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86.19KB ,
资源ID:37735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73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1、浙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考情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近年考情1.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2016.4、2018.4选择题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2016.10、2017.11选择题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太学的创建b2016.10、2017.11选择题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2015.10、2016.10、20184选择题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2017.4选择题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2017.4选择题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时空坐标考点1

2、百家争鸣1(20184月浙江学考)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题干中提到“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该思想家属于墨家。选项A是儒家孟子主张,选项C是儒家孔子主张,选项D是道家庄子主张,选项B是墨家主张,故选B。2(20164月浙江学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提

3、取材料中“无为”“无治”“汉初”等信息,可联想到汉初的黄老无为治国思想,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3(201610月浙江学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立足史料大意是解题关键,孟子强调“民心”,荀子强调“爱民”,都凸显民众的重要性,比较备选项,只有B项与此立意一致,其他备选项均与史料无必然联系。4(201711月浙江学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

4、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出自荀子,意思是“他们偏爱自己平时积累的学识,只怕听到对自己学识的非议;他们凭自己所偏爱的学识去观察与自己不同的学说,只怕听到对异己学说的赞美”。故答案为C。考点2汉代儒学5(201610月浙江学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5、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A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汉代之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6(201711月浙江学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

6、家经学的学官。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答案为A。考点3宋明理学7(201610月浙江学考)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历史概念的内涵与材料信息一致是解题关键,王守仁论述的是“知与行”之间的统一关系,明显是强调知行合一。8(201510月浙江学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答案C解析材料中“知行合一”是明代王守仁的核心主张,故选C。9(20184月浙江学考)思

7、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儒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人都有良知”,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良知天理自然而生,符合题意。重建儒学信仰,无私则无心,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考点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0(20174月浙江学考)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8、。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强烈反对专制制度,反对天下属于皇帝一人的思想,反对专制王朝“孤秦”“陋宋”,说明明清之际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选A项。儒学地位没有旁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没有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其他三项错误。一、百家争鸣1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重要贡献孔子春秋(1)政治方面核心是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推行“德治”,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社会。(2)

9、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以“六艺”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编纂诗书易礼乐春秋,统称“六经”。论语是其弟子所编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1)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1)天人关系上认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易混易错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

10、、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道家老子春秋(1)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蕴涵朴素辩证法思想。(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战国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他认为要做到“齐物”,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法家韩非战国(1)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3)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改革主张墨家墨子战国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以此为核

11、心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知识点拨儒、法、道家的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具有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

12、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3)董仲舒的主张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政策的“更化”。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4)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2太学的创建(b)(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2)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

13、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知识点拨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加强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北宋理学程颐程颢(1)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2)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奠基者南宋理学朱熹(1)理气关系论: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

14、,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理学集大成者南宋心学陆九渊(1)提出“心即理”(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3)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心学的开

15、创者明代心学王守仁(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集大成者知识识记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著作:明夷待访录。(2)思想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处),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3)影响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其思想为

16、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2)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1)著作:船山遗书。(2)主要思想主张政治上: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

17、“天地之化日新”。(3)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知识点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018嘉兴市学测模拟)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C人

18、性向善 D关注现实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D,“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人性向善”与材料无关。2(2017温州十五校期末)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荀子糅合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重”,故B项正确

19、。结合所学知识,荀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期孔子的早期儒家思想,并非摈弃,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更适合时代发展,题目中并未涉及儒家社会地位的提升,故D项错误。3(2018南通学测模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该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答案B解析“尚贤”“有能则举之”符合墨家思想,故B项正确。A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C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4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

20、型始于()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答案B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了以儒家学说宣示教化和以法家思想厉行专制即外儒内法的时代。答案为B。5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心即理也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的是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符合格物致知的内涵,故A项正确;体会不是致良知,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的心学中的心即理也,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朝李贽的观点,不是理学观点,

21、故D项错误。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朱熹 B陆九渊C王守仁 D李贽答案C解析“心有仲尼”“良知”符合王守仁致良知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朱熹主张外在探求,故A错误;陆九渊没有提及“致良知”主张,故B项错误;李贽是批判正统理学,故D项错误。7台湾著名学者王汎森在评价某著作时强调:“(它)严厉批评古往今来因为君权之私而导致制度、社会的败坏主张统治者应该以公的原则来规划合乎三代理想的制度。”该著作是()A春秋繁露 B朱子语类C焚书 D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阐述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与

22、材料“君权之私”不符合,故A错误;朱子语类阐述的是朱熹的理学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故B错误;李贽的焚书否定孔子的权威,并未反对君主专制,故C错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8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 B反对专制C唯物史观 D复兴儒学答案A解析材料对顾炎武的学术成就进行肯定,“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舆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顾炎武对专制制度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顾炎武的哲学观点,故C项错误;顾炎武批判

23、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材料并未体现复兴儒学,故D项错误。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

24、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答案(1)认识:认为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新”: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学校”。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并焕发新的生机。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有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相互关系,据此分析作答。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天理”“朱子语类”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天下之大害”“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等分析

25、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第(4)问,注意依据三段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和而不同”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故选A。2“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6、六尺巷的故事被编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答案A解析“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故A正确。礼让思想不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墨子的“尚贤”思想,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故D排除。3(2018温州适应性测试)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

27、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指孔子“仁”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未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4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的用以感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主张纯粹的感化。这说明他倡导()A发明本心 B知行合一C礼法并施 D重义轻利答案C解析荀子为战国儒家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儒学礼乐因素,但基于性恶论,认为需要强制力的外在

28、规范,开法家之先河。综合来看,主张礼法并用。故选C。5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 BC D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是法家,是道家,是儒家。6(2018绍兴市学考适应性测试)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而,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不义而

29、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A BC D答案C7董仲舒在其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B削弱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诸不在六艺(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以得出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D正确。从“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可知董仲舒不赞成百家争鸣,A错误。材料所述是思想方面,不是政治方面,B、C错误。8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