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90KB ,
资源ID:38850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85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初步设计说明.docx

1、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初步设计说明1、设计说明1.1 主要工艺设计说明1.1.1概述本说明适用于防城港核电厂工程(含1,2,3,4,5,6#机组)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ED1),全厂共设置一座生活武神处理站(分两列,每列处理能力各为50%),有利用武神处理站的稳定运行,且便于管理。该生活武神处理站主要处理厂区生活污水,包括BOP厂房、核岛、常规岛、办公楼等构建物生活排水。1.1.2设计原则与依据1.1.2.1 设计原则a) 本工程的处理容量应能满足6台机组的要求。b) 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水质应能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和规定。c) 结合本期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型设备材料,并尽可能节约

2、能耗。d) 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站的PLC控制。1.1.2.2 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声环境重量标准GB3096-2008给排水水构建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排水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1.1.3设计参数1.1.3.1 处理规模 防城港核电厂六台机组厂区

3、平均日用水量为517.31m3/d(含大修),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算,大修期间厂区平均日排水量为439.71 m3/d,考虑一定的余量,防城港核电厂一期工程厂区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规模定为20 m3/h(480 m3/d),设置两列处理装置,分为A列和B列,每列处理能力为10 m3/h。1.1.3.2 设计进水水质 岭澳核电厂一期工程LED1和LED2污水处理站2006.12007.2生活污水站进水实测水质见下表:CODcr(mg/l)BOD5(mg/l)SS(mg/l)TP(mg/l)PH(mg/l)备注LED115440288.4218791951.853.756.257.55包括办公区食

4、堂等建筑物排水LED212119738.115735951.13.476.416.89 防城港核电厂工程生活污水排水包括厂区各构筑物卫生间排水,以及厂区餐厅排水等。水质主要参考岭澳一期LED1污水处理站水水质,防城港核电厂工程生活污水设计水质如下:CODcr(mg/l)BOD5(mg/l)SS(mg/l)TP(mg/l)PH(mg/l)备注400220200468包括办公区食堂等建筑物排水1.1.3.3 设计出水水质 当不做为中水回用时,出水水质必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水质指标如下: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l)序号指标一级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

5、602生化需氧量(BOD5)203悬浮物SS204动植物油105石油类5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7氨氮(以N计)158磷酸盐(以P计)0.59色度(稀释倍数)5010PH6911大肠菌群数(个/L)500 为了节约水资源,污水处理站排水预留中水回用接口,作为中水回用于道路浇洒或绿化,需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主要水质指标如下:序号指标控制值1PH6.09.02色度(度)303嗅无不快感4浊度(NTU)55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6五日生化需氧量(mg/l)107氨氮(mg/l)10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9铁(mg/l)0.

6、310锰(mg/l)0.111溶解氧(mg/l)1.012总余氯(mg/l)接触30min1.0管网末端0.213总大肠杆菌(个/L)31.1.4工艺方案 生活污水的处理以生化处理为主。目前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气浮-过滤、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毛管渗滤等。结合泵工程污水性质,以及工程特点,选择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 生活污水化粪池污水提升泵CASS池中间水池提升泵LEGS净水器(包括混合反应、斜管沉淀、无阀过滤)中水池中水泵中水管网(或供给洒水车)1.1.5工艺运行说明 厂区污水通过SEO管网汇集后,首先进入化粪池

7、进行发酵预处理,然后经过机械格栅去除大型的固体物块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解预处理。 化粪池出水自流至调节池,调节车内的污水提升泵打入CASS池前段完成初步生物降解和生物选择。CASS池的出水滗水器进入中间水池。CASS池后段中产生的污泥部分用污泥回流泵流到CASS池前端,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提升泵送到污泥处理室进行浓缩处理。 中间水池的水经过中间水池提升泵送到一体化净水器,净水器对CASS池出水进行进一步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净水器出水进入中水池,经过水泵提升泵作厂区或排放。1.1.6主要构筑物1.1.6.1 化粪池 由于各建筑物内均未设置单独的化粪池,故在污水处理站前设置综合化粪池,拦截漂

8、浮固体物块、沉淀大型无机颗粒、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同时能够起到初步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 化粪池采用12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1.1.6.2 格栅 其功能是进一步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并将渣料输送到地面,防止堵塞管道、阀门、水泵等设备。 泵工程采用机械格栅自动清污,宽度1000mm,栅条净距为5mm。1.1.6.3 调节池 其功能是储存一定量的污水,抵御短时间内水量和水质的冲击,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性,起到了调节水量的作用。同时在厌氧的条件下,产酸菌初步降解水中有机物,有水解酸化的作用。 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5小时处理量考虑,有效容积100m。1.1.6.4 CASS池 CASS是间

9、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的改进工艺,在一个池内完成水质均化、初步沉淀、生物降解、二次沉淀。CASS工艺以一定的时间序列运行,其运行过程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泥水分离)、排水置等三个阶段。 整个系统以推流方式运行,而主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方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碳化和硝化-反硝化功能。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无进水,保证了沉淀过程在静止的环境中运行,并使排水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操作循环的曝气阶段(同时进水)完成生物降解过程;在非曝气阶段完成泥水分离;排水装置是摇臂式滗水器,可将每一周中所处理的污水沉淀后排出系统。 污水中有机物好氧、兼氧、厌氧不断交替运行,不仅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的快速吸附作用而且加速对

10、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并对难降解有机物起到良好的水解作用,CASS池能够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稳定性。 CASS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前后两端,前段尺寸为2.0m(长)*4.5m(宽)*6.0m(高),后段尺寸为10.0m(长)*4.5m(宽)*6.0m(高)。前段内设置搅拌机一台,后段内设置曝气机三台,并在后段设置滗水器一台,排水量Q=40m/h;污泥泵两台,兼顾剩余污泥排放和污泥回流。1.1.6.5 中间水池 其功能是存储一定量CASS池的出水,调节水量,保证一体化净水器能够连续安全运行,按2座CASS池同时排水考虑。 中间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135m

11、。1.1.6.6 一体化净水器 其功能是依次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水中残留的胶体、悬浮物以及微生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一体化净水器是将混凝、沉淀、过滤三道工艺综合在一台设备内完成,外形是一圆柱体,内分三个区为混凝区、斜管沉淀区、过滤区。1.1.6.7 中水池其功能是存储处理后的达标水,以作为厂区绿化及到了浇洒等中水回用水源或排放。 中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200m。1.1.6.8 污泥处理系统 其功能是将CASS池产生的活性污泥和一体化净水器内混凝沉淀产生的化学污泥收集到污泥池内,定期由汽车外运,进行处理。 污泥浓缩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容积100m。1.1.7其他说明 全厂共

12、设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为防止管网和处理构建物埋深过大,在1号核岛附近设置一座提升泵坑,配置两台潜水泵,一用一备。1.2建筑设计说明 无1.3结构设计说明 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ED1)的功能是处理厂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外海或回用。 根据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1997)、压水堆核电厂物项分级(GB/T17569-1998)和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2)的规定,WD1按非核安全级抗震物项设计,并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根据防城港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ED1基础高于现状地面,因此位于填方区,填方底部原状地层为强-中风化

13、粉砂岩,可作为池里层,填方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80KPa. ED1断面尺寸:长宽=21.8m19.8m,地上部分高4.5m,地下部分深6.6m8.6m。底板和侧壁的厚度均为0.6m。顶板厚度0.3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W10,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HRB400级和HBR335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ED1属于低层厂房,轻度危险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分区为一个,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戊类。1.4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系统:由SEP管网接DN40给水管道,供给ED1厂房实验室及药剂室用水;排水系统:化验室和药剂室产生的废水直接排至CASS

14、前段;消防系统:仅在配电间、楼梯间、及化验室各配置两只干粉型(磷酸铵盐MF/ABC2)手提式灭火器。1.5电气设计说明1.5.1 概述 本设计说明为ED1厂房电气设计说明,包括动力、照明和防雷接地等设计。1.5.2 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16-2008)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防火规范(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GB/5390-2007)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

15、规定(GB5153-200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工艺和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1.5.3出图方式 依据全厂电气设计统一技术规定BLX10000002DEDY03GN。1.5.4用电负荷 ED1厂房用电设备包括风机、水泵和照明设备等,中计算容量为90kVA。1.5.5.1 供电 本子项正常电源引自QT厂房的0LKL380V正常电源系统,向位于子项内的分配电箱供应正常电源。低压配电系统为TN-S系统。1.5.5.2 配电 分配电箱对用电设备放射式供电。动力回路均选用低烟、无卤、阻燃铜芯电力电缆沿梯架或托盘敷设。1.5.6照明本子项的照明系统设有正常照明和疏散照明。正常照明配

16、电箱的电源引自分配电箱。疏散照明选用自带1小时蓄电池的疏散照明灯,由正常电源浮充电。本厂房照度为2001X。 照明选用工厂金卤灯,出入口安装安全照明灯具。 照明回路的配电线路选用低烟、无卤、阻燃铜芯电缆敷设在线槽内或穿管敷设。插座回路均为低烟、无卤、阻燃铜芯电缆,穿管暗敷。1.5.7接地 在本建筑物开挖的地板上,紧贴基础底部做埋入地下的地下接地网。地下接地网与室内接地干线通过室外接地检查井与整个厂区接地网相连。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气接地、电子接地等共用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沿桥架的二姐地导线环网以及设备同接地导线环网的保护接地构成安全接地网。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金属框架、金属管道、电

17、缆金属层等均与此网相连。 安全接地网在其两端有两点与室外接地检查井相连,并通过室外接地井与全厂接地主网相连。 本建筑物按三类防雷建(构)筑物装设防雷设施。在屋面女儿墙采用12镀锌圆钢沿周圈做避雷带,利用建筑物的柱内2根不小于16的钢筋做引下线,并经防雷接地井与室外全厂接地网可靠连接。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1.6通信设计说明1.6.1 概述 本子项为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ED1),其通信系统设计范围包括:a)综合布线系统b)行政电话系统c)有线广播系统d)声警报系统e)内部对讲电话系统f)时钟系统g)声力电话系统h)无线通信系统i)通信系统接地1.6.2设计依据和设计准则1.6

18、.2.1 设计依据 主要设计规范: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2004核电厂安全有关通信系统EJ/T637-1992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198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50371-2006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1985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T3482-20081.6.2.2设计准则 核电厂的通信系统本身不涉及核安全,但其中部分系统与核电厂运行和实施核事故应急计划有关,因此应有多样性、独立性和冗余度,确保畅通可靠

19、。1.6.3设计内容1.6.3.1 综合布线系统 DTX综合布线系统用于在核电厂内建立信息输送通道,灵活组建信息网络,高速传输数据信息和语音信息。本子项的综合布线系统可支持自动交换机用户分机。在值班配电室内设置一只综合布线端子箱,综合布线主干电缆由BX楼通信机房的综合布线配线柜引至值班室电室内的综合布线端子箱,主干电缆采用05P0006CUB的通信电缆。 在值班室配电室内安装1只电话出线盒,由综合布线端子箱分别引一根02P0006CUB的电话线至每只电话出线盒,电话线穿钢管或沿室内电缆桥架敷设。1.6.3.2 行政电话系统 DTT行政电话系统用于为核电厂内各建筑物提供行政办公电话服务。 本子项

20、在值班配电室内安装1部墙挂电话机。1.6.3.3 有线广播系统 DTP有线广播系统用于发出寻人呼叫和应急通知,具有分区呼叫和优先呼叫的功能,且支持火灾事故及其他事故广播和正常广播。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内设置1只广播端子箱,有线广播系统主干电缆由9W601通信设备间内的广播配线柜引子值班配电室内的广播端子箱。 在化验室、值班配电室和药剂室各安装1只6W的筒型扬声器,在机房内安装1只20W的号角扬声器。广播系统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4F0025CUB,建筑物内配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2F0015CUB,广播配线穿钢管或沿室内电缆桥架敷设。1.6.3.4 声警报系统 DTA声警报系统在

21、事故工况下用于发出声警报信号,使工作人员听到不同的声警报信号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内设置1只声警报端子箱,声警报系统主干电缆由9W601通信设备间内的声警报配线柜引至值班配电室内的声警报端子箱。 在化验、值班配电室和药剂室各安装1只声警报器。 声警报系统干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4F0025CU,建筑物内配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2F0025CU,声警报配线穿钢管或沿室内电缆桥架敷设。1.6.3.5内部对讲电话系统 DTI内部对讲电话系统与有线广播系统配合使用,使辅助操作员能就地呼叫主控室(或远程停堆站),呼叫从各厂房的就地内部对讲电话终端发出,主控室利用有线广播系统呼叫

22、辅助操作员。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内设置1只内部对讲端子箱,内部对讲电话系统主干电缆由9W601通信设备间内部对讲配线柜引至值班配电室内的内部对讲端子箱。 根据核电厂生产调度通信的需要,在值班配电室设1不内部对讲电话机。 内部对讲电话系统主干电缆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5P0006CUB,建筑物内配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2P0006CUB,内部对讲配线穿钢管或沿室内电缆桥架敷设。1.6.3.6 时钟系统 DTC时钟系统由母钟站为核电厂各厂房提供统一的时钟脉冲,控制各子钟同步运行,显示统一标准的时间,同时也为同步设备、故障录波器等设备提供时间基准信号。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内设置1只时钟端子

23、箱,时钟系统主干电缆由AF楼通信机房内的时钟配线柜引至值班配电室内的时钟端子箱。在本子项的入口处安装1只数字子钟。时钟系统干线采用6芯单模光缆,连接子钟的电缆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屏蔽电缆02P0015CUB,时钟配线穿钢管或沿室内电缆桥架敷设。1.6.3.7 声力电话系统 声力电话系统用于实现核电厂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期间工作人员的内部电话。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设1只声力电话插座,声力电话线与连接电话出线盒的电缆共用一根05P0006CUB的通信电缆,由综合布线端子箱引至声力电话插座供声力电话使用。1.6.3.8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与有线电话网配合使用,用于呼叫寻人和发布应急信息。 本

24、子项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防城港核电厂无线通信网的覆盖范围内。1.6.3.9 通信系统接地 本子项在值班配电室设有1只接地端子箱,通信配线接地系统采用单点接地。 各通信系统的端子箱分别采用接地线引至端子箱,再采用接地总线引至本子项内的接地装置,其中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所有电缆桥架、电缆走线槽及金属配管均采用可靠接地,所有由室外进入本子项的通信系统管线均需在入口处做等电位连接。1.7通风与空调设计说明1.7.1设计内容 生活污水处理站通风系统1.7.2 设计依据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艺及其它工种提供的设计资料及建筑作业图。1.7.

25、3 设计条件1.7.3.1 室外气象条件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13.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0.6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4.6%夏季室外年平均风速 3.7m/s冬季室外年平均风速 4.2m/s1.7.3.2室内设计参数序号房间名最高温度()最低温度()1净水器间-2加药间-1.7.4系统及控制1.7.4.1 通风方式及换气量房间名称内部发热量kw换气次数v/h空气流量m/h通气方式净水器-自然通风加药间-3830机械通风1.7.4.2 通风系统及控制 净水器间外墙设置防雨百叶,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 加药间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设计在加药间与净水器间的隔墙-2.80m处设置百

26、叶风口,由净水器间转送风作为加药间的自然进风;在加药间屋顶(0.00m)安装轴流式屋顶风机进行机械排风。排风机均连续运行方式,采用手动就地方式控制启停,控制开关设置在操作平台处便于操作的位置。1.8仪控设计说明18.1 概述 ED1污水处理主要处理全厂的生活污水,为保证处理流程的正常运行,系统设计采用全自动化检测控制设备。1.8.2 设计依据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GB7353-199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5190.5-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艺和其他工种提供的有关资料1.8.3控制方式 厂区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PLC全自动化方式控制

27、,控制水平达到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对重要的信号预留与DCS的接口。1.8.4控制要求 在各提升泵内均设置液位控制装置,同时与相应泵坑内的提升泵连锁,连锁满足在低液位时停泵,高液位时启动1台泵,高高液位时启动备用泵,并就地发出报警,一次循环后泵的启动顺序互换。 在CASS池设置液位报警装置,低液位、高液位均要就地报警。 消毒剂和混凝剂投加箱,设置低液位就地报警功能。各计量泵应具有流量记录功能。 排泥泵设置为周期性运行,同时保留手动启动功能。 中水池设置液位开关与中水泵连锁,地液位时中水泵停,高液位时泵启动,高高液位设置水位报警。 各种电动设备具有失电报警功能。1.8.5 仪表和监控设备 仪表和监控

28、设备的防护等级为IP65。测量仪表采用国际标注单位制。污水处理的各控制信号统一接至仪表控制箱的端子排。控制箱的防护等级为IP54,箱内设有照明和检修电源,控制箱设有对主设备进行就地控制的按钮和信号灯。控制箱内强电信号和弱点信号分开布置,箱内设有屏蔽端子,并留有一定的备用端子。控制箱布置在值班室。1.9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说明1.9.1 概述 废水处理站(ED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火灾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组成。1.9.2 设计依据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接口资料安全导则核电厂防火HAD102/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

29、0166-20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核电厂防火准则EJ/T1082-20051.9.3 设计内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物存在危险的房间和区域设置火灾探测器,连续进行自动检测,一旦发生火灾,探测器立即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实现火灾的早期报警,以便及早确认火情,采取相应措施,自动或手动启动消防灭火设备,建设损失。 ED1子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BOP火灾自动报警系统(JDT3)的一部分,在值班配电室设置火灾报警接线箱和火灾显示盘,火灾报警回路由QS/QT子项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引来。1.9.4 火灾自动报警a)当某一区域或房间的火灾探测器动作时,将火警信号送至QS/QT子项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同时位于值班配电室的火灾显示盘可以接收来自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总线环路设计,任意一点且仅一点断线是,不影响系统报警;b)探测器:在通风机房、实验室、药剂室、值班配电室设置光电感烟探测器;在值班配电室门外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和火灾声广报警器。1.9.5 消防联动控制 非消防联动控制:火灾报警后,可根据火灾情况,通过输入输出模块切断火灾区的正常照明和普通动力电源,并将其动作信号反馈至火灾报警控制器。1.9.6 火灾应急广播 利用厂区有线广播系统作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发生时,主控室操作人员根据火灾报警信号进行火灾广播,及时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