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23KB ,
资源ID:38934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934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不同地区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不同地区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docx

1、云南不同地区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引言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铅简介铅是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Pb,原子序数为82。其为柔软、延展性强的弱金属,有毒,属于重金属。铅的本色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1.1.2 铅历史 据相关材料证实,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已经认识铅。铅分布广,容易提取,容易加工,同时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而且熔点低,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属。炼金术士认为铅是最古老的金属,故将其与土星联系到一起。从1980年开始,铅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始骤然下降,其主要原因为铅对人体的生理危害以及其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正因如此,现在,汽油、染料、焊

2、锡和水管一般都不含铅。1.1.3 铅用途 铅金属主要用途为用于制造铅蓄电池,同时还可用来制造放射性辐射、X射线的防护设备。在用于制造铅弹的同时,还可用于制造颜料、油漆,如铅白、铅黄、铅橙、红丹漆等。铅金属的应用如此广泛,在铅金属里掺入一定量的其它金属而得到的铅合金,其应用也很广,可用于铸铅字,做焊锡。保险丝要求其材料熔点低,铅与锑的铅锑合金就符合要求。1.1.4 铅危害 铅是重金属元素,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摄入铅,在体内长期蓄积,会造成慢性铅中毒1。铅的摄入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2。铅具有积累性和多亲和性,能破坏红血球而引起贫血,对神经的损害也可引起肌肉的疼痛、痉挛3。已有大量材料证实

3、,铅对造血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和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使有机抵抗力下降4。长期接触铅和它的盐(尤其是可溶的和强氧化性的PbO2)可以导致肾病和类似绞痛的腹痛。而且,铅在人体里积蓄后很难自动排除,只能通过某些药物来清除,控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与人类密切相关产品中铅含量超标是非常必要的5。1.1.5 铅进入人体的途径 铅污染主要来自土壤、工业“三废”、以及食品加工和包装等途径6。工业 “三废” 的排放,会污染其附近生长的农作物。大气中的铅尘、废气、受铅污染的水源、剥落的油漆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 随着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铅在环境空气中的含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7,我国很多地方仍在使用含铅的汽

4、油也会污染环境。正是来自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铅污染,进入血液,从而在人体内积累,影响人类的健康。1.1.6茶叶中铅含量测定的研究意义地处西南之巅的“彩云之南”,其高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造就了文明的茶叶之乡。“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而促进芽叶的持嫩性,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更好的滋味和嫩度。云南茶叶种类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保健茶等,共一百多个花色品种。高山茶香气清扬,耐冲耐泡,滋味浓郁,深得茶友喜爱。云南铅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铅锌保有储量均居全

5、国之首,其铅锌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经过60多年来的大规模地质勘查,探明了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建设了一大批国营大中型铅锌矿山和冶炼厂,形成了较大的采选冶生产能力。但在开选冶的过程中,铅尘和烟雾污染了空气以及水体,不达标的各种工矿的废物排入农田,也由此进入人的食物链。由于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故铅对土壤的污染也不可避免。正是由于铅对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蔬菜、粮食和水果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铅的吸收相对较易,故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茶叶作为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大众消费品,但茶叶在生长的过程中易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8。由于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铅等重金属元素,加上老的加工机械合金、肥

6、料、汽车尾气中均含铅,易造成茶树的铅污染9。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越来越关注10。采用高效、准确的方法测定茶叶中铅的含量,从而控制茶叶质量对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云南历史荟萃的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 主要测定依据 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标准对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的铅都做了限量11。主要依据GB/T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标准对云南不同地区茶叶中铅含量进行测定分析。1.2.2 检测方法 传统的铅测定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比色法等12。食品检验中执行严格的铅限量卫生标准,现行国标推荐的测定方法

7、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3。1.2.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个原子可具有多种能级状态,最低的能级称为基态。试液被喷入空气乙炔火焰(或石墨炉),在高温下原子化成为原子蒸气。当从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原子蒸气时,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产生选择吸收,吸收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据此可进行定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锐线辐射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相应的检测装置)。火焰种类相对较多,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空气乙炔火焰。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般可检测到PPm级(10-6),精密度1%左右。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

8、度计,可以测定近50种元素。火焰原子化法的优点是:火焰原子化法的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有效光程大,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灵敏度,因此应用广泛。缺点是: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不够高,而且一般不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1.2.2.2双硫腙比色法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铅含量的方法之一。主要原理是样品经消化后,在pH8.5-9.0时,铅离子与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柠檬酸铵,氰化钾和盐酸羟胺等,防止铁、铜、锌等离子干扰,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1.2.2.3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一般蒸汽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

9、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好。1.2

10、.2.4示波极谱法 示波极谱法又称“单扫描极谱分析法”。它是一种快速加入电解电压的极谱法。常在滴汞电极每一汞滴成长后期,在电解池的两极上,迅速加入一锯齿形脉冲电压,在几秒钟内得出一次极谱图,为了快速记录极谱图,通常用示波管的荧光屏作显示工具,因此称为示波极谱法。1.2.2.5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其原理是样品经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原子化后,吸收波长283.3nm的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量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较火焰原子化法,自由原子在石墨炉吸收区内停留时间较长,大约为前者1000倍,原子化效率高,测定的绝对检出限达

11、10-12到10-14;且石墨炉法中液体和固体均可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较之原子吸收光谱法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势: (1)效率高:石墨炉的原子化效率接近100%,而火焰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左右。 (2)灵敏度高:用石墨炉进行原子化时,基态原子在吸收区内的停留时间较长。2.本课题的确定及思路论文的前期工作,对茶叶中铅危害性和鉴别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对云南各地方茶叶中铅的含量等进行了测定。虽然对食品中铅含量的测定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方法多样,但对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相对较少。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为了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为了广大茶叶消费者的健康,对云南不同地区茶叶中铅含量进行的测定

12、和分析,为茶叶中铅含量的控制与防治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数据,是本课题确立的原因。本课题的思路,主要是从排除其他重金属的干扰着手,进而对茶叶中的金属污染铅离子含量的测定。 3. 理论依据目前测定微量铅的方法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二硫腙比色法、示波极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常用的是前三种方法,但这些方法灵敏度难以达到现行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1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铅,优点在于只要样品均匀,不管是溶液,乳浊液还是悬浮液,乃至固体均可直接进样测定15。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合适的灵敏度,对基体复杂样品的测定所产生的干扰可以通过扣背景来消除,从而大大的提高准确性

1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铅,灵敏度高,但复杂基体常对分子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16。基体改进剂可以在控制和消除背景吸收、灰化损失、分析物释放不完全,分析排出速率的变化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7。实验及文献18表明,在样品中加入磷酸二氢铵能提高灰化温度和灰化效率。通过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有效克服茶叶中复杂机体对铅原子吸收信号的干扰19。为此,本文采用铵盐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有效地解决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集体干扰问题20。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消耗试剂少,干扰少,实验方便、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茶叶中铅含量的检测及鉴别。4. 实验部分4

14、.1 实验原理样品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样液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原子化,铅原子吸收283.3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可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2实验试剂 (1)铅标准储备液:国家标准1.0mg/mL,用时稀释至1ug/mL; (2)硝酸(优级纯); (3)高氯酸(优级纯); (4)水为去离子水; (5)实验中所用器材均用10%硝酸(优级纯)浸泡过夜,后用纯水冲净。4.3. 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石墨炉控制系统; (3)铅空心阴极灯; (4)自动进样器; (5)涂层石墨管; (6) 微波消解装置。 4.4. 操作方法 4.4.1样品预处理:

15、4.4.2样品消解 (微波消解) 全消解预处理方法普通酸电热板湿法消解21和灰化法22,本文采用灰化法。精密称取2.00g(准确至0.0001g)左右的茶叶于50mL瓷坩埚中,放在可调式电炉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450灰化4-6小时,取出冷却,用少量水润湿,加2mL盐酸(1+1),放可调式电炉上低温加热至清亮,继续低温加热至近干取下冷却,加2mL硝酸(1mol/L)继续低温加热至近干,加2mL硝酸(1mol/L)溶解盐类,用硝酸(1mol/L)少量多次洗涤瓷坩埚,洗液合并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同时作试剂空白试验。4.4.3 测定 4.4.3.1仪器参考条件 仪器参数为波长28

16、3.3 nm,灯电流4.0 mA,狭缝0.5 nm,涂层石墨管,峰高方式定量,塞曼效应扣除背景。石墨炉升温程序如表1。步骤程序温度t/升温速率/(/s)保持时间t/s载气流量/(L/min)1干燥10020200.22干燥13020200.23灰化800100200.24灰化8000305原子化16000306净化2300030.2 在原子化、净化阶段启动恒温控制。在测定之前,首先要选择铅元素的共振线和特征浓度,由此来调整标准样品和测试样品的最佳测定浓度;调节火焰燃烧器的高度,获得最大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流(空心阴极灯需要预热15(30min);找出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有关的离子

17、干扰实验;最后确定该元素的最佳测试条件。4.4.3.2标准曲线绘制 吸取0.00,2.00,4.00,6.00,8.00mL铅标准使用液(1u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1mol/L)定容至刻度,混匀。依次移至固体进样石墨小舟中,并在每个小舟中加入5uLNH4H2PO4(1%水溶液)。自动进样臂将小舟依次移入石墨炉内,按仪器工作条件,与试液和空白溶液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求得吸光值与浓度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0ng/mL。 4.4.3.3样品测定 吸取试剂空白液和样液或由仪器自动配制后注入石墨炉,同时吸取磷酸氢二铵溶液注入石墨炉,在调整好的仪器

18、条件下测定。测得其吸光值,代入标准系列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求得样液中铅含量,或由仪器自动计算出样品含量结果。 4.5计算 式中X样品中铅含量,g/kg(或g/L); 1测定样液中铅含量,g/L; 2空白液中铅含量,g/L; m1样品质量或体积,g (mL); V样品定容总体积,mL。 4.6 注意事项 (1) 允许差: 相对偏差20%。有研究表明,分析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5-10%之间,说明该法精准度良好23。(2)微波消解或高压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铅,经多个实验室验证,方法简便、快速,经标准参考物质核对,测得结果与保证值无显著性差异。 (3)微波消解或高压消解样品具有用酸量少、防污

19、染及损失的优点。操作时应按规定使用,注意样品取样量不可超过规定,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但原子吸收光谱的背景干扰是个复杂问题,除使用仪器本身的特殊装置,例如连续光源背景校正器、氘灯扣背景及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技术外,选用合适的基体改进剂十分重要,我们经过多年实践经验认为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对于改善样品基体,增加灵敏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复杂的样品应注意使用标准参考物质核对结果,避免产生背景干扰。 5.结果与讨论5.1测定铅的最佳仪器条件 测定方式:发射;分析线:283.3nm;狭缝0.21.0nm;灯电流57mA;干燥温度85,5

20、s;120,30s;灰化温度450,1520s;原子化温度17002300,45s;火焰类型:Air-C2H2。5.2标准曲线的范围5.3回收试验5.4精密度试验5.5 最小分析信号及检出限5.6 样品测定结果6 .总结 6.1 该方法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炭化和灰化温度不要太高。炭化应缓慢升温,灰化温度控制在450,以免样品中被测成份损失。6.2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所耗试剂少,干扰少,是测定茶叶中铅含量较理想的方法之一。6.3 由该实验可看出,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茶叶中铅含量进行分析与测定可以检出高含量钠离子,所以铅离子含量检测可以作为鉴别茶叶是否达到相关安全

21、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参考文献1汤茶琴,张定,黎星辉.茶树及成品茶中铅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业.2006,2:15-17.2于红梅,王超.国内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食品中铅的对比J.分析仪器,2011,4:80-84.3陈恒初,刘汉东.光谱实验室,1998,15(1):44.4周勇义,马群,范国强等.光谱实验室.2004,21(3):465.5闫文强,叶正德.人体血铅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误诊杂志,2009,9(1):38.6代永光,吴琼,南喜平,杨贞耐.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碳酸饮料中的痕量铅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105-108.7顾志勇,陈京京,丁晓静,蔡英.火焰原子吸收分光

22、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铅的对比研究J.2011,36(10):128-130.8戴坤富,杨志国,赵晓杭,曾茹萍J.茶叶中的铅和镉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04-2205.9殷刚.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铅J.毒理与检验,2009.02.042.10钟运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铅J.分析与检测,2008,1:45,47.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S.GB/T18407.1-200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37-140.1213GB/T5009.1

23、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S.14方从权,褚敬东,李春,徐玉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铅J.分析实验室,2007,26(11):112-114.15许春向,邹学贤.现代卫生化学M,2000:273-280.16冯银凤,黄诚,周日东,吴惠刚.基体改进剂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铅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4):450-47217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99.18J E Cantle Edited.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ary.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

24、any,1982.252.19陶健,蒋伟丽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含量方法学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6):208-212.20Jones J S,Harring D E.Atomic Spectroscopy,1983;4(2):49.21刘宏伟.ICP-AES同时测定茶叶中的锌、铁、锰、铜、镍、镁J.光谱实验室,2002,19(1):1-3.22郭春芳,陈超,张云仙.干式灰化与湿法消解测定茶叶中的铅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0,9(4):32-33.23AlessandraF.Silva,Danile L.G.Borges,Bernhard Welz et.al.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2004,59:841-85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