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16.03KB ,
资源ID:37518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518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郑之伟)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 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

2、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可以推断出D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A与题干所属材料无关,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题干中没有体现民族矛盾,而是体现的民族融合,故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中,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保证了国家的最高执政权力在宗族内的继承,是化国为家的典型表现,故选B。禅让制的标准是能力的高低,不能保证权力在家族内的继承,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

3、选拔人才的制度,均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D.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把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和以宗族为纽带的分封制结合起来,故C项正确;官僚体制和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是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的,故AB项排除;宗法制的作用就是协调和规

4、范宗族关系,从而有利于缓解贵族政治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宗法制对中国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比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就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等角度考察宗法制及其影响。4.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A. 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B. 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 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D. 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答案

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史学界重视家谱是因为家谱能够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以更好的研究历史,A、B、C也是家谱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故应选D。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家谱的应用5. 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认为,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据此可知,中国古代A. 农村不受中央控制B. 农村管理注重血缘关系C.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D. 农民有较大的自主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

6、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AC;D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及其影响6. 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 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 规范社会秩序C. 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 维系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辨血缘亲疏关系和区分尊卑

7、等级关系只是“礼”的核心作用的一部分,故AC两项错误;通过“礼”来规范社会秩序,最终达到维系统治秩序的目的,D项更能体现“礼”的核心作用,故B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7. 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 御史大夫B. 刑部尚书C. 平章政事D. 军机大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可知该官员具有监察百官肃清朝政的职能,符合这一身份的是A项,B项

8、是负责刑法的,C项是负责行政,D项是清朝时期军机处大臣,负责皇令的上传下达,排除。考点:古代中国政治秦朝时期政治制度御史大夫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A. 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 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D.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故A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贵族世袭的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的开始,符合题干意旨,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故D项错误

9、。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郡县制9. 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A. 细密严苛B. 注重规范C. 强调等级D. 轻罪重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至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律强调的是等级。故答案选C项。其它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10. 柳

10、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 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 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 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从不同角度理解评价,故C正确。柳宗元肯定郡县

11、制的合理性,故A排除。黄宗羲和柳宗元的思想从不同角度理解评价,故B排除。两者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说后者正确,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12、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中国的行政区划产生了及其深远及深刻的影响。11.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 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 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既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度,又实行分封制,所以A项错误。分封制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所以BD两项错误。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

13、郡国并行12.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 加强政府办事能力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D.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分割相权的政治特点。AD项不是分割相权的根本目的,排除;减少皇帝决策失误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而题干表述的是在三省之外任命其他官员为相的目的,选项与题干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是为了分割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14、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职能相互分工和制衡,分工明确,效率高,确保了皇权的独尊。这一制度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皇权加强有效分割相权的中央制度,也是古代中国的制度值得今天我们借鉴或思考的措施之一,使得中央机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所以考生要多关注这一知识点。13. 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A. 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 皇帝权力有所削弱C.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

15、D. 行政效率出现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故C项正确。宋代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皇帝的决策权受到了相权的制衡,但皇帝权力有所削弱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皇帝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不一定导致行政效率出现下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决策方式14.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

16、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 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B.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C. 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答案】A 15.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两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A. 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C. 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17、D.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后期,故A项错误;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始于秦朝,汉至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体现的是郡县制,故B项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郡县设置越来越多,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央对地方行政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削弱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

18、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6.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进士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出身于平民或贫寒家庭,因此D是错误的;AC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官吏在任官前的出身,因此反映了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

19、政的机会。故B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研究科举制17.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 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 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 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 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答案】C【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的内在含义。君主专制的刚性即皇权专制至上,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实为选官的手段,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入专制集权制度体系之内。 结合所学科举制通过考

20、试选拔人才做官,在维护君主专制的同时保证了官员的流动性。故选C项。A项不是选官手段体现;B项与选官无关;D项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不符合。【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性和柔性的相结合。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本身就存在着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18.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称:“人尝谓辅臣(内

21、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 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 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 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 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可知内阁大臣并没有实权,决策权属于皇帝,AD表述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始终没有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

22、枢,始终不是法定机构,始终不能统领六部,排除B。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19.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告官,这是有利于规范、约束官员的行为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监察体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地

23、方割据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0. 马克思曾形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实判断,下列哪个用词与马克思的形容不一致A. 封闭B. 腐朽C. 无知D. 安全【答案】D21.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29.936.9575.78二等白洋布匹32.536.9578.64本色洋布匹2

24、0.745.5673.19斜纹布匹14.925.5662.73A.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B.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D.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1843年以前的税率均较高,而1843年以后的税率均较低,这是因为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有中英两国协定关税的要求,故A项正确;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税率降低后,大量西方商品输入中国后所产生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其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

25、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22.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

26、代化的趋势,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A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故B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外交近代化23. 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清政府A. 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 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C. 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 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外交的发展变化

27、。分析选项,A与题意不符,普鲁士的行为并未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B与题意不符,清政府的行为并不是解决普鲁士与丹麦的矛盾,而是普鲁士的行为侵犯中国的利益; C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成功地利用国际法维护了本国利益。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满清政府的外交认识24.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它没有争取到儒士和反满秘密会社的支持,因而不可能完成传统式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另一方面,它的宗教太浅薄,它的社会和经济主张太不充分,不足以取代儒家思想。”“它”指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宗教太浅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用宗

28、教来号召群众的,即拜上帝教,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25.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 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D. 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

29、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华北捷报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26.

30、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A. 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B.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C. 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D. 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加强对战争信息的控制”,这与君主专制制度密切相关。A项体现不了题干“实质”要求;B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系列应对【易错警示】本题由于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不够透彻,同时对题干“实质上”要求不太明确,容易误选成D项或者B项。因此,平时在备考进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要比较理性的看待历史事物,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27.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