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1.24KB ,
资源ID:37737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737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

1、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本科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使用)郧阳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2006年5月修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传染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与防治规律的科学,并研究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传染病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必须学习及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与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和儿科学等紧密联系的常用诊疗技术。一方面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临床基

2、础;另一方面又能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与技能,可做到能治能防,提高其工作和研究的质量,为控制与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打下基础。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具有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总论:了解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诊断与治疗原则。学习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及阻断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2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和方法。要求掌握的病种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

3、炎、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白喉、阿米巴痢疾、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3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某些在我国并非常见的传染病如新型肠道病毒感染和SARS等新的传染病的防治也应使学生掌握,以便加强监测。 (二) 基本技能:医学生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精神状态检查; 运用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对所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 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见的急症病例; 以有效果的、有效率的和合乎

4、伦理的方法,对病人做出包括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在内的处理; 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病人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 懂得对人力资源和各种诊断性干预、医疗设备和卫生保健设施的适应使用; 发展独立、自我引导学习的能力,以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就传染病学又有其特别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书写医嘱,填写各项有关记录,并符合规范(同内科学要求)。 2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疗常规、鉴别诊断及急症处理。 3 掌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隔离技术操作。 4 掌握血片找疟原虫,粪便查寄生虫卵及阿米巴原虫,尿三胆试验,正确采集与运送培养标本。 5

5、 掌握与学习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同内科学)。三、参考学时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共50学时。课堂讲授23学时,见习与示教27学时。第二阶段临床实习:3周(在第五年进行)四、必要说明:小儿传染病如麻疹、水痘、脊髓灰质炎、猩红热等由儿科重点讲授。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五年制)课题学时1绪论12总论13病毒性肝炎44伤寒、副伤寒25菌痢16霍乱17阿米巴病2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9流行性乙型脑炎110流行性出血热211钩体病212疟疾113血吸虫病114败血症状115艾滋病2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医学系传染病学总学时为50时,其中讲课为23学时,分配如下:(一)讲课内容 注:1麻疹、脊髓灰质炎在儿科中讲授2

6、预防医学专业讲课为32学时,酌情增加如鼠疫、炭疽、白喉、肺吸虫病等。(二)实习内容:在学习传染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以病房实习与示教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与熟悉基本技能。下列重要传染病可供实习:1伤寒、副伤寒,2菌痢,3阿米巴病,4病毒性肝炎,5流行性脑膜炎,6流行性乙型脑炎,7流行性出血热,8血吸虫病,9钩体病,10疟疾,11败血症,12其他传染病。实习方式:根据病源及学生情况,可分别采用:1.病例示教与课堂讨论2.待查病例分析:可安排发热待查,腹泻待查,肝大待查,黄疸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课题进行,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临床思维能力

7、。3.录相教学:适用于少见或季节性强的传染病。4.病室查房或门诊见习。5.自学与读书报告会。第一章总 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其危害,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区别,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二、熟悉传染病发病机制、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与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和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绪言1学时,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1学时。) 教学内容: 绪言: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及其危害性,新中国在防治传染病的成就。传染病的现况与防治对策,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病原体与机体免疫反应对感染过程的作用。 传染

8、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发生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共同特征,组织损伤发生机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临床类型等。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强调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的重要诊断价值。 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治疗包括一般支持疗法、病原治疗、对症治疗等。 传染病的预防:遵守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流行过程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的综合性措施。第二章 病毒感染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甲

9、、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了解新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2掌握各种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熟悉不同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3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了解其病理生理基础。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熟悉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了解其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5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教学方式与时数:课堂讲授,5学时,配合病例实习。 教学内容: 一概述:病毒性肝炎的概念 二病原学: 1.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特别是乙、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 3.新肝炎病毒,包括G

10、BV-C/HGV,TTV研究进展。 三.流行病学: 1.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经消化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特别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1.免疫发病机理,病毒基因变异的致病性。 2.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理变化及其病理学分型。 五、临床表现: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2.临床分型与病原学的关系。 3.各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归。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 2.病原学检查,主要介绍血清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 2.

11、鉴别诊断: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七.治疗: 1.治疗原则。 2.各临床类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尤其是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八、预防: 1.预防的原则。 2.保护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 自动免疫:甲型肝炎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HBIG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1 了解乙脑病毒的病毒学特性。 2 掌握乙脑的临床表现。 3 掌握本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4 熟悉乙脑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式与时数:课堂讲授,1学时,配合临床实习。 教学内容: 病原学:乙脑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 流行

12、病学:传染源: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蚊为储存宿主及传播媒介,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地区,季节性,年龄分布。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侵入及散布的途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的广泛性,基本病变为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形成坏死灶,血管病变,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病程各期(初期、极期、恢复期)的表现,临床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并发症及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血象,脑脊液,各种血清学检查:尤其是特异性IgM抗体检查的意义和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中毒型菌痢、结核性脑膜炎及其病毒性脑膜炎等的鉴别要点

13、。 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死亡原因。 治疗:一般及对症治疗。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脑水肿的处理原则,中医中药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 预防:采取综合措施,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隔离病人,动物传染源的管理。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 2了解其鉴别诊断要点 3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免疫预防。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为主。 教学内容: 病原学:病毒学特点。 流行病学:传染源,经飞沫与粪便传播,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入侵部位,局部组织中增殖复制,病毒血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病变为主,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损

14、害最显著。 临床表现:各期的主要表现,各型的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IgM抗体升高的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麻痹症等相鉴别。 治疗:各期的治疗原则。 预防:减毒活疫苗的应用,传染源的隔离和排泄物的处理,个人卫生。 第四节 狂犬病 目的要求: 1了解全球狂犬病发病概况和研究进展 2熟悉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掌握狂犬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教学方式与时数:录像教学,结合临床实习,1学时。 教学内容: 病原学:病毒的特点。 流行病学:主要传染源,狂犬咬伤及病毒唾液污染各种伤口为主要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

15、。国内流行情况。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侵与排出途径。脑及脊髓的主要病变,嗜酸性包涵体(内基氏小体)的诊断价值。 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临床经过,各期(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被狂犬咬伤史和典型症状,病毒分离,患者脑组织动物接种,内基氏小体,免疫荧光试验RT-PCR等在诊断中的价值,与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狂犬疫苗接种后反应,癔病等的鉴别。 治疗:严格隔离,尽量保持病人安静,努力维护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重要性,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及高血压的控制。 预防:犬的管理,伤口合理处理和重要性,疫苗接种的适应症。抗狂犬病毒血清的应用,接

16、种后反应及其处理。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流感的流行特征。 2熟悉流感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3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教学内容: 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 流行病学:病人为传染源,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入侵引起局部病变和毒血症,单纯流感和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变。 临床表现:典型、轻型及流感病毒肺炎的特点并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 诊断: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等。 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继发细菌性感染。 预防:隔离患者,减少集会,接种疫苗。 第六节 麻疹

17、 目的要求: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3了解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病毒变异情况。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为主。 教学内容: 病原学:麻疹病毒的特点。 流行病学: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经飞沫传播,病后具持久的免疫力,发病年龄有提前和后移的现象。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两次病毒血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特征性的组织病变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三期过程。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重要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脑炎及心力衰竭。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早期鼻咽及颊粘膜处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细胞。

18、鼻咽分泌物及血液作病毒分离。 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与风疹、药疹相鉴别。 治疗:以一般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为主。 预防:麻疹减毒活疫苗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第七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目的要求: 1了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为主。 教学内容: 病原学:病毒的特点。 流行病学: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经飞沫与接触传播。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首次感染为水痘,潜在性感染的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病变部位及特征。 临床表现:潜伏期,水痘皮疹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发展过程。带状疱疹的部位及形态特征。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疱疹材料直接

19、镜检及电镜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和病毒DNA检测。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皮疹的特点。 治疗:对症与支持疗法,局部皮损的处理,早期抗病毒治疗。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2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教学内容: 病原学:病毒的特点。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飞沫传播,流行特点。 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毒入侵部位,病毒血症,病毒在腮腺中的增殖复制,第二次病毒血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变。 临床表现: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触痛,腮腺管口红肿。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

20、炎、胰腺炎、心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学检查(病毒抗体、抗原,病毒RNA的检测)。病毒分离(取唾液、血、脑脊液、尿等标本)。 诊断与鉴别诊断:接触史,腮腺肿大的特征。与化脓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相鉴别。 治疗:中医中药,对症治疗。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预防:呼吸道隔离,易感者预防接种。 第九节 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典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 2掌握各型的治疗原则。 3熟悉本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4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特点。 5了解其预防措施。 教学方式与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实习。 教学内容: 概述

21、:世界各地流行状况,我国对本病的研究成果。 病原学:病毒形态及结构特征,对外界的抵抗力。 流行病学:自然疫源性,传染源:主要为啮齿类脊椎动物,如鼠类;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等方式。流行特征: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和地区有本病发生。我国疫情最重,其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则不断增加;本病有明显的高峰季节;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黑线姬鼠和棕背鼠为主要传染源,疫区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多;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直接损伤,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损伤,补体激活,型、型、型、型变态反应参

22、与;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等的作用。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产生原因。病理变化:肾脏、心脏、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的特殊变化。 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中各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类型,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变化,免疫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及心电图等其他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五期经过),特异性血清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与其它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等的鉴别。 预后:常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治疗: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休息及就近治疗的重要性,各期治疗的基本原则,各种疗法

23、如液体疗法,控制感染及透析疗法等的应用时机和评价。 预防:疫情监测;灭鼠、防鼠;作好食品和个人卫生及疫苗注射。第十节 登革病毒感染 目的要求: 了解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病原学、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自学为主 教学内容: 病原学: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传染源,伊蚊媒介传播,人群易感性,病后免疫力。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登革热病毒在机体内的定位,各脏器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的特点,并发症、溶血性贫血及其他。 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RT-PCR。 鉴别诊

24、断: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发疹性传染病的鉴别。 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退热药的选择。静脉输液的指征。出血和脑水肿的治疗。 预防:隔离患者,消灭伊蚊,预防接种的展望。 附:登革出血热 病原学:引起登革出血热的常见血清型。 流行病学:登革出血热的好发人群和年龄、性别。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凝血和补体系统的激活,出血和休克的发生,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各脏器病变。 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前驱期和极期,登革休克综合征。 诊断:临床诊断的依据,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与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 治疗:出血和休克的处理。 第十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目的要求: 了

25、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教学内容: 病原学:EB病毒的特点。 流行病学:病人和携带者为传染源,以口-口传播为主,青少年发病多见,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侵部位,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网状系统各脏器组织的累及。各淋巴组织良性增生的病理特征,血管周围细胞集结。 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等。 并发症:浆液性脑膜脑炎,急性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血象改变,嗜异性凝集试验(豚鼠肾吸收试验的重要性),抗EB病毒抗体的测定,EBV-DNA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特殊症候群,典型血象

26、,嗜异性凝集试验,EBV抗体测定,与各种咽峡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的鉴别。 治疗:对症治疗为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第十二节 艾滋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艾滋病毒的特点及其流行趋势。 2.熟悉本病的传染源、传播方式、高危人群。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防、监测措施。 教学方式与时数:课堂讲授,配合录像教学,2学时。 教学内容: 病原学:艾滋病毒的特点,抵抗力。 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特点,全球性流行趋势及主要流行地区分布。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原理,免疫机制的损伤在发病中的作用。主要的病理变化,多种机会感染与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27、:潜伏期,HIV感染后临床分四期,细胞免疫学改变分三级,艾滋病合并其他感染的表现,小儿艾滋病的特点。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高危因素,血清学和病毒学确诊。目前以血清学确诊为主。 实验室诊断:HIV抗体检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法作初筛,蛋白印迹法及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进行确诊);或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CD4+T细胞计数)。 治疗:抗病毒(联合用药)治疗,合并症的治疗及其他。 预防:控制传染源,防止传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传播方式,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病原

28、学:普氏立克次体的特点。 流行病学: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人虱为传播媒介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原体侵入途径及所致的主要病变,血管病变,毒血症及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及各型的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分离。 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对确定诊断的意义,应与地方性斑疹伤寒、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病人,灭虱,疫苗接种。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目的要求与教学方式:同流行性斑疹伤寒 病原学:莫氏立克次体的特点。 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家鼠,鼠蚤为传播媒介。 发病

29、机制与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均参照流行性斑疹伤寒。 预防:灭鼠,灭蚤。 第三节 恙虫病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传播方式、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教学内容: 病原学: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特点。 流行病学: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虫幼虫(恙螨)为传播媒介,人被感染的过程,易感性与免疫,流行的地区分布与流行季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局部皮肤损害、毒血症及全身器官的损害,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潜伏期,临床经过特点(焦痂与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偶见播散性血管

30、内凝血)。 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体分离。 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原体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对确定诊断的意义,应与流行性斑疹伤寒、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治疗:同斑疹伤寒。 预防: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及个人防护相结合。第四章 细菌感染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目的要求: 1了解伤寒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掌握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熟悉轻型伤寒及非典型伤寒的特点。 2掌握伤寒的诊断要点,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的选择与正确评价。 3掌握伤寒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4熟悉各种副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方式与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配合临床病例实习与讨论。 教学内容: 一 伤寒 概述: 病原学:伤寒杆菌的性状、抵抗力、抗原的特性。 流行病学:病人与带菌者为传染源,病人排菌情况。慢性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传播途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人群易感性,病后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特点。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原菌侵入途径,病理变化发展经过。两次菌血症与肠道病变及临床表现的关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