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5.99KB ,
资源ID:37557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557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ocx

1、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1 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江苏省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l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特殊类岩土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3 总则3.1 为了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第十一届常委会公告第4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结合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特制定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3、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备案申请文件中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投资主管部门不得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报批手续。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对特殊工程或特殊场地建设项目可增加由工程引发的或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其它地质灾害种类。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

4、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结论。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在充分收集利用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可采取钻探、物探、测量、山地工程、综合测试等勘察手段。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3.7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4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见下

5、面的框图(工作程序框图)。5 评估范围与级别5.l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根据建设和规划项目特点(如点状、线状、面状、工程量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确定。按照可能影响拟建工程或拟建工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其评估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5.1.1 崩塌、滑坡:应包括崩塌、滑坡形成及影响的范围;5.1.2 泥石流: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5.1.3 地面塌陷:应包括推测和可能发生及影响的范围;5.1.4 地裂缝:应向用地范围四周适当扩大,尽量包括附近已发生地裂缝的区域和推测可能延展的区域;5.1.5 地面沉降:应向用地范

6、围四周适当扩大;5.1.6 特殊类岩土:向用地范围外扩200500米。5.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确定评估级别。5.2.1 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类型为:重要、较重要和一般建设项目(参见表5-1);5.2.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类型为:复杂、中等和简单(参见表5-2);5.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级别为:一、二和三级(参见表5-3)。工作程序框图接受评估委托建设和规划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和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 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预测评估现状

7、评估结论与建议防治措施综合评估提交报告或说明书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5-1类型项 目 类 别重要建设项目 城镇规划、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剧毒及放射性、军事、核电设施;铁路、地铁、隧道;机场、国际及国内航空主干线主要设施;省级以上的通信和邮电枢纽工程、国际及国内卫星通讯地球站、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电台等。 二级(含)以上公路及客运站、长度大于(含)200m公路桥。 吞吐量100万吨/年(含)以上港口码头。 31层(含)以上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高耸构筑物、建筑面积大于(含)17000m2商场、大于(含)1500个座位影剧院、大于(含)5000个座位体育场馆、面积大于10000m

8、2的博物馆、大于5000人的会展中心、大于(含)1000人娱乐场;二(三)级医院、县市以上疾病预防中心;建筑面积大于(含)10万m2居民小区;学校和幼儿园、消防车库及值班用房。 吊车大于30t或跨度大于24m单层厂房、跨度大于12m多层工业厂房。 大于(含)10万方/日供水水源地;日供水量大于(含)20万方水厂。 日处理大于(含)8000吨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大于(含)10万方污水处理厂;20万人以上的镇及县以上燃气厂、热力厂的主要设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储存工程。 总容积大于(含)80000m3或单罐容积大于(含)20000m3油库、总容积大于(含)15000m3或单罐容积大于

9、(含)5000m3天然气库;长度大于120Km输油、气管道。 125MW(含)以上电厂、500KV变电站或送电工程、省级以上电力调度中心。 库容大于1亿方水库。 大、中型矿山。 切坡高度大于15m土坡或大于30m岩坡建设工程; 其他大型工程。较重要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 三级(含)以下公路、长度大于3Km城市道路、长度50200m公路桥。 吞吐量50100万吨/年港口码头。 830层建筑、高度30100m高耸构筑物、建筑面积170005000m2商场、5001500个座位影剧院、10005000个座位体育场馆、一级医院及疾病预防中心、5001000人娱乐场所、建筑面积210万m2居民小区。 吊车

10、1530t或跨度1824m单层厂房、跨度小于12m多层工业厂房。 510万方/日供水水源地;日供水量520万方水厂。 日处理30008000吨垃圾处理场、日处理510万方污水处理厂。 总容积3000080000m3或单罐容积1000020000m3油库、总容积小于15000m3或单罐容积小于5000m3天然气库、危险品仓库;长度小于120Km输油、气管道。 25125MW电厂、220KV变电站或送电工程、县级以上电力调度中心。 库容0.11亿方水库。 小型矿山。 切坡高度515m土坡或1530m岩坡建设工程; 其他中型工程。一般建设项目 长度小于3Km城市道路、长度小于50m公路桥。 吞吐量小

11、于50万吨/年港口码头。 7层(含)以下建筑、高度小于30m高耸构筑物、建筑面积小于5000m2商场、小于500个座位影剧院、小于1000个座位体育场馆、小于100个床位医院、小于500人娱乐场所、建筑面积小于2万m2居民小区。 吊车小于15t或跨度小于18m单层厂房。 小于5万方日供水水源地;日供水量小于5万方水厂。 日处理小于3000吨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小于5万方污水处理厂。 总容积小于30000m3或单罐容积小于10000m3油库。 小于25MW电厂、110KV变电站或送电工程。 库容小于0.1亿方水库。 砖瓦用粘土、地热、矿泉水类矿山; 其他小型工程。注:1.从重要向一般建设项目进行分

12、类;2.凡切、挖深度不明的,最低按较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5-2项 目复 杂中 等简 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存在多个致灾地质体。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存在致灾地质体。地质灾害轻微,或已无致灾地质体。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山地或跨丘陵与平原二个地貌单元。地形、地貌类型单一,属丘陵或平原,且二、三级地貌发育。地形、地貌类型简单,属平原,且二、三级地貌不发育。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有全新活动断裂。地质构造较复杂,有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简单,无活动断裂。岩土体特征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

13、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不利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有利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注:1、从复杂到简单进行分类;2、凡有一项满足较高复杂程度类型的确定为该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5-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建设项目重要性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6 不同级别评估要求6.1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6.1.1 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基本特征;6.1.2 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

14、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6.1.3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6.1.4 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6.1.5 评估方法应以定性、半定量分析为主。6.2 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6.2.1 应查明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基本特征;6.2.2 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

15、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6.2.3 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6.2.4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6.2.5 评估方法应以定性为主,适当采用半定量方法。6.3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对评估区内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

16、度作出评估。7 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l 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7.1.l 同一场地中,在地貌单元分界、斜坡区,构造发育或岩体破碎地段、软弱岩土分布区、地表水汇集带、设计挖方切坡段、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往往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7.1.2 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应为调查的重点;7.1.3 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作为调查的重点;7.1.4 采矿塌陷区,采空区分布范围及可能影响范围,应作为调查的重点;7.1.5 活动断裂

17、带附近,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具备地裂缝灾害发生条件的地段,应作为调查的重复点;7.1.6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种特殊类岩土分布范围,可作为调查的重点;7.1.7 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7.2 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7.2.1 崩塌调查a) 崩塌区的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b) 崩塌区岩体的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的活动情况;c) 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编绘崩塌区的地质构造图;d) 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

18、;e) 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震、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的活动等;f) 当地防治崩塌的经验。7.2.2 滑坡调查a) 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b) 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c) 调查结构面特征,包括产状、形态、规

19、模、性质、密度、相互切割关系及与坡面的组合关系;d) 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e) 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f) 必要时实测纵、横剖面,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g) 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7.2.3 泥石流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并应调查下列内容:a) 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b)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c) 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

20、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d) 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e) 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f) 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g) 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

21、、形成过程、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h) 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i) 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经验。7.2.4 地面塌陷调查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下列内容:7.2.4.1 岩溶塌陷a) 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b) 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c) 调查井、泉的分布,岩溶地下水开采情况,岩溶地下水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d) 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

22、程度区段;e) 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f) 当地防治岩溶、土洞、塌陷的经验。7.2.4.2 采空塌陷:a) 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开采层及顶底板的岩性、结构等;b) 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管理方式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划分采空区类型(老采空区、现采空区、未来采空区);c) 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有条件时应收集地面变形监测数据资料;d) 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

23、,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e) 采空区附近的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f) 搜集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7.2.5 地裂缝调查主要调查以下内容:a) 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b) 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基岩面起伏特征等);c) 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d) 发展趋势预测;e) 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7.2.6 地面沉降调查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由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地面下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a) 第四纪

24、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的分布;b) 河网水位(平均、最高水位等)与地面的高差,历史洪涝灾害情况,调查井台抬升、桥梁净空减小、水渠倒流、地面积涝等地面沉降迹象;c) 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等;d) 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7.2.7 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主要调查建设场地

25、范围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调查的内容包括:a) 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b) 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c) 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d) 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的斜坡:a) 各种类型的崩滑体;b) 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c) 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

26、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d) 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或边坡附近建筑物有斜坡变形造成的裂缝;e) 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f) 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g) 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h) 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i) 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7.2.8 特殊类岩土调查7.2.8.1 膨胀土重点调查下列内容:a) 调查膨胀土地段的地形和地貌形态、自然坡高、植被情况和气象情况;b) 调查膨胀土的成因

27、、年代、岩性、结构、构造、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及与下伏岩土层的接触关系,了解土体干缩后的裂隙形态、密度、深度及土体特性与含水量的关系;c) 通过取样测试查明膨胀土的矿物、化学成份及其物理力学性质;d) 调查因膨胀土造成的滑坡、开裂等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膨胀土稳定边坡坡高、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变形损坏情况;e) 调查地表水汇流、排泄情况,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律;f) 当地防治膨胀土的经验。7.2.8.2 软土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应着重调查下列内容:a) 通过收集评估区附近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了解软土层厚度及其变化、埋藏条件、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等;b) 调查地表

28、硬壳层的分布及厚度,软土层之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c) 查阅新旧地形图结合现状微地貌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暗埋的塘、浜、沟、坑等;d) 调查地区性工程经验,包括大面积回填、堆载、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发的软土变形灾害及其防治经验和教训。7.2.8.3 砂土通过收集评估区附近工程地质钻孔等资料,重点调查下列内容:a) 调查砂土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度变化等;b) 调查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级配、渗透性能和砂土液化等级;c) 调查砂土层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水位,上覆隔水层性状、厚度和分布情况,地下水补排关系等;d) 调查地区性工程经验,包括基坑开挖、工程降水以及地下工程施工等引

29、发的渗透变形灾害及其防治经验和教训。7.2.9 其他灾种根据现场实际,可增加调查灾种,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进行。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7.3.l 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7.3.1.1 分析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岩土体物性:岩土体类型、组份、结构、工程地质特征;b)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c)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d)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e)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

30、f)地表植被:种类、覆盖率、退化状况等;g)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h)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7.3.l.2 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7.3.1.3 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的和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主导因素的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易发区段,为确定评估重点区段提供依据。7.3.2 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评述。7.3.3 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的作用。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形成的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环境因素的作用为前提或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激发因素是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的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测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7.3.4 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问题,一般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