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60.19KB ,
资源ID:38677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677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20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202.docx

1、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202(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

2、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用书 人民版的全部内容。第29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江苏考试说明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4)评价2。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实施: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

3、开。(3)内容(4)影响知识点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2.特征(1)经济(2)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盛行,用行政手段处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3。影响(1)经济: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2)政治: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稳定;但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3)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能够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考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史料研读史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

4、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史料二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

5、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1.史料一“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可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2.史料二“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向国家缴纳实物税“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使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可推知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据史料一说明“口号”反映了什么?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

6、危机和政治危机。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提示: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史论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作用:巩固了政权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

7、主义逐步过渡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命题分析考法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和作用角度命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排斥商品贸易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虽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性也不容忽视。解题时主要结合苏俄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辩证分析和认识.考法2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命题.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

8、济成分并存,利用市场和货币经济发展经济。解题时一般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考法3综合链接角度考查对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都是为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实行的一种举措,具有相似性与不同点。高考命题注意运用材料,考查二者的差异及相似性,复习备考时,应注意结合所学史实,多角度比较分析。1.(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9、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1920年至1922年高的平均税款,并不能说明1922年以后平均税款低的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1922年至1924年低的平均税款,故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是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1929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的时间阶段内,故D项错误。答案B2。(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

10、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列宁决定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它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新经

11、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A项错误;与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仍然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项错误。答案D考向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二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中学历史教学史料三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

12、卢布,在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大国的崛起1.史料一中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注意其中的备注信息:“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史料二第一句可知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由第二句可知集体农庄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由第三、四、五句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3.史料三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的现象,可推知苏联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阐述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农业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如何?提示:角色: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其提供资金积累.(结果:使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徘徊不前。)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论归纳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影响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影响

14、(1)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命题分析考法1从斯大林模式的内涵角度命题.苏联的社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都是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命题时经常考查背景、内容、特点和评价。解题时要全面获取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

15、大成绩,但是其后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这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及历史教训分析.考法3从综合链接角度考查中美苏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世界现代史上三种现代化模式,三者之间互有借鉴。解题时需立足不同的国情,进行多角度分析。1.(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

16、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正确。答案C2。(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17、。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答案D考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016江苏盐城摸底)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苏维埃政府()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依据材料中“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说明粮食税弊

18、端存在,所以苏维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论及产品分配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粮食短缺问题,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解析未考虑农民口粮,与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

19、”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与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不符,没有考虑农民的基本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江苏苏北四市模拟)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

20、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江苏无锡模拟)“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为此,苏俄(联)推行了()A。余粮收集制 B。

21、固定粮食税C。集体农庄制 D.义务交售制解析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外余粮全部交售给国家,农民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故A项错误;固定粮食税规定:农民纳税后的粮食,由自己“自由地支配”,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巩固农民经济,故C项错误;政策仅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二新经济政策5。(2016江苏宿迁模拟)1921年,列宁说到:“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已经实行了多么急遽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有着更多的旧东西。”材料中的“旧东西实质是指()A。固定粮食

22、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民经济退回到私有制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解析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只是措施和表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只是前提,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答案C6。(2016江苏镇江一模)“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

23、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是()A.允许部分企业私有化B。全面恢复私有制C.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禁止私人贸易解析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部分允许私营企业出现,全面恢复私有制、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和禁止私人贸易都不符合史实,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向三“斯大林模式”7。(2017江苏苏中四市模拟)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24、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1921年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与“19271928年”不符,故A项错误;列宁逝世后,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与“19271928年”、“19381940年”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故D项错误.答案C

25、8。(2017江苏南京摸底)“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解析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这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现,故C项正确。答案C9。(2010江苏单科,23)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

26、1)图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和图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化的影响;第二小问,从所有制形式、内容、特点、效果等角度进行比较;第三小问,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两个方面评价。第(2)问,第一小问,图的标题为纺织工业,属于轻工业,实际上,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所以图所含信息不准确;第二小问,学生要运用去伪存真的选用史料的基本方法,另外,学生要注意海报是一种宣传工具,是宣传者主观观念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当时苏联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