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759.62KB ,
资源ID:3763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63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docx

1、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本卷共分为 5大题 25小题,作答时间为 150分钟,总分 150 分,90 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单选题 CH4中HCH的键角为( )。参考答案:A 【答案】A。解析:CH4是正四面体结构,HCH的键角为。 2 单选题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H+和HC0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A项错误;在有H+存在的水溶液中,N0i可以将Fe“氧化成Fe3+,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B项错误;四种离子在水溶液中

2、能共存,C项正确;Ca2+与C02反应生成CaC03沉淀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D项错误。 3 单选题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N0气体和C0气体,则两容器中的气体( )。 A.质量相同 B.分子数相同 C.质子数相同 D.中子数相同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容器内,N0气体和C0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的分子数相同,B项正确;由于N0和C0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所以,二者的质量不相等,A项错误;l mol的N0和CO气体的质子数分别为15 mol和14 mol,中子数分别为15 mol和14 mol,二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C、D两项错

3、误 4 单选题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Z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X、Y、Z均为短周期元素,Y+、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Y位于2的下一周期,同时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Z-,说明X是 5 单选题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缺 7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于除去C02

4、中的HCIB.用于干燥cl2 C.用于稀释浓硫酸D.用于制取少量02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c0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违反了除杂原则,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项错误。氯气不与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氯气,B项正确。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C项错误。长颈漏斗无法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制备少量氧气时应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D项错误。 8 单选题 肾上腺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于心脏骤停抢救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和溴水反应 B.可以和氢溴酸反应 C.可以和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反应

5、 D.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肾上腺素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溶液发生取代反应,A、C两项正确;含有羟基能与氢溴酸发生卤代反应,8项正确;该肾上腺素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项错误。 9 单选题 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就能自动进行 B.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自发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0 D.自发反应的反应过程通常比较快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自发是有条件的,通常所说的自发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如物质的燃烧是白发反应,但需要点燃等条件,A项错误

6、。自发反应有可能是吸热反应,也有可能是放热反应B项错误。根据AG与0的关系判断自发反应是否能够进行G0能进行自发反应。C项正确。自发反应的反应过程有的很漫长,反应速率很慢,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是自发过程,但常温下几乎不反应,D项错误。 10 单选题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如图3),氢气做燃料,氧气做氧化剂,反应在强碱性电解质中发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 B.电子由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 C.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0=40H- D.反应产物为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A极通人的是氢气,氢气失电子,发

7、生氧化反应,A极做负极;B极通入的是氧气,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极做正极,A项错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由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8项正确。该反应是在强碱性电解质中发生,所以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项正确。该电池的反应产物为水。因此属于环境友好型电池,D项正确。 11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中包含了五个一级主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反映了培养科学素质的课程目标 B.其主要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观念进行设置 C.其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选取和方向 D.每个主题在三维目标的体现上各有侧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答案】B。解

8、析: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设置了五个一级标题。 12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 B.教材是“教本”而非“学本” C.教师的任务就是按教材教 D.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化学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各种信息材料,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等资源。化学教科书是化学教材的一种重要呈现形式。新课程改革后的化

9、学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成为一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和素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的发展A项错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本”也是“学本”B项错误。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按教材教”,C项错误。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按教材教,D项正确。 13 单选题 某教师在进行化合价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能依据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能依据化学式推求某元素的化合价。该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德育目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答案

10、】A。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是现代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化学教学期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获得深刻的内心体验,培养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

11、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和国家观念。而题干中“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能依据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能依据化学式推求某元素的化合价”其属于学生所要学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故该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故本题选A。 14 单选题 某教师进行酸碱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情境:让同学们回忆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减轻痛痒的经历,并讨论其原因。该情境属于( )。 A.学科问题情境B.学生经验情境 C.化学史实情境D.社会问题情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能减轻痛痒,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

12、到并有切身体验的情境因此该情境属于学生经验情境故本题选B。 15 单选题 设计化学问题要合理把握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种教学设计主要遵循的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 C.图式理论D.格式塔理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答案】A。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问的差距叫作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略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

13、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其中“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指的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过于简单;但问题又不能过于深奥否则“跳起来仍旧摘不到桃子”,学生便会彻底放弃。所以题干中的观点属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故本题选A。 16 单选题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三维目标落实的整体优势教学效益的长期优势教学用时的省时优势教学内容的大容量优势 A.和B.和 C.和D.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4、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符合。 三维目标落实的整体优势教学效益的长期优势教学用时的省时优势教学内容的大容量优势 A.和B.和 C.和D.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解析: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符合。 18 单选题 当前化学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 )。自主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A.B. C.D.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故本题选C。 19 单选题 某化学教师为了“

15、以学定教”,在学期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的预备知识和认知能力所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实施的,其作用是确定学生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起点水平识别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对学生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做出诊断并据此做出相适应的教学设计。题干中某教师在学期或单元教学时对学生的预备知识和认知能力所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故本题选B。 20 单选题 某班同学第一次月考的化学平均分为80分,物理平均分为75分。第二次月考的化学平均分为84分,物理平

16、均分为75分。仅以上述分数比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学生第二个月化学学习效果比第一个月好 B.化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比物理教师的好 C.学生第二个月的物理学习没有进步 D.上述结论都不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答案】D。解析:单纯从两次的月考平均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上述结论都不对,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21 简答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为: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出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完成学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进行讨论交流精讲释疑、总结提升练习

17、巩目。问题:(1)请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不足。(6分)(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什么?(6分)参考解析:(1)“学案导学”就是用学习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它以“学习方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案导学”的优点: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学习效辜,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将课上学习与课下拓展跟踪学习有机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

18、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可操作性增强;可以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为它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来自学生的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对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案导学”的缺点:在学案内容上呈现习题化,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环节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在教学目标呈现上,错把教学Et标当作学习目标目前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未长远考虑,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思想固化

19、,呈现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学案设计上,老师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甚至详细到各个环节和步骤,而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和思考空间在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上的误区,有些课型根本不需要导学案。有了导学案反而是课堂的累赘。(2)在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点注意:课前做到目标明确,围绕着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及重点与难点以学案的形式清楚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完成导学案: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学案在知识内容上不要过多,而应少而精地呈现在导学案上:课堂中要对

20、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控,将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讲解个别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导学案要多样化,格式不应整体划一,避免疲倦感。不断地变换形式才能给人以期待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堂结束时也应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总结,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学生做好学习总结教学效果会更好。 22 简答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1、”问题:(1)请以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燃烧和灭火”为例,说明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上述要求。(6分)(2)落实上述要求有何教学价值?(7分)参考解析:(1)题干主要描述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以“燃烧与灭火”为例,可有如下几种常见方式: 以生活实例为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化不仅是知识走向生活化的前提与途径而且是学生在与知识的对话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可以筛选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寻找新的视角的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以“燃烧与灭火”为例,在讲述燃烧条件时,可以让同学们回忆厨房

22、里,有时锅烧得太热,结果油着火了,做饭的人会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么做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化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在“燃烧和灭火”一节中,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都很简单,重在知识的应用。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物质着火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解释生活中不同物质着火时应如何进行灭火化学实验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将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并获得全面发展

23、。实验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知识而且可以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能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如在讲解灭火原理时,可以选用蜡烛这一常见生活物品,进行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有更直观的认识。(2)联系生活实际对于化学学习有显著的作用,具体教学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化学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真实、可感知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体现了知识产生的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

24、利于学生多角度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对认知路径的自主建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内化确保知识向真实情境迁移。提升综合素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并最终形成科学素养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能力和认识能力。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23 简答题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教学实录片段:提出问题:质量守to_定律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25、量总和。如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形成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选取4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2: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方案4: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称量并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判断上述4个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26、(8分)(2)请分析学生设计出不可行方案的可能原因。(4分)(3)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分析,上述教学实录片段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式?(3分)参考解析:(1)方案1:不可行。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会脱离反应体系,逸散到空气中而二氧化碳的质量无法称量:导致反应前的质量比反应后的质量大。方案2:不可行。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方案3:可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方案4: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沉淀依旧存在体系中,可以称量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2)不可行方

27、案为l和2,其原因如下:方案:学生没有考虑到在烧杯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出,无法测量二氧化碳质量的问题。方案2:学生可能忽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要有化学反应发生,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虽然一段时间后体系质量不变,但是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方案不可行。(3)从评价主体的角度分析,上述教学实录片段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互评是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方式,可以起到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并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诚恳对待学习伙伴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本身以教育者的身份及其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确立了其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教师

28、的认可、赞扬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最能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引导的人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24 简答题 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分子”的教学片段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利用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等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环节二: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环节三:演示实验1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观察现象。2将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观测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环节四: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环节五:多媒体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环

29、节六:总结概括,形成分子概念。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2)请分析教学环节二的教学价值?(4分)(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以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6分)(4)以该教学片段为例,说明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手段有哪些?(6分)参考解析:(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在环节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当学生对分子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总结概括分子的概念。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实验法: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品红的扩散实

30、验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2)在环节二中,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有以下几种重要价值:运用微观模拟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分子和原子属于微观结构。难以从宏观上观察通过多媒体演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一些微观的、肉眼无法观察的化学本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较之单纯的l21头讲解要形象直观得多。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老师的设置,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理解上的困难。(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如下特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分子很小;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并且运动速率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4)通过该案例进行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用到的直观教学手段有:在课程开始,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化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运用了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直观展现苯分子的图像,动画展现水的蒸发与分解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很小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解,用到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推测分子的特征,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