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35KB ,
资源ID:39121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21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精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精讲.docx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精讲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考点精讲孙 权 劝 学一、全文展示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不过希望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

2、务繁多,谁能比我更忙?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裨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拭目相看了,大哥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辞。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为王侯的自称;今义为孤单,孤独。博士:古义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为学位名称。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外;今义:更加。(二)特殊句式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3、完整句子为:“肃遂拜于蒙母。”)2.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三)成语积累1.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2.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四、考点归纳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2.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

4、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平易近人,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于劝说;一位有幽默感的明君。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3.本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通过讲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

5、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简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省略的内容:吕蒙学习的过程。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木 兰 诗一、全文展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6、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参考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布机停下来,)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

7、,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木兰回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出发,晚上到达黑山头(燕山),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

8、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多年后得胜而归。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朝廷为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许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她回归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女装。对着窗子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

9、不知道木兰是女子。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但当)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二)古今异义1.军书十二卷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2.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爷爷。3.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4.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5.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三)一词多义1.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2.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3.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4.不闻机杼

10、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事务)5.将军百战死(将领)出郭相扶将(与“扶”同义,扶持)(四)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省略主语“木兰”;“为”后省略宾语“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完整句子为:“木兰愿为之市鞍马。”)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问女所思何。”)(六)成语积累1.磨刀霍霍:本义形容磨刀声响亮。现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四、考点归纳1.诗歌开头有什么作用?诗歌开头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

11、出下文的问答。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四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3.分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两个“不闻”间隔反复,互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

12、“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没有影响。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残酷。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侧面描

13、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烘托出一片喜庆气氛。9.木兰归家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木兰回家后舒畅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追求。10.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的好处在哪里?详写从军缘由、出征

14、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略写征战生活。这样处理使结构疏密有序,更好地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卖 油 翁一、全文展示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二、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今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夸。曾经(有

15、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也是很精湛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非常)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铜钱孔中注入,但钱没有沾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三、文言知识

16、积累(一)通假字1.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2.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指油勺)(二)古今异义1.睨之久而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2.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今义:品尝,尝试。3.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一词多义1.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2.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四)词类活用1.吾射不亦精乎(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2.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尝于家圃射”)2.省略句自钱孔入。(省略主语“油”,完整句

17、子应为:“油自钱孔入”)(六)成语积累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四、考点归纳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用两个问句表现了陈尧咨怎样的性格特点?先用一个疑问句,再用一个反问句,表现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的性格特点。2.卖油翁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表明了什么?表明自己并非如陈尧咨所认为的“轻吾射”,呼应了上文对陈尧咨射技的评价,再次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也表现了卖油翁不卑不亢、沉着镇静的性格特点。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说明了什么?说明陈尧咨看到卖油翁高超的技艺心服口服,认输了。4.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我们如果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好吗?不好。事端是卖油

18、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事情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是作者详写的部分;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 ,趾高气扬。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短 文 两 篇一、全文展示陋 室 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 莲 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19、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参考译文陋 室 铭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息就显得灵异。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居于此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繁杂的音

20、乐搅扰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 莲 说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的莲花,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幽,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轻易地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

21、多人了。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

22、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斯是陋室。(“是”表示判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3.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面省略介词“于”)(五)成语积累1.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2.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四、考点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

23、,“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3.爱莲说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总括莲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4.说说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5.这两篇文章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方面有何相似之处?在句式

24、上,两篇短文都讲究对仗,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骈散结合、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在写法上,这两篇短文都对寄托情感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陋室铭从陋室的居住环境、交往的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陋室主人高洁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来比喻君子的品行。在立意上,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爱莲说借赞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河 中 石 兽一、全文展示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25、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参考译文沧州城南有一座寺院靠近河岸,佛寺外门朽烂倾覆于河中,门前两座石兽也一

26、并沉没于河中。经过了十多年,寺僧募集资金重新修整(寺院),在河中寻找那两座石兽,到终了也没找到,还以为石兽顺着水流(被冲)到了下游。(寺僧)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几里水路也不见石兽的踪迹。有一个教书先生在寺中设馆教书,听闻此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会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携卷冲走呢?石头本性坚实厚重,沙土本性松软轻浮,(石兽)埋没于沙中,会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道寻找石兽,不正是背道而驰吗?”大家很信服,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说法。一个巡护河道的老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只要是有石头落入河中,就应当到上游的地方去寻找它。因为石头本性坚实厚重,沙土本性松软轻浮,水不能

27、冲走石头,而河水冲击石头所形成的反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土,从而形成凹陷的坑洞。(坑洞)不断被冲刷,便不断变深,发展到石头下方一半的时候,石头一定会逆着水势翻滚到坑洞中。像这样再经过第二轮水流冲击成洞,石头又会第二次翻滚入坑。(石头)翻滚个不停,于是就反而逆着水流滚到上游的位置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头,固然是背道而驰;到河床底下去寻石头,不更是背道而驰吗?”(寺僧)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寻找,果然在河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道理,而不明白其中另一方面道理的情况也太多了,怎么能仅依据某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呢?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二石

28、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且。2.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3.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4.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对,正确。5.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6.求之下流,固颠古义:本来;今义:坚固。7.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二)一词多义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2.僧募金重修(重新)乃石性坚重(分量较大,与“轻”相对)(三)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河水)(四)特殊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9、为”表示被动)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五)成语积累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四、考点归纳1.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甚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2.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与自以为是,表现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理;老河兵的“笑”流露出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3.为什么按照老河兵的方法最后找到了石兽?老河兵考虑到流水的影响,也考虑到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充分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根据他的判断准确找到了石兽。4.文章结尾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结尾通过议论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判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正确的。5.老河兵的判断看起来不合常理,可为什么是正确的?寺僧按照常理去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特点,主张到沙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张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才能出真知。老河兵常年镇守河防,了解水、沙、石的特性,他是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所以是正确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