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64KB ,
资源ID:38175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175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历史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河南省南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2、符合题目要求的。)1.“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A. 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加剧 D. 士的崛起和文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崛起。题意反映了士对各诸侯的影响极大,是统治者对士的需求增强,而不是士对统治者的依附增强,故排除A项;士的崛起只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中的一个因素,故排除B项;题意没有体现诸侯争霸战争的内容,故排除C项。“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说明士对各诸侯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说明士作为一个阶层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体现

3、了士的崛起,故选D。2.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A. 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 B. 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C. 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 D. 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儒家和法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学术派别,儒学思想并不以法家为依托,同时儒家和法家之间也并无激烈的冲突,故排除A、B项;中国古代是德治和法治并重,而非交替运用,故排除D项。根据“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可知外儒内法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原则,故选

4、C。3.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 宋明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董仲舒的思想和宋明理学都只是表达了一种思想的内容,不符合题意中“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的主旨,故排除A、C、D。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无论是哪一个阶

5、层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种学术主张和观点并存并相互辩驳,故选B。4.儒学思想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儒家思想却从西汉开始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C.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D.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推动国家走向统一的主要是法家思想,故排除A项;私人讲学的方式并不只是儒家传承学术的方式,故排除C项;以德治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故排除D项。儒家思

6、想在汉代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经过董仲舒的思想改造适应了当时政治大一统的需要。自此之后,儒家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迎合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B。5.朱熹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A. 致良知 B. 学以致用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故排除A、D项;学以致用是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故排除B项。朱熹提出的主张是格物致知,故选C。6.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

7、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教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以及道教成仙永生的追求,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材料信息说明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 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 D. 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题意主要体现了理学的价值理念,没有反映其影响力的大小和是否具有唯心主义色彩,故排除A、D项;理学的形成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并不是没有关系,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儒学不追求轮回转世和成仙永生,而是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所以说有较强的理性主义,故选C。7.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

8、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A. 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 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C. 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D. 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宋词。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市民文化随之流行,但享乐主义并没有成为潮流,故排除A项;题意反映的是市民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不是士人阶层的审美情趣,故排除B项;题意主要体现了市民对娱乐和享受的追求,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根据“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可知体现了当时文艺商品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故选

9、D。8.明朝政府颁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B.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C.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D.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题意体现了政府政策对戏曲业的影响,并不是影响市民生活,也没有体现明清君主专制走向反动,故排除A、B项;政府颁布杂剧禁令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不是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故排除C项。明政府不许戏剧乐人妆扮代帝王、后妃、忠臣、节

10、烈、先圣、先贤、神像,但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说明明朝政府是在引导社会观念的发展方向,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即文化政策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选D。9.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他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 多数人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公民大会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公民大会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 D. 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根据题意可知,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具有相应的政治能力和素养的人才能参与政治,但

11、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和素养,即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和抽签选举。题意并没有体现公民大会保护平民权益的内容,故排除B项;公民大会面向所有公民,并不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苏格拉底的主张反映了他认为多数人的意愿并不一定代表公平和正义,故选A。10.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A.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 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

12、力的膨胀C. 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D.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答案】D【解析】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平等的待遇”、“也能有利于邦国”,有利于民主的广泛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亚;雅典只有公民有权参与城邦管理,故C错误。11.欧洲中世纪通行文字拉丁文,圣经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做出贡献。如但丁意大利语,马丁路德德语,这一现象A. 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B. 促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 体现民主平等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四分五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促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是欧洲

13、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故排除B项;启蒙思想兴起于17、18世纪,而不是中世纪,故排除C项;一种语言文字代表了一个民族或国家,所以方言文学的兴起有利于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不是导致欧洲四分五裂,因为欧洲原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或政权,故排除D项。故选A。12.一副绘于16世纪的漫画灵魂的运输车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B.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C. 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 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答案】B【解析】观察图可知,反映的是天

14、主教会把灵魂带向地狱,是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B项正确,A项错误;16世纪宗教改革只反对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不是要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13.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C. 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束缚 D.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故排除A项;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还没有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故排除C

15、项。根据“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是在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以宗教的形式宣扬了人文思想,而非反对专制,故排除B项。故选D。14.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的局限性,题眼是

16、“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题干材料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无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并非是无组织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是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可知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在于局限于社会上层知识分子,故C项正确;材料与文艺复兴政治领域的影响无关,故D项错误。15.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

17、理观念。”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A. 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 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D. 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宗教改革。加尔文的改革和马丁路德的改革都属于欧洲宗教改革,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二者的主要观点存在分歧,但也不能说明加尔文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故排除A、B项;加尔文的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并没有限制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故排除D项。加尔文的主张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C。16.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

18、和矛盾,使权利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法律。”这表明康德A. 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 B. 反对平等和自由C. 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 D. 崇尚自然法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康德的思想。根据“需要国家及法律”可知康德并不是追求纯粹的理想社会状态,故排除A项;康德要限制的是绝对自由,通过限制绝对自由来保障人们的平等和自由,故排除B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没有具体的条文内容,不符合康德需要法律的主张,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可知,为了保障人们的自由,康德主张建立国家和法律体系,即建立普遍的法治社会,故选C。17.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

19、识活动的价值重估。”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 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C. 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 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罗素强调了启蒙运动的本质,没有提到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手段,故排除A、D项;启蒙运动的本质是理性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根据“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可知抗的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是理性主义,故选B。18.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

20、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 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D.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都对自然科学有所研究,没有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故排除A项;根据“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启蒙运动是发展了人文主义,而不是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故排除B项; 启蒙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发展和继续,所以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的不是启蒙运动,故排除C项。启蒙运动“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这一时

21、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故选D。19.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古希腊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22、指的是启蒙运动的作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D正确;ABC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作用,排除。所以选D20.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伽利略A. 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B. 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C. 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D. 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伽利略。伽利略主张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并不是否定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故排除A项;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并没有论证哥白尼的日心说,故排除B项;题意反映了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

23、主张,没有反映他为牛顿力学奠定基础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故选D。21.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有“英国科学家们浇灌的第二次科学革命之花,却在德国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果”之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科学革命之“花”的是A.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D. 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A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的发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前,故排除B项;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果,不是英国科学革命之“花”,故

24、排除C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但却由德国工程师制成了发电机,所以这一时期英国科学革命之“花”指的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故选D。22.“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

25、论”可以得知材料讨论的是量子论,量子论使人们对微观世界重新认识,所以本题选C选项。A选项是进化论的作用;B选项是经典物理学范畴;D选项是相对论的作用。23.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各国。它更多关注人的激情和个性,以求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和自由,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下列属于该文艺思潮的作品是A. 西风颂 B. 哈姆雷特 C. 人间喜剧 D. 战争与和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根据“更多关注人的激情和个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文艺思潮指的是浪漫主义。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故排除B项;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都是现实主义作品,故排除C、D项。西风颂是

26、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表现了浪漫主义精神,故选A。24.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及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A.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B.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C.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 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文学。根据把“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及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可知这种主张具有反传统的倾向,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既不属于浪漫主义,也没有体现批判精神,更是与文学多元格局下的融合无

27、关,故排除B、C、D项。故选A。25.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A. 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B. 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C. 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 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A项属于影响,不是背景分析,故排除;题意内容与民权运动无关,没有体现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不是自我调节,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60年

28、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所以物质生活丰富,根据“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可知传统信仰的缺失,故选D。26.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A. 对工业化带来的成果感到满足 B. 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C. 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D.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电影业的发展。根据“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知这种现象明显不是表现了对工业化带来的成果的满足,故排除A项。“主张即兴创作

29、,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带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属于现实主义,“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属于浪漫主义,均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D项。这类电影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二战后人们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故选C。27.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A. 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B. 反对学习西方技术C.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完全对立中西体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严复的思想。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体用不二”,即不能在中国的制

30、度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的技术,所以他主张的是对西方的学习要完整而系统,并不是反对学习西方技术,也不是完全对立中体西用,故排除B、D项;题意没有反映严复要求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故排除C项。故选A。28.“改制之义立,则以为春秋者,绌君威而申人权,夷贵族而尚平等南海(康有为)以其所怀抱,思以易天下,而知国人之思想束缚既久,不可以猝易,则以其所尊信之人为鹄,就其所能解者而导之,此南海说经之微意也。”由此可见,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 将孔子作为变法改革的先师 B. 随意修改儒家经典牵强附会C. 将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制度相结合 D. 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批判继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康有

31、为的思想。题意中没有涉及孔子变法改革的内容,故排除A项;康有为是借助儒家学说进行改革,并不是随意修改儒家经典牵强附会,故排除B项;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继承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排除D项。根据“以其所尊信之人为鹄,就其所能解者而导之”可知康有为将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宣扬维新变法,故选C。29.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说明魏源主张A. 改革体制,中体西用 B. 兴利除弊,变革政体C. 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D. 变通法则,提倡工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排除A

32、项;变革政体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魏源主要强调了改革旧法,适应形势的必要性,没有涉及发展工商的内容,故排除D项。故选C。30.“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 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B. 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C. 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D. 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体西用。根据“中体西用”、“中西文化碰撞”可知这种文化选择模式提出了有选择性的引进西学,有选择性的引进西学并不能证明“崇洋”思想流行,故排除A项;更不是文化侵略,故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