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2019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S 32、Cl 35.5、Cu 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1本草纲目中“石碱”一条记载: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篙寥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 ( )A . KOH B . KAl (SO4)2 C . KHCO3 D . K2CO32.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OH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B1mol Cl2溶于水,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C标准状况下
2、,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D1L 1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NA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碱式盐B鸡蛋清、浑浊的河水可能属于同一类别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D直径为108 m的微粒一定属于胶体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水电离出的c(H)c(OH)1022的溶液:K、Na、SO、S2OB澄清透明溶液:Mg2、Cu2、Cl、SO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K、AlO、NOD含0.1 molL1 KI的溶液:Fe3、Na、NO、Cl5. 把镁条(去除氧化膜
3、)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影响AB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H+的浓度 B体系的压强 C溶液的温度 DCl的浓度6. 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在含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2、Fe3、HB在含I、SO、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C在含AlO、SO、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SOD在含Fe3、H、NH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3、NH、H7.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向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有
4、利于NH3逸出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减小容器体积,体系颜色变深 C可乐饮料打开瓶盖后有气泡冒出D实验室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8. 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HClO3O2B若a8,b3,则生成3 mol O2时转移20 mol电子C若氯酸分解所得1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D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9.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
5、l2O3NaAlO2(aq)Al(OH)3 SSO3H2SO4饱和NaCl(aq)NaHCO3Na2CO3 Fe2O3FeCl3(aq)无水FeCl3MgCl2(aq)Mg(OH)2MgOA B C D10.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某X物质,发现铜粉逐渐溶解,X不可能是()AFeCl3 BHNO3 CHCl DKNO311.汽车发动机稀燃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在稀燃和富燃条件下交替进行,尾气中的NOx在催化剂上反应脱除。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Pt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燃过程中,NO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NO + O2 = 2NO2PtB稀燃过程中,NO2被吸收的反应
6、为:BaO + 2NO2 = Ba(NO3)2C富燃过程中,NO2被CO还原的反应为:2NO2 + 4CO = N2 + 4CO2D富燃过程中,CxHy被O2氧化的反应为:CxHy + (x+y/4)O2 = xCO2 + y/2H2O12.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后,溶液紫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燃着的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说明镁燃烧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D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直接生成了挥发性的盐酸
7、13.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事实实验结论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向滴有酚酞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红色褪去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向某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H4+ D测得某溶液的pH为7该溶液为中性14在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紫色褪去,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5Na2O2 = 2Mn25O28H2O10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浓盐酸酸化KMnO4溶液BO2是
8、还原产物,Mn2是氧化产物C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Na2O2具有漂白性D此反应产生22.4 L O2(标准状况下)时转移了2 mol e1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H2O、NH4Cl、H2O2B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Na2O、NaOH和Na2SO4为离子化合物,HCl、NH3、NH4NO3、H2SO4为共价化合物D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可制备硅胶,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Mg2、H、SiO、SO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向含K、Na、Br
9、、SiO的溶液中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SiO2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硅酸钠可制备木材防火剂,也可用于制备硅酸胶体SiSiO2H2SiO3均能一步转化A B C D17.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 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B可依据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C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D处c(H)约为处c(H)的两倍18. 25 时,将某一元碱MOH和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
10、如下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实验序号c(盐酸)/(molL1)c(MOH)/(molL1)反应后溶液的pH甲0.200.205乙0.10a7A.由实验甲可判断出MOH为弱碱 B将实验甲中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变小Ca0.10 DM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b19. 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bc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Bb点溶液pH7,说明NH4R没有水解Cc点溶液中存在c(R) c(NH)、c(H) c(OH)Dab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20. 某兴趣小组
11、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少量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21.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实验实验现象滴入V1mL NaClO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12、滴入V1mL NaClO溶液,溶液变黄,未见沉淀,继续滴加出现红褐色沉淀22. 向两份等体积、等浓度,pH不同的Fe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O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加入NaClO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实验现象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O+5H2O=2Fe(OH)3+Cl+4H+Bde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ClO+3H+= HClO + Cl+ 2Fe3+ + H2O Cc、f点pH接近的主要原因是:ClO+ H2OHClO + OHD向c点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沉淀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23. T1 时,向容积
13、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02.003.00t10.80t21.80A.用H2表示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 mol CO和2.00 mol H2O(g),达到平衡时,n(CO2)1.2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2 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C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将增大D温度升至T2 ,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70,则正反应的Hac(2分)NaCNCO2H2O=NaHCO3HCN(2分)(2)CNH2O HCNOH (2分)2(2分)BCE(2分)NaCNH2O2H2O=NaHCO3NH3(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