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82KB ,
资源ID:38101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101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docx

1、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综述王久高“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伴随着这一理论在当时苏联党内引起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日益增多。苏东剧变以后,随着我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入,我国学术界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化。无论是材料的挖掘还是立意的突破,近十年国内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国内学者基本上存在共识,差别只是学者间叙述的细节和论证的深度不一。大家普遍认为,

2、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及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苏俄领导人都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胜利论”。但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胜利局面一时难以出现,而苏联又面临着恢复经济,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因此引发了联共(布)党内的一场激烈争论。有人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认为:首先,从国际方面看,一战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尤其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从1918年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革命,但从1924年起,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转入低潮。于

3、是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已暂时不可能凭借武力或其他手段颠覆和扼杀苏维埃国家,而苏联也不可能再依靠世界革命或欧洲革命来巩固自己的社会主义阵地。其次,从国内方面看,布尔什维克党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与和平外交政策,到1925年底,资本主义在苏联仍有相当大的力量。所以,在苏联国内,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同资本主义成分之间的斗争就成为必然的事情。鉴于上述情况,人们不得不将视线从国外转移到国内,从依靠世界革 命的战略思想转移到依靠国内自身力量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例如,一个国家单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景如何?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

4、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就归结为1925年党内爆发的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1也有人认为,在1924年之前并不存在后来争论的“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俄共全党,包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内,都认为俄国需要西方革命的支持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但1924年12月,斯大林出于反对托洛茨基的需要,开始修改自己说法,提出“列宁的社会主义在一个 国家内胜利的理论”。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论”的目的是反对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论”。2(二)列宁思想中是否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否是列宁的思想,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苏联单独一国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斯大林独

5、创的理论,尽管这个理论是借列宁的名义推出的,但同列宁的理论体系无关,并且也同1924年以前斯大林本人的主张迥异。列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把俄国革命看作世界革命这一统一过程中的组成部分。3列宁没有明确肯定俄国单独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列宁始终从国际的观点看待苏维埃俄国的命运,最后还特别把俄国的命运同东方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4另一种观念认为,十月革命前,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胜利”的论断,提出了“一国胜利”的思想。这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内涵着“一国建成”的思想。从开始提出一国胜利论,列宁就

6、把一国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既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设在内的两个方面的胜利。列宁严格区分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和一国获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从而认为一国可以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但一国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的和彻底的胜利。5第三种观点认为,“一战”期间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论中,并不包括“一国建成”的内容。在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句子中,此处的“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而不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列宁“一国胜利”的含义是:一国可以首先获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并开始社 会革命,即一国

7、的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但一国不能完成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即一国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变革,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至少需要几个先进国家无产者的共同努力。但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他认为,俄国一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完全可能的,但俄国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的”、“最终的”胜利。列宁事实上把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即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区分开来。因此,笼统地说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

8、会主义,也是不恰当的。6(三)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主要贡献赞成列宁思想中有“一国建成”思想的学者,虽说他们对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有不同解释,但他们都对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理论价值作了充分肯定。有人认为,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是列宁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后人提供的,只能是新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新社会的现成方案;至于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则只能靠人民群众

9、的实践来探索。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列宁“一国建成”的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革命”认识的新突破。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变革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行动;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列宁关于“社会革命”的这一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理论意义。首先,它突破了各先进国家同时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设想,展望了单独一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前景;其次,它突破了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而这一变革完成之后即进入完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开创了在

10、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的道路。列宁关于“社会革命”的这一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都是沿着列宁的这一思路进行的。7有学者认为,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列宁形成在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其次,列宁关于在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增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革命的新内容。8还有学者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列宁社会主义观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1923年,列宁对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已作了重新估

11、价,认为通过合作社可以使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种通过合作社建成的社会主义,显然是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但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构想同样考虑了国际因素,而没有忽视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思路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懂得社会主义不是“制定的”,社会主义不是凭“革命热情”、依靠“坚决性”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就可以实现的。列宁社会主义观演变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个范例。9(四)斯大林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学者们普遍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化主要是由斯大林完成的。但学者们对斯大林创立或发展这一理论的作

12、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斯大林是在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点和列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一是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论点(提法)绝对化,把他们的观点概括为“同时胜利论”或“同时爆发论”,以此同列宁的观点对立起来。二是在列宁的“胜利”两字上做文章,把列宁在论欧洲联邦一文所说的“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解释成单独一国不仅可以夺取政权,而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0其实,列宁在谈到一国可以胜利时还未想到俄国的直接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当然也不可能设想未来的俄国能单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另外,斯大林把列宁说的“组织社会主义生产”解释成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由此

13、得出结论说,1915年列宁就已经提出一国可以建设社会主义。11斯大林真正提供的新东西是把一国胜利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免除资产阶级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问题,二是可能在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问题。斯大林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肯定的。斯大林最终把社会主义标准降低为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和解决农民 问题,从而认为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2斯大林本人在同一时间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同季诺维也夫观点一致。另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或建成就是战胜本国的资本主义成分,解决农民问题。结果,斯大林采用后一种标准,靠改变生

14、产关系来“建成”社会主义。13有学者认为,斯大林在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之前,首先通过对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最终胜利和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明确区分,阐明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最终胜利,即消除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包围,从而使苏联有免除旧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问题是指解决苏联的外部矛盾,即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是要靠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至少要靠几个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而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则是苏联能够依靠本国力量解决内部矛盾,从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斯大林最后把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归结为解决无产

15、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问题。斯大林还特地划清了“一国建成”与“闭关自守”的界限,阐明了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一“民族”任务和国际任务的一致性。14还有学者认为,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斯大林对这一理论也有一个认识过程。一开始斯大林并未接受列宁晚年提出的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925年俄共(布)十四大以后,斯大林开始明确区分苏联面临的两种矛盾,即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内部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这一矛盾苏联能用自身力量克服,而能克服这一矛盾就说明苏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外部矛盾是指苏联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世界革命才能解决,只有几国无产者

16、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到1926年底,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定型在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上。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闭关自守倾向,其理论着眼点放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上,主要解决了消灭本国资产阶级的任务,而这种消灭所依赖的并不是生产力水平的增长,而是人为的行政手段。15(五)列宁、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近几年,学术界对列宁、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日益兴起,这对我们更好地梳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认清这一理论的真正内 涵以及列宁、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异同大有裨益。有学者认为,列宁确实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17、”的思想,但它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并没有师承关系。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即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列宁认为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是一个相当困难和长期的任务。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曲解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一国建成”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继而又 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斯大林是在曲解列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国建成”论的。首先,斯大林曲解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其次,斯大林曲解了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斯大林的“一国建

18、成论”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苏联一国能够建成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斯大林的认识是模糊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总之,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表现为:首先,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产生 的,是在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是迎合党内派别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是在论战中为击败对手而打出的一面旗帜。其次,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的含义是,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但不能建成无阶级无国家的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

19、”论的含义是,一国能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甚至能够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不能免除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危险。这是违背历史规律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再次,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坚持了生产力标准,认为要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需要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否定了生产力标准,认为不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只要变更了生产关系,就可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认为,俄国即使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也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认为,苏联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可以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完成。16有人认为,列宁一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原意是社会主义可

20、以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但这只是“打开世界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缺口”,它仍然“生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体系中”。列宁实际上把社会主义胜利区分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把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当作一个整体,把社会主义胜利的过程当作一个统一的世界革命的过程,是列宁逻辑体系的内在要求。列宁并没有脱离国际条件就苏联一国孤立地考察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没有提出苏联一国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斯大林通过曲解列宁原意,把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最终胜利即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免除资本主义制度复辟的完全保障的问题;一个是可能在一个国家 内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斯大林混淆“建设”

21、与“建成”的区别,把列宁的“组织社会主义生产”与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混为一谈。17还有人认为,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斯大林与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首先,斯大林和列宁在一国之内要不要建成社会主义、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他们都认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俄国无产阶级处在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包围之中,不但可能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社会主义。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在俄国获得了最终的 彻底的胜利。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必然有助于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彻底胜利。其次,斯大林和列宁在一国之内建成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的

22、问题上有不同之处。列宁所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需要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需要建立能够搞活经济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斯大林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超越阶段的社会主义。18(六)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或影响关于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评价,学术界是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作了或褒或贬的评说。多数学者肯定了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对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少数学者持否定态度,多数学者认为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较大消极影响。有学者认为,在列宁和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23、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苏联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及文化技术革命。苏联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就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强国,并且经受住了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 验。尽管斯大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同列宁的认识也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但他始终坚信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整个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今天所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列宁和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延伸,是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我们从列宁和斯大林的探索中能够得到最为重要的两条启示:一是要坚定社会主义

24、必胜的信念,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一国建成”理论适应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要求。这一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填补了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留下的空白。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以其对列宁“一国胜利”论的继承和发挥,以其明确的政治主张和巧妙的论证方法,填补了列宁遗训的不足。20有人认为,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这一理论与闭关锁国论毫无共同之处。苏联在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充分说明了斯大林提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起了非常积

25、极的作用。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并不等同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说。21还有人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经历了70多年的实践失败了,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斯大林,但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理论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斯大林忽视了列宁思想中已经包含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有商品、货币、市场的思想,从而在改变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二战结束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把世界革命当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前提,同时把苏联一国的利益置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利益之上,从而使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军备竞赛之路。斯大林过早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并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甚至要在一国建设共产主义,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26、斯大林急于过渡的思想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中封闭、半封闭的倾向也使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22也有学者认为,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它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二,它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但斯大林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同时,这一理论以及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则是主要的。第一,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斯大林和联共(布)在共产国际的中心地位。第二,当“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被国内外普遍接受的时候,斯

27、大林和联共(布)开始过分强调一国社会主义的利益,把苏联一国利益置于世界革命的利益之上,尤其是通过共产国际有组织的活动,使各国党普遍以苏联的利益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利益。23总结纵观近十年我国学者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我们应充分肯定学者们在这一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突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新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前苏联档案资料的解密,我们相信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还会进一步深入。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第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及真正内涵;第二,列宁、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承继关系;第三,列宁、斯大林“

28、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研究;第四,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第五,苏东剧变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关系;第 六,“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第七,“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注释:123林建华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载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6年第4期。210郑异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若干问题,载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第4期。313郑异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新评,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5年第1期。41112郑异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若干问题(续),载于当代世界社

29、会主义问题1996年第1期。51819马小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67李心华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载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8陈立旭对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意义的探讨,载于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1期。9冯良勤列宁社会主义观的演变,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3期。1421陈开仁实事求是地评价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载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第2期。1522左凤荣也评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载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6年第2期。16李心华列宁“一国建成”思想与斯大林“一国建成”论之比较,载于理论学刊2000年第1期。17林建华、孙国华列宁、斯大林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20马小林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载于江淮论坛2000年第6期。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责任编辑:文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