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50.95KB ,
资源ID:38908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90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西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试卷语 文 2014.6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mo) 比较(jio) 锐不可当

2、(dn)B.干涸(h) 避讳(hu) 栩栩如生(x)C.粗犷(un) 细菌(jn) 津津有味(jn)D.狭隘(i) 哺育(p) 高瞻远瞩(zh)2. 结合语境,对下面语段中加点的错别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因为贪睡,错过了欣赏那变换莫测的海市蜃楼的机会,想象着碧海中忽然涌出星罗旗布的房屋,听着有幸目睹了这奇观的人兴至勃勃的谈论,我满心的懊诲无以言表。A换“变换莫测”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海市蜃楼无规律可循的奇异变化,此处加点的“换”应改为“幻”。B旗“星罗旗布”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海市蜃楼中房屋排列的样子,此处加点的“旗”应改为“棋”。 C至“兴至勃勃”这一词语在文段中描写的是人们谈论海市蜃楼

3、时高兴的情趣,此处加点的“至”应改为“志”。D诲“懊诲”这一词语在文段中写的是“我”没有看到海市蜃楼的心情,此处加点的“诲”应改为“悔”。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庙会上爽口美味的小吃,京腔京韵的吆喝,令人目不暇接。B漂泊在外的游子,终究要回到故乡,这种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阶段只是打下基础,成才之路其实很长。D人与人接触久了,时间长了,才知道什么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用一组词语概括下面语段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蓝色的炊烟,与轻纱般的薄雾交织在一起,从一层层的黑瓦飞檐中浸过,然后蒸腾而上,轻盈飘逸,与江面、河面水汽

4、集结,慢慢地散开来,将整个古镇笼罩得恍惚迷离,上不见顶,下不见底。不知道这古镇究竟有多大,不知道这黑瓦飞檐究竟有多少层,是不是一直重叠到天上去。A层峦叠嶂 风调雨顺 B井然有序 巧妙绝伦 C水乳交融 诗情画意 D流连忘返 世外桃源5.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宋代,谜语与传统灯彩艺术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谜”。借助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使灯谜以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让民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赏灯猜谜也逐渐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A灯谜借助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使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B在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中,灯谜的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C借助火树银花、流

5、光溢彩的背景,灯谜以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D灯谜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背景,得到了更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6.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植物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又觉得其可恶!你们是靠根养活的,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杨柳没有这般可恶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下,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拥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A文段在开头运用设

6、问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植物是否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肯定的回答表明了作者的看法。B“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一句运用反问的方法,强调了根对枝叶花果的养育之恩,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花木向上的厌恶之情。C作者用“俯首”“拜舞”“亲吻”赋予杨柳以人的行为,描写杨柳枝条垂向根部、随风摇摆、贴近树根的姿态,表现杨柳“不忘记根本”的特点。D(千万条陌头细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柳枝条垂绕在树根周围的可爱样子。7在“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读书体验,借鉴别人的阅读方法,有了许多新的收获。班会接近

7、尾声时,主持人李明同学想要用一句话对本次班会的形式和成果作一下总结,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同学们,让我们从此以书为伴,使阅读生活不留遗憾!B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后大家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C同学们,请珍惜这丰富的精神大餐,本次班会不正体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D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了每个人的阅读感受,这可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二)填空题(共10分)8默写(7分)(1)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晚间湖面美好景色的句子是: , 。(2分)(3)文学鉴赏课上,唐越同学发

8、言说:“古诗往往借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写诗人心中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有 , 两句,流露出作者经长途跋涉出使边塞的感慨;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有 , 两句,以飞鸟写春光,浅白灵动,透露出作者游春时的喜悦心情。”(4分)9名著阅读(3分)上面这四幅连环画让人想到的一个成语是“ ”,与此相关的那场“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被记载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 当中,这部史书既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记史语言生动,富有文学色彩,比如对帮助鲁庄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的刻画就非常细致生动,让人过目难忘。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2

9、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0.(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1分)(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

10、”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 。(1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_,但占有地利,用“环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_,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_”的结果证明人和的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_”(限两个字)。12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

11、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我记忆中的父亲,完成第13-15题。(共16分)我记忆中的父亲许燕吉父亲只活了49岁,我今年已57岁了,50年前,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些情景,我仍感到清晰如昨。父亲非常爱孩子,还爱和孩子们玩,那时候他已四十开外,混在孩子群中,谁都不觉得拘束。家里来往的客人较多,有时小客人也跟着来几个,我们便成了伙,玩藏猫,玩捉贼,父亲总是自告奋勇当捉人的,我们藏得严严实实的,大气都不敢出。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

12、哈哈大笑。那种又紧张又快乐的情绪,至今还能令我激动。父亲总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有时我们跟父亲到他朋友家去,大人们在一起谈什么事我们不知道,但知道父亲总会抽出身来跟我们玩上一阵的。父亲又很诙谐,还常常跟孩子们开玩笑,他捉住“小俘虏”后要亲吻个够,由于他留胡须,很扎脸,我们都捂着腮帮子抵御。父亲喜爱大自然,假日里常和朋友们去郊游,野餐,有时也带上哥哥和我去。我常会在半路上就赖在地下说走不动了,知道父亲一定会来驮我,父亲总是把我驮在他的肩上,两手还抓住我的腿怕我摔下来,我又不费力,又看得远,高兴地一路唱呀笑呀的,父亲也不嫌我重,一直驮我到达目的地。有一次,父亲还带回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给他洗干净

13、后,送他到一个收养学校读书去了。那个学校,父亲带我去过,孩子很多,都穿着一样的蓝色衣裳。他们看见我们来,欢呼着一拥而上,围了个水泄不通。看来,父亲是他们的老朋友了。暑假时父亲总是住到山林寺院里写文章,我们有时去看看他,发现他身边又吸引了几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只有七八岁,父亲对他们很友好,总是给他们讲故事,讲笑话。父亲的故事最多。夏天乘凉,他睡在躺椅上,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给他捶腿,一面听故事。他讲的故事包括天文地理、神话现实、古今中外,无奇不有,有好些故事可能就是他随口现编的。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可惜,晚上8

14、点上床睡觉是铁的纪律,不然,必定能够从父亲处得到更多的教诲。50年过去了,这期间战争、动乱、风风雨雨,等我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时,我已是人过中年了。我意外地发现,父亲在故事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让我完全地接受,他笔下的一些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与我是那样地融通相契。我想这必是夏夜故事潜移默化的结果吧。父亲还会“演戏”。冬天的晚上,大家在床上盘腿围上一圈,支起照相的三角架,蒙上床单,就好像在马戏帐篷里。“演员”就是父亲的两个大拇指,虽然只能“点头”和摇摆“身躯”,但“配音”很出色。记得“拇指戏”的常演剧目有武松打虎岳母刺字乌盆记等等。我第一次看京剧乌盆记时,已是在此二十多年以后了,觉得非常熟悉,就像曾

15、经看过,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父亲的大拇指演过。父亲还会表演哑剧小品,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在“合一堂”开联欢会,父亲表演小脚老太婆打高尔夫球,博得满堂叫好,笑得大家前仰后合。父亲去世太早,太仓促。他的学术成果,许多都没来得及写出来,只积累了上万张的资料卡片。父亲热心写儿童故事,译孩子爱读的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写歌词,被孩子们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父亲爱孩子们,他是孩子们心中的“落花生”,而且不因岁月久远而被遗忘。安葬父亲那天,港大礼堂内四面挂满了长幅的挽联,层层叠叠的,上面的字大大小小的。当时我太小,都不大懂。却有两副挽联触动了我的心灵:一副是“赤子之心”。一副是“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

16、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和我对父亲的认识是如此一致,它们将和我对父亲的记忆融在一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版之上,永远清新。 (有删改) “落花生”是作者父亲许地山的笔名,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散文名作落花生。“赤子”,初生的婴儿。13阅读第段至第段,依次概括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4分)(1) (2)驮着我去郊游 (3) (4) (5)给我们讲故事 (6) 14结合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说说第段“赤子之心”“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为什么能够“触动”作者的心灵。(5分) 答: 15本文描写精彩,请结合第段或第段语句,从父亲

17、和孩子的角度,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7分)答: (二)阅读殷和殷墟,完成第16-18题。(共12分)殷和殷墟殷位于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在大约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期间,一直是商朝的都城。殷是商朝历时最长的都城,代表着商朝历史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商朝又被称作殷商,或者殷朝。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把国都迁至亳(音b,今河南商丘)。在后来的三百年当中,商朝的都城搬迁了多次,这是因为旧都地区的王族内部经常争权夺利,对商王威胁很大,使商王难以实施各项政策,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商王就不得不迁都。后来商朝的王位传到盘庚

18、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当时旧都中的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还有一部分势力强大的贵族,别有用心地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最终成功地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这个地方。殷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土质地貌和水文状况,比以前的旧都城都要好。迁都到这里之后,社会秩序安定了下来。于是盘

19、庚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倡导节俭,自己住茅草盖的屋子;减轻剥削,严惩贵族奢侈腐化;改善民生,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制造业。这次迁都,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而此后二百多年,商朝一直都没有再迁都。直到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之后,殷也一同随之荒废。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发现这里是商朝国都的遗址,于是就管这个地方叫作殷墟。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史学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6本文首段说明了殷的地理位置、 _ 和作为商朝都城的特殊之处,中间三段具体说明了殷作为商朝都城的由来,包括

20、、 、盘庚迁殷的结果,末段说明了殷墟的发现过程和_。(4分)17.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盘庚迁都之后商朝出现复兴局面的原因。(3分)答: 18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5分)【文段一】在殷墟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皿。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进行考古发掘时,曾经发现过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工厂,那个工厂现场有一个铸造青铜器的内范,而这个内范表明要通过它来铸造的是一件圆形青铜器,这个圆形青铜器的口径达到16米,比目前已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还要大一倍。要铸造这种规模、体型的青铜器,必须有一批熔化青铜的熔炉同时工作,而且要有大量的铸造工人(据说要几千人),这个浇铸过程是不能间断的,

21、需要把各个工种有机协调起来,可见当时的青铜器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文段二】在殷墟中,人们发掘出了大量的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上面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考古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十分迷信鬼神,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也就等于把商朝同期的历史片段直接记录了下来,为我们研究殷商的历史留下了确凿的证据。后人把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1)阅读【文段一】,结合殷

22、和殷墟的第段,说说殷墟青铜器考古发掘的意义。答: (2)阅读【文段二】,结合殷和殷墟的第段,说说殷墟甲骨文的价值。 答: (三)阅读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完成第19-21题。(共8分)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雷泓霈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呢?【甲】1998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4月30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其目的就是要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可以说,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

23、必要了。 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我国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才是好的教育。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是:小孩子打几下没事,“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种一味强调打的认识,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的伤害,而且没有意识到,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已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

24、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体罚和暴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危害要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的。【乙】棍棒教育有时确有“管理速效”之功,但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发展害处多多,实在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教育。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很早就开始大力反对棍棒教育,而将尊重儿童落实到了细枝末节以至“严禁任何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救护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这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公民,而棍棒教育恰

25、恰是做不到这一点。【丙】因此,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教育,遏制棍棒教育,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坚决遏制棍棒教育,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的发展。 (有删改)19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中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能发育测验中的表现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答: 20从全文看,我们为什么要遏制“棍棒教育”?(3分)答

26、: 21下列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2分)A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B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十分必要。C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要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22.明德中学请来70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王晖教授给同学们作“汉字与书法”的专题讲座,老人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从甲骨文、金文讲到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古今各大书法家的作品风格等等,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同学们大有收获。讲座结束后,李晓明作为学生代表,送老人离开学校,在校门与老人分别时,李晓明说:“ ”请替李晓明写一段表示感谢与辞别的

27、话,补全上文。(不超过200字)(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采集记忆的几个片段,可以合成完整的故事,这故事中的人、景、事便浮现在眼前。片段就像一滴水,它可以映出七彩的阳光。滴水成溪,汇成河流,便会流向远方。请以“片段”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题二与自然为友,会让人心胸宽广;与书籍为友,会让人睿智聪慧;与艺术为友,你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与贤人为友,你会越来越走向高尚。请以“与 为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如选择文题一,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如选择文题二,将题目补全后,再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28、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6一、(共24分)(一)(共14分。每小题2分)1B 2C 3A 4C 5C 6B 7.D(二)(共10分)8(1)蒙络摇缀(1分。有错不得分)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2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4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9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 左传 曹刿(3分。每空1分)二、(共10分)10(1)的 (2)围,绕 (2分。每空1分) 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关键词“威”“以”

29、“兵革”“利”错一处扣1分) (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2分。每句1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1分) 12城郭小(势力弱) 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 委而去之 得道 (4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三、(共36分)(一)(共16分)13(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 (3)关心流浪儿童 (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 (6)给我们“演戏”(4分。每空1分) 1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5分。“父亲”形象特点2

30、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 )15.答案示例一:第段作者描述了父亲喜欢孩子的特点。“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用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答案示例二:第段作者描写了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 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

31、”作者用“津津有味”写出了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认真、投入的样子;“紧张、恐怖”“拍手顿足”,既写出了孩子们被父亲讲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以及听故事过程中的感受,也从侧面写出了父亲讲的故事,生动、传神。(7分。父亲3分,孩子3分,每个3分包括“精彩描写原文”“描绘对象”“描绘效果赏析”三个要点,取自某一段或两段均可,语言1分)(二)(共12分)16作为商朝都城的时间 此前多次迁都的原因 盘根迁殷的经过 价值(4分。每个要点1分)17盘庚迁都到殷,这里的自然条件比以前的旧都好,社会秩序安定了下来,盘庚能够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所以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3分。“新都条件好”“社会安定”“整顿政治”每个要点1分)18.(1)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3分) (2)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