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518.23KB ,
资源ID:38820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820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代小篆艺术分析龙耀宗.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代小篆艺术分析龙耀宗.docx

1、唐代小篆艺术分析龙耀宗 河北美术学院本 科 毕 业 论 文唐代小篆艺术分析学 院 书法学院专 业 书 法 学年 级 2014 级班 级 1 2 8 11姓 名 龙 耀 宗指导教师 李 松河北美术学院教务处制2015 年 5 月 20 日河北美术学院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唐代小篆艺术分析,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研究成果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如本人的毕业论文涉及抄袭或剽窃等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

2、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作者: (签名) 指 导 教 师 : (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展现出泱泱大国的风采,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其书法艺术也达到成熟时期。在楷书、行书和草书上,一大批优秀书家脱颖而出,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楷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尽管篆书受到官方文字楷书的排挤,但以李阳冰为主的领军人物却推动了唐代篆书的发展,是继秦小篆之后的第二次复兴,显然李阳冰的篆书别出心裁。因此,本文通过了解李阳冰的社会生活背景,分析各个时期传世代表作品的特点,来总结其篆书艺术的成因。关键词:唐朝;篆书;艺术;文化 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is the

3、 history of China on the layout of the largest, only not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of unifie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is historically recognized as th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dynasties. The inclusive culture, showing the magnificent country style,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world culture, the ca

4、lligraphy art has reached maturity period, regular script, running script and cursive script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artists,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regular scrip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 Although seal all liaorechenxing. But the author thi

5、nks, Tang xiaZhuan is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after Qin Xiao Zhuan in the second renaissance, seal all the rare can have so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s, apparently the representatives have not the same legend. Therefore, this paper art of the Tang Dynasty Xiaozhuan to try to make the analysis. K

6、eywords:The Tang Dynasty; Xiaozhuan;Chinese culture; art; 三、李阳冰篆书传世代表作品分析 4 (一)退隐前 4(二)退隐后 5 四、李阳冰篆书风格形成的成因 7 (一)崇尚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7 (二)家族显赫与高雅的素养 7 (三)独立的人格魅力 8绪 论 唐朝的强盛,使科技、文化、经济、艺术高度发展,正因国势的空前兴盛,书法艺术也走向了高峰期。与其国势演变一样,书法可分为三个时期。初唐时期的太宗皇帝李世民酷爱书法,并且在书法上拥有极高的造诣,又特别推崇王羲之,所以初唐的书法艺术风格基本上以王羲之为主流,只是在楷书的技术上进行了完善,

7、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鲜明特质,书圣王羲之的“遗韵”引导着初唐,不激不厉、温文尔雅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流书风。史称“初唐四大家”的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则代表着初唐的整体书法面貌,所以说初唐是前朝书法风格的延续,又是唐代“尚法”书风形成的基石。到了盛唐,书法艺术也随其国势一样达到了顶峰,规范之中显自由,法度之内又灵活,代表人物有颜真卿、张旭、怀素等。其中颜鲁公的楷书极具个人风格,他将书品和人品进行了高度融合,把唐代书法的“尚法”的艺术特色推向了顶峰,形成了法度严谨、雄伟端庄的艺术风格。另外两个著名的草书大家张旭和怀素,他们的狂草狂而不乱法度,受约束但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巧妙的把法度与个人内心

8、情感完美融合,将崇尚法度的唐代书法艺术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正大光明的泱泱大国气象。狂草和楷书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也重现书坛,虽然没有超前贤之上者,但也有几位名家。此中李阳冰篆书驰名中外,隶书方面则有韩择木、李潮、史惟则、蔡有邻四位。然而物极必反,晚唐国势逐渐衰微,书法也呈现出萧条现象,虽有将法度高度完备的中流砥柱者柳公权,但昙花一现, 这一期间的大部分书法家对“尚法”的追寻日渐削弱,比如杨凝式的个人艺术特色为风度凝远,萧散有致,直追东晋气韵。晚唐书法在风格上开始不拘成法、适性天然,书法艺术体现出多元化。 一、唐代篆书艺术概括唐朝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时代,各类书体基本上完善,名家辈

9、出,风格百花齐放,而且在书艺评论、技法理论、美学探究方面均有突出的成就。唐朝篆书的复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唐朝的割裂与内部战争的结束,使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发展到鼎盛时期。国力强盛,人民安定团结,南北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了文化的大融合,陈规旧制的打破造就了盛唐的社会氛围。国家的振兴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书家创作愈发活跃,名家辈出,名作不绝于缕。作为古老文字的篆书也在汉魏的波涛平静后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生机勃勃。唐代篆书在秦小篆的端庄之中显流丽,刚健而又含婀娜的古厚之气的基础上,转变为婉转通畅、劲利豪爽的细劲圆匀风格,其载体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数出现在碑刻、碑额、墓志盖上,

10、出现在这些载体上的篆书充实地代表了唐代篆书的集体面貌与艺术特色。其篆书可分为二种:一是玉箸篆,多见于墓志盖、碑额、摩崖。何为玉箸篆?它又名玉筋篆,因其笔画圆如玉箸而得名,李阳冰擅书。二是悬针篆,其用笔垂直出锋,状若悬针取名,有唐一代悬针之篆,当推瞿令问。笔者认为,唐朝篆书的代表人物首推李阳冰,他的篆书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形成了别出心裁的个人书法艺术风格。二、李阳冰生平介绍李阳冰,字少温,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后徙居云阳(今陕西泾阳,)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九、十年(721、722)间,卒于贞元初年(785、787)。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是李白的从叔。早年便出仕当任县令,后升

11、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人称他为少监。在文学方面,李阳冰早年登科,为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人萧颖士的得意门生,有“一代大作手”的美誉。他工书法,专研小篆,所创立的铁线篆与秦代斯相的玉箸篆相媲美。(一)家世书家的艺术成果离不开书家的社会生活背景,而社会生活背景无不与其家世、仕途、交游、学养关系紧密。李阳冰在其家世上,窦蒙下注有云:“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令,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冰子均,并词场高第。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窦臮述书赋有云:“通家事业,赵郡李君。峄山并骛,宣父同群。洞于字学,古今通文。家传孝义,气感风云。”穆元刑部郎中李府军墓志:“府君讳澥,字坚冰,京源宗派

12、曾祖行敷,皇朝曹州离谷县主簿;祖怀一,左千牛、并州晋阳县尉;父雍问,虢州湖城县令。”上述资料说明李阳冰乃名门望族出生,族中为官善学者不乏其人,譬如赵郡李氏始祖李牧曾任丞相,受封为武安君;李阳冰的曾祖李行敦任离孤县掌管文书的佐吏;祖父李怀一为晋阳县令,父亲李雍门则为湖城县令。由此可知,李阳冰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仕途唐代作为政治军事等高度集中的王朝,想要在仕途上立足,就只有寒窗苦读、让自己才高八斗,尤其是贫民子弟。而李阳冰世家学识渊博名声远扬,族人打小就接受着想要立志报国就必须入仕为官的思想,李阳冰具备着从政的学养与见识,又兼济以天下为己任之大志,政绩当然斐然。弱冠至

13、吴,初仕上元县尉。乾元二年(759)官至缙云令。跟据历史记载,李阳冰在缙云县为官期间做了八件利民大事:城隍神求雨;坐矶分水;治理好溪;减赋税,赈灾荒;重现农耕;大兴教育,程门立雪;发展商贸;公正廉明,带头正风。太白又有诗为证:“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这足可见李阳冰政绩一斑。李阳冰不仅政绩斐然,还体谅苍生,任职期间倡导官吏们要两袖清风,爱民如子,东门村李氏宗谱说:“李阳冰平时爱民如子”,天大旱,忧心如焚,日夜难安,”李阳冰是缙云的好县令,拥有父母官的美誉。慧眼识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李阳冰在缙云县的利民举措让他身名远播,也难怪乎千多年过去了,缙云县的人民还是非常的怀恋他!(三)交游举

14、邑抃舞,式图丹青。 眉秀华盖,目朗明星。纵观李阳冰一生,与其来往多的基本上是当时的能人志士、廉洁官僚。比如颜真卿、孟皎然、李白、萧颖士、李幼卿、韩择木、窦臮窦蒙等等。大历七、八(772、773)年间,李阳冰在法曹任上,曾南游湖州期间与颜真卿、皎然诸名士周旋,皎然作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征赴京记述此事,有“汉日中郎妙,周王太史才。云书捧日去,鹤版下天来。草见吴洲发,花思御苑开。羊公惜风景,欲别几迟回”之云,同时,颜真卿亦有诗送行,且颜真卿很多碑额提字均出自李阳冰之手,如颜氏家庙碑。除了颜真卿、皎然,还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古载:“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

15、。”唐上元二年(761),此时的李白已入年迈,失意颓丧,他从金陵(今南京)来到当涂投靠从叔李阳冰。刚开始的李阳冰并不知晓李白当前的来意与困窘,在与李阳冰告别之时将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给李阳冰后,李阳冰这才明白了李白的难言之隐将其挽留。太白寄居当涂后,常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相遇,李白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专门为其作当涂李宰君画赞,李白认为李阳冰拥有如此谋略、胆识与政绩,在世道骚乱的情况下不能一展宏图之志而深感痛惜。足以可见,李阳冰的“朋友圈”不乏高人,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详述。(四)学养李阳冰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上他后天又虚心求教四方君子,其文学修养必定深厚。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

16、白一病不起。他把自己毕生所作之诗稿呈交给李阳冰,并委以重任嘱托请他编辑作序。阳冰不辞劳苦把诗文编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序言主要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交游进行了详述,以及对李白的才华作出了高度称赞。李阳冰草堂集的成功,让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得以流芳百世,可以说是中国文坛史上的一次丰功伟绩。除此外,李阳冰在归隐山林间,奋笔著书,日夜操劳,还写下了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以及重新修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两篇书法著作,著作的面世,让李阳冰更显个中翘楚,远在千里之外的代宗皇帝都缕赞不绝,竟然在的李阳冰的垂暮之年还急召进京,再度上为朝官,并直至命终。或许,“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

17、天庭。”是大诗人李白对他文采飞扬的高度肯定吧。纵观李阳冰一生,虽留下了千古美誉,但其任职不上三品,笔者认为原因有二:李阳冰虽然生处盛唐,但已然进入了由盛转衰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李阳冰出生不久后便赶上了安史之乱,良辰好景虚设,当才华遇上战乱,即使李阳冰有着千种风情,又能与何人说?“上元二年(761)移官当涂,其年秋冬之际,诗人李白字金陵来,以叔事之阳冰便挂冠去郡,退居缙云,精研篆籀近十年。”因为李阳冰特喜欢篆书,所以他对自己是出山为官还是归隐研究书艺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三、李阳冰篆书代表作品分析根据笔者调查,李少温的传世作品大约有六十余件,多数已经不在人间,部分碑作重新翻刻或有

18、拓本,但以失去本来面目,并且李阳冰久负盛名,其委托之作必然不少。根据少温的传世作品与思想,可以分为二阶段:(一)退隐前少温于上元二年(761)移官当涂,不久后便挂冠去郡,退居缙云,所以761年以前李阳冰所书的作品均为退隐前。此期间的传世代表作有城隍庙碑(759年)、谦卦碑(761年)。图1图2 从李阳冰的生平得知,退隐前的这二件作品为李阳冰中年所书,此时他已政绩斐然,成为了百姓心中的父母官,因此,其大部分精力放在从政上,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故个人是艺术风格也相对“嫩”。这里的“嫩”是指其篆书风格端庄秀美,诚然这“嫩”与个人的社会阅历及思想沉淀也有很大关系。从城隍庙碑(图1)来看字形的长

19、短基本与峄山碑一样,用笔上继承李斯玉箸之法,笔画纤细圆劲,但在曲直方面,将李斯的方中代圆出改为圆弧,多用曲线少了李斯几分朴厚,却多出几分秀美。从整体上看,城隍庙碑还处于继承峄山碑的阶段,虽然增添了秀美之气,但其静穆雄浑之感仍保留着,该时期李阳冰的篆书还未完全走出李斯的影子。李阳冰致力于研究周易,尤其在周谦卦上心得颇深,两年后,摘录其重点作篆书铭,书谦卦碑(图2)。细观此碑,已完全脱骨于峄山碑,结体修长,因为在弧线上的特别讲究对称,字形变化多端,仿佛有美女插画之态。笔画更加纤细,瘦劲如铁,秀丽多姿,开创一代铁线篆,因其比划瘦劲如铁,又细如铁丝而得名,形成了继斯相之后的有一座高峰。(二)退隐后李阳

20、冰退隐后的传世代表作有三坟记(767年)、崔祐甫墓志盖(780年)、颜氏家庙碑篆盖(780年)等。李阳冰归隐山林后潜心翰墨,书法风格上大有转变,三坟记(图3)笔画珠圆玉润,其雄健之气比退隐前作品的更加强大,结体严谨大方,字势饱满,雄健刚强,法度之高度严谨渐渐体现出了盛世大唐的风范。庚子消夏记中云:“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然予曾于陆探微所画金滕图后见阳冰手书,遒劲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 崔祐甫墓志盖(图4)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因为李阳冰的传世作品大多为宋人翻刻,已大伤原貌,此盖乃李阳冰原滋原味的篆书作品,保存之完好度凤毛麟角,为唐代墓志中一道靓丽风景线。图3 图4图5

21、细观此盖,其大体感觉与颜氏家庙碑(图5)比较接近,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有异曲同工之妙,字的重心稍往下移,这样少去几分秀美,增添了几分古拙。笔法上尤显仓劲雄浑,陈槱云:“小篆,自李斯之后,惟阳冰独擅其妙,常见真迹,其字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盖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攲,故锋常在画中。”可见李阳冰作篆笔笔中锋,点画圆融饱满,极富张力。因此可知,李阳冰的晚年力作,其用笔与结字已炉火纯青,“虫蚀鸟迹,风行雨集”,完美的体现了端庄雄健的大唐气象。四、李阳冰篆书风格形成的原因(一)崇尚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效法于大自然,大自然的

22、运行自然而然而又富有规律。李阳冰在他的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一文阐明了自己的学书思想:“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牙齿,得摆位咀嚼之势。”李阳冰能发现大自然的事物中所蕴含的哲理,这不正是取法自然吗?正因如此,他取“象”入书,即自然之现象、规律,重视自然之“象”的意味和情趣,将篆书与“象”巧妙地融合,所以他的篆书正如清代王澍所云:“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般极具生命感。纵观历代书法史,没有哪位大家不是留心观察大自然从中汲取灵感而名垂青史的。如索晋在草书

23、势云:“蝌蚪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书圣王羲之老师卫烁又云:“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又如张旭观夏云多奇峰,颜真卿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笔法,如上种种取法自然的佳话说明了书法大家在大自然中不断取法,揭示了书法应该崇尚自然,回归自然,道法自然。(二)家世显赫与高雅的素养李阳冰从小就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诗词歌赋,明查事理更是耳濡目染,加上他又与颜真卿、李白等名士交好,李阳冰在艺术上的造诣更是了得。其篆书在古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而又能代表大唐气象的风格面貌,仲尼 吴季札墓志:“变化开合,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仓颉后身。”李阳冰篆书有根源而又创新在我,正是他熔古铸今的结果。当代艺术评论家王南溟先生曾撰文评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著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著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他晚期的学养与书风成正比,都表现出凝练朴厚的成熟风格,流露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的气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