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85KB ,
资源ID:381407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14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考精华六年高考四年联考语文资源库共13页 doc.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考精华六年高考四年联考语文资源库共13页 doc.docx

1、备考精华六年高考四年联考语文资源库共13页 doc第三节 曲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 (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 答案 借代,反问。解析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

2、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解析 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

3、,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备考意见:诗歌鉴赏材料像今年这样直接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的情况,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虽然如此,

4、但得分不一定就让人满意,特别是第二个小题。反过来看,今年诗歌鉴赏所设的问题,与第三册诗歌单元教学内容关联度极大,这说明重视文本教学的重要性,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一句,问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想一想,这与学过的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多么相似。这正验证了“考题出于课外,知识来源课内”。附赏析:【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

5、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

6、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2008年高考题1.(08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7、。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清杜甫篇。【注】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答: 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

8、”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解析要分析此曲的层次,须细读作品,看写了哪些内容,从中理出作者的思路。开头两句写春花秋月、杜鹃归雁;三、四句写由此而生的感慨岁月如箭,人情似云。以下各句则写想像中的隐居生活耕种居住,诵读诗文。对修辞手法的赏析,要落实到具体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

9、)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

10、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解析散曲前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秋山苍翠,青如蓝靛。三、四两句写近景,俯视江上轻帆,仰视庐山飞泉。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惟其轻灵,故疾如飞箭;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惟因陡峭,故飞如闪电。五、六两句写云和月明灭之变,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晚霞在天边消失,初月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结句写北塞鸿雁到来,点明秋季时令,使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境界。

11、20042007年高考题1.(06上海)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 答案 曲牌名解析 “黄钟”为小令的曲调,“人月圆”为小令的曲牌,“山中书事”为小令的题目。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

12、,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答案 B解析 A项“委婉”错;C项用意分析错;D项“舒适生活”错。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答案 “倦”字既包括了作者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解析 对诗词曲作品的赏析,最终要落脚到某些词语上,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会词语使用的好处。分析“倦”的好处,首先分析“倦”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再分析词语在整首曲中表达的感情。2.(06浙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

13、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 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湿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 答案流水 白云 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解析 中紧紧抓住“温润柔美”和“飘逸渺远”,框定前四句,沿特点找意象。 中要明白是借景抒情的写法,要从景物中分析作者的感情。还要调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评注

14、】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题的难点就在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答,掌握鉴赏技巧,明白解题规律,应该是重点。3.(05上海春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3)题。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元)盍西村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答: 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两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 答: 答案元宵 如:“涌”首先将灯光比喻为“波”,花灯层出不穷,就像“涌动”的美景。“飞”字将无形之声形象化,写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如:“万家灯

15、火,十里江岸,华丽明亮。水上浮灯,五光十色;船上花灯,龙飞凤舞。灯火倒映江中,随着水波闪动变幻,江岸水上,交相辉映。美丽可爱的元宵之夜啊,灯船在水上闪现、巡游,使人如入蓬莱仙境。香烟缭绕弥溢,笙歌喧闹震天,整座城市如在祥云之中,真是如幻如梦的世界。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推断。从诗歌的题目“江岸水灯”和句子“万家灯火闹春桥”“可怜宵”可以推断。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赏析,试题所选的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要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阐明。 本题查考理解和想像能力,是对文意的个性化表达,是一个创新的题目。突出重点词语,如“灯火”“闹”“桥”,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流畅。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2008年联考题

16、1(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双调殿前欢梅花景元启(元)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注释】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据:靠。咱:句末语气词。大都来:只不过。(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答: 答案(1)月下梅影(2)作者以妻子

17、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2008年联考题(08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元)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答案 “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昏黄暗淡,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潇湘夜”

18、的特点,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氛围。(意思对即可)解析 “暗”的表达效果需联系全曲的内容来分析。所以答案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环境特点、与标题的关系和对全曲基调的烘托。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答: 答案 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

19、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意思对即可)解析 前一句的“孤舟五更”写景,“孤”字明写舟,实写人,这是借景来间接抒情 。“五更”说明诗人深夜不能眠,也从时间上间接烘托了“孤”的心情。后一句的“离人”一词点出了“孤”的由来,而“泪”是孤寂感情的外现,这些都属于直接抒情。20062007年联考题1.(07福州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

20、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1)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答: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 答案(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

21、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2.(06黄冈部分学校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桃花扇哀江南中的一段唱词,然后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瘦红叶无个人瞧。折桂令这支曲在写景上有何特点,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有人评论这段曲“感慨寄于景,由此面翻见彼面”,翻见,就是反问推想而见出。你赞同这种评论吗?请结合套曲主旨,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 该曲写的正是深秋时节,菊花开日,霜叶红时,却只见“有些蝶飞”“无个人瞧”,飘浮在这里的是无边的寂

22、寞。从这一曲中我们可以想像到“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风送美人”的景象:绿水画舫,游人如织,舞榭歌台,笙箫彻夜。但现在,国家覆亡,歌女逃了,游人不见了,看见的只有窗户上迎风飒飒作响的破纸,秦淮河里夜打空的潮声。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写中饱含今非昔比、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这支曲子描述的是沉默,蕴含的是仇恨,表面上是一派寂静,内心藏的是火一般的激情。(意思对且言之成理即可)赞同。唱曲者旧地重游,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寄托于眼前的衰败景象之中,由“破纸”“坏槛”推想出当年漂亮的新窗纸和色泽鲜亮的槛栏,由今日粉黛不见、笙箫不闻、灯船不闹、酒旗不挂,反推出当年秦淮的繁华,这种衰中见盛就是“由此面翻见彼面”。(

23、意思对且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部分 创新预测题精选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元)薛昂夫 【楚天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清江引】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答案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伤春之愁恨,桃花也懂得,红红白白的花瓣,点点飘落,宛如洒泪。意境极为凄美。作者将那点点落红看做对自己的同情和安慰,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解析 解答修辞手法题,一要把

24、握各类修辞手法的特征,二要能准确分析各类修辞手法的作用,不仅要掌握运用某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还要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表达了作者“惜春常怕春归去”的情绪。他想挽留春天,可是春天不可留,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离去。但毕竟对春天难舍难分,于是通过幻想,将春天拟人化,想像春天也在为美好时光的飞逝而痛彻心扉。最后三句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因春天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全曲抒发了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感情。解析 分析全曲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曲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如“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等,通过对这

25、些句子的分析,就能看出作者所抒发的惜春伤春之情。2.阅读下面的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沙门岛张生煮海第一折李好古 【那吒令】听疏剌剌晚风,风声落万松;明朗朗月容,容光照半空;响潺潺水冲,冲流绝涧中。又不是采莲女拨棹声,又不是捕鱼叟鸣榔动,惊的那夜眠人睡眼朦胧。 【鹊踏枝】又不是拖环佩,韵玎,又不是战铁马,响铮;又不是佛院僧房,击磬敲钟。一声声諕的我心中怕恐,原来是厮琅琅,谁抚丝桐。 【注】 张生煮海是一出神话剧。第一折写的是青年书生张羽游学海滨,寄居石佛寺,夜间抚琴,被闲游海上的龙女琼莲听到,引起她的爱慕。上文写的是琼莲出游,忽闻琴声时的感受。 上文中的“那吒令”“鹊踏枝”是 。答案 曲牌名作

26、者从写景入手的目的是什么?答: 答案 为女主人公的听琴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答: 答案 比喻、顶真、排比。使曲词清丽雅致、婉转细腻,充满了诗情画意;也使曲词句式整齐、气势连贯。3.(青岛市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描绘了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随风飘香的清幽静寂又带着温情的一幅画面;营造了秋夜怀乡的氛围,为

27、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 答案 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睛雪飞滩。 这首小令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答案 这首小令分为两个层次。前三句为第一层次远眺,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后五句为第二层次近观,写瀑布带来的寒意和飞泻而下的气势。(2)有人称乔吉

28、是曲家之李白,请举例分析这首小令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 答案 想像奇特,跨越时空。作者想像瀑布是织女以月亮为梭,用天机织出来的一匹雪练,高挂在石壁上晾晒,这就连通了天上与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想像空间。“几千年晒未干”,这就连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比喻迭出,新奇多变。“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既描写了瀑布的静态,也写出了它的动态,既描写了瀑布的色相,也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从而使壮美奇伟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从境界、造语等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也可)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

29、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 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答案 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