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44KB ,
资源ID:39136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3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docx

1、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22.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8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2、一教学导入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2学生回答。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二活动咀嚼馒头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

3、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10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了

4、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一教学导入提问: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2学生回答。3过渡: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二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学生阅读教材内容。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3学生谈体会。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三活动小肠内的吸收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让我们来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2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

5、3汇报。4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5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6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4)填写研究报告。7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教学后记:3.饮食与健康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12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知识知

6、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课前准备将“食物中毒”的有关报道制成。一教学导入播放“食物中毒”的。2提问: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什么话要说?3学生发表看法。4激发兴趣:让我们来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饮食吧。二活动安全饮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

7、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2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3阅读指南车信箱:实物中毒的事例。明确:了解知识,进行安全教育。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14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品格。科学知识了解饮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一教学导入讲述:身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的。对营养物质摄入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2过渡:我们的体重正常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活动我们的体重正常吗组织学生自己测量获得数

8、据。2身高标准体重数据由老师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数据,并填入下表,与实际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比较。身高标准体重数据实际身高体重数据身高体重身高体重3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情况。4针对班级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5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视身体问题,进行合理饮食,爱惜粮食。三活动良好的饮食习惯阅读教材第32页。2讨论:这些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四阅读合理饮食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阅读。2了解合理、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身体发育很重要。3说一说自己以后会怎样做。教学后记:(营养和健康)复习题编写时间11月9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一、填空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

9、道、胃、小肠、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2、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1-12岁开始身体进入发育阶段,(盲目地减肥或无节制进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3、比尔蒙特发现,胃液是一种(酸性液体),能将食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4.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5、平衡饮食我们应该多吃(米饭、水果、蔬菜),少吃(油脂类食品)6、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7、饮食中长期养素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

10、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8、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二、判断题。、把猪肉放在酒精灯上烧,闻到难闻气味,说明猪肉里面含有蛋白质。(v)2、早餐不吃不要紧,中餐、晚餐可以弥补其营养。(x)3、平时注意合理和均衡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v)4、人的生命除了需要食物、水,还需要新鲜空气。(v)5、在口腔里反复咀嚼食物,只能将食物破碎,再也没有其它作用。(x)6、变质食品即使再进行杀菌处理,也不能食用。(v)7、只有肉食才是营养丰富的食物。(x)8、食物在人体内要通过所有的消化器官才能被人体消化(v)9为了获得全面的营养,我们不要偏食。(v)0、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

11、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v)三、选择题新-课-标-第-一-网、在下列食品中,我们应该多吃的食品是(B)。A、方便面B、蔬菜c、颜色特别鲜艳的食品2、馒头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说明馒头里含有(A)。A淀粉B脂肪c蛋白质3、用白纸包裹一块肉后,白纸上会留下油渍,说明瘦肉中含有(B)。A水分B脂肪c蛋白质4、下列食物中,含有糖类较多的是(c)。A鱼虾B青菜c面包5、下列的食物营养成分中,(A)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糖类B维生素c矿物质6、小明想买个面包吃,他发现商店里有三种当天生产的面包,比较科学的选择是(B)。A、选择保持期长、食品添加剂多的面包食用B、选择保质期短、食品添加剂少的面包食用新

12、-课-标-第-一-网c、选择保质期很短、基本无食品添加剂的面包食用7、(A)可以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精力,磨炼意志,延缓衰老,增强竞争意识。A加强运动B补充营养c经常休息8、下面关于合理饮食的话中,(c)是错误的。A、要注意荤素搭配B、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c、喜欢吃的菜尽量多吃,不喜欢吃的菜尽量少吃四、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的不良习惯饮水方面的不良习惯呼吸方面的不良习惯运动方面的不良习惯我的改进措施有:五、解决问题本班有一名女生,平时很少运动,又酷爱零食,由于身体发育的原因,体重怎长很快,她怕别人笑话,每天都不吃午饭进行减肥,你认为她的做法对吗?你给她什么建议第3单

13、元地表变化的奥秘.地表在变化编写时间10月18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存在。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科学知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教学准备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化石标本。一教学导入展示:几个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发生显著变化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如: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

14、代森林的遗迹等等。)2提问: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3过渡:地表是变化的,它一直在改变,这种改变是缓慢进行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只有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来讲,是不可能观察到全部过程的。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地表变化的奥秘。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5分小组进行讨论。6学生交流推理分析结果,并介绍推理分析的理由。7介绍喜马

15、拉雅山的隆起,教师简要评价学生的推理分析过程。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4引导学生对推测进行整理:我认为什么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由是什么?(教师适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的推测。)5过渡:我们推测出的那些力量真能改变地表形态吗?6布置任务:搜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资料。(课内进行,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或进行网络查找)7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了解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况

16、。2.地震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20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科学知识了解地震现象。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教学准备地震发生时的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一教学导入播放一段地震时的录像资料。2提问:地震时有哪些现象?3学生发表看法。4过渡: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吧。二活动感受地震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

17、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2学生实验。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4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地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回顾筷子在快要断裂前,两同学手的感受,及断裂后手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那就是一个能量的集聚和释放的过程。)5组织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内容和观看有关地震的记录片

18、:了解强烈的地震危害;进行面对灾难,团结一致的教育。6阅读教材第38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情况;了解地震前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22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2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科学知识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一教学导入讲述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2过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二活动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学生阅读第39页的教材。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图中的做法对不对及自己判断的理由。3然后组织全班性的交流:先说出某种做法是对还是

19、错,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明确:跳窗逃生不对,跳下去会导致摔伤或摔死,且地震时震落的物体也容易导致人的伤亡。地震时,人躲在桌子底下的这一做法,不同情况下要区别对待。即要依据所处房屋的结构而定,如果是用砖瓦或茅草铺盖的一层房屋建筑,可以采用此法。如果是多层的房屋,房顶有预制板等重物,则应告知学生躲在桌边,比桌底下更安全些。因为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躲在小房间墙角及在户外迅速远离高压电线都是对的做法。4避震演习:(1)组织演习活动。(2)提示学生注意演习时的安全。(

20、3)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地震发生时该怎样做。(4)学生自由交流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避震的认识。三阅读建筑物与防震学生自由阅读教材。2教师补充介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在经历地震时损失最小的实例,并说明其意义。教学后记:3.火山编写时间10月25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科学知识了解火山喷发现象。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教学准备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

21、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一教学导入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2提出问题: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二活动画火山图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三活动“火山”喷发了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2教师演示实验。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

22、程。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

23、,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6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教师讲述;建立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四拓展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4.岩石也变化第一课时编写时间10月27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科学知识.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教学准备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

24、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一教学导入出示:梵净山头重脚轻、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图片,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礁石图片。2提问学生:这些岩石原来就是这样子吗?是什么原因让岩石也在发生变化呢?3学生回答。4过渡:到底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这样,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明白这个问题吧!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5完善实验方案,交待注意事项。实验中用布条包

25、住握手部分的铁丝,防止烫伤;石头要经过反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飞溅,因此还要提醒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带上护目镜。实验的过程要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6学生实验、汇报交流。7提问学生:自然界中的岩石也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样变化?8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组织汇报交流。9总结:正是这种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三活动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方法。2实验研究,交待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告知学生盐酸有强腐蚀性,提醒学生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实验时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滴稀盐酸之后要学生仔细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3讲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这种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实验中同样的破坏作用。4联系实验中的结果说一说自然界中的岩石为什么会受到的酸性腐蚀。5用音像资料或教师结合图片的方式讲解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编写时间10月29日执行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