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浙科版生态系统单元测试生态系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故A正确;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故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故C错误;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
2、少,生物代谢活动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弱,故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对,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而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2假定在一个维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A光合作用加快 B水的酸性增加C植物会死掉 D水中O2浓度增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微型生态系统原来是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在去掉鱼之后,消耗的氧气会变少,所以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会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光合作用减慢,水的酸性降
3、低,所以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动物在生态系统所属成分及所起的作用,可以推测出该水缸中首先出现的变化。3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以下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A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B 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C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D 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最大限度减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答案】D【解析】调整饮食结构,提倡素食,减少肉食,可以减少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从而减少能量损耗,A正确;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开发利用,可
4、以减少能量利用过程中污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提倡公交出行,减少自驾出行,可以减少废气等有害物质排放,C正确;大力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只是减轻了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但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起作用,D错误。4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B 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C 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 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答案】C【解析】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类因食物来源充足而引起其数量增多,食虫鸟类增多对害虫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抑
5、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项错误; 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B项错误;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属于垂体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不属于反馈调节,C项正确;血液中CO2增多,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增强,引起呼吸加强加快,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反馈调节的两种类型的本质区别,据此分析各选项。负反馈调节: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
6、动情况,图中箭头方向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的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它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产者的同化量为15500,能量利用为155001500900约为1%,A错误;分解者不能利用各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消费者的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C错误;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缩短了食物链,损失的能量减少,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
7、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B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C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答案】C【解析】海洋的面积大,海水中还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和藻类,它们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A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因此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B正确;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8、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错误;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D正确【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量浮游植物,浅海区还有大量藻类,这些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势必对大气中CO2起调节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而且传递效率约为10%20%消费者以取食的方式获得有机物,并将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可以取食多种其他生物,其也可以被多种其他生物所取食因此,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形成食物网7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B消费者通
9、过同化作用获得有机物C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D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之间都存在着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浮游植物个体很小,但数量极多,所以海洋在调节大气CO2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消费者通过同化作用获得有机物;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之间不一定都存在着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关系等。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8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10、、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基因流动减少C、基因频率不稳定 D、不能自由交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以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程度,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来说,不能与外界同种生物自由交配,导致与外界的基因流动减少, 最终会丧失遗传多样性。故选A。考点:生物多样性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类型的理解。9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
11、胎移植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答案】C【解析】了解“濒危物种”的生物学知识作答。)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预期效果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土壤中鼠妇类群丰富度时,必须使用显微镜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有助于农林害虫的检测与预报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使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D 如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答案】D【解析】由于土壤中鼠妇类动物体积较大,可用肉眼直接观察,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
12、B错误;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C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正确。11汶川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这种生态系统的传递的信息属于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这些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因为地震前发出的人不能听到的次声波,而动物能感知到。由声、光、电、声波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化学信息是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13、,B错误。行为信息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具有的特殊行为,C错误。营养信息是食物和资源状况之间的,D错误。12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答案】A【解析】生产者既能固定大气中的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进入大气,故乙和丙是双向箭头;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碳元素由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故A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血浆与组织液相互渗透,是双向箭头,组织液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
14、血液循环故选项中甲、乙、丙应该分别是淋巴、血浆、组织液故B错误;生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怎么也无法对号入座,如果没有从乙到丙的箭头,那甲、乙、丙应该分别是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故C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解中,甲状腺(丙)分泌的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进行反馈调节,故甲、乙、丙应该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故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3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为感受器,b为神经中枢,c为效应器,则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
15、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 C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c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消耗a 25 kgD若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A中,b处神经中枢结构包含突触,兴奋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中,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都具有抑制作用。D中若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14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从能量关系来看+B 含
16、碳有机物是图中各种能量的载体C 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l kg,生产者至少增加25kgD 代表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因此的能量最多,故A错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故B正确;次级消费者增加1千克其中,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数量,应该按照传递效率为20%计算,即120%20%25,故C正确;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之比,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15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 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
17、原理B 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 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B错误;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 000个个体,D种群有10 000个个体
18、,则它们在食物链中的关系是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物成分之间不一定存在捕食关系,例如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即使在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上也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所以不能确定。17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理信息只能来源于无机环境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C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捕森林害虫属于化学防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理信息液可以来自生物,故A错。信息是双向的,故B正确。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较草原高,故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而恢复力稳定性降低,故C错。利用昆虫性外
19、激素诱捕森林害虫属于生物防治,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8抵抗外力干扰能力最小的是A 热带雨林 B 苔原 C 草原 D 北方针叶林【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小,故选B。19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 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
20、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甲和己都属于第二营养级,但二者属于不同的种群,故A错误;戊是生产者,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方法是样方法,故B错误;S型曲线增长率最快时,种群的数量在K/2,故C错误;当一种生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的一段时间,种群的数量可能呈J型增长,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S型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有机物的形
21、式进行的C 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 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A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B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随营养级升高而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C错误;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低,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21下列有关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
22、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答案】D【解析】微生物所包含的类群十分庞杂,既包括没有细胞结构的,如病毒等,又包括原核生物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界的生物,A错误;自生固氮微生物存在于土壤中,B错误;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C错误。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D正确。【考点定位】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22有关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说法合理的是()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是食物
23、链中的最高营养级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绿色植物利用【答案】分解者大多营腐生生活。病毒是寄生生物,不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但释放的能量是不能为绿色植物利用。【解析】B23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强于乙B 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甲减弱乙增强C 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
24、加剧D 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作物均处在第一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强于乙,A正确;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甲增强乙减弱,B错误;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4某地区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
25、发生以下哪种情况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AW1 5W2 CW1 10W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是下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超过上一营养级的20%。考点:能量流动点评:识记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比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坏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B 消费者的存在使物质循环速度减缓C 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传递D 捕食者狼和被捕食者兔子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答案】D【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紧密联系,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详解】碳循环
26、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A错误;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种子的传播和植物的传粉,B错误;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卷心菜叶片受到菜粉蝶幼虫的取食后,释放出的特殊香味可吸引远处的“医生” 菜粉蝶的天敌粉蝶盘绒茧蜂,所以C错误;兔子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的捕食,狼根据兔子的气味寻找食物,捕食者狼和被捕食者兔子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D正确。【点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带有全球性。26对植物鼠蛇山鹰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27、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山鹰是三级消费者,是第四营养级。蛇是鼠的天敌,保护蛇可以抑制鼠。故本题选B。考点:营养结构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考查。27下列关于图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可以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运输速度B 乙图可以表示酵母菌在单位时间内不同的O2浓度下的CO2释放量C 若丙图中表示表示酶分子,则是RNA聚合酶D 若丁图中a、b、c表
28、示三种生物,则a可以表示生产者【答案】B【解析】略28在人为干预下,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某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人为补偿输入的能量有助于生产者的恢复B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之和D 在生态系统被破坏时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该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人为补偿输入的能量有助于减缓生产者的压力,有助于生产者的恢复,A正确;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
29、J/(m2a),第一营养级固定太阳能总量=14+3+70+23=110,所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4110=12.7%,B错误;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C正确;图中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的能量越多,所以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D正确。二、非选择题29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1)与曲线相比,曲线的K值较小,原因是
30、;曲线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答案】(1)微囊藻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藻存在竞争关系 先增加后减少(2)微囊藻 颤藻 (3)使藻细胞混合均匀,同时防止细胞结团,影响计数 25(4)利用培养过微囊藻的培养液(去除微囊藻)补充营养素后培养颤藻,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