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3.27KB ,
资源ID:38823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82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1、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文物启卣(y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2、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 严格的等级关系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儿子排行妻(正配)A三儿子(20岁)B四儿子(14岁)妾一(侧室)C大儿子(25岁)妾二(侧室)D二儿子(22岁)A. A B. B C. C D. D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A. 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B. 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

3、作用C. 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D. 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5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C.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D.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6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4、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7“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 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A. 封建

5、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A. B. C. D. 10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

6、 B. C. D. 11“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 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 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D. 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1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A. 汉朝的中外朝制 B. 陏唐的三省六部制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

7、. 元朝的行省制度1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142013年11月,复旦大学经过DNA检测和历史考证,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相关史料和文件中所描述的曹操身世应只是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而进行的杜撰行为。材料中“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是指A. 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B.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C. 出身门第决定了政治前途 D. 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15

8、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B.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6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17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

9、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18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 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19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

10、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 辛丑条约签订后 B. 马关条约签订后C.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南京条约签订后20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A. B. C. D. 2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

11、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 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B. “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C. 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D. 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22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

12、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 23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A B C D24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 政 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更加腐败,甘愿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C. 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5松花江上是20世纪3

1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 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 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26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A. 淞沪会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 B. 国共双方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C. 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组织积极抗战 D. 太平洋

14、战场是反对日本侵略的主战场27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导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A. 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 B. 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 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 D. 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28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

15、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C.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29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国民党失去抗战胜利的信心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

16、定的一致性30. 沛县文史资料选辑中有这样三段文字(注:沛县位于江苏徐州):(一)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沛,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二)1941年,国民党沛县游击队拔出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三)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沛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此段材料有助于修正下列哪一认识?A. 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B.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坚决抗击日伪军C. 抗战中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D. 国民党主要在敌后进行抗战活动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二题,31题25分,32题15分

17、,共40分)3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18、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摘编自新华网快讯(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6分)(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

19、,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5分)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材料二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材料三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

20、,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晋纪三阅读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5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代之美制”后来在何时开创?简要说明其创立之初,对匡正时弊所起到的主要历史作用。(8分)参考答案1B【解析】王位世袭制是最高权力的继承方式,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符合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

21、务,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郡县制推行于秦朝,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2C【解析】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

22、夫臣士,士臣皂”,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同时注意与其它概念区别,如神权、嫡长子、血缘纽带,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D项是不是嫡子,故排除;AB是嫡子,并且A的年龄要大于B,因此A是嫡长子,故A项正确,B项错误。点睛:首先要明确宗法制的核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哪个是嫡长子即可。4A【解析】中国的“礼法合一”文化传统是指礼乐思想被法律制度吸收融合,材料中的“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反映出这种特点。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

23、,排除;材料观点基本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排除D项。5B【解析】从商朝商王是“盟主”到西周周王王权至高无上,说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故B选项正确;分封制下对地方均是直接管理,A选项错误;分封制都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故C选项错误;分封制都扩大了王朝的统治疆域,故D选项错误。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因此选择B。AC是宗法制的特点,D没有体现,排除。【名师

24、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进行解读,然后对四个选项进行排查,选出正确选项。7D【解析】:材料中“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说明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政体既不是古希腊民主政体也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君主权力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特殊君主政体形式,这种形式还保留着一定部落联盟的色彩,所以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分封制和世袭制,因此可排除AC两

25、项;B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冲突,可以排除B项。 8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作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故项错误;中说法错误,不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内部团结;说法不符合题干意思。9D【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地方不服从中央的情况。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受到削弱,造成七国之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皇权受到制约,符合特殊情况;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秦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故D项正确10A【解析】本

26、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属于四选三,解题时排除掉一个错误的即可。根据材料信息“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没有体现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故本题答案选A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点睛:本题是通过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做这类题目时需要掌握相关细节性的知识点,同时把握关键词,注意不要夸大对信息的解读即可。11C【解析】司马迁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不是全部,故A项错误;史学作品也有信史、野

27、史之别,文学作品也有部分蕴含很高的历史价值,故B项错误;孤证不立,故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等相结合,双重证据是史学重要研究方法,故C项正确;历史记录存在主观性,不能完全作为历史事实依据,故D项错误。12D【解析】汉朝的中外朝制、陏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都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B、C;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强化皇权,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相权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元朝的行省制度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28、施。13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说明宋朝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正确;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A、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关键是对信息“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准确解读。14C【解析】曹操身世与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无关,排除,A、B、D;由“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说明当时社会注重门第出身,出身门第对政治前途影响很大,故C正确。15B

29、【解析】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故选B;A项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错在监察力度“越来越弱”,这与史实不吻合,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6D【解析】材料中宰相实行的“协商一致”,体现出集体议政的特点,这样做可以加强宰相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A中提高效率难以说明;B中皇权至高无上;C中内斗显然不可避免。17B【解析】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

30、构打交道”分析得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得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18C【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且是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时间,故C项正确;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应该指出其积极和消极之处,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也是清史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同历史观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19B【解析】依据“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故“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故B正确。20A【解析】反映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