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12KB ,
资源ID:38074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07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部分课程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部分课程论.docx

1、第1部分课程论课程论 第一部分 概述第一章 概念、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历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第二章 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 第一节 我国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节 国外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趋势第3章 课程资源开发第一章 概念、性质和功能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一、“课程”涵义溯源二、当代“课程”涵义的新发展三、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四、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国家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课程”涵义溯源 在教育领域内,“课程”一词是涵义最为复杂

2、、歧义最多的概念之一。据考证,汉语中的“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最先使用这一词汇的是隋唐时代的学者孔颖达。到了宋代,“课程”一词开始与现代涵义接近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在1859年首先提出来的,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2、当代“课程”涵义的新发展 (1)课程就是学科内容。 (2)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或计划。 (3)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主要趋势有:(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

3、视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三、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第一,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教育对象即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对课程的影响。第四,民族传统文化也影响学校课程。 第五,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也有直接的影响或制约。 四、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是中学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4、纪律的中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历史课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就学生学习的课程性质可以分为工具课和知识课;从知识体系来分,所开设的课程可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类;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历史课程改革也已启动。新研制的初中历史课程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历史课程,提高了历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从教育基本原理上分析,中学阶段设置的各学科课程,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每门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自身的独特作用,其他课程可以交叉和相

5、互渗透,但无法相互取代。 思考题1、课程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2、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书:朱 煜 主编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聂幼犁 主编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9叶小兵 主编 历史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赵克礼 主编 历史教学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2第二节 历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知识的性质(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知识1、历史指一切事物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史。2、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3、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得以确认的成

6、为史实的历史现象或事实。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对象,学生需要使其内化成为自己的“历史知识”(二)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中学历史学科属于国家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学习人类社会历史的机会,作为国家认可的思想观念、价值精神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以及我们国家的政治理想与价值观念的重任。(三) 历史课程标准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知识与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7、。1、重要影响的历史概念1、历史事件:改革、战争、事变、农民起义、政党2、人物:3、典章制度、科技成就等;4、文化教育、文物、器物著述、教育、选拨制度等。2、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的产生、文明的出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两次工业革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1、历史知识的经济价值民族文化传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是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产品的创造源泉。我们身边的古迹、遗址、文物、民间工艺甚至我们的文化精神,除了具有文化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历史知识的理论价值历史知识

8、是许多社会学科的重要基础。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思维方式能使我们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思考问题。学习各民族文化史,加深对我国多民族历史与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为适合国际化社会的现代公民打下基础。3、历史知识的审美价值历史知识波澜壮阔、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教学是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美好生活,及将追求美、创造美确立为人生态度的教育过程。4、历史知识的政治价值让历史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政治向稳定性、民主性发展的现代公民。能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发挥公民作用的途径与方法。5、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通过历史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理解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9、成为富有同情心、宽容精神和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种种精神观念,如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历史学科的四个作用一、以史为鉴的作用二、认识今天的基础三、预见历史发展趋势的依据,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最高境界。四、开拓眼界,培养智能,完善人格。三、历史课程的功能历史课程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功能青少年了解了历史,才能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确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极大热忱,做一个能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形成乐天努进的世界观国家教

10、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规定:“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为爱国主义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一直遥遥领先。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不完全统计,其中有20项科技成就领先达10个世纪以上,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暴,英勇献身,勇于反抗黑暗势力的压迫和抵抗外来侵略,保家卫国斗争精神(3)历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历史是人类知识的

11、海洋。它既囊括了社会科学知识,又包含着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历史之于民族,正如记忆之于个人。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记忆,那他就成了白痴;一个民族如果不讲历史,那就会成为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4)学习研究历史学生学好历史知识,能鉴古知今,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洞察社会发展的趋向。自觉地选择革命道路,献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2、人文教育功能一位历史学家所说,“人类能否乐观的走过新的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决定于人文能否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世纪使命。”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必然把人与

12、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视角,并把两者的和谐发展作为历史价值观的基础。同样,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在他同社会的关系中不只是执行社会共同体使命的手段或工具,他在本质更应该成为历史创造的目的。第二,拓宽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尤其要加强和扩充以人类文明的进化为主干的社会经济史和文化史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第三,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新世纪的历史教育要强化人文教育功能,除了在课程和教材改革上作出努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教育的体制和培养方式上有所突破,使教师

13、不仅在职前的学习阶段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而且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继续获得不断提高人文素养的学习和进修条件,将过去单纯的学历教育转变为以提升教师内在素质为导向的终身教育。3、在中学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因为历史教材中包含着这方面的教育因素:所以历史在美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历史教学中有美育的大量材料由于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在历史教科书中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的发展沿革,介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进行美育最直接的材料。(2)历史教材中凡是经济科技的杰出成就都有美育的成分陶器、青铜器、宫

14、殿、神庙、房屋、桥梁、城市建造,手工业品、特种手工艺品和人类的衣料、服装、用具、车船等,都有美育的成分,都是进行美育的极好材料。(3)利用历史人物进行思想美、情操美的教育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发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向学生们进行心灵美、情操美、思想美的教育的极好的材料。4、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的功能通过历史教育,教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培养劳动观点、掌握劳动技能方面大有益处。(1)通过劳动创造人,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通过劳动创造人,劳动促进生产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教育,可以教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2)教导学生继承发扬勤劳智慧、艰苦劳动的美德对历

15、史上的杰出人物,例如,李春、毕升、黄道婆、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瓦特、达芬奇、麦哲伦等人物的讲述,教导学生由不同的角度认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意义,学习、发扬他们的刻苦劳动的精神。(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熟练的学习技能近些年来,在一些学生中骄、娇二气严重。轻视体力劳动,贪图安逸,害怕艰苦,不爱护公共财物和浪费粮食等现象比较严重。历史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发掘培养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经过刻苦努力达到成功的历史事例,培养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公民教育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格必须具有正确的社会定位和共同体归属意识,也就是正确的公民意识。正确的公民意识是正确的国家意

16、识和正确的世界意识的综合,亦即具有平衡的、恰当的而非片面的、极端的国家意识和世界意识。德国乔格艾克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研究员平格尔博士说:“在当今世界,谁想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立足,必须使自己受到相应的教育。限制于本国内容的教育不符合这个要求”。“不仅是因为当前大势所趋,而且也出于对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关注,我们需要了解在历史中形成的不同生活方式,这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比较好的认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6、开发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功能第一、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

17、能力。第三、历史课的各项基本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综合比较跨度大的历史专题的能力、撰写读书笔记的能力和读书报告的能力、绘制图表的能力、解答习题的能力思考题:1、历史课程有哪些社会价值?2、简述历史学科的作用?3、历史课程有哪些主要功能?4、简述历史教育的人文功能?第二章 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第一节 我国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节 国外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趋势第一节 我国历史课程的沿革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历史课程 二、中国近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三、新中国的历史课程一、中国古代的历史课程 从口传历史教育到传统历史教育、再到西学东

18、渐以后的新式历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指导下的历史教育,中国的历史课程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 教育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总结生活以及生产经验,并且世代相传和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也没有专门的教育者,其主要形态就是由部落的酋长、长者或者军事领袖将生产、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其中的社会生活经验,就包含着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 随着阶级的产生、文字的出现,专门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从夏、商时期,我国便有了专门的教育场所“庠”、“序”。历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春秋时,随着奴隶制的逐步瓦解,文化教育得到进一步解放,以

19、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纷纷创办私学,从此,学校教育开始走向民间。历史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了。 战国以后,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对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诗书、礼易、春秋尊为五经,是学子必读的课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西汉以来的儒学正统受到冲击,史学及历史教育得到发展,历史在分科传授和分科研究上都取得了独立的地位。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文化教育上,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又回到了经史结合的老路上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左传易书诗并称九经成为中央和地方的教科书。 五代开始,出现了新的教育机构书院,史记、汉书、后汉书即

20、“三史”也列为书院学生必读课程,仍然沿用着经史不分的传统。至宋代,在九经基础上,又增加了伦语孝经尔雅 孟子,并称十三经 。明清时期历史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自汉以来,历史教育被纳入了儒家经典教育的轨道,儒家以静止的方式看待文化遗产,使儒学教条化。一弊端到明清时代因“八股考试”而更趋严重。造成了知识界通史意识的普遍欠缺,许多皓首穷经之人连起码的历史常识都没有。 二、中国近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一)清末新式学堂的历史课程1840年以后,在外国势力不断侵入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剧烈地变化。中国教育包括历史教育都在这一时期走上近代化的进程。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第一次提出把历史作为独立课

21、程列入普通教育的内容,定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近代化的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并正式将历史教育纳入各级学校的课程。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也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但是专供学校教学用的历史课本却是没有的,在近代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方面,梁启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梁启超的好友夏曾佑编写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古至隋末,后改名中国古代史) (二)民国时期的历史课程辛亥革命之后,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均给予历史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使得我国近代

22、的历史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除了在课程目标方面删除了忠君内容、体现民主共和思想外,在课程设置上大致沿袭了清末的体系。1922年,北洋政府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进行学制改革,中学阶段实行“三三制”,初中每周总学时为8课时,高中每周总学时为6课时。次年颁布了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和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不久即颁布了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初、高中6年都开设历史课,每周2课时,并对历史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实施进程等也作了明确规定。此后,国民政府大约每隔三、四年就要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作一次修订,先后

23、推出了1932、1936、1940、1948年的历史课程标准,虽修订频繁,但总的目标和要求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历史课程的设置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三、新中国的历史课程第一时期(1949一1966年),为初步探索新的历史课程与教学体系时期。具体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新旧交替阶段(1949一1952)2全面学习苏联模式阶段(1953一1957)3独立摸索、遇到挫折阶段(1958一1966)第二时期(1966一1976年)为“文革”十年动乱时期。“文革”初期,历史课被取消,“文革”后期,学校教育逐渐恢复,但走所谓的“五七”指示道路,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教学内容仍以“革命大批判”为主。历史课虽然在部分

24、地区和学校恢复,但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影射史学”的严重影响,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牺牲品。第三时期(1976年至今),为历史课程恢复重建和大发展时期,具体又可分为几个阶段:1恢复阶段(1976一1980)2重建阶段(1981一1991)3成熟发展阶段(1992一2002)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一)主要成果1形成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历史课程与教学体系2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专业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师队伍3开展了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实践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不一的教学模式4拓宽了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二)我国现阶段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

25、问题1历史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定位问题(1)教育目标的局限性过于强调历史课程的政治教育目的。 历史教育的工具性倾向明显。 (2)历史教育功能的错位人文教育功能的缺失,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起着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 强调历史学习的甄别功能。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问题(1)课程目标着重关注知识性目标(2)过于强调和突出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3)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和活动。 (2)教学内容“以书本为中心”,强调学生消化书本知识,忽视信息的多样化和

26、多元化。 (3)教学组织形式封闭保守,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4历史教育评价和教学考试问题(1)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考核成为初中历史评价的惟一模式,缺乏历史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方面的内容。(2)缺乏针对教师教学水平与业绩的评价手段。(3)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结论性的知识评价,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4)书面考试几乎是惟一的评价形式。书面考试中,试题的形式与内容也相当呆板单调,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五、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1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将承担更大的责任2历史课程将更重视教育的基本功能3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1)理念上更关注教学双方的互动。 (2)教学论上更关注个性的发展

27、。(3)教育技术上更加关注个性的发展。 4历史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5历史课程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第二节 国外历史课程的发展趋势一、美国的历史课程状况二、英国的历史教育三、其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育一、美国的历史课程状况120世纪初期美国历史课程的发展在美国的中小学课程中,历史课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1787年约翰素卡洛奇编写出美国历史上第一本历史教材美国史入门,独立的美国历史教育便揭开了帷幕。 1821年美国波士顿公立中学在中学开设了独立的历史课,是美国中学历史课程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中学课程出现了重大变革,其最突出的特征

28、就是确立了综合化课程的地位,并使课程出现了多元化格局。 美国的历史课程综合化改革大致有三种做法:其一,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二,把有关学科合并成为内容广阔的知识领域,即把历史等几门有关学科综合成为一门新学科社会科,使其不再是一个涉及科目广泛的课程集合,而真正成为一门课程。其三,更新历史知识结构,实现历史课程自身内容综合化。 在美国历史综合化改革的同时,大量开设历史选修课也是美国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220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历史教学改革由美国50个州州长联合呼吁、克林顿总统签署的教育美国法生效,1994年10月美国历史教学标准正式对外公布。 制定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是美国历史教育史上一次有突破意义

29、的改革实践。 新的全国历史教学标准强调历史教育的三种功能:知识、公民教育和道德 在教学目标上,新标准提倡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1)对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分期的熟练掌握。(2)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3)分析和解释历史的能力。(4)历史的研究能力。(5)历史问题和历史决策的分析能力。 二、英国的历史教育1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教育危机和改革220世纪后期,英国的历史教育改革国家学校委员会在1972年开始了一个以历史学科为对象的研究计划:“学校委员会历史学科计划1316”(Schools CounciI Hisiory l316 project, 简称SCHP1316),经过一系列探索之后,研究

30、小组设计出一套建立于新的历史教育理念上的新课程大纲以及配合此大纲的教材。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80年代中期,英国历史教学界完成了巨大的转变,1988年随着国定课程的通过,历史学科作为学生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科目得到法律保障,1991年,历史课的国家统一课程出台,1995年历史课固定课程进行了调整。至此酝酿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课程改革告一段落。 三、其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育1俄罗斯的历史教育2韩国的历史教育3中国港台地区的历史课程改革四、世界历史教育变革中体现的新观念(1)课程观念的变化历史不仅仅是对已经存在的并且不可改变的事实的简单描述,而是以历史事实来对知识进行构建,而知识的构建

31、是可以改变的。历史课程并不仅仅是一门非解释性的描述性的学科,而是一门既可描述、也可解释的学科。历史学科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的学科,而是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名人、伟人的历史,也是普通人的历史。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与个人无关的学科,而是与个人密切相关的。 (2)课程内容的变化(3)教学方式的变化(4)课程评价的变化第三节 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趋势一、我国社会发展对历史教育的影响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三、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与内容一、我国社会发展对历史教育的影响1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对历史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对现代化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2)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2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3国内对历史教育的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