南方出露基岩地层除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白垩系一部分,石炭系上统和第三系外在该区几乎都可以见到。主要分布有自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地层,以及火成岩体,侵入火成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分布。(一)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河谷阶地、各级剥夷面、斜坡凹地等处。多种成因类型,其中以冲击及残坡积分布最多。茅家坪为更新统,形成于洪积扇与河谷地貌,上部沙土夹砾石,下部为磨圆较好的砾岩,基岩为岩浆岩。(干溪沟洪积扇平面图2-13、茅坪溪河谷地貌剖面图2-14、河漫滩二元结构示意图2-15)郭家坝第四系成因较

18、复杂,除分布于河谷一级阶地、漫滩的冲积亚砂土、砂、砾石层和少量淤泥质土外,斜坡地带多分布残积、坡积含碎石粉土或碎石土等,为全新统。(一)沉积岩实习区地层分布及厚度受沉积地理环境及构造运动的影响,表现为东南部大多地层分布范围比西部广。震旦系受当时沉积环境影响,西部厚度小,缺少砂质层位;而东部厚度大,层位受九畹溪等大断裂的影响。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许多地层断失,或局部增厚。白垩系与区内最新地层主要分布于仙女山地区及零星分布于东南部,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区内西部的秭归盆地一带。1、南华系(N)莲沱组(Nh1l):灰绿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局部夹黄绿色砂质页岩,露头良好,产状2657

19、0,与下伏组Pt2角度不整合接触。南沱组(Nh2n):灰绿色冰渍砾岩,产状25560,与下伏地层Nh1l平行不整合接触。2、震旦系(Z)陡山沱组(Z1ds):本组分四段,一三段灰黑色薄中厚层白云岩夹页岩,二四段黑色薄层含粘土硅质岩,两白夹两黑,产状25555,与下伏地层Nh2n平行不整合接触。图2-16:Z1ds-Nh2n古风化壳素描图)灯影组(Z2dy):灰白色中厚层到厚层白云岩夹灰黑色薄层条带状含沥青质灰岩,节理裂隙发育,产状27030,与下伏地层Z1ds整合接触。岩家河组(Z2-1)y:黑色中厚层硅质与炭质灰岩夹薄层炭质页岩,产状20014,与下伏地层Z2dy整合接触。3、寒武系()水井

20、沱组(1s):黑色薄层含炭质细晶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底部含飞叠石,含巨大结核,豆荚构造。露头良好,产状24820,与下伏(Z2-1)y整合接触。石牌组(1sp):下部为砂岩,中部为中厚层泥晶灰岩,上部为泥岩。产状24820,与下伏1s整合接触。(问天简素描图2-17)天河板组(1t):灰白色薄层条带状灰岩,局部夹黄色页岩,有风暴岩及核形石。产状26521,与下伏1sp整合接触。石龙洞组(1sl):灰色深灰色厚层白云岩,产状24820,与下伏1t整合接触。覃家庙组(2q):灰黄色薄层到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产状24820,与下伏1sl整合接触。三游洞组(3sy):灰色厚层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及

21、叠层石白云岩。露头良好,与产状26513,下伏2q整合接触。(图2-18:兰陵溪-九畹溪地层信手剖面图)4、奥陶系(O)牯牛潭组(O1g):青灰薄至中厚层灰岩,含头足类与三叶虫化石。宝塔组(O2b):主要为灰岩,局部含生物碎屑灰岩、砾岩,有龟裂纹。与下伏3sy断层接触。(图2-19:奥陶系龟裂纹灰岩素描图)5、志留系(S)龙马溪组(S1l):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泥灰岩或硅质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和三叶虫化石。在区域上常风化为淡红色至褐紫色。罗惹坪组(S1lr):下部为黄绿色泥岩、页岩夹生物灰岩,中部为泥岩灰岩互层,上部为黄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纱帽组(S2s):下部为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上部

22、分布有中厚层石英砂岩,风化严重,黄色铁质渲染。露头良好,产状29539,与下伏O断层接触。6、二叠系(P)马鞍组(P1m):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栖霞组(P1q):灰白色中厚层结晶灰岩,夹黑色钙质泥岩。茅口组(P2m):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吴家坪组(P3wj):灰色厚层结晶灰岩,底部含煤层局部含燧石团块。露头良好,与下伏S整合接触。7、三叠系(T)大冶组(T1dy):上部中厚层灰岩,下部浅灰色薄层灰泥岩夹黄绿色页岩。良好露头,产状21529,与下伏P3wj整合接触。嘉陵江组(T2j):灰白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发育溶洞及大量节理裂隙。露头良好,产状34034,与

23、下伏T1dy整合接触。(图2-20:T2j-T1dy接触关系素描图)巴东组(T2b):从老到新分四段,依次为黄色泥岩、紫红色泥岩夹砂岩、灰白色泥质灰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产状31311,与下伏T2j整合接触。沙镇溪组(T3s):下部为炭质页岩夹煤层,上部为灰色厚层石英砂岩。露头良好,产状28023,与下伏T2b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触。8、侏罗系(J)香溪组(J1x):本组共分五段,第一段为底部为深灰色大块底砾岩,第二四段位灰绿色薄层泥岩夹砂岩,第三五段为紫红色泥岩,质软,工程性质差。露头良好,与下伏T2b整合接触。(图2-21九畹溪-郭家坝地层信手剖面图)9、白垩系(K):紫红色泥岩夹砾岩。与下伏

24、J断层接触。(二)变质岩该区变质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被分手到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此外沿断裂带发育动力变质岩以及侵入岩也接触围岩产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1)区域变质岩实习区主要分布有古元古代前震旦系时期(1825亿年)的崆岭群地层,岩性为以斜长角闪片岩、石英角闪片岩等为主。区域变质岩在黄陵岩体侵入前就已经形成,被侵入后褶皱变形,经侵蚀作用组成黄陵背斜地区的变质基地岩层(黄陵岩体)。该变质岩系主要为沉积岩变质,形成于新元古代时期(810亿年),经历了晋宁运动。(2)动力变质岩多见于崆岭群的断裂带上,受构造动力挤压作用及热力作用使断裂带岩石产生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及构造片理化。(3)接触交代变质岩主

25、要见于花岗岩体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在湖景天成高切坡出可见。(三)岩浆岩本区岩浆岩活动主演表现为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以岩基、岩墙、岩脉产出,元古代时期侵入于前震旦系崆岭群中,主体分先后二期侵入,伺候还有多期酸-基性岩侵入。酸性岩:花岗岩,闪长花岗岩;中性岩:闪长岩;基性岩:辉绿岩。黄陵花岗岩体广泛裸露于地表的中酸性系列为主体的黄陵花岗基岩,其面积为970km2,出露于秭归黄陵地区,组成黄陵背斜的核部基底。岩浆岩岩性以花岗岩及闪长岩为主,其中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闪云斜长花岗岩,灰白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次为黑云母、角闪石、钾长石。脉体以花岗岩脉为主。(图2-22黄陵岩体

26、与崆岭群接触关系素描图)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含水类型(1)松散土类孔隙水第四系堆积物有风化残积成因、崩坡积成因、冲积成因等。主要分布于山坡、河谷、山涧洼地,各类土体的孔隙是地下水的赋存岩间,其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因其成分及沉积年代不同,土体的透水性差别较大。斜坡地表或地势较高处的土石层,一般处于饱气带。(2)碎屑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区内碎屑岩的砂岩、泥岩、结晶岩区。地下水赋存于不同类型基岩岩性差异及构造条件的不同,呈现地下水特征的差异性。太古界巨厚层变质岩,莲沱,南沱组厚层砂岩,泥盆系、侏罗系厚层砂岩;第三系砾岩都属于裂隙发育的含水介质,岩体内发育复杂的裂隙网络系统,赋存大量裂砂水。含

27、水层埋深一般较大,含水量大小也受岩体结构、地形等影响,一般泉流量1L/s。(3)结晶岩裂隙赋水结晶岩体发育构造裂隙,同时岩体的表层至深部风化分带性十分明显,其中弱风化带以上岩体是主要含水体,新鲜岩体型隙发育少,且多为开启性不好,含水性微弱。(4)碳酸岩岩溶裂隙水该区碳酸盐岩因其岩性差异、岩层结构及地形条件差异,岩溶化程度有显著差别。按其岩层富水程度大体分为如下类型:碳酸岩裂隙溶洞水震旦系灯影、石龙洞、三游洞等相对稳定、厚度大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在某些溶洞强烈发育,属于强富水性。(迷宫泉图2-23)碳酸岩类碎屑岩裂隙落洞水中上奥陶系,陡山沱组地层,夹岩颊岩或互层,岩溶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岩

28、溶欠发育,含溶洞裂隙水,弱富水性。(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实习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沿长江近岸坡地段,长江是当地地表及地下水最低一级排泄基准面,长江的次级水系高家溪、茅坪溪、九湾溪、童庄河等是当地次一级的排泄基准面,由长江及其支流构成该区地表水文网,其水文网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1、地下水补给实习区补给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于某一含水层而言,还有来自相邻含水层的补给,此外,沟渠、水库、池塘也是人工局部补给源。2.地下水径流地下水由地形较高处补给向河谷及地形低洼处流动,实习区地形、岩性、构造、岩溶条件很复杂,径流条件也十分复杂,总体上地下水由地形较高处流向河谷,尤其在岩溶泉

29、集中排泄区,是地下水径流的主要去向。3.地下水排泄实习区泉是地下水排泄的天然露头,也是地下水在一个系统中集中排泄的主要形式。区内出露大量泉水,在地下水径流方向受隔水层阻隔作用,于地形相对低洼处溢出地表,从而形成溢流下降泉,或在地形低洼处自然溢出地表形成侵蚀下降泉,实习区大部分泉属于这二种形式。(三)地下水化学成分实习区内未见地下水出露。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及裂隙水,孔隙水赋存在基岩全风化带中,孔隙裂隙水赋存在强风化带中,裂隙水赋存在中等风化基岩中。除雨季外,岩体中一般含水较贫,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向长江排泄。地下水位埋深受降雨、地形控制,雨季一般埋

30、藏较浅,对切坡稳定影响较大,其它时间埋藏较深,对切坡稳定影响小。区内地表地下水露头较少,工程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类比本区以往工程经验,地表及地下水PH值6.67.8,属中性弱碱性水;总硬度(德国度)7.0614.08,属软水微硬水,为HCO3-Ca.Mg型、HCO3-Ca.Na型及HCO3-Ca型。以上水质分析成果表明,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实习区白云岩灰岩区分化后进入泉水中的钙离子、碳酸根离子浓度较大,镁离子次之,硫酸根、钠离子、氯离子稍少,此外,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也较高。第五节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一)土体实习区土体属低中压缩性土,空隙大,透水性加好,承载力在5009

31、00kPa。粘性土密度2.68-2.73g/。(二)岩体坝址区闪云斜长花岗岩平均饱和抗压强度最小为75MPa,细粒闪长岩及各类岩脉,新鲜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均值在10MPa以上,这些都是坚硬极坚硬岩类,另外,实习区中的灰岩,白云岩,厚层状砂岩都属硬质岩,而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泥页岩都属软岩。此外,T2b泥灰岩,干燥时较坚硬,但湿润时软弱易滑,需引起注意。考虑到岩性组合的因素,对于像侏罗系(J)那样砂岩与泥岩、粘土岩交互硬软地层组合,工程性质极差,势必会产生许多工程地质问题。第六节物理地质现象实习区发育的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风化、岩溶、高陡斜坡、水库蓄水、矿山采掘而引发的水土流失、斜坡失稳、岩溶塌陷、水库地震及“三废”污染等问题。(一)岩石风化测区岩体风化后,残留一定厚度的风化残积土及厚层风化壳。尤其是结晶岩体风化后形成典型的形貌特征及垂直分带性。岩体的风化壳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微风化带。在湖景天成西侧高边坡的岩体可观察到完整的风化壳。(附图2-24)(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实习区风化残留物厚度,以及地形、植被不同,水土流失在不同地段有很大差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我们在张家冲的水土流失试验站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该站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