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72KB ,
资源ID:37473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473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评估试题28.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评估试题28.docx

1、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评估试题28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长春模拟)列宁说:“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选A。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

2、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苏俄进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B是斯大林时期,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答案选A。2.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选A。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

3、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正确。3.(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苏俄实行的粮食税,就是国家用税收的方式向农民索取粮食。但是用这种方式取得的粮食,连勉强维持军队和工业企业都不够。为了解决不足部分,列宁的做法是()A.增加了粮食税税额B.借助了商品交换手段C.大力推动农业集体化D.恢复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选B。实行粮食税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缓解矛盾,若是增加税额,则会增加农民负担,重新激化矛盾,故A错误;恢复商品贸易也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解决粮食增收不足的问题,故B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苏联时期,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并没有恢复余粮收集制,

4、故D错误。【加固训练】“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将“奇谈”变为“事实”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中国改革开放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选C。材料中“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此可知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A工业国有化,不允许私人经营,所以不符合题意;B和C相比,时间不是最早;D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4.(2016昆明模拟)列宁说:“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

5、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材料中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战争的需要 B.恢复发展经济C.巩固工农联盟 D.实现工业化【解析】选B。“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可知是指推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内战对经济的巨大创伤,故B正确。【拓展延伸】新经济政策的“新”(1)所有制: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5)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5.

6、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选B。列宁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无产阶级能够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转而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故B正确。6.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

7、完成了苏联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两手空空地完成了苏联工业的腾飞”,表明了当时苏联缺少发展工业的资金,联系斯大林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可知当时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即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发展工业化,因此C符合题意。7.1925年秋,联共(布)十四大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

8、(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和那些应该提高到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B.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D.宣布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解析】选C。材料中描述了这一时期仍部分地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说明有继承新经济政策的成分。D是在1927年提出的。8.(2016遵义模拟)美国作家威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威尔斯态度变

9、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选C。结合材料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分析威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1934年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呈现出一片萧条,与之相对比,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C正确。9.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煤64343钢55432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

10、了全面工业化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解析】选C。表格中各项指标的排名一直在进步,但这不足以说明工业化很全面,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故A错;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B错;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故C正确;图表中未出现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无从得出经济结构失衡的结论,故D错。10.1952年,苏共(布)十九大指出:“某些领导采取不正确的路线,在集体农庄内培植独立的小组,取消了生产队,这种做法实际上反对谷物耕种的机械化,

11、结果引起了集体农庄的削弱。”这表明当时苏联()A.系统纠正集体农庄的弊端B.农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C.工业化推动农业高速发展D.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解析】选D。从材料“在集体农庄内培植独立的小组结果引起了集体农庄的削弱”可知,当时苏联对集体农庄进行集中生产和管理,不允许独立生产,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正确。【拓展延伸】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

12、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11.(2016张掖模拟)1962年叶利别尔曼发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D.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C符合题意。12.(2016玉溪模拟)1973年3

1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使苏联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C.使现代企业制度在苏联得以建立D.揭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解析】选B。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合并企业”“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使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从时间上分析,1973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排除A;在勃列日涅夫之前,赫鲁晓夫已经进行了工业

14、改革,排除D,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

15、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16分)(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18分)【解析】第(1)题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

16、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16分)(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

17、,供求关系失衡。(12分)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6分)14.(2016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

18、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8分)【解析】两个主要信息的提炼:从材料一表格1953年至1956年、1957年至1960年两个时间段粮食总产量的数字变化总结回答;从材料二表格1953年至1958年、1959年至1961年两个时间

19、段粮食总产量的数字变化总结回答。对提炼的信息的说明: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等说明回答;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赫鲁晓夫改革前期和后期的措施说明回答。答案: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3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6分)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3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6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