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70KB ,
资源ID:39062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06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模板.docx

1、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模板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模板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于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1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浣溪沙两首诗,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渡荆门送别、秋词、赤壁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

2、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

3、,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

4、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8、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5、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9、背诵这首诗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2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6、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 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

7、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扩展阅读:文天祥主要成就之军事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时元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职,即上XX廷,建策建方镇分地防守,从民兵中选精兵,破格选用

8、将帅。并请除杀动摇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纳,辞官回乡。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书左司郎官等职。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宋守将多降。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今杭州)。上书力陈分全国为四镇,集中财力、军力抗元。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今属江苏),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今杭州西)。德祐二年(1276年)力请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张世杰率京师军民20余万,与元军背城一战,宋廷不许。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

9、解北上途中逃归,泛海至温州(今属浙江)。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进军江西失败。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义军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击败元军,收复兴国(今属江西)及赣州、吉州的属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3 说教材 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0、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说教法 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说学法 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初步

11、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说目标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

12、既教书,又育人。) 说重点 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所以把它定为重点。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 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仗写法的特点和好处。 (这是本文的特色,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此文字工句整。也是律诗的特点之一。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所在。) 说难点 用比较式的思维方法进

13、行阅读。 理解名句的含义 说过程 一、导入(打出文字) 在红军长征的时期,陈毅在大部队转移后,带领小股力量在梅山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突围很困难,他料想自己必定不能生还,于是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明了他至死也要革命的决心。他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不惧死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伟大人物文天祥。 (导入语先用陈毅的事迹酝酿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这样会利于学生理解诗文和诗文的主旨。)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

14、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三、找感觉(指导朗读) 1、学生浏览诗文,讨论需要解决的字有那几个? 预设:干戈寥落(gn g lio lu) (此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师范读或听录音或采用多媒体配音朗读。 (此

15、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景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感情、重读音节等方面。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自由朗读。 (可以体会节奏和情感) 5、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 四、品读诗文,品味诗意 学生分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一个小组负责一联,进行质疑问答。 预设: 首联:此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那两件大事?请结合诗人的身世来理解。 颔联:此联中的“风飘絮”“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个比喻了什么? 颈联:此联

16、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尾联: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环节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可以充分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新课标之要求,完成育人之目的。) 五、归纳总结诗意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此环节让学生对诗情、诗意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六、带着感情再次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

17、上,能够更好地体会、品味诗文,理解诗文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文情怀,爱国情怀。进而为下面体会主题环节打下基础。) 七、名句欣赏,体会主题 打出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略) 八、拓展延伸,走进历史 请同学们写出积累的与爱国有关的古今故事或诗词,然后交流,最后请同学发言。 预设: 故事: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 苏武执汉节在北海牧羊19年。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于风波亭上。 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慷慨就义也不说出共产党人下落。 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

18、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此环节可以检验同学们的日常积累。让他们感觉到学有可用,积有可用。从而激发他们日常自主学习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勤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 九、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进一步激发、培养同

19、学们的爱国热情) 十、作业 必做:背诵并默写诗文。 (此环节可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宝库,使他们的仓库更充实,知识更丰富。) 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做):简要说一下诗人巧妙神奇的艺术构思。 (此环节可以激发语文素养更高的学生去探究诗文的艺术成就。) 说板书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叙事 明经入仕 “勤王” 颔联:比喻 凄苦的心情 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颈联:对仗 双关 尾联:名句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4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慷慨正气”。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

20、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A、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B、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C、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2、学法 A、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B、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C、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D、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E、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21、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说目标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3、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4、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

22、人。) (二)、重点 1、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所以把它定为重点。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3、对仗写法的特点和好处。 (这是本文的特色,也正是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此文字工句整。也是律诗的特点之一。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所在。) (三)、难点 1、用比

23、较式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 2、理解名句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打出文字) 在红军长征的时期,陈毅在大部队转移后,带领小股力量在梅山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包围,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突围很困难,他料想自己必定不能生还,于是写下绝笔诗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明了他至死也要革命的决心。他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不惧死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伟大人物文天祥。 (导入语先用陈毅的事迹酝酿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这样会利于学生理解诗文和诗文的主旨。)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24、人。宋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三)、找感觉(指导朗读) 1、学生浏览诗文,讨论需要解决的字有那几个? 预设:干戈寥落(gng lio lu) (此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师范

25、读或听录音或采用多媒体配音朗读。 (此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景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感情、重读音节等方面。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生自由朗读。 (可以体会节奏和情感) 5、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 (四)、品读诗文,品味诗意 学生分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一个小组负责一联,进行质疑问答。 预设: 首联:此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那两件大事?请结合诗人的身世来理解。 颔联:此联中的“风飘絮”“雨打萍”

26、运用了什么修辞?个比喻了什么? 颈联: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尾联:此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环节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可以充分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新课标之要求,完成育人之目的。) (五)、归纳总结诗意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此环节让学生对诗情、诗意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六)、

27、带着感情再次读诗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体会、品味诗文,理解诗文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文情怀,爱国情怀。进而为下面体会主题环节打下基础。) (七)、名句欣赏,体会主题 打出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略) (八)、拓展延伸,走进历史 请同学们写出积累的与爱国有关的古今故事或诗词,然后交流,最后请同学发言。 预设: 故事: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 苏武执汉节在北海牧羊19年。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于风波亭上。 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慷慨就义也不说出共产党人下落。

28、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此环节可以检验同学们的日常积累。让他们感觉到学有可用,积有可用。从而激发他们日常自主学习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勤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 (九)、试背 (十)、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

29、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进一步激发、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十一)、作业 必做:背诵并默写诗文。 (此环节可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宝库,使他们的仓库更充实,知识更丰富。) 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做):简要说一下诗人巧妙神奇的艺术构思。 (此环节可以激发语文素养更高的学生去探究诗文的艺术成就。) 板书: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叙事明经入仕“勤王” 颔联:比喻凄苦的心情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颈联:对仗 双关 尾联:名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5 一、分析教材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30、,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

31、的种.种打击和挫折。“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

32、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四、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顺势导入) (二)、 简介作者:简介文天祥生平 (三)、 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