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76KB ,
资源ID:38505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50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5.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5.docx

1、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5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5)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演说家的教育C.雄辩术原理D.大教学论E.孟子2.20世纪50年代以后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E.施瓦布3.在古代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E.中国4.“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E

2、.雅典5.“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心发展B.人是教育的产物C.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教育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E.教育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6.人力资本论是由( )提出的。A.赫尔巴特B.舒尔茨C.杜威D.马克思E.华勒7.学校文化是由( )构成的。A.观念文化B.规范文化C.物质文化D.设施文化E.组织文化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E.斯宾塞9.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规

3、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10.失明者一般有超乎常人的听觉,这一点可以用人身心发展的( )规律来解释。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11.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说明我们在教育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E.个别差异性12.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载的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宜夸大( )的作用。A.环境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遗传素质E.社会教育13.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两种对立的观点是( )。A.个体本位论B.社

4、会本位论C.人的全面发展观D.素质教育论E.教师中心论14.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其指导意义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 )。A.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B.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C.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D.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E.教育目的的衡量作用15.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E.党的十七大16.国务院规定,从2006年开始逐步免除西部、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此举对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 )

5、权的保护。A.人格尊严B.人身C.身心健康D.受教育E.学习17.( )在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每个人未被知晓或沉睡的能力。A.加里宁B.凯洛夫C.华生D.查尔斯赫梅尔E.苏霍姆林斯基18.教师的工作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复杂性C.专业性D.公益性E.系统性19.课程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按照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 )。A.必修课程B.研究型课程C.基础型课程D.拓展型课程E.活动课程20.1918年( )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A.斯宾塞B.博比特

6、C.拉尔夫泰勒D.施瓦布E.布鲁纳21.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可以反映的教学的任务是( )。A.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B.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E.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2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过程的是( )。A.孟子B.孔子C.许慎D.陶行知E.韩愈23.形式教育论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洛克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E.华生24.柏克赫斯特特创立的学制是(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教学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7、E.特朗普制25.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的构成要素有( )。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法制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26.1995年颁布的( )规定了我国中学的德育目标。A.中学生行为规范B.教育法C.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纲要D.中学德育大纲E.中学德育实施纲要2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 )。A.人的社会化B.从他律到自律C.集体主义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E.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28.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倍尔D.华勒E.华生29.班主任作为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应该协调好( )等方

8、面的关系。A.协调好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B.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C.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D.利用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影响学生E.利用社区中的人才和教育基地教育影响学生30.根据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A.基础性研究B.发展性研究C.评价性研究D.预测性研究E.定量研究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我国,最早把“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_。2.东汉_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_最早提出“学校文化”的概念。4.从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_的要求。5.瑞士心理学家_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

9、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6.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_ 。7._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8.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方向性。9.199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通过了_,指出教师工作也应被视为一种专业。1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_,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1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_。12.儒家思孟学派在_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13.道德教育的是当

10、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1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5.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参考文献查找法。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现代教育采取的是学习与工作分离的模式。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均衡的过程。3.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只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4.实践证明,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的理论是正确的。5.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是在“六三三”学制实行以后。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

11、化和自主化提供平台?2.简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3.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4.简述根椐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课程理论的历史与现状。2.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联系实际谈谈德育的概念与意义。一、不定项选择题1.A【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故选A。2.C【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

1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3.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教育体系的识记,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斯巴达。4.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学校教育的记忆,符合题意的是古埃及的教育,故选B。5.C【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6.B【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即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7.ABC【解析】学校文化是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的。这三种文化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

13、体。8.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9.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学生,而是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10.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问。11.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

14、断的发展过程。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学生,而是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12.D【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方仲永故事的内容,很显然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是教育以及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因此答案选D。13.AB【解析】关于教育目的的确立,两种对立的观点是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14.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的作用的理解和记忆。15.D【解析】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15、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达教育方针。16.D【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现象、国家时政的理解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国家颁布的这项政策很明显是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权。17.D【解析】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作者是查尔斯赫梅尔。18.AB【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对教师劳动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理解。19.BCD【解析】考查对课程类型的记忆,应该在加深对各条标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按照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20.B【解析】美国学者博比特对系统课程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18年他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21.C【解析

16、】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反映了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22.B【解析】早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孔子对教学过程作了题干中所示的概括。23.BD【解析】形式教育论形成于l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观点: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24.D【解析】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创建道尔顿制。25.ABCDE【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构成要素,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26.D【解析】考查对相关法律条文的了解,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

17、育的目标。27.D【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28.B【解析】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9.ABC【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协调,其中选项D和E属于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范畴。30.BCD【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二、填空题1.孟子2.许慎3.华勒4.普及初等教育5.皮亚杰6.施太伦7.教育目的8.社会

18、主义9.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l0.儿童权利公约11.活动课程12.礼记中庸13.认知模式14.“导生制”15.检索工具查找法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不再分为工作和学习两个阶段,而是全部处于不断的学习之中。教育终身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的外延并已经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2.答:错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3.答: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

19、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答:错误。赫尔巴特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观点是实质教育论,该理论的观点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而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5.答:错误。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l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广泛使用班级组织的形式。四、简答题1.答: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0、。首先,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要。(2分)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2分)再次,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1分)2.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分)(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2分)(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1分)3.答:第一,教师。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1分)第二,学生。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信

21、息、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奇异多彩的想法,这些应该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2分)第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动态的,新的思想、新的问题、新的态度都是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同时也是影响师生互动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2分)4.答: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1分)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1分)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1分)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1分)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付诸行动。(1分)

22、五、论述题1.答:古代就有对课程的认识和课程研究,但是零散没有系统;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课程理论的萌芽我国周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方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我国古代学记对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有详细记载;西方教育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有相关论述;我国最早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3分)(2)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美国学者博比特对系统课程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为课

23、程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他提倡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来发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3分)拉尔夫泰勒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泰勒l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他提出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四个问题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又称“目标模式”。(3分)(3)现代课程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

24、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人类文化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课程的设置原则是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理论专家施瓦布。(2分)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具体分三个流派: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杜威为代表的儿童经验主义、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2分)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以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和巴西学者弗莱雷。(2分)2.答: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4分)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3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3分)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既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条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以我们要切实做好德育工作。(3分)(联系实际论述,酌情再给1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