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33.02KB ,
资源ID:39103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0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文科历史《必修二》教学案 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文科历史《必修二》教学案 2.docx

1、高三文科历史必修二教学案 2高三文科历史必修二教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1) 2.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精耕细作、个体农耕(难点,概念) 3.小农经济:出现于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生产工具的进步1.农耕工具 (P3图片)时 期 春 秋 战 国 汉 代 唐 朝 农耕工具 2.灌溉工具: 二水利工程(农业环境)时 期 上古时期 春 秋 战 国 两汉时期 三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产生的时间和条件 2.小农经济的特点(难点2,理解)(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2)封闭性:自给自足 (3)落

2、后性:耕织结合 (4)脆弱性:容易破产 3.评价小农经济 (重点2)(1)积极: (2)消极: 第三部分:课堂思考1.(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2.思考:影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参考引文部分)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3.二牛一人到一牛一人的犁耕法、曲辕犁和筒车、翻车等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 (2)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起: 2.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3、 3.租佃关系(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于 ; 比较普遍; 日益普遍化; 进一步发展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井田制1.实质: 2.瓦解(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瓦解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开始瓦解彻底瓦解)二.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变法(商鞅变法: ) 2.形式(三种) 地主获得土地的方式:公卿占田、军功赏赐、巧取豪夺、土地买卖3.影响: 三.土地兼并1.根源: 2.危害:(1)对国家: (2)对农民: 3.抑制兼并的措施 四.租佃关系1.产生原因(参看给力): 2.影响: 第三部分:课堂思考课时作业第14题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土地私有、土地买卖土地兼并租佃关系2.经营方式:租

4、佃式经营、个体经营(男耕女织的) 第4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发达的手工业技术生产力(1)冶金技术(青铜、冶铁) (2)丝织业(丝织、棉纺)(3)制瓷业2.经营形态(3种)生产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手工业技术-生产力1.冶金技术(1)青铜冶炼: (2)钢铁技术: (燃料变化: )2.纺织技术(1)丝织技术: (2)棉纺技术: 3.陶瓷技术(1)制陶技术: (2)制瓷技术: 二经营形态生产关系经营形态经 营 方 式产 品 分 配 发 展 概 况家庭手工业 个体经营、副业劳动自己消费、缴纳赋税(产品不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官营手工业征役制-雇募制

5、政府制定、调拨、产品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明代前期,一直居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小作坊雇佣劳动关系从事商品生产、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春秋战国出现,明代中叶开始居主导地位(雇佣关系“机户出资经营,机工计日受值”)三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领先世界 2.技术不断进步、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3.几种经营形态并存 4.受农业发展的制约(农业的补充与从属)第三部分:课堂小结1.三种领先技术 2.三种经营形态 3.三种经营方式(征役制、雇募制、雇佣关系)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第13题 第5课 古代商业与城市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商业发展(1)货币发展: (2)“工商食官”: (3)商

6、人:私商 官商 外国商人 大商帮 2.城市繁荣 (1)唐都: (2)宋都: (3)港口城市: (4)工商业市镇: 3.商业政策: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商业发展时 期春 秋 战 国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明 清 时 期概 况明清商业:商业市镇、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经济、白银广泛使用、大商帮二城市繁荣1.城市的比较政治中心的“市” (参看给力资料)周秦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宋代城市中的“市”城市特点(管理)坊市状况城市职能思考:与唐都长安比,北宋东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教材P22)2.沿海港口城市繁荣3.工商业市镇兴起 经济城市、商业繁荣三重农抑商 (参看给力资料)1

7、.背景: 2.发展过程(表现)(1)汉代 (2)中唐 (3)明清 3评价 四古代商业特点(难点) (参看给力资料)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课堂作业1.明清商业 2.城市类型、典型城市 3.经济政策 4.商业特点5.课时作业第14题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第13题第(1)(2)(3)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指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说明:明朝1368-1644年;清朝1644-1912年)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一.近代前夜的发展(表现)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危机)1.中西差距 2.海禁政策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近代前夜的发展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 (2) (3) (

8、4) 思考1:明清时期服役制度的变革有哪些?这些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又说明了什么?(1) (2) (3) 2.资本主义萌芽( 以后)(1)标志: (2)理解材料材料1:明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材料1反映什么现象?: ) 材料2:明中后期,苏州杭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材料2反映什么现象? ) 材料3:(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材料4:“苏州的工匠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

9、立一些固定场所听大户呼织表明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另据史书记载,江西的景德镇 民营手工工场已发生了质的变化.”3.发展缓慢(分析原因)(稀疏、缓慢、缓慢)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1.中西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海禁政策(1)原因: (2)影响: 3迟滞(表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第三部分:课堂小结、思考小结1.资本主义萌芽 2.服役制度 3.政府政策 4.中西差异思考: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教材P29-30)第四部分:课后作业(课时作业第13题)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第一部分:自主学

10、习(课前)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参看给力)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3.宗教根源: 4.商业危机: 5.思想因素: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对世界)对世界: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按航海时间顺序排列四位航海家: 2.发现美洲的航海家 ;作环球航行的是 ;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 3.“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 转移到 。4.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陆”?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 2.对世界: 3.对亚非美: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人类由分散走

11、向整体第四部分:课堂思考 (课时作业第14题)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6-18世纪)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16世纪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 。2.17世纪,荷兰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 ”之称。3.18世纪下半期,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殖民帝国。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5.欧洲殖民者的三大罪恶: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16世纪)1.手段(方式): 2.区域(主要地区): “发了财的葡萄牙、西班牙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思考1:为什么拥有巨额黄金的葡、西,没有使国家富起来

12、?二“海上马车夫”(17世纪)1.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2.建立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 ” 三英国殖民帝国崛起(18世纪)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殖民帝国的原因?(从政治、经济、军事、位置) 2.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四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及殖民扩张的影响阅读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思考1:依据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 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殖民扩张活动?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1.16-18

13、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2.殖民扩张的方式3.殖民扩张的影响 4.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原因第四部分:课堂思考 (给力高考例题2) 第9课 两次工业革命 第1课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1.工业革命的含义:资本主义发展由 替代 的过程,就是工业革命。2.1785年瓦特改进的“ ”开始在工厂使用,人类由此进入“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中所说的“变革”是指什么?一发生原因(前提+条件)材料1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

14、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1) 材料2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2) 材料3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3) (4)工场手工业时期对技术的积累;牛顿力学理论普及(科技) 二主要发明(成就)领 域生 产 领 域(纺织机械) 动 力 突 破 交 通 运

15、输 发 明三影响(世界变化)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社会生活: 4.对世界: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意识:自由主义) 思考1: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思考2:教材P45解析与探究(1)英国19世纪上半期,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 (2)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前提+条件+发明+影响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第13题第(1)和第(3)问 第2课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一部分:教学过程(课堂)一条件 (参看给力) 二表现 三成就(发明) 四影响(1)生产力: (2

16、)生产关系: (3)社会生活: (4)对世界: (消极影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或变冷)五特点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点? 第三部分:课堂思考 课时作业第14题“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第3课时 工业时代经济组织与世界市场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基本组织形式: 2.工业时代早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方式: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思考1: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过程、影响?1.条件: 2.过程: 3.影

17、响: 4.启示:(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中,东方从属于西方,导致东方国家屈辱的命运(2)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应该为国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顺应历史潮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三部分:课堂作业 (课时作业第13题)第四部分:课堂小结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引起交通运输变革;国际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1)表现: (2)变化原因 二洋务运动(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1.背景: 2.目的: 3.指导思想、口号

18、: 4.代表人物:5.内容(活动)经济、文教、军事(1)军事工业: (2)民用工业: (3)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4)创建海军、筹划海防6.结局及原因: 7.评价(1)性质: (2)作用: (3)局限: 阅读与思考:材料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军械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也相继成立。材料2: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地派遣留学生和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

19、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是“种豆得瓜”? (2)某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守旧与维新“的主题,你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三民族工业(一)民族工业产生(19世纪 年代)1.产生原因: 2.分布地区: 3.早期企业: 4.产生途径: 5.基本特征: (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时间: )原因: (三)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原因: 课堂小结:用4句话概括第10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2-1949年)一黄金时期(1912-1919年)“短暂春天”1.原

20、因(背景): 2.表现: 3.影响:经济、政治(阶级)、思想 (资料: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老字号,于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5年后的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1985年内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莪一个缩影,它经历了哪几次发展机遇?二战后萧条(1919-1927年)三显著发展(1927-1937年)1.背景 2.表现3.作用: 四严重破坏(1937-1945年)1.原因: 2.影响: 五日益萎缩(1946-1949年) 六新的春天(1949年-1956年)最终归宿:课堂小结:1.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9世纪70年代前后1956年)(建议用“用坐标法描述其发展历

21、程”的示意图)2.民族工业的特点能力提升思考1: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 思考2: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作业巩固:给力例题2 (浙江高考题)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子”。民国初年,出现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子”。试分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1.服饰的变化(流行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1)表现: (2)特点: (3)原因: 2.“断发”和不缠足原因: 3.社会习俗(1)表现: (2)原因: 3.

22、影响: 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三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产生的影响 (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文方面分析) 四传媒的变化1.表现: 2.作用: 综合分析: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课堂小结:近代物质社会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作业巩固:给力第13题 第13课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中国近代交通1.变化(表现):(1)铁路: (2)水运: (3)航空: 2.特点: 3.成因: 二近代通讯的发展1.邮政: 2.电讯: 三近代交通和通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

23、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2.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 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

24、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作业巩固:给力第13题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形势严峻 (2)目的: (3)内容: (4)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材料1:“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 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

25、根源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1)背景: (2)目的: (3)内容: (4)特点: (5)作用: 材料2:“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不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中所说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 3.社会主义工业化: 4.农业集体化: 5.五年计划: 二苏联的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形成)1.形成原因: 2.基

26、本特征: 3.影响积极: 消极: ( 思考:从斯大林模式中认识其经验教训?) 材料3: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中的他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特点、评价)课堂巩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7、的共同点是 (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课堂巩固2: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联系经济史 第19-20课) 课堂巩固3:给力例题2 (2010年江苏高考题)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例题1: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例题2: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勃列日涅夫的精明一. 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2.内容: 3.评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