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8.24KB ,
资源ID:39185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85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木兰诗》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木兰诗》知识讲解.docx

1、木兰诗知识讲解木兰诗知识讲解责编: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木兰诗编者郭茂倩,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乐府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朝后期的一首叙事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北朝民歌木兰诗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成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对峙时期,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问,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

2、战争。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当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80多年中,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唧唧(j):织布机的声音。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3.机杼(zh)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子。4.何所思:想什么。5.忆:思念。6.军帖:军中的文告。7.可汗(kh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9

3、.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10.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11.鞯(jin):马鞍下的垫子。12.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13.旦:早晨。14.溅溅(jin):水流声。15.黑山:和下文的燕(y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16.胡骑(j):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17.啾啾(ji):马叫的声音。18.万里赴戎(rng)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19.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20.朔(shu)气传金柝(tu):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

4、打更用的器具。21.铁衣:铠(ki)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衣服。22.策勋十二转(zhu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23.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24.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25.不用:不愿做。26.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27.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28.郭:外城。29.扶将:扶持。30.阿姊(z):姐姐。31.红妆(zhu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32.霍霍(hu):磨刀的声音。33.著(zhu):穿。34.裳(chng):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都穿。35.云鬓(bn):像云那样的鬓发

5、,形容好看的头发。36.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37.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3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39.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傍,靠近,贴近。走,跑。重点虚词1.复:再,又。 (唧唧复唧唧)2.惟:只。 (惟闻女叹息)3.但: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4.皆:都。 (火伴皆惊忙)5.安能:怎能。 (安能辨我是雄雌

6、)通假字“帖”通“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古今异义1.但古义:副词,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义:表转折,但是。2.走古义:跑。 (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3.户古义:门。 (木兰当户织)今义:窗户。4.强古义:有余。 (赏赐百千强)今义:强大;坚强。5.闻古义:听到。 (惟闻女叹息)今义:用鼻子嗅。6.十二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军书十二卷)今义:指序数十二。一词多义1.市动词,买。 (愿为市鞍马) 名词,集市。 (东市买骏马) 2.贴名词,文告。 (昨夜见军帖) 动词,通“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3.将动词,扶持。 (出郭相扶将) 名词,与“军”连用,将领。 (将军百战

7、死) 4.机名词,织布机。 (不闻机杼声 ) 名词,与“戎”连用,战争。 (万里赴戎机)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市:买。 (愿为市鞍马)策:原指记事用的册子,这里指“记功”。 (策勋十二转)2.名词作状语云:像云那样。 (当窗理云鬓)重点句式1.顶真句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2.对偶句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排比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4.倒装句(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宾语前置,即“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

8、兰思念的是什么)(2)何所思 (宾语前置,即:所思何)5.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此处是“愿为此市鞍马”的省略,“此”指代替父出征这件事。句意:愿意为此去买鞍马)成语1.磨刀霍霍 2.扑朔迷离考题例析1(2015山西中考)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2(2015广西南宁中考)下列句子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

9、,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B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C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解析:1此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答案是D。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2此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答案是B。B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A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此处可改为“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C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此处用

10、错对象。D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有详有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

11、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有详有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2.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互文手法的大量使用。 “互文”的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

12、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的句子在诗中还有许多,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理云鬓”和“帖花黄”的动作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再如“东市买骏马,西市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把握重点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1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总之,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巾帼英雄形象!2.“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1)织布机声。如果是织布机声,将有如下情景。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布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布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2)叹息声。有读

14、者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尽,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张燕瑾 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3)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

15、“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布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布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3.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 木兰当初替父从军的直接目的,只是为了替父分忧而不是去立志做个英雄,而今既然替父分忧的目的已然实现,那么再继续做一个女扮男装的英雄,又有何意义?所以还木兰以本来面目就成了木兰此时的迫切愿望。另外,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决定了她们不能抛头露面,走上战场,所以木兰要从军就必须扮成男装。而当战争

16、结束之后,她也无法再以男性面目做“尚书郎”,所以木兰的性别特征决定了她最终也必须回归故里。 4.诗中的“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是实指还是虚指?“十二”是虚指,意思是形容数量多。诗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等,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了。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表现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句该如何理解?由此句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第一,应该先明确

17、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能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更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

18、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由此句演变而来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来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识。在线阅读电子课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

19、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参考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木兰

20、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募兵士,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

21、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的门,坐我西阁的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伍的士兵,他们都很惊奇: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

22、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拓展阅读古人评点木兰诗1.诗薮:木兰歌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看火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2.谢榛四溟诗话:木兰诗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绝似李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耳 。“雄兔脚扑朔”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

23、未必能道此。 木兰诗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1.起兴手法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就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近甚至相同(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因为口耳相传,词句相同,容易记忆。这不是抄袭,因为题材、内容可以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很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2.“可汗”与“天子”“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 。可是在这首诗中

24、“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3.“十二”是虚数“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三句中的两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习惯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问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楚了。

25、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很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习惯上的法则。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例。 “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

26、两说:一说“元魏时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6.木兰诗的主题思想(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

27、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

28、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木 兰 诗曹道衡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

29、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

30、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

31、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都可见出木兰诗在中唐已脍炙人口。 五、木兰诗的思想倾向(王淑珍)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木兰不一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