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65KB ,
资源ID:385705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570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docx

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在线体积大小(2)轻重(3)形状(4)材料材料、体积大小、轻重轻重、大小课堂达标1. 填一填(1)沉 浮(2)同种 轻重 大小2. 选一选(1)A (2)B3.实验探究他们在材料的放入水中的过程存在问题,应该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入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见教师用书P11)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堂在线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越容易沉。结论:不同材料的物体,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越容易沉。课堂达标1. 填一填(1)

2、轻重、体积大小(2)不同材料、重、体积小2. 辨一辨 、3. 实验探究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在线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我能发现: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少,浮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多。我的解释:大轮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大,所以能浮。课堂达标1.辨一辨 、2.实验探究同学们在实验操作方面有问题,他们把橡皮泥分成了四份来捏成小船装、小碗状,这样改变了橡皮泥的重量、体积、形状。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我们只能改变单一变量,其他条件要相同。实验应该改为,“他们将这块橡皮泥又捏成小船状、小碗状等。”第四课造一艘小船课堂达标1. 辨一辨 、2. 调查研究按动力简单把船的发展分为:人力船(

3、木板船、独木舟、帆船)-蒸汽船或柴油船(气垫船、客轮、货轮)-混合动力船(现代军舰)第五课浮力课堂在线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课堂达标1. 填一填(1)向上、浮力(2)浮力、弹簧测力计(3)排开的水量、浮力2.实验探究所选的材料:大、中、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测力计,橡皮泥,棉线绳,抹布,水槽,滑轮设计的实验方案:(1)先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进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把装置做好:在水槽底部,用橡皮泥固定好滑轮,用一根棉线一头拴在塑料泡沫上,棉线穿过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尽量竖直向上拉(3)未放入水先先测量

4、一块泡沫塑料受到的重力,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的数值。塑料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拉力加上塑料泡沫受到的重力(4)以此办法,测量出其他两块塑料泡沫的浮力,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与预测的是否一致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的水的浮力吗课堂在线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体积)有关课堂达标1.辨一辨 、2.实验探究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堂在线我的发现:马铃薯浮的溶液中溶解了某种物质,是不同于清水的液体原因是食盐溶液的浓度超过了马铃薯密度课堂达标1.辨一辨

5、 、2. 实验探究(1)取一定量的水(2)往杯子里一次次地加盐,待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3)做好记录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课堂在线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中,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重比较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溶液的轻重比较有关课堂达标1. 填一填(1)重、轻(2)重、上浮2. 实验探究改变的因素是体积。当我们用力挤压瓶子,笔帽中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到笔帽中,导致沉浮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就下沉。反之,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笔帽中空气的体积增大,陈父子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大,它就上浮。第二单元 热第一课:热起来了 P181. 辨一辨

6、、2.实验探究实验数据说明:衣服不可以增加热量我想深入研究的问题: 不能增加热量,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会感觉热起来了呢?第二课:给冷水加热 P201. 辨一辨 、2.实验探究适合的实验材料:试管1、冷水、气球、天平和砝码、酒精灯和火柴、皮筋、试管夹实验方法:(1)将试管中装满冷水,用气球皮和皮筋封住试管口后放在天平上称出冷水的重量,并做好记录;(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3)加热完毕后,再放到天平上称出重量,做好记录,对比两次称重的结果,得出结论。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P221.填一填(1)热胀冷缩 (2)膨胀 缩小 (3)体积2. 辨一辨 、第

7、四课:空气的热胀冷缩 P231. 选一选 B、C、B2.实验探究方法一实验材料:气球、热水、烧杯、玻璃杯、冷水实验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热水和冷水;2.把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相同的玻璃瓶瓶口;3.把套有气球的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4.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方法二实验材料:细吸管、热水、冷水、烧杯实验步骤:1.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热水和冷水;2.选两个相同的细吸管,一头装相同量的水,另一头侵入到热水和冷水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第五课:金属的热胀冷缩 P251. 选一选 A、B 、A2. 实验探究C B A第六课:热是怎么传递的

8、P261.填一填(1)能量 较热 较冷 (2)传导 辐射 (3)热 热传递2. 实验探究D、C、E、B、F、A第七课:传热比赛 P281. 选一选 B 、C2.分析解答因为夏天天气较热,空气容易膨胀。如果自行车轮胎打气太足,空气受热膨胀后会挤爆轮胎,所以夏天自行车轮胎打气不能太足。第八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P301. 选一选 B 、B2.实验探究方案:给被子加一个杯盖,杯外包毛巾后嵌入泡沫盒理由:给杯子加一个杯盖,可以防止热水热量直接散播到空气中,毛巾和泡沫盒是热的不良导体,也可以减缓热水散热的速度,起到保温的作用。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间在流逝 P311.填一填 分 秒 1秒钟 1分

9、钟 速度2.分析简答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不准确。可能小明喜欢看“科学探索”,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快;而小刚不喜欢看这个节目,就觉得时间过得慢。第二课太阳钟 P331.填一填(1)太阳 天(2)方向 长短2.辨一辨 、 X、 第三课用水测量时间 P351.填一填(1)计时 (2)速度2.实验探究(1)能计时。漏出50毫升水用了25秒,漏出100毫升水用了50秒,水漏出的速度基本是一样的。(2)保持水位高度不变,使滴漏的速度保持一样第四课我的水钟1. 辨一辨 、 、X2.实验探究材料有:木块、卡纸、齿轮、饮料瓶、静脉滴注调节器、细绳、重的小球、泡沫块、玻璃杯。没有体现出控制水压的方法。设计略第五课

10、机械钟摆 P381. 辨一辨 、 X 、 X2.实验探究(1)能说明。每个10秒内,摆的摆动次数基本一样。(2)可以多重复几次实验(3)增加摆绳的长度第六课摆的研究 P401.选一选(1)B (2)A2.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第七课做一个钟摆 P421. 选一选(1)C (2) B (3)C2. 连线第八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P441.填一填(1)摆锤 齿轮操纵器、(2)快慢 摆锤 指针2.选一选(1)B (2) B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P461. 辨一辨 、2.实验探究选择的材料:手电筒、乒乓球(小地球仪)我们的设计:(教师用书P127)1.用一

11、个小球代表地球,打开手电筒,用电筒光表示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2.让“地球”围着“太阳光”做圆周运动,同时自转。3.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在被照亮?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P481. 选一选 A、A2. 调查探究托勒密的观点:(见书本P75)哥白尼的观点:(见书本P76)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P491. 辨一辨 、2. 实验探究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 P521. 选一选 A、C、A、C2. 实验探究不能照亮整个地球。第五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P541. 填一填北极星 自转地轴倾斜的2.选一选 B、B、C3. 实验探究A代表(北京)

12、 B代表(纽约) 第六课:地球在公转吗 P561. 填一填恒星周年视差公转 不同位置 位置差异公转2. 辨一辨 、3. 实验探究材料:红色圆纸片、蓝色圆纸片(2)、跳高支架、木尺、小木条实验步骤:(见课本P84)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观察要求。2.实验时,人要背对中心圆点转动。(代表地球上的人处于黑夜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第七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P581. 辨一辨 、2.选一选 C、C3. 实验探究冬 夏第八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P591. 选一选 B、A、A2. 实验探究直射 夏斜射 冬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150分

13、,时间120分钟)一.语言文学知识与语言表达(共11小题,每小题3分,计3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殷(yn)红的鲜血滴落在泥土上。B.她梦想到盛(shng)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C.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nin)在铜胎表面上。D.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s)的。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得知我还必需回渡假村,她楞住了。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暗淡,家俱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C.归来时带着几份鹊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D.丈夫从实验室回来时,孩子们已经做完功课睡觉了。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A.累世(累:连续) 勤能补拙(拙:笨)B.睿智(睿:锋利) 越俎代庖(庖:厨房)C.绵亘(亘:延续不断) 扪心自问(扪:摸)D.自诩(诩:夸耀) 自惭形秽(秽:丑陋)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贵族老爸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杳无音信。B.过去有些园名,可以望文生义,如梅园,它的特色是梅。C.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心悦诚服。D.赚钱是每一个生意人众望所归的事。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但它能和平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B.好的立意,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提炼、体验、思考和观察。C.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

15、候才这样说。D.人物的塑造,要经过摊牌打磨的过程,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形象。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我察觉到,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新的东西,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的、令人难受的,要死时的绿光。但是,在看到这垂死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A. B. C. D.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是对荷花君

16、子品格的赞美。B.朋友告诉他,下一个节目是配乐诗朗诵“相信未来”。C.我要提醒两点。第一、遵守纪律;第二、注意安全。D.胡班长:“能坚持住吗?你?”8.下列关于中国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雅、颂是诗经普遍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B.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C.四幕话剧雷雨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D.致橡树表达了诗人舒婷对母爱的赞美。9.下列关于外国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B.列夫托尔斯泰是18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C.一碗清汤荞麦面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形象。10.下

17、列名句与作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孔子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柳宗元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村。 林则徐11.在火车上,如果甲误坐了乙的座位,下列乙对甲的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你怎么坐我的位子?B.起来,这座位是我的。C.同志,你坐错位子了。D.对不起,你看看我的票,是不是这个座位?二. 现代文阅读理解(共14小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材料1 “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遭遇了原子弹袭击。核爆之后,生命绝迹。然而,几棵银杏树却在核瀑区域存活了下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还有一些树种也能够抵挡原子弹的

18、巨大杀伤力。这些树木到底有什么法宝呢? 原子弹具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及放射性污染四种威力巨大的杀伤手段,前三种是主要的。面对这三大威胁,树木确实有些“独门功夫”。 原子弹爆炸会产生摧毁力巨大的冲击波。对树木而言,自然界中风灾的威胁与冲击波有几分相似。与可以选择躲避的人类和动物不同,没有移动能力的树木只能正面对抗风灾所带来的冲击,从而赋予自己独特的抗风能力,那就是依靠地下庞大的根系固定躯干。因此,当冲击波撞来时,减小了被掀翻的概率。此外,树木本身的优良弹性,对冲击和震动的吸收能力,也是对抗冲击波的重要助力。 与冲击波相比,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要致使得多。由核爆产生的超强辐射光,可以将中

19、心周围数公里内的可燃物迅速点燃,剧烈的燃烧甚至能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而树木的燃点通常只有250左右,因此很容易被点燃烧毁。燃烧所造成的破坏还会波及树木的地下部分在原子弹爆炸中心周围约7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没能发现任何树木重生的奇迹。那些在光辐射下存活的树木,除了距离中心相对远一些外,更多是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幸运。残垣断壁对强光的遮挡、特殊地理环境对燃烧的隔断,都能为树木从光辐射中“逃生”增加一丝侥幸。 与冲击波和光辐射相比,在空间上几乎没有杀伤死角的早期核辐射,反而是树木最不畏惧的威胁。早期核辐射在原子弹爆炸的最初几十秒内产生,会大量杀死人体细胞。相比之下,植物对核辐射的耐受能力就要强不少,不仅

20、植物体有再生能力,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也非常强。通过快速的细胞分裂,被杀死的植物细胞可以迅速得到补充。在正常环境中,这种快速补充也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例如,植物柔软的须根需要在泥土中生长,新细胞生长的速度必须超过被泥土磨损的速度,才能使根系得以伸展,植物才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水、营养物质以及牢牢的固定。人类对于这种能力早就有所认识,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的就是植物的再生现象。 除了复制得快,植物细胞还有另外一个“绝活”每一个细胞都携带了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完整的信息使得植物细胞除了能复制自己以外,还有能力制造出其它类型的细胞。所以,某种类型的细胞全部被核辐射杀死,其它细胞也可以填补

21、上损失,而在人体内,只有少数干细胞才具备这种“全能性”。 由于拥有高超的智慧,人类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定位为这个星的主宰者。相比那些“低等”的草木,人类在自己制造出来的灾难面前竟是如此脆弱。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应该有所感悟,对自然多一份尊重,对和平多一份珍惜。(摘自新发现2011年7月号,作者 山要,有删改) 12.依次填入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所以 即使 B.所以 尽管 C.因为 即使 D.因为 尽管 13.下列对段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逻辑 B.工序 C.时间 D.空间 14.下列对段说明中心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核爆光辐射比核炒菜冲击波的摧

22、毁力大。B.核爆光辐射对树木的杀伤力是致命的。C.地下的树根会被核爆光辐射造成的剧烈燃烧所摧毁。D.树木可以从核爆光辐射中“逃生”。 15.下列不属于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 A.下定义 B.比较 C.举例子 D.引用 16.下列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列 B.总分 C.总分总 D.分总 17.下列给这篇文章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 A.银杏的生命力 B.核爆炸的威力C.树木的灾难 D.坚强的树木 1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银杏具有抵抗核爆冲击波的“独门功夫”。B.早期核辐射对树木的威胁比核爆冲击波更大。C.每一个植物细胞都携带了

23、全套的遗传信息。D.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不如草木的。材料2一个人的阅兵式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睛,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藤多,我仿佛置身迷宫,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待就是二十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下山。是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山脚杨树多,高外是水杉,山顶外多是马尾松。 看我点烟,同行的向导赶紧让我把烟掐了。山里不能有火,老人能闻到烟味的,要是那样,老人会把我们轰下山。 真的不知道老人在哪。向导说老人在山上有三个“家”,“家”也只是石头垒的房子,白天老人不会待在“家”里。我担心这次采访会扑空,向导要我们留意周边。

24、老人随时都会出现,却又有“云深不知处”的神秘。 山路崎岖,荆藤“好客”,每走一步,我们都得十分小心。 果然不顺,我们去老人的两个“家”都扑了空:向导说,我们在山腰处歇一会儿吧。十多里的山路让我大累,喝点水,我靠着一棵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清晰的解放军进行曲飘进了我的耳里,以为是梦。 是真的。“快看!快看!”向导眼尖,发现了坡地开阔处的老人。老人离我们并不远,十多米的样子,只是隔着浓密的树,我一时没有发现。 老人穿的黄军装已经发白。让我的是,老人双手紧握一根木棍,随着一旁地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正步走!抬头。挺胸。踢腿。前行。天哪,老人一个人跟着音乐举行“阅兵式”! 我偷偷架起了摄像机,没有惊扰老人

25、。我的“偷拍”很顺利,“一个人的阅兵式”成了最出彩的镜头。 采访结束,我问老人:“你在不停地喊口号,谁听呀?”“解闷。”老人理了理衣角,“一营、二营、三营,都听我的!”老人笑呵呵的,纯真得像个孩子。风响,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我这才想起路边树上木牌上的“一营、二营”的字来。原来,他栽的树都是他“营”里的战士,他是“营长”。难怪老人这么这片山林。我心里一震。那天是国庆。一晃十年过去了。这些日,每每看到国庆阅兵的新闻,我便想起护山老人来,想起他一个人的阅兵式。那个心系祖国的老兵,在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应该还在随着收音机的音乐正步走吧?他那“营”里的“战士”也一定个个精神抖擞,更加葱绿吧?

26、19.依次填入段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惊讶 怀恋 B.惊讶 依恋 C.震惊 依恋 D.震惊 怀恋2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格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高,草深,藤多。(夸张) B.我仿佛转向迷宫。(比喻)C.快看!快看!(反复) D.沙沙沙的叶子也像是跟着他在乐。(拟人)21.下列关于段艺术表现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老人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B.暗示老人二十年护林工作的精心。C.为下文写老人“解闷”作铺垫。D.强调“我”采访老人的艰辛。22.下列不属于“护山老人”形象特征的一项是 ( ) A.忠于职守 B.纯真乐观 C.坚强勇猛 D.心系祖国23.

27、下列有关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段中“那天”指的是十年前的国庆节。B.段中写“老人是退伍军人”是为下文写老人“阅兵”埋伏笔。C.段中“抬头。挺胸。踢腿。前行。”使用四个句号是为突出四个刚劲有力的动作。D.文章先写采访不遇是为强调老人难以接近。24.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段中的疑问“是什么魔力让他一人守着一座山?” _25.文章用“一个人的阅兵式”作题目,有何妙处?(答对一点即可)_三.文言文阅读理解(共4小题,计15分)鸿门宴(节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率,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

28、,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笑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因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羽,言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卮奉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面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