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59KB ,
资源ID:38020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02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学知识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学知识点汇总.docx

1、社会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一、什么是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三、社会学的功能四、社会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内容介绍 社会学是对社会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百六十多年来,社会学伴随着社会变化并作为其反映逐渐发展、壮大、成熟起来,本章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发展历程做一概括介绍。一、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研究特点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社会学产生的标志 1838年,法国学者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sociology)一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

2、学学科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家对研究对象的分歧 1、社会学有无自己的研究对象 2、如果有,其特定对象是什么 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 1、以社会和社会现象为对象(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实证主义 2、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对象(韦伯、孙本文)反实证主义 3、“问题说”、“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未定说”社会学定义: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依照美国学者米尔斯的著名术语来说,就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力。(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四)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总和论2

3、、综合论3、普适论4、中心论5、平等论 (1)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2)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四、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部分 社会学的产生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思想背景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勾画了理想的社会,认为社会起源于人们共同的生活需要,社会要有一定的分工与秩序。是乌托邦思想的早期代表 卢梭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基本观点是:个人自然地或道义性地被赋予了某些权利,但这些权利的行使受国家的调节和限制,国家由此发挥其控制功能。 孟德斯鸠社会学的先驱之一。在论法的精神中,研究了政治、法律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认为社会制度是一定物质条件的产物。他是第一个通过对

4、社会特性的考察而解释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的理论家,是法律社会学的先驱。(二)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18世纪到19世纪,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欧洲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法国大革命近代资产阶级的一场政治革命,是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变革。剧烈的社会变迁使阶级矛盾与冲突加深。大革命造成“失范”状态,使人们提高了社会反思意识。 二、社会学的创立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而被认为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著作:实

5、证哲学教程、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政治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三阶段论和实证观 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进步”为其社会学研究的两大根本原则,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分成两类,即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鼻祖,英国社会学的创始人,功能主义观点的早期代表。 代表作:社会学原理、第一原理、社会学研究。 提出社会既是系统又是个人集合体的学说,主张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发展演化。 把进化中的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与孔德一同被视为理论社会学的两大鼻祖。 19世纪上半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批评孔德学

6、说的保守性,主张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开创了批判社会学的传统。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迪尔凯姆又名涂尔干。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真正创始人,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个社会学专职教授。 代表作: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 把社会学和心理学作了严格区分。 继承和发展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研究。韦伯理解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研究属于百科全书式的,试图把实证主义与德国的唯心主义融合在一起。 提出社会学研究的是有意义的行动,而不是机械反应性的行动。试图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的理解。 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第二部分 现代社会学的发展 社

7、会学在西方的传播与制度化芝加哥学派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形成社会学中著名的学派。代表人有帕克、托马斯、伯吉斯等。它标志着美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完成,直接影响了社会学在美国的繁荣发展。其研究显示了社会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为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现代西方社会学的繁荣 功能主义的兴衰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本土方法论 第三部分 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 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渠道 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 教会学校 中国留学生的作用1903年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全文翻译为群学肆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

8、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创立社会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系。建国后,由于受苏联的影响,社会学被看作是一门资产阶级学说,于 1952年被取消。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该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式恢复重建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小城镇与社区发展研究 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社会利益群体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一)、社会化的涵义与研究角度 涵义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狭义和广义研究的发展)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

9、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可分为主动再社会化和强制性再社会化。 角色集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又称角色丛或角色组)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儿童社会化

10、的主要机构 为儿童的情感培养创造了条件 可以使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社会化的对象,不单指未成年子女,也包括其他所有的家庭成员学校 具有组织严密的特点 具有教化内容全面系统的特点 具有群体、规范、系统、严格的特点同龄群体(同辈群体) 成员可独立自由选择自己的朋友和伙伴 是个体间交流的理想场所 可以为成员提供新的规范和价值,对其行为和个性施加影响 职业群体个人可以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可以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可以促使成员在心理、思想、态度方面成熟,实现自我理想和社会价值大众传播媒介是开放性传播,为人们提供信息,接受者可自由选择 无强制性 是有控制的 具有非常形象的特点(一)、文化的概念与

11、特征 广义指人类在劳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狭义专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征 1、超生理和超个人性 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5、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文化堕距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的“文化堕距”理论,亦称为文化滞后。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二)、文化的区分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与反文化 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

12、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 范、观念等。2、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3、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义的抵制和对抗。4、评比性文化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 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 (三)文化的结构 1、文化特质、

13、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文化丛即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分为特殊和普遍文化模式。 2、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理论家赫斯科维奇说:“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差别并要

14、求相互尊重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和和平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对两种文化模式的评价 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分别从两种极端的立场看待文化模式,它们都未免失之偏颇,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倾向,而缺少辨证法。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它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对它的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盲目排外或盲目崇拜。 (四)、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

15、分野的标志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 简称参照群体。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所谓弱势地位,主要表现是缺乏劳动能力,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能力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人群就业比较困难,有些暂时或长期找不到工作,因而收入都比较低,有些生活十分困难,国家和社会要给予帮助和救济。形成弱势

16、群体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如先天或后天的残疾;二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如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困难。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一、涵义初级社会群体也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指群体成员由面对面互动为条件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了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是人们最初步、最简单的组织形式。二、特点1、规模小2、经常、持久、直接的面对面互动3、浓厚的感情色彩4、多重角色5、成员的难以替代性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一)、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 (二)、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1、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

17、断发生转移。 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3、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三)、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2、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3、标志人们更多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4、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导致社会问题丁克家庭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增加,选择这种家庭模式的夫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数已经超过60万人;其中北京育龄男女有4成左右不愿生育;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生活质量和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丁克还是不

18、丁克?在社会学家的眼中,为自由而断后的年轻丁克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前要慎重考虑。专家表示,家庭伦理的关键就在于孩子;为了自由而放弃生育的丁克家庭,家庭伦理的先天缺失会伴随整个婚姻生活之中“白丁”是指曾经把丁克当作一种目标,宣称自己决心要丁克的人,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主动放弃,意思就是说“白白地丁克了一回”。空巢家庭,指因为子女在外工作、求学造成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也包括突发家庭成员死亡、致残或遭遇重大疾病的家庭。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或一夫一妻没有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或单亲家庭。主干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子女组成的三代同堂的家庭。还包括配偶主干家庭(即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

19、而没有第三代的家庭)和单亲主干家庭(即夫妇或父母缺损一方的主干家庭)两种特殊的形式。 4、家庭成员老龄化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下降并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8亿,那时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养老功能向社会的转移是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 所谓老龄社会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数量达到人口总数的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果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4-7之间徘徊,则是成年型社会。反之,老人占人口4以下,则是“年轻化社会”。65岁人口占14

20、则可被视为老龄社会;超过24则是“超老龄社会”。 三、家庭问题 老人虐待 身体虐待、心理虐待、财物虐待、剥夺权力 婚姻暴力 心理与生理虐待、暴力循环日本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们经济地位低下。据万事达卡今年发布的对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十三个亚太国家的男性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女性排在最后一位。参加调查的亚洲国家中,体现男女平等最好的国家是菲律宾。日本和韩国分別排在第十三位和第十二位,属于男女不平等現象比较严重的国家。 儿童虐待和疏忽 身体虐待与疏忽、情绪疏忽、性虐待、不当环境、劳力剥削专家表示,父母教育经验不足和自私自利的个人品性是造成儿童遭虐待案件层出不穷的主

21、要原因。此外,单亲家庭、缺乏长辈的帮助、抚育子女所需的庞大开销以及缺乏温情的邻里关系都是导致儿童被虐的重要因素。 社会分层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高低不同的等级排列。它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方面的不平等,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地位结构。身份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由严格的户籍制度、单位制度、干部工人区分的档案制度、干部级别制度等构成的身份制度。该制度将户口、家庭出身、参加工作时间、级别、工作单位所有制等等作为社会屏蔽的基本指标,对于社会群体进行区分。社会流动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指人的职业地

22、位的改变。变迁特点 农民开始突破了户籍身份的限制 “官本位制”有所变化 “档案身份”已被突破 取代传统的先天身份指标,人们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文凭、学历、技术证书等作为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产权的“排它”作用将更为突出 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1、原有职业结构不断改变2、新兴职业更加依赖于教育和训练3、中间阶层的出现4、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三、社会流动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变迁人口或生育率的变化 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变迁户口对中国的社会流动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

23、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 1958年1月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我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从1952年到1990年38年间,中国工业化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1万亿元的资金,平均每年高达250亿元。除了行政指令和生产计划,国家始终没有对农民实行超出赈灾和救济范围内的福利和保障,始终没有对农民实行分配上的义务。 户口买卖1985年7月,公安部又颁布了关于城镇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农转非户口,申请一份必须具备5份证明,加盖9枚公章,经过11道手续。“农转非”的政策口子越开越大,于是某些地方政府批发出售户口,成为户口交易市场的主角。 中国的户籍

24、制度一直无法顺利进行,最大的根源在于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而国外城乡之间没有户口限制,也源于覆盖在他们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 2、贫困文化论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刘易斯(O. Lewis)提出,简言之,它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贫困文化对它的成员有独特的形态和明显的社会心理影响。刘易斯从四个层次对贫困文化作了说明(1)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贫困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即穷人意识到按照社会上所推崇的标准去获得成功已不可能,于是索性放弃这种努力而信奉一种不求进取的价值观念。(2)从社区层次上看,贫困文化主要体现为一种

25、贫民窟的特殊文化现象(3)从家庭层次上看,贫困文化体现在特定的家庭关系、结构方面,如穷人未婚同居的比例较高,家庭结构松散,家庭中常有暴力行为,抛弃妻子、子女的现象屡屡发生(4)从个人层次上看,作为贫困文化典型代表的个人,通常知识贫乏、眼界狭窄,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和个人事情;生活无计划,有及时行乐的倾向;相信“宿命论”,有自暴自弃的倾向。贫困处境论更为关注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特殊处境,不像贫困文化论将贫困的责任推向穷人自身“贫困文化论”与“贫困处境论”的异同相同点:两种理论的研究主题一致,都承认穷人偏离了主流社会,存在一种穷人的“亚文化”不同点:前者更为强调贫困亚文化的内生性和自我延续性,认为世界

26、各国的穷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特征。后者更加强调穷人所处特殊处境对形成贫困亚文化的作用,且这种文化是穷人无从选择的结果,不认为存在一种不分地域和文化的“贫困亚文化”1、农村贫困的状态 1985年的2 .1亿到目前的4200万,我国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村贫困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还较为严重 贫困人口依然有一定规模 返贫率较高 特困的顽固性 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令人担心 贫困地区人口普遍营养不良2、农村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 1、自然环境原因 2、经济原因 3、政治体制原因 4、救助方法原因(五)中国城市贫困群体1、状况 目前城市贫困居民包括失业、下岗工人、各种病、残及其他因个人生存能力

27、和劳动能力障碍所导致的贫困者,过高的赡养系数所形成的贫困家庭,意外灾害和意外事故形成的贫困者以及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等。 城市贫困人口对生活现状普遍不满意,以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口有严重的被剥夺感。2、城市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1)企业效益下降(2)个人和家庭原因(3)失业和提前下岗3、城市反贫困措施 第一、促进就业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3、增加投入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完善失业保险机制 1、发挥其经济促进功能 2、发挥其社会安全功能 第三、完善其他配套政策(慈善事业、民间救助等)二、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

28、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的10大陷阱 1、沉迷网络2、黄色诱惑3、盲目攀比4、交友不慎5、沾染恶习6、情感纠葛7、模仿追风8、娇纵溺爱9、粗暴管教10、流浪失控(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青少年(11-25岁) 青少年犯罪表现: 1、毒品犯罪 2、低龄化犯罪突出 3、学业失败导致的犯罪突出 4、暴力性犯罪突出,盲目性、突发性、团伙性强 5、性犯罪占一定比例(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是法律意识淡薄。 二是非辨别能力、判断力差。 三是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29、四是有少数学校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认识不足 五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对于青少年犯罪,惩罚只是手段,而教育、挽救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3、加大对青少年娱乐场所的整顿力度就业局面依然面临长期困难从劳动力供求总量上看,城镇新生劳动力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9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此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新的就业问题。2004年,仍有约74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和网上渠道 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 媒体,比如报刊、资料

30、等 参加一些招聘双选活动 亲友关系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角度来讲,从真正找到适合的工作角度来讲,在就业过程当中必须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先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找工作,这样效果会好些。 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应该辅导其做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我喜欢做什么,我究竟适合做什么,对我来说我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有哪方面的专长爱好。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就知道,根据我自己的情况,将来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大学生就业难 人才过剩毕业生怎么找到适合我这个情况的,我的特质、我的能力、我的爱好的工作。适合三方面:我喜欢,符合我性格特点的,我的能力又能够胜任的。要找到这个适合的难。单位找到适合他岗位的人也难,难就难在这两个适合了。根本不是人多的问题,而是适合的问题。大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更多依赖的因素 将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入学以后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或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涉及的因素:一个是心理的因素;另一个是属于能力方面;还有就是自己的一些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