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66.51KB ,
资源ID:3809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09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docx

1、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名词解释构造置换:(98 00 02 03 04 07 08 12)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构造序列:(03)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即构造序列 构造层次:(06 07)因地下深处温压升高引起岩石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变化,使得同一次构造变形中不同深度的各带变形各具有特点和规律,形成特征性构造。故从表层至深层划分成不同层次,称为构造层次 平衡剖面:(98)指可以把剖面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 面向:(00 01)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岩岩系中岩层由老到新的方

2、向 侧伏角:(99)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和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波痕:(00)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主要发育于粉砂岩、砂岩及碳酸盐岩表面 构造应力场:(98 03)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称为应力场,由于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摩尔应力圆:(00 01 03)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圆上或圆组成空间内的任一点的横、纵坐标就代表了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这样可以完整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变椭球体:(03 05 07 09 10 12)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

3、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称为应变椭球体均匀变形:(02 04 06 08)连续介质中,若变形前任一取向直线上的质点在变形后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形变称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任一小单元体的应变状态就可代表整个物体的应变状态递进变形:(05)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连续变形和非连续变形:(07 09)若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逐渐改变的,则称为连续变形。如果是突然改变的,则称

4、为不连续变形共轴变形和非共轴变形:(07 09 10)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变形。否则就叫非共轴变形纯剪切变形:(99)非旋转变形中的一种,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不发生方位的改变,变形中不发生体积变化,中间应变轴的应变为0,只有沿e1方向的伸长和沿e3方向的缩短,称为纯剪切变形位错蠕变:(98 02 04 06)这是高温下的一种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地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从而符号相反的两个位错可以通过攀移而互相湮灭;符号相同的位错可以重新

5、排列成位错壁,将一个晶粒分隔为亚晶粒,此即为位错蠕变压溶作用:(06)是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过程:物质在高压应力区溶解,通过流体迁移,向低压应力区沉淀,从而造成塑性变形。是劈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发生在垂直最大压缩方向的颗粒的边界上,使溶解出的物质在化学势能控制下向低应力区迁移和堆积稳态蠕变:(05)应力不变的情况下,第二期蠕变以应变速率近于常量为特征,称为稳态蠕变或假粘性蠕变。岩石发生塑性流变,撤除应力仍保留有永久变形蠕变:(99)在应力长期作用下,即使应力在常温常压的短期试验的屈服极限之下,岩石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这种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劈理折射现象:(0

6、9)劈理折射是指当劈理切过不同岩性的岩层时,劈理面方位发生改变的现象。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交角较大;在弱层岩层中两者交角较小。这种现象反映了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应变状态的变化劈理:(01 08)一种由潜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发育在强烈变形、轻度变质的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连续劈理和非连续劈理:(06)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为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劈理的域结构:(98 02 04)表现为岩石中

7、劈理域和微劈石平行相间排列。劈理域通常是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其中原岩的组构被强烈改造,矿物和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或晶格具明显的优选方位。微劈石是夹于劈理域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其中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组构仍基本保留。微劈石与劈理域之间的边界可以是截然的,也可以是渐变的,它们紧密相间,使岩石显出纹理透入性构造:(99 01)是指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映了地质体的整体发生变形或变质作用流面构造:(00 01 07)是由先结晶的云母、长石等片状和板状矿物以及扁平的析离体和捕虏体,随着岩浆活动作平行排列而形成的面状构造a型线理:(09)指

8、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轴A轴一致,故又称A型线理拉伸线理:(03 06)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是岩石组分变形时发生塑形拉长而形成的,其拉长的方向与应变椭球体的最大应变主轴X轴方向一致,故为一种A型线理矿物生长线理:(03 06)是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是岩石在变形和变质作用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的结果。一般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大主应变轴方向排列,故为一种A型线理石香肠构造:(02 04 09)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

9、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层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石香肠构造实际上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质充填的构造组合。为B型线理窗棂构造:(00 03 05 08 09 10)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磨光,并蒙上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其上常有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沟槽或凸起,并常被与之直交的横节理所切割。常沿强弱岩层相邻的强硬层界面出现,是岩层受强烈顺层缩短引起的纵弯失稳所成,为B型线理流线构造:(07)是由先结晶的角闪石、辉石等针状和柱状矿物以及纺棰状

10、的析离体和长条形的捕虏体,随着岩浆活动作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状构造褶皱枢纽:(02 04 05 09 10 12)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轴:(05 08 12)对于圆柱状褶皱,其转折端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称为褶轴脊线:(02 04 09 10)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为脊线侏罗山式褶皱:(06 08)代表性构造是格挡式和隔槽式褶皱,格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褶皱组成,其特征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褶皱组成,特征是向斜紧闭且发育完整,而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共

11、同特点是背斜和向斜应变积累差异导致变形程度不同,较紧闭的褶皱和较开阔的褶皱相间并列。主要产于造山带前陆。褶皱的赤平投影图解:(12)褶皱面各部位法线的赤平投影图解,对于圆柱状褶皱来说,同一褶皱面不同部位的法线的投影将大致沿一平面大圆(圆)分布,代表垂直褶皱面的平面中和面褶皱作用:(98)由于层的切向长度变化而成的单层弯曲,层的中部有一无应变面,故称中和面褶皱作用剪节理:(01 02 04)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共轭X型节理:(09)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X型节理发育良好时,则将岩石切成菱形、棋盘格式。交线指示中间应力轴2;在垂直交线的平面上,两组节理的锐夹角平分线指示最大主压应力

12、方向1,钝夹角平分线指示最小应力方向3节理系:(05 06)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构成节理系。对于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群节理,也称为节理系节理组:(08)是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火炬状节理:(99 00)实质为共轭雁列脉,一组为右阶,一组为左阶,其两个雁列面与早期共轭X型剪节理面平行变质核杂岩:(05)变质核杂岩是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地堑:(00)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断层

13、之间是一个共同的相对下降盘地垒:(00) 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反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断层之间是一个共同的相对上升盘断坪和断坡:(09)逆冲推覆构造经常具有台阶式的结构。它由长而平的断坪与连接其间的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断坪顺层发育,产于岩性较弱的岩层中或岩性差异明显的分界面上,是上下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一致的部段;断坡切层发育,产于较强硬岩层中,是上下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交切的部段。逆冲断层总体上构成上陡下缓凹面朝上的铲状。断弯褶皱作用:(99 03 06 08 09 10)是逆冲岩席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这种褶皱作用与断坡密切相关,褶皱发生在断坡形成之后。褶皱弯曲形态反映下伏

14、断层的形态,翼部位于断坡之上,转折端位于断坪之上,常形成平顶的背斜或箱状褶皱断展褶皱作用:(00 02 03 04 06 07 09)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意味着逆冲断层沿着断坡的位移逐渐消失以至停止,褶皱实际上是塑性应变的地质表现。该褶皱一般是不对称褶皱,前翼陡,一般为直立倒转逆冲叠瓦扇:(07)如果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逆冲断层,这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可称为叠瓦扇逆冲双重构造:(05 09 12)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的一种逆冲推覆构造重要的结构型式冲断褶隆:(0

15、0)是指逆冲岩席从一断坪经断坡爬升至更高层位断坪时,在断坡之上形成的顶部宽平的箱状背斜或穹状褶皱拉分盆地:(00 03 05 07)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形似菱形,盆地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两短边为正断层花状构造:(02 04 07)走滑断层系中一种特殊的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上而下呈花状散开,故称为花状构造SC组构:(02 04 06 08 12)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有两组面理:剪切带内面理S,平行于剪切带的应变椭球体的X Y 面而形成的面理,在剪切带内呈S形展布;2.糜棱岩面理C,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更细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二者

16、共同构成SC组构糜棱岩:(00 05)是韧性剪切带中形成的一种岩石,和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具有增强的面理和线理,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韧性剪切带:(01)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形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高剪切应变带。变形状态从一壁穿过剪切带到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破裂或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具有“断而未破,错而似连”的特点。转换断层:(99)转换断层是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规模较大,多以成为很深的沟槽,横向错断大洋中脊,其错动方向就是海底扩张的方向。 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

17、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构造继承:如果前期构造控制或影响了后期构造的形成和发展,后期构造保留了前期构造的某些主要特点,即为构造继承构造新生:构造新生有两重含义:A后期构造不受前期构造的影响或制约,形成一套在方位、几何形态、类型和样式上完全不同的构造B后期构造改造并使前期构造的一部分或全部卷入后期构造之中,形成一套完全服从后期构造变形的全新构造构造时代:指不同旋回或者不同构造幕形成的构造顺序软沉积变形: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应力:作用在物体内(设想的面)单位面积上的附加内力应力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于岩石内部任一点的无数方向不同的截面上所产生的应力状况,称为岩石内部该点的应力状态,可

18、以用三个主应力来表示线应变:相邻质点沿质线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剪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相交线段的角度的变化,称为剪应变简单剪切变形:一种特殊的有旋变形,代表应变主轴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改变,变形中不发生体积变化且中间应变轴的应变为0的变形晶内滑动:是沿晶体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即沿某一滑移面的一定方向滑移。位错蠕变:在一个晶体的整个滑移面上并没有同时发生滑动,只是在一个小的应力集中区首先发生。然后,这个滑移区沿着滑移面扩张,直到最后与颗粒边界相交,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小阶梯为止扩散蠕变:是通过晶内和晶界的空位运动和原子运动来改变晶粒形状的一种塑性变形机制颗

19、粒边界滑动:是通过颗粒边界之间的调整来调节岩石变形的一种变形机制。只有在晶粒很细的岩石中,在很高的温度下,扩散的速率能够及时调节由于晶内滑动产生的空缺或叠复时,才能实现颗粒边界滑动原生面理:包括沉积岩中的层理和韵律层及岩浆岩的成分分异层和流面等次生面理:是指变形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各种面理非透入性构造: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断层重结晶作用:颗粒在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发生结晶作用而呈长条状或扁平状,从而使矿物定向排列晶内塑性变形:变形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晶体塑性变形作用,促使扁平状或者长条状颗粒沿着应变椭球体XY主应变面平行排列,或扽晶体形态优选方位,从而构成了岩石中连续的

20、面理和流劈理劈理弯曲:由于岩性的渐变,劈理呈有规则的弧形弯曲协调褶皱:褶皱中各褶皱面弯曲的形态协调一致或作有规律变化,其间没有突变现象不协调褶皱:褶皱中各褶皱面弯曲的形态彼此明显不同,无几何规律可循和各层的褶皱型式常出现突变主动褶皱:当受褶皱的层状岩系,各层之间韧性差比较显著,即层的力学性质和层理积极地控制着褶皱的发育时,这种褶皱称为主动褶皱被动褶皱:如果岩石间的韧性差趋于均一,则层理在褶皱变形中不再有力学上的不均一性,只是被动的作为变形的标志,这种褶皱称为被动褶皱褶皱的赤平投影图解:图解是指以褶皱面各点的切面所作的经线大圆图解。在理想的圆柱状褶皱中,各切面交线相互平行,并与褶皱枢纽平行。这些

21、经线大圆应交于一点(),该点称为轴,即褶皱枢纽的投影纵弯褶皱作用: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是地壳水平挤压的结果横弯褶皱作用:作用力垂直于岩层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是垂向力引起的 剪切褶皱作用:是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形成的相似褶皱。一般发生于韧性较大的岩系或处于较深层次的层状岩系中同沉积褶皱:褶皱是在岩层沉积的同时边沉积边褶皱而形成,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柔流褶皱作用:在具高韧性和低粘度的岩石中,岩石呈类似粘性流体的粘滞性流动,这种作用产生的褶皱称为柔流褶皱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在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的实际距

22、离断距:是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断层岩:是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构造反转:指早期一个张性或张扭性盆地后期转变为压性或压扭性构造盆地(正反转构造),盆地由伸展沉降转为挤压上隆,正断层变为逆断层。或盆地内先存的挤压系统部分转变为伸展系统(负反转构造)前展式/背驮式和后展式/上叠式:褶皱造山带前陆中的逆冲推覆构造,总是自造山带或腹陆向前陆推移,其中各条逆冲断层或各个推覆体的扩展,有两种可能的方式:1.自腹陆向前

23、陆扩展,称为前展式或背驮式;2.自前陆向腹陆扩展,称为后展式或上叠式B型俯冲:是大洋板块在岛弧外侧的海沟中向大陆板块下的俯冲作用,大陆板块相应地向大洋板块仰冲A型俯冲:是大陆板块内地台向褶皱造山带俯冲,褶皱系向地台仰冲的作用A型褶皱:韧性剪切带中大部分褶皱的褶轴与拉伸线理的方向大致平行,这种褶皱称为A型褶皱B型褶皱:地壳浅层次的褶皱的褶轴与拉伸线理相垂直,这种褶皱称为B型褶皱鞘褶皱:韧性剪切带中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因形似刀鞘故名鞘褶皱,多成扁圆状、舌状、圆筒状,多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得很长简答论述 一、如何利用各种原生和次生标志判断岩层的面向?(98)简述浅变质变形沉积岩区确定地层层序的

24、沉积与构造标志?(05 07 09 12)(一)沉积标志(1)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由纹层互相斜交组成,常呈弧形。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底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2)递变层理 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3)波痕 波痕是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用于确定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标志是振荡式浪成波痕。振荡式波痕呈对称的尖脊圆谷状,尖脊指向顶面,圆弧则指向底面。(4)层面暴露标志 当未固结的沉积物暴露在水面之上时,其表面会留下各种成因的暴露标志。1.泥裂

25、: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经暴晒干涸时收缩形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在剖面上呈“V”形。被上覆沉积物填充,使填充层的底面形成底面脊状印模。楔状裂缝和脊状印模的尖端均指向岩层底面。2.雨痕:是雨点落在湿润而又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面时,冲打出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被上覆沉积物充填掩埋成岩后,岩层面上会留下凹坑,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突起印模。(5)生物标志 根据某些化石在岩层内的埋藏保存状态可以指示岩层的顶底面。1.藻类形成的叠层石,虽类型不同形态各异,但均具有向上穹起的叠积纹层构造,穹状纹层的凸出方向指向岩层顶面。2.古植物的根系分叉方向指向底面。3.异地埋藏的介壳化石多数保持着凸

26、面向上的稳定状态,其凸出方向指示岩层的顶面。(6)底面印模 当水流或涡流在松软的沉积物上流动时,会在沉积物表面形成各种状态的凹坑和沟槽,常被砂质所充填。成岩后,多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保留下来,称作底面印模,也叫铸型。底面印模都以原始凹槽相反的形态表现出来,常见舌状突起或细长的脊状等,因此可以根据底面印模判定岩层的顶底面。(7)冲刷面冲刷面是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因水流冲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面,再沉积时,被冲刷下来的下伏岩层的碎块和砾石往往堆积在冲刷出的沟、槽中。根据冲刷面和上覆岩层的碎屑可以判别岩层的相对层序。(二)变形标志(1)火焰状构造和压膜当砂质层堆积在含水且具高塑性泥质层之上时

27、,差异压实会引起上、下砂质层与泥质层之间发生相互垂向运移。泥质层成尖舌状贯入上覆砂质层中,形成一排尖舌,称为火焰状构造,舌尖指向岩层顶面。在砂层底面的不规则状突起称为压模,有压模的层面为底面。(3)砂岩球和砂岩枕 在差异负荷状态下覆于塑性泥质层之上的砂质层,会因震动等触发而断开并下陷至泥质层中,形成砂球或砂枕。或断续相连或孤立产出,凹面指向岩层顶面。(4)碟状构造 主要发育于快速堆积又饱含孔隙水的细粒砂层中的边缘上翘、形似盘碟的纹理,横向断续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其形成是由于孔隙水向上运动,冲断砂质纹层并截切其成碟状。凹面指向岩层顶面。 二、论述不整合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03)(一)特征

28、(1)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是一个地区长期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地概: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构造:沉积盆地持续下降,虽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地壳升降和沉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连续沉积无沉积间断而形成的。 (2)不整合:先后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平行一致,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其间有反映长期风化剥蚀和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形成过程:下降、沉积: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上升,沉积间断,接受剥蚀:地壳发生显著上升,原来的沉积

29、环境变为剥蚀环境,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地面上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分布有古风化壳及铝土矿、褐铁矿等风化残积矿产。下降,再沉积: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的上覆沉积岩层。构造意义: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同且时代不连续,有地层缺失,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形成过程:下降,沉积: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等变形,垂直方向上升,形成高山。沉积间断,剥蚀: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

30、剥蚀面,剥蚀面上分布有古风化壳及铝土矿、褐铁矿等风化残积矿产。下降,再沉积: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的上覆沉积岩层。构造意义: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二)意义(1)不整合记录了地壳运动的演化史,反映了岩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在时间上的发生顺序。不整合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确定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2)在岩石地层学中,不整合接触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依据之一,不整合线是地质填图重要的地质界线。对不整合在空间的展布及其类型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变化。(3)不整合面上及邻近的岩层中常可形成铁、锰、磷和铝土矿等沉积矿产。不整合面是一个构造软

31、弱带,宜于岩浆和含矿溶液活动,常可形成各种热液型矿床。也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储聚。(三)不整合的研究(1)确定不整合确定的依据是不整合的各种标志1.古生物标志:如果上下两套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隔,反映了生物演化过程的中断,说明可能存在不整合。2.沉积侵蚀标志:如果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存在着各种沉积侵蚀标志,如古侵蚀面、底砾岩等,说明上覆地层形成之前,曾一度发生隆起、风化等作用,表明存在不整合。3.构造标志:如果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且下伏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存在角度不整合。4.岩浆活动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中的岩浆岩系列的成分、产状、规模及岩浆活动的强度和性质的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构造状况和构造环境,这两套地层之间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内生矿产方面的差异也有助于分析确定不整合的存在。5.变质程度标志:不整合的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的截然差异,也可作为分析、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6.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覆地层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