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试题.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56.49KB ,
资源ID:38574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574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题.docx

1、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辩证法理论 D 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的历史观 A 唯物主义

2、 B 宿命论 C 唯意志论 D 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

3、,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C )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 政治思想、艺术、语

4、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 规定垄断价格 B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 掌握国家政权 D 避免两败俱伤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B )。A 资

5、本输出 B 商品输出 C 对外经济援助 D 技术输出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1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D )A 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

6、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2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 (10题,每题2分,共20分。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白马非马”的命题 (BD)A 割裂了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ACD ) A 知行不可分割B 知行合一C 知行相互促进D 行先知后3、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 A 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4、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理性认识(ABD ) A 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接受实践的检验 C 起着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D 发

8、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5、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BCD )A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 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因为(ABCD )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

9、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8、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 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 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9、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CD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0、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

10、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说明(BC )A 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 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 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非人化”的根源三、简答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市场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配置资源,二是调节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就是通过市场把各种资源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安排,结果是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领域中。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通过市场去影响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市场为载体,必然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2、谈谈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

11、性的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要通过无限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并且最终一定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实践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且实践检验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因而实践检验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5、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

13、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6、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

14、本质上是实践的” 四、材料分析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15、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2、 材料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

16、果千里之马。材料2: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状。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材料3: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义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比较材料1和2说明为什么九方皋相马成功而伯乐之子相马失败?(2)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在思维方法上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3)

17、结合以上3组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九方皋成功在于掌握了相马的正确方法: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伯乐之子失败在于按图索骥,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2)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3)以上3组材料都说明了实

18、践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正是认识和实践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结论和一成不变的教条,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而应该抱着继承和发展的态度。3、材料1: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在这个喧嚣的舞台背后悄悄地进行的,并且真正地起着推动作用。”材料2: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材料3

19、: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认识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 ,造成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失调。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利益。材料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材料1阐明了什么哲学观点? (2)结合材料1、2、3、4,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1)马克思的这段话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哲学观点。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以人为本是指以最

20、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一切为了群众,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动力,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要依靠人,要适应人。科学发展观正是从目的和手段这两方面阐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试卷A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D 3 B 4 B 5 D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A 12 D 13 B 14 B 15 A16 D 17 C 18 C 19 A 20 D二、多项选择题:1 BD 2 ACD 3 BCD 4 ABD 5 ABCD6 ABC 7 ABCD 8 ABCD 9 CD 10 B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一、单项选择

21、题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D)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反映论 B先验论C可知论 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D)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实践观点 (D)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 B先验论 C可知论 D不可

22、知论 (B)6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是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C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D有些唯心论者是可知论,有些唯心论者是不可知论 (D)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C实践 D人类认识能力 (C)8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起重要作用 D不起作用 (C)9认识主体是指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C)10客体指A一切客观事物 B自然界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C)11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

23、因为感性认识A是不可靠的 B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 (C)1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D)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D)14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

24、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D)15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B)16真理是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C)1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1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这说明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C客

25、观事物不能被意识正确反映D认识受认识主体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D)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和错误没有原则界限 B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都是真理C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D)20假象是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C)21认识对实践具有A决定作用 B检验作用 C指导作用 D中介作用 (C)2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2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26、 (D)24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D改造客观世界的核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25下列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有 修身养性经济体制改革脱贫致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A B C D (D)26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世界观 B人生观 C阶级立场 D价值观 (A)2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A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然地改造了主观世界B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地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C在改造客观世

27、界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只有改造好客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 (C)二、多项选择题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己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ACD)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ABCD)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28、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D)4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CD)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ABCD)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AD)7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不需要认识的指导 (ABC)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并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BCD)9做好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A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B上级指示和决议不能作为行动的根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一切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