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7.56KB ,
资源ID:38899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89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docx

1、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1、考古测绘、遗址测绘目的在于获取反映遗址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形图,地形图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等高线、水系、沟壑、房屋、主要交通线、测量控制点、重要地表覆盖物和其它重要标志性地物。、地形图至少应反映遗址现代微地貌特征和所处区域的自然景观,测绘后需绘制大比例尺地图。、地形图的绘制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部门所能提供的测绘资料,但必须与遗址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建立关联。、遗址测绘必须首先建立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并在遗址上设立相应的永久性测量控制点。大型遗址需设定多个测量控制点,以满足遗址各个区域测量精度的需求。、遗址测绘尤其是大型遗址需同时考虑到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

2、,对遗址进行适当的区域规划。2、考古调查(1)、区域调查、区域系统以全面系统记录调查区域内地表暴露遗迹遗物状况为主要目标。区域调查又称“拉网式调查”, 、区域调查为多人参加的大型集体调查项目,必须设有调查领队,主持和协调各项工作。、区域调查可采用的方法较为灵活,但均应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无论何种工作方案,均需设计制定供每个或每组成员填写的“区域系统调查记录表”。、调查前需要对调查区域进行规划,设置等面积的网格,为有效控制点。调查过程中,成员之间应保持固定距离,在领队统一协调、指挥下平行前进。每个或每组成员均要按照调查预案的有效控制点观察地表暴露遗迹遗物,并填写“区域系统调查记录表”,一个

3、有效控制点需填写一张记录表。、有效控制点的大小,即网眼的大小可根据地表暴露遗迹遗物的不同情况做出即时调整,但必须随时记录在“区域系统调查记录表”上。、发现暴露遗迹现象较多的断面,应做重点清理,并单独记录。、每天工作结束后,由专人收取、审核各成员填写的“区域系统调查记录表”,填写审核意见,将表格数据输入相应的“区域系统调查数据库”,并将表格及相关资料整理、归类、登记入库。、由领队主持,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调查工作总结会,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工作方案。(2)、遗址勘查、遗址勘查旨在通过对单个遗址的详细勘查,全面了解遗址的堆积状况、文化性质、景观布局、功能结构等信息,建立遗址档案资

4、料,为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必备的资料。、遗址勘查的主要方法有剖面清理、地表遗物采集和钻探,所有的勘查结果均需详细记录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剖面清理主要是清理、观察、记录遗址上不同地点地层断面所暴露的文化层堆积状况,并综合各地点的情况做出整体性的复原推断。A、清理地层断面时只需将表面浮土去除,划分出暴露文化堆积的层次关系即可,切忌随意铲平断面和向内掏挖。B、清理完毕的地层断面需做完整的记录:绘图、照相、填写“考古调查断面清理记录表”,每个剖面的每个观察点均要单独编号。C、断面上暴露出的遗物应按照地层关系分单位采集,如需收集多学科研究所需土样,应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采集少量暴露于外表的土壤,切

5、忌向内深挖。、地表遗物应按抽样方法采集,重点采集能够说明遗址堆积文化性质、功能的典型遗物。同时应注意到不同类型遗物的分布范围和密度。、必要时可对遗址进行适当的钻探,以了解文化堆积的分布范围、重要遗迹的形状布局等信息。A、钻探会对遗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钻探的方法应当慎用。探孔不能过密,钻探时触及文化层或遗迹即当停止,以减少对古代遗存的破坏。B、能够说明问题的重要探孔需测量其三维座标,将其位置标注在遗址平面图上,并填写“钻探记录表”。3、考古发掘(1)、探方与探沟发掘、探方与探沟是田野发掘的基本工作单位,田野发掘中可根据文化堆积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探方或探沟。一般来说,探方的规格有11米

6、2;55米2;1010米2;510米2几种;探沟的规格有210米2,可视具体情况延长。、探方与探沟的方向一般应为正南北,并与遗址的三维测绘座标系统保持一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地势选择。、探方的编号系统要求与遗址的区划和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建立关联,编号可按照“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或“区号T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的样式编写,如探方“TS8W6”或“T7274”。、探方发掘过程中要保留东边和北边1米的隔梁,东北11米2为关键柱。隔梁与关键柱可有效观察探方内地层堆积的变化,变化情况应即时在隔梁上标示清楚。发掘过程中,如果隔梁和关键柱妨碍了对地层和遗迹现象的整体观察把握,可在绘制了剖面图之后将隔梁打掉

7、。、探沟发掘的主要目标是解剖探察遗存的堆积层位关系,探沟剖面是观察的重点,但如遇到重要遗迹现象,亦可向周围做适当扩展。探沟深度超过2米,则需事前考虑留出便于出土的台阶,台阶宽度应不窄于1米。(2)、地层堆积的清理、堆积单位是遗址现场可区分的最小堆积体,是一次性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结果,是田野考古发掘中清理、记录地层堆积的最小单位。遗迹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堆积单位组成,是相对完整的功能单位。堆积单位和遗迹单位是田野发掘现场观察、清理、记录工作的两个核心概念。、不同的遗迹单位应统一编号,如:H灰坑;F房屋;M墓葬;G沟;J井;L路;Y窑;TJ台基;JM界面。堆积单位的编号应纳入遗迹单位编号之中,如:H1灰

8、坑H1填土第层;F2D1房屋F2第1号柱洞内填土第层。、依据土质、土色及参考其它相关现象区分堆积单位,完整把握遗迹单位的边界形态。、发掘过程中应首先判断不同堆积单位之间的早晚关系,并按照地层堆积形成的相反顺序逐一清理。、判断不同堆积单位之间早晚关系应采用平剖结合的方法,可先从关系清楚的堆积单位的清理入手,形成更多的观察剖面,尽可能利用可观察到的平面和剖面信息做出综合判断,切忌探方内随意试掘。、遗迹单位应完整揭露,并理清其结构布局,必要时可采用小范围解剖的方法,搞清各部分堆积的形成顺序,复原其建造过程。遗迹单位的清理也应按照其不同堆积单位形成的相反顺序进行。、重要的遗迹单位应实行保护措施。或整体

9、切割移动至实验室保护,或采用现场保护的方法。、一般以堆积单位为一次清理作业的对象。清理过程中,较大或复杂的遗迹现象,应采用分部分揭露的方法,先发掘其中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理大面积层状堆积时,应控制各部分的清理进度,保持一致。、发掘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堆积单位之间的界面。对于其中反映人类行为活动迹象的活动面应当作重要遗迹现象,完整揭露,详细记录。A、活动面是一个时期人类行为活动的载体,理论上是一个无限延展的二维空间,其概念不同于界面,但活动面又必须以界面为依托,常形成于各类不同的界面之上。因此,遗址中活动面的揭露要充分联系不同堆积单位之间的界面。B、活动面是判断各类遗迹现象“共时性”的重要依据。因此,遗址中活动面的揭露要充分联系与其密切相关的各类遗迹现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