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44MB ,
资源ID:3859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59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1、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由于其复杂性和治疗手段局限性,成为神经肿瘤中最具争议的话题。早在2013年,欧洲神经肿瘤协会通过多学科合作制定了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CNS淋巴瘤循证治疗指南。最近该指南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更新,发表在Lancet oncology 杂志上。 原发CNS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非常高的疾病,主要累及大脑、脊髓、眼睛、脑膜和颅神经,很少全身累及。大多数(90%)原发CNS淋巴瘤组织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同。据统计,原发CNS淋巴瘤大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结外淋巴瘤的4%-6%,中枢

2、神经系统肿瘤的3%。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在80年代和90年代持续上升后,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年轻AIDS患者中,其发病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原发CNS淋巴瘤的发病率在老年患者中继续上升,而老年患者也占免疫功能正常原发CNS淋巴瘤中的大多数。尽管原发CNS淋巴瘤预后仍较差,但最近二十年由于新治疗方案的出现,其预后大大改善。原发CNS淋巴瘤对化疗和放疗都很敏感,但患者缓解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而血脑屏障又使很多化疗药物不能进入中枢。此外,老年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治疗相关神经毒副作用,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建议或共识主要来自循证证据,已完成的临床研究中仅有三项证明对原发性

3、CNS淋巴瘤的治疗有效:一项3期临床研究和两项2期临床试验。本指南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循证建议和专家的共识意见,主要专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诊断注射对比剂之前和之后,颅骨MRI神经影像使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和T1加权数列是诊断和随访的方法。弥漫,动态敏感性造影剂,质子能光谱MRI和氟脱氧葡萄糖-PET可用于鉴别诊断,但是特异性不足。原发CNS淋巴瘤治疗前必须要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认,其活检应在立体定向或导航引导下进行穿刺。临床上,一般不建议在活检前使用类固醇。虽然类固醇可迅速缩小肿块和改善症状,但类固醇可掩盖病理学特征,影响诊断。对于活检前已经使用类固醇的患者,活检时已经缓解或活检提示非特异性炎

4、症,推荐连续MRI监测提示肿块增长时再次活检。根据WHO2008分类诊断原发CNS淋巴瘤,并且必须要免疫组化的结果,主要标记包括所有的B细胞标志(CD19, CD20, PAX5)、BCL6、MUM1/IRF4和CD10。对于疑难病例,如既往用过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基因家族PCR分析可能有助于诊断。如果疑似为原发CNS淋巴瘤,所有患者必须要做至少一次HIV检测,一次腰椎穿刺(无禁忌症可进行)和一次眼部检查(眼底镜裂隙灯检查),包括无眼部症状患者。脑脊液或玻璃体液中发现有淋巴细胞,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高度考虑为原发CNS淋巴瘤,可能不需要再行立体定位脑活检来确诊。一般情况下,通过细胞学来诊断

5、原发CNS淋巴瘤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候可以请病理科医生会诊来帮助诊断。如果仍有疑问,则应进行脑活检。从脑脊液或玻璃体液中收集的细胞立即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可能会增加诊断的敏感性。非典型或可疑细胞和序列中B细胞单克隆性的存在,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 PCR分析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因此,除了存在临床上高度疑似CNS淋巴瘤的患者,淋巴细胞的克隆证据不足以诊断原发CNS淋巴瘤。如果某份B细胞单克隆的标本出现了非典型或可疑细胞,而脑脊液或玻璃体液PCR分析提示有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可能是假阳性结果。因此,除非临床上高度考虑为原发CNS淋巴瘤,否认淋巴细胞克隆不足以诊断原发CNS淋巴瘤。分期系统性的分期主

6、要考虑以下因素:体格检查、骨髓活检、睾丸超声波扫描、胸腹部和盆腔CT扫描;此外,全身氟脱氧葡萄糖-PET可能优于全身CT扫描和睾丸超声波扫描。预后年龄和身体状况是治疗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应根据现有的预后评分来评估个体风险。老年患者指年龄大约6065岁。治疗效果和随访根据国际原发CNS淋巴瘤协作组标准(2005),需根据MRI、眼部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来评估治疗的效果。没有证据表明氟脱氧葡萄糖-PET可用于评估原发CNS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该手段目前主要还是用于评估其他类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对于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原发CNS淋巴瘤患者,随访时推荐进行正规前瞻性神经心理学检测。治疗1.

7、手术为了迅速降低颅内压,对于颅内大肿块和出现脑疝急性症状的患者可手术治疗;对于疑似原发CNS淋巴瘤为单病灶和可切除病灶患者,是否建议手术或需要组织活检,专家组并未达成共识。2.化疗传统的CHOP方案和其他类似CHOP方案不推荐用于原发CNS淋巴瘤的治疗;化疗方案中应包括大剂量甲氨蝶呤(3g/m2),并达到脑脊液细胞毒素水平,因为甲氨蝶呤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甲氨蝶呤应静脉输注2-3小时,至少化疗4-6次,且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3周;与单药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相比,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其它化疗药物可提高缓解率;大剂量甲氨蝶呤应与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进行联用,如大剂量阿糖胞苷;大剂量甲氨蝶呤可用于

8、治疗身体状况和肾功能较好的老年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其他化疗方案,目前仅作为实验性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应用。3.放疗全脑放疗(WBRT)、大剂量甲氨蝶呤和联合疗法对患者有较大的神经毒性作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进行巩固WBRT仍有争议。WBRT的最佳剂量仍未确定,应根据初始治疗的反应进行选择;初始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仍有残留的患者,建议4045Gy 剂量(每一部分1.8-2.0Gy)进行照射;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延迟性WBRT神经毒性风险非常高,特别是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这时候应该推迟 WBRT或者直接不做。4.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SCT)HDC-ASCT 治疗复发难治

9、 CNS 淋巴瘤有效;HDC-ASCT 仅用于治疗年龄 60-65 岁的患者;移植前的处理方案,以大剂量噻替派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优于 BEAM;HDC-ASCT 作为一线巩固疗法治疗原发 CNS 淋巴瘤目前仅限于临床试验,且仅在临床经验丰富的研究中心进行。5.挽救治疗复发难治原发CNS淋巴瘤患者应被进入1期和2期临床试验;什么样的挽救治疗方案最合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复发部位以及既往的治疗方案及缓解的持续时间来综合判断。选择的化疗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应当仔细评估;挽救WBRT可以先于诱导治疗应用,既往未接受放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对于年龄60-65岁、化疗敏感的复发原发CNS淋巴瘤

10、患者,可以选择HDC-ASCT;WBRT或HDC-ASCT前,挽救治疗可以作为诱导治疗,或仅用于治疗不适合WBRT或HDC-ASCT的患者;对于既往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有效的复发原发CNS淋巴瘤患者,可以再次考虑用甲氨蝶呤治疗;对于孤立的CNS结外淋巴瘤,应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加或不加HDC-ASCT。6.原发眼内淋巴瘤原发眼内淋巴瘤可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加或不加 WBRT)或局部治疗(玻璃体内化疗或眼部局部放疗);对于有全身化疗禁忌症或复发眼内疾病的老年患者,局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眼内和 CNS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与原发 CNS 淋巴瘤相同;如果建议 W

11、BRT 巩固治疗,双眼都应放疗;复发难治眼内淋巴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特点及既往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包括:玻璃体内注射甲氨蝶呤,局部放疗,WBRT,全身化疗和HDC-ASCT。 影像挑战:老年男性,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左面部无力和复视2月 69岁白人,主诉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左面部无力和复视2月,6月内体重下降20.4kg,新近出现尿失禁。2月前,患者因症状性椎管狭窄行L3-S1腰椎板切除术。即便如此,患者下肢无力逐渐加重。否认头痛,发热,咳嗽,无免疫缺陷的危险因素,也未到其他地方旅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抽烟每年50包。查体:患者较瘦,外观虚弱,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尚可。颅神经检查提示视敏度20/40

12、0OS,瞳孔传入障碍以及左侧面部包括闭眼无力。四肢肌容量减少伴肌张力减退,胸部和下肢可见明显的肌束颤动。下肢肌力2级,反射消失,但感觉完好。 最初的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常规和胸片正常。MRI提示大脑凸面,小脑,和包括马尾在内的脊髓软脑(脊)膜强化(图1)。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29/L,几乎全为淋巴细胞,红细胞计数363106/L,蛋白水平0.142g/dL,糖19mg/dL。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培养未见结核和真菌生长。重复流式细胞术检查未发现异常B细胞或T细胞群。全身PET-CT扫描可见广泛的软脑(脊)膜和神经根代谢增高,无原发肿瘤证据。(图1:腰椎矢状位T1WI平扫A和

13、增强B可见腰髓,马尾软脊膜强化以及椎管狭窄术后改变) 诊治经过 本例患者表现为亚急性的进行性颅神经麻痹和腰骶神经根病,MRI上可见多灶软脑(脊)膜强化,脑脊液检查提示淋巴细胞增多和糖减少。2次活检仅可见反应性炎症,无明确的恶性肿瘤或感染。 诊断考虑变异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能性大,因为重复脑脊液检测证实持续性的淋巴细胞增多,尽管没有单克隆性的证据,此外,弥漫的软脑(脊)膜受累伴无痛性临床过程,且无感染证据也不考虑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包括神经结节病,但患者无淋巴结肿大,影像学上未见肉芽肿改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阴性都不支持。其他部位原发肿瘤因脑脊液细胞学和全身PET结果阴性也不考虑。多次脑脊液抗

14、酸染色阴性,血QuantiFERON阴性,故结核病依据也不足。 患者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恶化,不久后去世。起病3月后的尸检提示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突出的软脑(脊)膜受累。病理学HE染色证实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典型的血管中心性淋巴细胞聚集特征,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诊断(图2)。(图2:患者腰髓尸检切片,可见多灶神经组织中-大的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伴开放染色质,胞质增加和不同程度的核分裂HE,1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CD20阳性细胞和一小部分CD3阳性细胞,CD10,Bcl-6和MUM1亦阳性,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最终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软脑脊膜变异型

15、) 讨论 2013年,国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协作组报道了48例仅累及软脑(脊)膜而不伴有脑实质受累的患者,全面的描述了这一罕见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变异型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将其命名为原发性软脑(脊)膜淋巴瘤。 根据该研究,在免疫健全个体中,原发性软脑(脊)膜淋巴瘤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0余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颅神经麻痹和腰神经根病。磁共振可见软脑(脊)膜强化不伴有明显的脑(脊髓)实质受累。67%的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恶性肿瘤细胞,80%的患者流式细胞术和基因重排证实单克隆B或T细胞群。所有患者脑脊液结果异常,表现为白细胞增多(平均96/103/L),蛋白升高(平均23

16、5g/dL)以及糖降低(平均47mg/dL)。这一亚型淋巴瘤多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的患者需要脑(脊)膜活检方能确诊。治疗需根据患者发病时自身的功能状况决定,主要包括化疗或联合全脑放疗。 该研究中并没有尸检报道,因为这些患者主要通过脑脊液或脑(脊)膜活检明确。本例患者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罕见变异型,尽管多次脑脊液样本和脑(脊)膜活检未见明显异常,但最终通过尸检明确了诊断。 参考文献Vargas TC,Thomas RL,Erickson JC.Leptomeningeal Enhancement in a Patient With Progressive Cranial

17、Neuropathies and LumbosacralRadiculopathies.JAMA Neurol.2016 Mar 1;73(3):345-6. 一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报道 来自麻省总医院神经及放射肿瘤科的Batchelor教授近期在NEJM杂志上发表了一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报道,详细描述了其病例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及治疗方案选择,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大牛是如何诊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 病史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头痛、言语及思维变慢、左侧肢体无力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院。入院前数月,即开始感觉不适。入院前10天左右,突发严重的搏动性头痛,与既往头痛性

18、质不同。随后的1周内,家人发现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及说话变慢。患者诉左侧肢体轻度无力,行走或开车时易向左转弯,且情绪低落抑郁。入院前2天,她的医生发现其患有贫血。 病程中患者无复视、吞咽障碍、眩晕、构音障碍、麻木或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失语、抽搐或意识丧失,不伴发热、寒战、盗汗、乏力、呼吸困难、心悸、消化或泌尿系统症状、咳嗽、胸部、背部或颈部疼痛,也无明显体重改变。 体格检查 血压142/82mmHg,其他生命体征正常。说话慢,但清楚流利,情绪低落。左侧肢体轻度无力(肌力约4-4+级),左上肢轻度旋前位。腱反射对称灵敏。Hoffman征(+)。左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宽基底步态,行走缓慢,向左倾

19、斜不明显,但原地踏步时左足抬高水平偏低。因左侧肢体明显无力,未行直线行走、足尖或足底行走试验。其余查体基本正常。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抑郁症病史;有子宫纤维瘤病史,经量过多,伴痛经;胃食管反流病史;曾因摔伤至踝部骨折。常服药物包括:依那普利与氟西汀。来院途中因焦虑使用了劳拉西泮。无过敏史。患者与丈夫及三个成年儿子中的一个一起生活,未外出工作。有吸烟史(平均1周小于1包);偶尔饮酒,否认毒品使用史。 患者的父亲及姑姑均有淋巴瘤病史,自诉姑姑曾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症状,母亲有高脂血症,有一姐妹患有甲状腺癌,有一兄弟有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数、电解质、血糖、

20、血钙、维生素B12、凝血功能、肝肾功检测均正常,血细胞比容降低,血红蛋白降低(9.6g/dl),MCV降低,MCH降低,MCHC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网织红细胞分数增加,外周血涂片结果: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着色过浅,小红细胞症。红细胞沉降率稍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转铁结合力正常范围。 尿液检测提示有白细胞,蛋白1+,以及3-5个/高倍视野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白细胞,少量细菌及上皮细胞。尿液渗透压为每公斤水971mOsm。癌胚抗原检测正常。 胸片及胸部CT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53次/分。头颅CT发现右侧额叶及相邻胼胝体内

21、侧一个高密度肿块(3.7cmx2.6cmx3.0cm),周围可见白质水肿,中线轻度向左移位;脑室体积正常(图1)。 MRI增强扫描提示右侧额叶及胼胝体内侧一较大的可强化肿块,右侧额顶叶白质大范围血管源性水肿,中线轻度向左移位。T2加权像中,肿块主要为中等信号,内部均质强化,提示细胞过多的异常弥散受限。增强与弥散受限扩展至双侧尾状核头以及透明隔、左侧穹窿、前联合左侧及右侧胼胝体膝部,脑内血流量轻至中度增加。颈胸腰髓均无异常脊膜或脊髓强化证据。 入院第3天PET-CT回示胼胝体区增强肿块FDG大量摄取,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FDG摄取。 图1.首次入院的影像学资料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

22、鉴别诊断应包括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疾病,然而非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很小。在肿瘤性病因中,首要考虑的是原发性CNS淋巴瘤、高分化神经胶质瘤、颅内转移性肿瘤。然而,肿块室周分布、CT为稍高密度影、异常的MRI弥散受限、缺少瘤内磁敏感信号、脑内相对血流量轻至中度增加,以及FDG高度摄取均支持原发性CNS淋巴瘤诊断。 高分化神经胶质瘤可表现为类似的异常强化形式,但会有瘤内磁敏感信号。颅内转移性肿瘤不太可能,一方面胼胝体受累在转移瘤中少见,另一方面异常强化向对侧及尾部相邻结构的侵袭性亦不相符。 非肿瘤性疾病-包括脱髓鞘性疾病、缺血性梗死及CNS感染-可能性均小。脱髓鞘性病变可能表现出类似的强化伴弥散受限病灶,但

23、不具侵袭性,不会导致脑内血流相对增加,亦不会有FDG显著摄取。 胼胝体的缺血性梗死偶而表现为占位性病变,但灌注成像及PET-CT均可排除。感染性病变,如血吸虫病、结核,可能表现为实质强化的占位性病变,灌注成像亦可与该病例类似,但显著的FDG摄取却不可能。 因此,本病例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进一步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脑实质内可见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呈以血管为中心的弥散性受累。免疫组化明确了大的不典型细胞为B细胞(图2),呈现众多有丝分裂像,Ki67增殖指数大约为50%。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为阴性。骨髓活检未见淋巴瘤证据。图2.大脑活检病理图像 A.B显示脑实质内大的不典型淋巴细胞

24、浸润,呈以血管为中心的弥散性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大的不典型细胞CD20阳性(C图)、小的成熟T细胞上CD3阳性(D图),以及大的不典型细胞内核上BCL6阳性(E图)、MUM1阳性(F图)。与结节样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原发性CNS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异质性,具有活跃的B细胞样非生发中心起源的免疫表型,其中55%-80%的肿瘤为BCL6(+),55%-60%为BCL2(+)。93%-96%为MUM1(+)。 肿瘤位于大脑且复发亦局限于大脑及睾丸,可能的机制为肿瘤细胞表达的抗原可诱导免疫系统对其进行免疫清除,但大脑及睾丸属免疫豁免区无法进行免疫清除。 同时,还进一步检查排除

25、神经系统外的淋巴瘤可能,完全明确CNS受累程度,且筛查免疫缺陷。由于合并存在的大脑及系统性淋巴瘤的处理与原发性CNS淋巴瘤存在差异,因此需进行PET-CT及骨髓活检。 另外,原发性CNS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亦可能同时累及大脑、脑脊液及眼部,因此,需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疾病的扩展程度。虽然眼部或脊髓的受累不会影响治疗方案,但它对明确潜在的多系统受累很重要,后者旨在评价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本例患者暂时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这是由于她头痛明显,可能存在颅压过高。眼部裂隙灯检查及全脊髓MRI未发现受累证据。最终神经解剖学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为非生发中心型。 治疗 患者入院

26、后第1天予以地塞米松治疗(每6小时4mg),也曾接受了2单位浓缩红细胞输注支持治疗,红细胞比容上升至31.1%。对于原发性CNS淋巴瘤的治疗,包括诱导及巩固的化疗,伴或不伴放疗,尚未有确切证据证明手术切除为有效手段。目前有多种化疗方案在使用,均包括不同剂量的甲氨蝶呤。鞘内化疗可考虑用于某些患者的诱导方案中,但其疗效尚未明确。本例患者接受化疗,诱导方案为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利妥昔单抗,共5个28天的疗程。化疗开始后肿块强化、局部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快速减少,化疗开始3个月时仅遗留胼胝体少量增强信号(图3)。图3.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比较 诱导化疗结束之后,需要考虑巩固治疗。目前有多种巩固治疗方法,包

27、括放疗、各种化疗药物及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于放疗,鉴于原发性CNS淋巴瘤为多室模型的疾病,放疗需包括整个大脑。全脑放疗对于巩固治疗是有效的,但由于放射线对神经祖细胞、白质、大脑血管均存在损伤,故而其存在继发临床神经毒性反应的风险。 这种损伤可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及执行功能障碍,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接受标准剂量全脑放疗(30-36Gy)的老年患者发生放射线相关神经毒性反应的风险最高,低剂量的全脑放疗(如23Gy)与巩固治疗的标准剂量相比,疗效相当,但毒性反应风险小,但这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对于本例患者,由于其期望寿命还很长,神经认知功能值得我们重点考虑,因此未予以全脑放疗。另一选择即使

28、用另一种化疗药物治疗。数种药物均可考虑用于本例患者,例如,有研究发现依托泊苷联合阿糖胞苷的联合巩固治疗方案其平均未进展生存率超过2年,这与放疗联合阿糖胞苷的结果类似。 然而,本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巩固方案。这是我们目前对年轻、既往健康的原发性CNS淋巴瘤且对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推荐。虽然目前尚无随机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但至今为止的临床实践均提示疗效好,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对于那些20%-30%诱导治疗未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有证据支持亦可考虑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但此研究患者数量过少,证据尚不充分。另外,患者参与了一项临床期试验,方案为大剂量利妥昔单抗(1000mg/体表面积)联合大剂量阿糖胞苷用于干细胞驱动,随后大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TBC(塞替派、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患者曾有食欲减退、腹泻、黏膜炎、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无症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876U/L,正常上限为100U/L),使用生血药物后持续性发热。上述不良反应均未行特殊处置逐渐恢复。 随访 定期随访结果: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18个月,即诊断后24个月,患者没有遗留任何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其生活回归到生病前的生活状态。初始诊断后大约3.5年,干细胞移植后32个月,患者仍然处于完全缓解。将继续对其进行跟踪观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