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118.88KB ,
资源ID:3829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29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学案39页.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学案39页.docx

1、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学案39页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 类文化遗产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

2、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

3、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学法指导: 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

4、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复习巩固: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 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C会制作装饰品D.开始使用天然火4我们已发现的人类,请你按时间的先后排列() 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山顶洞人 AB. CD5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元谋人B. 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6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7下列各项不

5、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群居生活B.人工取火C使用简单语言D.制造使用简单工具二、材料分析题8“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阅读材料回答: (1)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

6、,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

7、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

8、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这些概念和结论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原始居民时间地区业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2对于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应注意:第一、注意图题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第二、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第三、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

9、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3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的问题时,注意: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复习巩固:选择题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3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

10、联盟4属于我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人类有()大汶口原始文化早期居民河姆渡居民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居民半坡原始居民ABCD.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湖南玉蟾岩居民6在下列氏族公社人类遗址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父系氏族公社遗址7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B.使用陶器器皿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8下面几个时期的氏族公社居民中,不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是()A大汶口氏族公社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二、材料分析题9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阅读材料回答: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目标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朝粮食等的生产。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商朝的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奴隶的悲惨生活:“人牲”和“人殉”。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

12、暴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知识分析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阶

13、级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夏朝出现了国家机构。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指导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才稳定下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重点分析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因为商朝无论在农业,畜牧业还是在手工业方面都超过了前代特别是商代的青铜器,从其铸造的精工、形状的繁多和花纹的精巧,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为全世界所有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所少见。地位分析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他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开始了阶级社会。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讲解,是学生理解阶级

14、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朝代的更迭放入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教法建议重点突破:首先指导学生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图标,其次根据图示在地图上找到都城所在地。夏的都城为阳城;商的都城为毫。难点突破:首先介绍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亡个时期,使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历史阶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抓住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说明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奴隶和奴隶主的阶

15、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紧扣教材讲清国家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讲述商朝经济生产时,突出青铜器的制造及其巨大成就,教师可适当补充些材料,讲清奴隶是怎样制造青铜器的,及青铜器工艺之高超、产品之多,使学生感受奴隶们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重点讲述司母戊鼎,教师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激情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商朝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顶盛时期教学难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学习方法:夏、商、西周的兴亡掌握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知道三个朝代是如何更替的,要能够讲出来。练习:1填

16、写下面的表格:国家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灭亡时间夏商西周2选择题:(1)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A、禹B、启C、桀D、汤(2)西周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4)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的这位有作为的君主是:A、汤B、桀C、盘庚D、纣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3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

17、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我们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在于使我们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

18、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听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了解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我们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

19、简单地等同起来。我们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了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学习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

20、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复习巩固:1下列最能反映商朝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的是( )A、造酒业 B、玉石雕刻业 C、青铜铸造业 D、制陶业。2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古鼎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面具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4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和造型奇特的 。5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6 业、 业、 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

21、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我们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22、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

23、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学法指导:1. 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2. 吴越争霸,特别是舔尝苦胆的故事,学生较熟悉,可由学生自学或讲述。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年代久远,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虚构的成分。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国魏救

24、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参照附图) 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B.晋C楚D.燕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管仲改革 城濮之战勾践灭吴葵丘会盟()ABCD6.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合纵”“连横”7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齐

25、楚韩燕赵()ABCD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二、材料分析题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阅读材料回答: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三、问答题10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我们

26、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

27、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课本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法指导: 1注意前后联系。学习本课时,应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注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变化。 2从

28、现象入手,抓住本质。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3综合归纳。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我们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4人物评价。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

29、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在课堂活动和讨论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讨论,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复习巩固: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 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 二、材料分析题 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阅读材料回答: 1 上述内容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