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3.63KB ,
资源ID:37545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54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力文献综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力文献综述.docx

1、传播力文献综述“传播力”文献综述目录一、数据归纳 - 1 -(一)按照期刊分布归纳整理 - 1 -(二)按照时间分布归纳整理 - 2 -(三)相关著述 - 2 -(四)硕士论文 - 3 -(五)博士论文 - 3 -二、“传播力”的概述 - 3 -(一)“传播力”的缘起 - 3 -(二)“传播力”的定义 - 4 -三、传播力的不同理论延伸 - 6 -(一)国际传播力 - 6 -(二)对外传播力 - 9 -(三)文化传播力 - 11 -四、有关“传播力”的业务研究综述 - 12 -(一)报纸及报业集团的传播力 - 12 -(二)网络传播力 - 13 -(三)电视传播力 - 14 -(四)广播传播力

2、 - 15 -(五)微博传播力 - 15 -(六)政治传播力 - 16 -(七)自媒体传播力 - 16 -(八)组织传播力 - 17 -(九)角色传播力 - 17 -(十)政府传播力 - 18 -五、传播力与传播影响力 - 18 -六、总结 - 19 -一、数据归纳(一)按照期刊分布归纳整理在知网数据库搜索发现,以“传播力”为主题词,学科类别“新闻与传媒”,按相关度排列,共715条,为方便文献的整理,同时也为了使文献的研究比较有权威性,我们选取的是新闻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110篇。刊物名称数量现代传播4中国广播电视学刊4新闻与写作1新闻爱好者8当代传播3新闻界1新闻知识11中国记者

3、14新闻战线13东南传播8国际新闻界1新闻实践5新闻记者4新闻前哨5其他28其中,其他刊物包括:传媒、今传媒、对外传播、中国广播、新闻传播、青年记者、青年作家、现代视听、中国出版、声屏世界、中国地市报人等新闻传播学相关的学术期刊。如图所示,在中国记者、新闻知识、新闻战线上发表的论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些均为是新闻学的权威期刊。(二)按照时间分布归纳整理:年份数量2006220076200813200919201032201138如图所示,有关“传播力”的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到2010年和2011年,数量上有了显著的突破,可见媒体的“传播力”得到了学界的关注,有关的文献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

4、三)相关著述1、郭明全:传播力,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内容概述:当今中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无疑是整个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由此,媒体的聚光灯就会更多地照向企业,就会把视角伸向企业的各个角落,同时,由于媒体自身的商业属性,媒体与企业的依存度加大。这对企业而言,是喜是悲?是利是弊?企业该如何2、黄家雄:新闻评论传播力研究,武汉市: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概述:本书包括“关注力:受众满足的欲望实现”、“信息力:受众认知心理的颤动”、“论辨力:思想交锋中的机智表达”、“逻辑力:信息组合的心灵直达”、“品味力:信息传播的心理直击”、“增值力:内容为王的

5、反叛”、“启蒙力:新思想文化建构的担当”、“示范力:打造传播力的案例分析”等内容。3、张祖健:品牌传播力 品牌信息化的报纸传播,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月版。内容概述:本书研究品牌信息在中国(大陆)报业的基本传播格式。包括品牌信息中的品牌新闻,各类报种报道品牌新闻的传播态度,中国品牌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报业在中国品牌信息化中的地位与贡献。(四)硕士论文1、王莹:城市形象传播力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文章对城市形象传播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构建城市形象传播力的意义。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城市形象传播力的策划,分析了武汉城市的形象现状、传播资源,以

6、及武汉城市形象传播力的构建。2、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查,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6月。文章阐述了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存在现状,分析了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文章指出意见领袖是影响受众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3、汪晓东:主导权话语权传播力人民日报第四次扩版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4月。文章从主导权、话语权、传播力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人民日报扩版的深层原因,研究了扩版的成效及不足。人民日报的扩版对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课题:对外要求提高国际传播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对内要求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

7、(五)博士论文1、吴立斌: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7月。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媒体的国际竞争力,即媒体国际传播力和媒体国际影响力。作者分析了两大路径从根本上提上中国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是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强化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二是实施国际传播新战略,打造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二、“传播力”的概述(一)“传播力”的缘起1、“传播力”这一概念是复旦大学朱春阳教授提出的。在他的定义中,传播力被定义为传媒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而作为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某个社会事件或者广告宣传通过媒体的共享被更多人所知

8、晓并接受的能力,我们将这种通过媒体传播而获得受众认知的能力定义为广义的传播力。而其中受众人数的多寡、知晓的程度、接受的层次则可以成为衡量一家媒体传播力的指标,即通过以上属性来标的传播力的强弱。孟国凤、乌桂生:论地方广播媒体传播力的实现与拓展,中国广播2009年第7期。2、江苏的郭明全先生写了一本传播力的书,反响热烈,于2006年经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如何利用媒体的新闻与广告巧妙传播企业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形象,进而达到开拓、扩大、最终占有市场的目的。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文献目录:1 孟国凤、乌桂生:论地方广播媒体传播力的实现与拓展,中国广播

9、2009年第7期。2 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二)“传播力”的定义:在“传播力”的定义中,朱春阳和刘建明教授的定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郭明教授对于“传播力”的定义,关注的是企业在媒体传播中的借势行为。同时,传播力还被引入广告学界,并被赋予新的定义。1、“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传媒作为专业化的社会信息传播工具,其价值自不用说,也在于能够为社会之价值共享贡献多少力量。在我的理解当中,传媒这种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谓

10、之传播力。朱春阳: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传媒。(时间?)2、在国外学者的著述中,对于传播力的解读视角很多,如曼纽尔卡斯特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关注“传播的效力”;又如戴尔海默斯从语言学和人际互动的角度将传播力表述为“传播能力”。从媒介研究出发,刘建明认为“影响效果是媒介传播力的主要表征”,他将媒体的传播力界定为“媒介的事例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包括媒介的规模、素质,传播的信息量、速度、覆盖率及影响效果”。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3、传播力是“格洛托夫斯基术语”。对于声音的传播力必须加以特别注意,使观众不仅完全听到演员的声音,而

11、且还要被它那立体声一样的声音所打动。演员的声音必须把观众包围起来,声音像是来自各个方向,剧场四壁必须同演员的声音进行对话。演员必须开拓他的嗓音运用法,以便发出观众既不能重复也不能模仿的声音和语调。好的声音传播力所必需的两个条件是:(1)传送声音的气柱必须用力使之流畅地发出,而且不要使它遇到障碍;(2)声音必须由生理上的共鸣器加以扩大,所有的生理共鸣器都是与正确的呼吸法密切相连的。如果演员只用胸部或腹部呼吸,他不能储存足够的空气,于是他必然要使他自己节省空气,逼进喉咙,因而使声音反常,终于引起声音失调。虽然通过总体呼吸法,他可以积聚足够量的空气,但至关重要的是:气柱不可遇到任何障碍。来源:表演辞

12、典资料时间:2005年06月第1版。4、传播力是指“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所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构成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准确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 郭明全:传播力企业传媒攻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什么是传播力?郭明全先生在传播力一书中所论述的“传播力”,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在媒体传播中的借势行为。在学界,中国传媒大学的袁方教授曾提出“品质也是传播力”的说法。在广告界,“传播力”更多的是指向与企业品牌推广的整合、营销和传播能力。人们对“传播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传播力”似乎还是一个尚未被赋予完整意义的新词。笔者认为,传播力是媒体执行力

13、、创新力、公信力、影响力所集合、迸发出来的一种传播能量。“四力”整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媒体传播力的大小与传播能量的高低。蓝步华:探寻提升专业频道媒体传播力之道,东南传播2007年第3期。6、传播力就是媒体传播( 获取、采集、加工、整理、制作、发布) 信息与发表思想观点及产生效果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媒体通过合理的传播渠道及巧妙的传播方式的组合, 将信息发布扩散, 产生预期传播效果的能力。它由传播的信息量( 强度) , 传播速度、深度、广度与精度, 有效阅读率( 目标受众率) 、有效覆盖率( 有效发行) 及影响效果等多项衡量指标体现出来。刘先根、屈金轶:论省会城市党报传播力的提升,新闻战线

14、2007年第9期。7、周志懿认为,所谓媒体传播力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信息速度和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传播效果。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媒体环境,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如果说公信力是媒体的品质。影响力是媒体的效能,传播力则是一种能力。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8、传播力其实是一种争夺注意力的传播技巧,是通过整合传媒资源而实现内容创新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也是一种“软实力”。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通过对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传播资源的整合优化等手段,努力将信息扩散并产生尽可

15、能好的传播效果,其中涉及到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等。从大众传播的最终结果来看,“传播力”就是“影响力”,或者说传播力决定了影响力。媒体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来聚集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从而实现自己的影响力。汪平:略论网络新闻的传播力,东南传播2010年第9期。文献目录:1 朱春阳: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传媒。2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3 郭明全:传播力企业传媒攻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 蓝步华:探寻提升专业频道媒体传播力之道,东南传播2007年第3期。5 刘先根、屈金轶:论省会城市党报传播力的提升,新闻战

16、线2007年第9期。6 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中国报业2006年第9期。7 汪平:略论网络新闻的传播力,东南传播2010年第9期。三、传播力的不同理论延伸近几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界,由“传播力”引申出了各种相关理论,如国际传播力、传播影响力、对外传播力等。另外,不同媒介对于传播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媒介融合态势下,媒体从业人员试图通过提升媒介传播力吸引受众的目光,提升竞争力。(一)国际传播力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作为新闻工作者,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提高国

17、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此做出切实努力。中国记者2009年第8期发表评论多方面认识、研究增强国际传播力评论指出:“打造一流媒体,切实提高传播能力”,自2008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此作出明确指示。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国际国内传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受众心理及特点和接受习惯,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技巧,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国际传播

18、力概念的提出及学界的定义:1、“传播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拓展,迅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与媒体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而针对架构于“传播力”这一概念之上的“国际传播力”,目前国内尚未有明确定义。有学者提出,国际传播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力量,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能力。刘耐霞、乔哲:从半岛电视台看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2、国际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五部分,即采编播能力、传输与覆盖能力、推广与营销能力、受众服务能力以及研发与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李宇:增强国际传播力背景下驻外记者的素养与选拔,中国记

19、者2011年11期,作者为央视海外传播中心制片人。3、国际传播力即国际传播能力,是一国新闻传播机构能够在境外进行有效信息传播,以产生良性传播效果并扩大自身国际影响的能力。蒋晓丽、彭楚涵:从全球性事件报道看我国电视财经新闻的国际传播力以央视与“世博会报道”为例,广州大学学报2011年6期。4、国际新闻被认为是“错位的新闻”,常常体现出更强的主观性和国家性特征,国际传播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话语能力。麦尚文: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转型与路径选择以南方报业海地地震报道实践为例,新闻记者2010年5期。文献目录:1 刘耐霞、乔哲:从半岛电视台看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8年第9期。2 李宇:增强国际传播力背景下驻外记者的素养与选拔,中国记者2011年11期,作者为央视海外传播中心制片人。3 蒋晓丽、彭楚涵:从全球性事件报道看我国电视财经新闻的国际传播力以央视与“世博会报道”为例,广州大学学报2011年6期。4 麦尚文: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角色转型与路径选择以南方报业海地地震报道实践为例,新闻记者2010年5期。国际传播力的建设:如何进行国际传播力建设,专家学者业界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也做过诸多探讨研究。涉及传播强度、深度、精度、速度、宽度、广度等方面的改进,也包括国际传播队伍建设、议题设置、对接话语体系等多方面探索。学界达成的共识是,传播力产生

21、注意力,造就影响力。着力打造传播力才能有好的注意力和影响力。2009 年,中央出台了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是中国媒体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关传播力建设的相关文献中以程曼丽的论文如何提高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亦此亦彼辩证眼光的培养为代表。1、国际传播力的主要载体是大众传媒。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包括“硬传播力”和“软传播力”两部分。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不足的体现:第一是广播电视新闻的自采率,首发率与落地率偏低;第二是中文传播:使用者众多但传播地域不广;第三是国际舆论的现实境遇:中国的国家形象被歪曲。提升中国广播电视传播力的视听

22、新媒体战略:第一是适应西方广播电视新媒体受众的需求;第二是以中国网络电视台、国际在线为龙头,打造中国广电的国际“硬传播力”;第三是利用话语IPTV,拓展我国广电的国际传播空间;第四是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为核心,开拓海外视听新媒体市场;第五是以英语传播为主,减少视听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文化折扣”;第六是新媒体内容生产: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郭小平、石寒: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战略,现代视听2010年第10期。2、在信息全球化与国际权力格局变迁的今天,中国媒体拥有与世界传媒巨头竞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关键在于,中国媒体首先要建立自信。所谓“天时”,是指当下西方强国实力相对衰落,新媒体冲击等因素

23、使得新闻其新闻创造力有所削弱,加之中国崛起所带来的“落差效应”,使中国媒体与欧美传统媒体巨头的报道能力差距大大缩小。所谓“地利”,是指中国迅速崛起的“明星效应”,使原来的地方新闻越来越具有重大的国际新闻价值,中国媒体具有本地报道的天然优势,进而拥有引导国际媒体报道的潜力。所谓“人和”,是指近些年来中国媒体人整体呈现出的积极进取与从业激情。有关国际传播力建设的三点思考:第一,在中国新闻尤其是国内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上,中国媒体的报道能力理应比外媒强。第二,在纯国际新闻的报道上,中国媒体也越来越展现出国际一流的实力基础。第三,不能否认,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竞争隐含着意识形态斗争。王文:自信:当前国际

24、传播力建设的关键,中国记者2011年6期。3、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此做出切实努力。“打造一流媒体,切实提高传播能力”,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此作出明确指示。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国际国内传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

25、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受众心理及特点和接受习惯,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技巧,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提高传播能力?专家学者业界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也做过诸多探讨研究。涉及传播强度、深度、精度、速度、宽度、广度等方面的改进,也包括国际传播队伍建设、议题设置、对接话语体系等多方面探索。一个共识是,传播力产生注意力,造就影响力。着力打造传播力才能有好的注意力和影响力。本刊评论员:多方面认识、研究增强国际传播力,中国记者2009年8期。4、首先,要了解国际传播的规律:舆论的形成有其规律性,国际舆论的形成同样如此。这个规律就是利益国家利益、大的利益集

26、团的利益。它决定着国际关系的状态,也决定着国际舆论的走向。其次,要了解大国关系的常态化特征:大国关系本身就是复杂的,中美关系则因利益的多重交织而更具复杂性。第三,要以我为主地设置议程,引导舆论:长期以来,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在国际议题设置方面,西方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一些媒体则不由自主地被西方国家的议程设置所引导, 处于被动境地。前述事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以我为主地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形成信息传 播上的优势,是中国媒体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有规律可循,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资借鉴,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国际舆论引导具体化为切实

27、可行的方案,全面提高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程曼丽:如何提高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亦此亦彼辩证眼光的培养,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5期。5、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中,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如果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做参照系,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还远远不够强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进一步提升还有巨大的空间。传播理念:实现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的转变传播语言:实现从英语为主到多语种并举的转变传媒手段:实现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转变传媒布局:实现从立足国内到内外并举的转变传播效果:实现从追求短期效果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的转变刘

28、玉静、甘险峰:如何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现代视听2010年第8期。6、军队媒体传播力实际上是指军队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生产传播信息产品,并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而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则指军队媒体进行跨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并产生尽量正面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是一国国家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等。顾海杰:提升我国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今传媒2010年第11期。7、根据受众反馈意见,不断改革创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一是不断加强外文频道建设和外文新闻信息发稿量,提高受众覆盖面;二是不断创新报道手段和方法,增强对受众的吸引

29、力;三是不断扩大信息采集网络,增强全球不同地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李代详:健全反馈机制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新华网反馈机制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对外传播2009年第12期。文献目录:1郭小平、石寒: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战略,现代视听2010年第10期。2王文:自信:当前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关键,中国记者2011年6期。3本刊评论员:多方面认识、研究增强国际传播力,中国记者2009年8期。4程曼丽:如何提高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亦此亦彼辩证眼光的培养,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5期。5刘玉静、甘险峰:如何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现代视听2010年第8期。6顾海杰:提升我国军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今传媒20

30、10年第11期。7李代详:健全反馈机制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新华网反馈机制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对外传播2009年第12期。(二)对外传播力有关对外传播力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多为区域媒体的对外报道的业务实践研究,几乎没有相关的理论研究。1、新华社对外部编辑吴齐认为“增强对外报道传播力,掌握国家形象塑造权”是我们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吴齐以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新闻报道增强对外传播力的几大途径:一是先声夺人: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中,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先声夺人”效果远远好于“事后澄清”。我们必须学会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态势中,提高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抢先占据新闻制高点,

31、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二是有的放矢:对外报道的读者对象,既不是国内的中国人,也不是海外的华人,而是以讲英语的外国读者为主。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等,都与我们很不一样。为此,我们需要掌握对外报道规律,善于运用跨文化传播技巧,实现中外不同话语体系的有效对接。三是寓理于事:要做好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我们还要做到寓理于事,亲和平实。要善于通过故事叙述,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善于通过细节描述,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善于通过背景交代,增加报道的解释性,使对外报道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吴齐:读者在心中增强中国新闻对外报道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对外传播2009年8月。区域媒体提升对外传播力的业务实践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