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90.01KB ,
资源ID:3775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75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

1、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容点析: 1本节内容设计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本节的很多内容是首次出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2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流(能

2、流)”内容的组织。这部分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两点: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基础;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为阅读,向学生介绍原理中出现的陌生的生物循环概念。 第三部分为案例,以生物为例,说明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性质。以加强对原理部分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对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学习。 以上内容

3、是本节的基础。 3关于“整体性功能”内容的组织。教材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为此,在原理叙述部分、阅读部分和活动中一再举出地理环境的新功能,并说明这些功能并非地理要素自身所拥有,而是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了新功能,不仅表明了它具有了整体性,而且也是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 4关于“自然地理过程的整体性”内容的组织。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自然地理过程无时不在;(2)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

4、素的演化;(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过程,说明原理的正确性。第三部分是阅读,内容是对一般性的自然地理过程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观点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活动,给出湖泊演化图,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5关于“整体性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组织。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在外界干扰下,特别是在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2)五个地理要素对人类干扰敏感性不同;(3)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

5、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人为作用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整体变化,用以说明原理。 第三部分是活动,请同学们通过讨论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影响,使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应用部分。教学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 了解

6、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板书)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举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

7、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1活动题第4小题。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参考答案: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动物:物种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承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自

8、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面我们就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板书)(一)成土母质与土壤(板书)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1)

9、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板书)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

10、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参考答案: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

11、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三)生物与土壤(板书)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1小题。1、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参考答案: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四)地形

12、与土壤(板书)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陡峭的山坡较快薄平坦的地方较慢深厚 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温度状况好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少,温度状况差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2、3小题。2、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

13、: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参考答案: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3、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参考答案: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

14、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板书)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4小题。1、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参考答案: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

15、排水烤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板书) 【举例分析】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16、,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课堂总结:教学反馈: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 B C D2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3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

17、景观相符的是A.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4 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5 发育在下列哪种成土母质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残积物 坡积物 洪积物 冲积物A B C D6 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

18、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7 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8 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成土母质 地形 气候 生物A B C D9 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都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

1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内容点析: 1本节内容设计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本节的很多内容是首次出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2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流(能流)”内容的组织。这部分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两点: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之

20、间存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基础;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为阅读,向学生介绍原理中出现的陌生的生物循环概念。 第三部分为案例,以生物为例,说明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性质。以加强对原理部分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对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学习。 以上内容是本节的基础。 3关于“整体性功能”内容的组织。教材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

21、自身没有的新功能。为此,在原理叙述部分、阅读部分和活动中一再举出地理环境的新功能,并说明这些功能并非地理要素自身所拥有,而是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了新功能,不仅表明了它具有了整体性,而且也是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 4关于“自然地理过程的整体性”内容的组织。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自然地理过程无时不在;(2)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黄

22、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过程,说明原理的正确性。第三部分是阅读,内容是对一般性的自然地理过程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观点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活动,给出湖泊演化图,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5关于“整体性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组织。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在外界干扰下,特别是在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2)五个地理要素对人类干扰敏感性不同;(3)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人为作用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

23、境整体变化,用以说明原理。 第三部分是活动,请同学们通过讨论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影响,使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应用部分。教学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重点难点: 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教学课时:2教

24、学过程:(课前准备)提前三天布置学生找寻前四章的课文内容:有关与各圈层与其它圈层的联系。例如,P59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圈来完成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新课引入) 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得出: (期间老师穿插介绍生物循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水、岩石土壤) (根据学生汇报的表现酌情加分鼓励) 从以上可以得出各个圈层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与其他圈层之间发生物质的迁移与能量的交换的联系。因此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板书)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先画出中间三部分,设问生物圈中生物

25、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生物圈独立完成的吗?) (学生回答)(再画出其余三部分) 生产功能是环境的整体协作完成的。 平衡功能: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根据上题原理小组讨论思考:在二氧化碳的平衡和藏羚羊种群平衡中,其他圈层是如何协助完成的。 (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 (小组讨论) 长江上游地区的森林植被的盲目开发砍伐,会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上述盲目的开发不加以制止的话,长江将会变成第二条黄河。 因此,当人类要针对某一自然要素进行开发的时候,

26、必须要考虑此一地理要素的开发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 西北内陆地区 (练习) 西北内陆地区的各个要素如何体现整体性?课堂总结;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四)地形与土壤(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教学反馈:1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

27、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答案:1(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解析: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为一个整体,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所以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