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26KB ,
资源ID:390537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053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哲选择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哲选择题.docx

1、马哲选择题马哲选择题一、单选1. 【200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200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3、【1996理】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A.剩余价值论注意: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创造性或革命性成果是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

2、.科学的实践观4、【1996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5、2009.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6、【1998文】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7、【1993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的缺陷在于(A B

3、C E )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这是朴素唯物主义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8、【1994理】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9、【1999文】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

4、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1992文】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1、 【1996文】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200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5、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3、【1993理】“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4、【200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5、【1992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

6、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6、【1991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C)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17、【2008】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C)A.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7、18、【200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9、【2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B)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0、【1999文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8、”这个命题表明 (D)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1、【200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22、【1991文】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23、【2000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

9、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4、【2001理】“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5、【2000文理】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6、【1996文】辩证

10、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7、【1996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8、【1992文】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1998文】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A是事

11、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9、【1995文】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30、【2000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31、【2000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32、【2001文】“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

12、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D)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33、【200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C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4、【1991文】“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

13、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35、【1992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B)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36、【200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37、【2003】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

14、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38、【200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

15、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39、【199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B)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0、【1995文】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41、【2005】1、“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A、在

16、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42、【1993理】.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43、【1994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44、【1999 文】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44、【1996 理】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D)A.普遍性 B.绝

17、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45、【200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46、【单选2004】在抗击 “ 非典 ” 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c)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

18、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 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1、47、【2007】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48、【2000文】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

19、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9、【2004】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 “ 北大仓 ”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 “ 荒 ” 。这说明 (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 “ 自然界的报复

20、 ”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50、【2004】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 51、【1999理】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C)A 传统意识 B 阶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52、【200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A)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

21、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3、【1999理】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54、2009.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

22、社会意识形态55、【1996文】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D)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56、【1994文】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B)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57、【单选1993理】“历史不过昏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戎 (B)A.人是研究社会厂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决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二、多选题1、【1993理】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

23、点的有(B C ) 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这是经验主义,如将经验改为实践,则可成为辩证唯物主义B.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反映自然与社会 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2、【1997文】在下列命题中,居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B D E)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4、3、【1994文】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C D)A世界统一于存在无法判定其派别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这是主观唯心主义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4、【2000文】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BCDE)A 一元论的思想 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 物质运动样式多样性的思想5、(2007】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

25、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 B D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6、【1995理】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 B C D E)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 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7、【1991文】“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井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6、”这一观点表明(C D)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应为主体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这是庸俗唯物主义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8、【2002文】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 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9、【1999理】IBM 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27、这一事实表明(B D)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10、【1998文】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BDE)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

28、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11、【1996 理】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 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 B D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花离不开人对花的感觉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12、【多选2007】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

29、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BCD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13、【1998文】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仍,功亏一篑14、【200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30、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BD)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15、【1999理】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B D E)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16、【1992文】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 D 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7、【2004】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 “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 A B D E ) A.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 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 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8、【2003】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