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5.77KB ,
资源ID:37338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33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周周清.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三第一单元周周清.docx

1、必修三第一单元周周清临清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周周清一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天人感应”2.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C.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B.“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C.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 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从”C.依靠

3、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5.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体现出老子A.认同社会发展进步 B.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C.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D.“无为而治”的理想政治主张6.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法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4、7.“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其利。”这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超到了奠基的作用9.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 B.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C.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 D.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10.

5、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A.天人感应 B.君权神授 C.伦理纲常 D.君主专制11.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1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3.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

6、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东晋孙绰喻道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唐代高僧慧能疑间品第三A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C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14.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

7、举它。这反映了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人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15.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致知 C倡导知先行后 D主张人性本恶16.晚明思想家李贽认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因此他提出了“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这表明李贽在思想上A.超越了传统儒学范畴 B.反对历史保守主义C.局限于传统义理之争 D.

8、践行工商皆本思想17.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 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18.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 D.以天下为己任19.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

9、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2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21.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

10、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2.“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朱熹提出 “存天

11、理,灭人欲”A. B. C. D.23.“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2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大一统”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

12、. 宋朝时,新儒学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25.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26.(28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

13、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4分)分别列举一个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思想和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4分)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

14、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4分)并指出儒家学说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措施?(4分)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3)宋明理学家是如何发展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宋明理学“影

15、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 、材料四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5)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2分)临清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周周清一试卷答案1.A结合题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的是以德治国。故选A。B强调仁爱,排除;C强调恢复奴隶制统治秩序,排除;D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认为人事与上天是相关的,排除。2.

16、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含义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故B项符合材料信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含义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3.B依据材料“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

17、于轻重也”“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等可知,“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B正确;先秦时期处在百家争鸣状态,没有明确的治国思想,排除A;C说法片面,故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准确解读,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知识分析解答。4.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孔子主张的“仁”,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本题选A。5.C

18、材料体现了老子消极避世的心态,这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反映,故C项正确;消极避世不是社会发展进步,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D项错误。6.A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故答案为A项。儒家学派主张仁、礼,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CD项。7.C根据题干“当兼相爱,交其利”可知反映的是墨家创始人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故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的是“无为

19、而治”,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孟子、荀子是儒家学派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分别主张“民贵君轻”、“礼法并施”,与题意无关,故BD项错误。8.D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这些学派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D。9.C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合道家思想对于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故C正确;新儒学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取代儒家思想,故A错误;董仲舒是神话君权思想,故B错误;D是理学思想体系。10.B“唯天

20、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指的是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伦理纲常指的是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故D项错误。11.D根据材料可知,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思想主张,春秋繁露是儒学家董仲舒的作品,A项错误。“天人合一”强调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君权神授”旨在强调君主的权威,与材料中的“妖孽”不相符,C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中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相吻合,D项正确。1

21、2.A试题分析: 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凭借儒家经典可以做到三公这样的高位,可以封侯,这使得儒家学说成为民间学习的主要对象,儒学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13.由“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可见在阐发佛教的社会功用,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佛教的政治地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地位问题,排除B;材料无关儒佛道三教合一,排除D。C14.B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崇尚孝顺和忠心,材料中“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体现出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

22、影响,故A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清时期思想主张,故C错误;D中普遍认同说法绝对。15.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即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强调格物致知是朱熹的理学而非王阳明的心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知行合一而非知先行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而非王阳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6.B17.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在强调“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非皇帝一个人,这是典型的反对专制皇权,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黄宗羲反对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个人利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没有人

23、人平等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法治社会也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非黄宗羲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D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反映了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公平法治的主张,故C错误。故选D。19.D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等级,故A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B选项错误;融合佛道思想为宋明理学,并非明清反传统思想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

24、通经致用,曾国藩等人建立近代工业,摒弃空谈,是经世致用的体现,符合时代要求,故D选项任确。20.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指的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这些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即“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故C项正确;“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说明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虽然对传统思想和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还没有达到倡导“自由”“平等”思想的地步,故D项错误。21.A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微弱。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微小。A正

25、确;B、C 和D从思想、个人和政治角度阐释,不是根源。22.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阴阳家、法家等理念改造成外儒内法的新儒学,宋朝时期在儒学基础上加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理学,这是历史上对儒学的改造,正确的选项是,属于早期儒学的思想,没有经过改造,排除即可。23.A儒家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题文中体现的是儒家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A的意思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做的。正好与题文意思相符,所以A正确。B的意思

26、是: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样可以评断明白义(适宜)与不义形成的区别吗?体现的是儒家有关义的内容,但与题文关注民生无关;C是法家思想,体现了法家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改革的理念;D是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24.D25.D黄宗羲的思想。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核心词语主要是“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中“君为轻”的局面。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

27、确立和加强。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维护封建秩序,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其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出现了黄宗羲等人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因此儒学主张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加强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26.(1)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 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4分,任答2点4分) 主张: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以民为本

28、:孔子以德治国;或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等(2分) (2)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4分,任答2点4分) 措施: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大兴;汉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4分,任答2点4分) (3)发展: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 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 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4分,任答2点4分) (4)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强调唯物主义哲学观;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4分,任答2点4分)(5)原因: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造儒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任一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