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88KB ,
资源ID:38454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454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字经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字经教案.docx

1、三字经教案朗读教程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本学年,我们小学低段开展了以三字经为内容的课外活动朗读课程。三字经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在我们三位老师的认真组织下,孩子们以 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现将该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课外活动中,我们三位负责低段(一、二年级)朗读教学的老师,选择了以三字经为

2、教材,开展课外朗读教学活动。在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 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躁、 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二、构建人文环境,营造诵读氛围。 为了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时随处地感染学生,我们老手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浓郁的古诗文学习氛围。 在教室内悬挂“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等宣传标语, 使孩子们踏进教室九能感受到书香的氛围,人手一册三

3、字经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 有效地陶冶师生情操。 三、抓好诵读时机,确保诵读时间。 为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五课外活动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先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背诵课文,温习所学经典,振作精 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第二节课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工作。布置孩子们回家也要进行朗读和背诵校内外相结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四、在期末进行了三字经 “背诵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三字经诵读比赛活动,形式为集体诵读、随机抽查个人背诵。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学习三字经成果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总之,诵读三字经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学校课外活动教程三字经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低段(一、二年级组)朗读指导教师:李翠玉舒琴霞高 娟2013.12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拼写“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

5、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的事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二、初步诵读和感知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三、识字写字1板书,把生

6、字写在黑板上:“苟”“教”“择”“处”“杼”“窦”“惰”步骤:每写一个字,先出示字形结构,然后给拼音,并让学生跟读。2写字:(1)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写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写字习惯。(2)点名抽查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字,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四、诵读感悟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五、内容

7、梗概略讲1、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性”:与生俱来的东西。“习”:后天环境的影响。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 “习相远”的意思。先天为性,后天为习。2、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苟:如果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可贵以:认为、以为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六:小结第二课时一、内容梗概略讲1、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

8、的成长环境)断机杼: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2、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有义方)3、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

9、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二,拓展:1、讲“弈秋教棋”的故事。(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2、“诗歌赏读”,诵读杜甫的春夜喜雨。(1)点出: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正是家庭教育的特点。(2)范读一下生字。(3)播放这首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4)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10、(5)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六、总结,布置作业。课后多诵读。三字经子不学教案 一、教材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二、整体把握第2课选取的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孩子学习须趁早,否则老大徒伤悲,否则不知义。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做人,即亲师友、习礼仪,做人的基本点是孝和悌(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这点)。小孩子在父教、师严的情况下,应该专心求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小发奋读书的观念。三、字句梳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子”,指小孩子

11、。“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

12、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长”,兄长。“知”,明白。“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3)全文翻译小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

13、了哪能有所作为。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人子弟,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在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尊敬兄长,是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2辅助练习神奇汉字“学”字,本作“?”,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来下面加“子”字,为义符,表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是学习。老师通过对“学”字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讲解,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学生书写的积极性。日积月累“聪明的孔融”的故事,出自南

14、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是课文“融四岁,能让梨”关于孔融故事的扩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一模块突出了孔融的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的概念,将孔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可谓机巧。孔融面对陈韪的轻视与刁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这一模块可以和课文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一句结合起来讲,最好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加以传授。激发学生的才思潜能,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诗歌赏

15、读孟郊的这一首古诗劝学比较浅显易懂。它旨在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击石有火一样,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人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3思考与练习说明“说一说”模块是围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又列举了庄子、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劝学格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增进对原文的理解与回忆。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16、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三、教学建议1在教法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了解关于孝悌的两个历史典故。教师还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故事。(2)导入环节,可以从现在入手,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孝顺父母和对人友善的故事,然后导入。(3)课堂实践环节,可以结合“读一读”模块进行。在诵读和讲述内容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4)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找到课文那些故事的相关图片,至少要有课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以辅助教学。另外,如果能够备好相关的动画故事或视频,就更理

17、想。2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认读生字本课要特别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教师要示范读音,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字标出来。教师对难懂的生字,要给予讲解。课文中“方”“弟”等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很大,教师尤其要注意讲解,避免学生误解。(2)诵读感悟教师要通过增加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教师的诵读指导很重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模仿。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将较难读的词语点出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教师在保证识字和诵读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讲解,同时要将“日积月累”“诗歌赏读”模块的内容结合进来。

18、建议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3)课堂实践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善待他人。力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观,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孝悌的事例,来讲述课文,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经典。 。 三字经教学设计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 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19、、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 黍 稷 ”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 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

20、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 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 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 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育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引导学生体会含义,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学生能试着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 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 理。 二、教

21、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孟母三迁故事,古筝音乐,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 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字经。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

22、,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师 范读,音乐伴奏)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三)课间休息 (四)、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23、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环境,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5)、学生试讲故事。 (五)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 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 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反思: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 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

24、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 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出生时都 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 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 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 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 的话。 三字经教学设计“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八句教学内容: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2、通过查找资料,了

25、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 古代文化的教育。 3、复习已学三字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和三 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

26、小学、“四书”的了解。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 5、学生自由诵读,自创游戏形式。 6、小组齐诵 7、“四书”中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本书论语,出示新授语句:论语 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学习方法同前。 三、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 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 个字), 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四、知识拓展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故事,我们就来讲讲你知道的万圣先师孔子的故事吧!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27、,我们主要从三字经中学习了什么内容?所学习的语句是什么? 板书: 三字经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了解中国古代书籍的起始课,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 化的求知欲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创设“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 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缩短与古代文化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情景感受,更乐 于了解古代文化。 三字经教学案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四句。 一、主题与背景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 子,名俱扬”是三字经中的内容。教学本句时,我把

28、“揣摩此句,感悟内涵; 诵读此句,学得心声”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因为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 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教师在教学三字经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其韵味,揣摩其道理 的同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 深对三字经的理解,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片断描述 师说:以上通过故事我们对三字经的内容有所了解。三字经的诵读,学生们读得 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你们真像是一个个刻苦用功的小古人。 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能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说:窦燕山给他的五个儿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你们是否钦佩

29、?我们生活在不同 的家庭,得到的教育不同,能说说你接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吗? 生1:我妈妈会给我买好多书,让我读,有时还会和我一起读课外书。妈妈说“读 书能够使我有学问” 。 生2:放学回家,妈妈让我先写作业,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 生3:周末,爸爸带我去爬山,爸爸说要劳逸结合,放松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师说:说得真好!我们的爸爸、妈妈费尽苦心,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你们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满意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自 己见解的机会。 生说:满意(大多数学生回答)。 生说:不满意。 生说:我也不太满意。 设计意图: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对学

30、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了解本班学生家 庭教育情况,间接了解学生在家里接受学习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帮助。 师说:你能说说为什么不满意吗? 生1:我在写作业的时候,爸爸经常看电视。 生2:爸爸、妈妈带我出去吃饭很晚才回来,我来不及写完作业就困得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老师批评了我(学生感到很羞愧)。其实,我是很想认真完成家庭作 业。 生3:我妈妈经常在晚上打麻将,弄得我睡不着觉,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 听讲。 师说:看来不是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本节课你们都说出了自 己的心里话,老师为你们得到这样的家庭教育感到遗憾。我知道每位同学都想学 习好,考第一名,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有没有什么好

31、办法来解决这一现状,为我 们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生说:可以给爸爸、妈妈提建议。 师说:这个提议好(同时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想 对父母说? 生1:让爸爸、妈妈不要在我们写作业时看电视。 生2:让爸爸、妈妈按时睡觉。 生3:我要把“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更好的教育我成 才。 生4:我也要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多学习知识,好好教育我考好大学, 找到一个好工作。 设计意图: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把“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讲给 爸爸、妈妈听,这说明学生对三字经的内容了解透彻。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三字经内容的理解。 师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给爸爸、妈妈提的建议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良家 庭教育问题。我们交流了很多,可是在课堂上爸爸、妈妈听不到,建议再多又有 什么用呢?想不想,把建议带回家?(生答想)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就在身边, 你想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