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16.90KB ,
资源ID:37288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88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体古生物结课作业剖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体古生物结课作业剖析.docx

1、微体古生物结课作业剖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微体古生物读书报告 班级:012122 姓名:韩晨 学号:20121002351介形虫 长圆达尔文介 Darwinula oblonga 1)分类位置: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甲壳纲 Grustacea Brongniart & Desmarest,1882 介形虫亚纲 Ostracoda Latreile,1806速足目 Podocopida Mller,1894 速足亚目 Podocopa Sars,1865 达尔文介科 Darwinulidae Brady & Norman,1889 达尔文介属 Darwinula Brady & R

2、obertson,1885 模式种 Polycheles stevensoni Brady & Robertson,1885 长圆达尔文介 Darwinula oblonga Schneider2)特征描述: 壳体大,呈长不正椭圆形。背缘呈均匀的弓形弯曲。腹缘近直,在前1/3处微内凹。前端低于后端,呈窄圆形弯曲。后端呈宽圆形弯曲。右瓣大于左瓣,沿壳的周边叠覆于后者,以腹缘为最明显。壳的最大高度及最大厚度均在壳的后1/3处。壳的最大长度线经过壳的中心点稍偏腹方。3)产地分布: 长圆达尔文介产于陕西韩城薛峰川四亩埝、下三叠统和尚沟组;铜川纸坊镇、耀县石川河八十亩滩、梨园河、中三叠统二马营组;铜川、

3、中三叠统铜川组上段。在国外,曾先后发现于原苏联厄姆巴区下三叠统巴斯孔恰克组;魏特卢加河盆地,巴斯孔恰克组;普里皮亚特河湾,巴斯孔恰克组;顿巴斯西北部下三叠统魏特卢日组。4)生态意义: 介形虫很可能起源于海洋环境,现代的大多数属种仍然栖息于远洋及海洋的底栖领域。介形虫的生活领域很广,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水和各种类型的大陆水体中,都有介形虫栖居,甚至在非洲某地的森林土壤中也找到介形虫。每种生物需要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的配合下才能生存。不同类型的介形虫,在水体中只能栖息在一定的环境、地点,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中,介形虫的属种组合类型截然不同。速足介目生活于多种水体中,包括了所有淡水水体和部分海洋

4、水体。在海洋中,从滨海浅水到三、四千米深的海水中都有介形虫的分布。浅海区是介形虫繁殖的主要地区,在滨海区的介形虫以底栖生活为主。淡水介形虫始源于石炭纪,陆相淡水介形虫均属于速足介目,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泉水、地下水以及随季节变化的半干涸的水域中都有生存。如速足介目的Candona、Darwinula、Cypridopsis等属的某些种生活于湖泊中。 介形虫的繁殖、发育、数量、分布以及其生活方式等与其生活环境是统一的,水体中的含盐量、含氧量、酸碱度、阳光、温度、水深、底质及食物组成等环境因素,都与介形虫发生密切的联系。 1. 介形虫与食物的关系:有机质丰富的地方,为介形虫提供了大量食物和

5、营养物质,介形虫大量繁殖。湖泊、海近岸处植物茂盛,微生物发育,以及淤泥质丰富的污水沟、池塘、稻田等处,都是利于介形虫生存、繁殖的环境,清澈的河流、水溪中,介形虫就很少。 2. 介形虫与盐度的关系:海相介形虫大多不能适应低于10的盐度,淡水介形虫也很难适应超过3的咸水环境。 3. 介形虫与温度、阳光和深度的关系:介形虫属变温动物,体温的变化取决于水温,因此水温的变化影响介形虫的分布。而温度、阳光、底质等因素的变化与深度密切相关,随着深度的增加光线透射减弱,植被减少。 4. 介形虫与水的酸碱度关系:大多数介形虫不能经受较高的酸性,因此pH值小于7的酸性水不利于介形虫的繁殖和发育,pH大于7的弱碱性

6、环境适宜介形虫生长、繁殖。 5. 介形虫与底质的关系:底质的性质对介形虫群落的成分有显著影响。粗粒沉积物如纯净的砂或鲕粒只能供养小型的介形虫种群,含泥沙层及泥质沉积物种常有多种多样的介形虫种群。通过有关现代介形虫的形态、构造、生长发育及生态学上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的了解可帮助我们在进行介形虫化石研究中,特别是对中、新生代介形虫的比较分类学和介壳形态的研究能有所借鉴,从而有助于对古环境的恢复(包括沉积条件、古地理、古气候、埋葬条件等)。进行古生态分析可以通过现实主义的对比方法,与现存种的生活方式对比;介形虫壳体的形态功能特征及其时、空的变化研究;种的居群结构,如繁殖方式、两性比率、分布形式等和介形虫

7、群落的结构,包括多样性、优势度,时、空分布形式的研究;共生化石群分析以及通过对化石围岩的分析研究等方面。 Darwinula oblonga Schneider是广温性的冬眠微体生物,生活在陆地淡水-微咸水环境中,能在间歇性水域中生存,因而它能借助一切条件迁至异地,而广布于同一时期相似环境的水域中,并得以迅速生殖和发展,因此对于划分和对比陆相地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素描照片: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地层介形类化石-Darwinula oblonga Schneider 5a、5b-右、背视;5c、5d-左、背视;5e、5f-左、背视 53 6)参考文献: 1. 苏德英,李友桂等:1980, 介形

8、虫化石。陕甘宁盆地中生代地层古生物,48页。2. 庞其清,金小赤:2002,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锅底坑组的介形虫及陆相二叠系-三 叠系界线.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第28辑。3. 徐茂钰:1979,河南永城地区石千峰组中下部的介形类化石.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 第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选集。4. 郝诒纯,茅绍智:1993,微体古生物学教程2版.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5. 童金南,殷鸿福:2007,古生物学. 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放射虫原光滑阿尔拜虫 Albaillella protolevis 1)分类位置: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辐足纲 Actinopoda Calkins 放射虫亚纲 R

9、adiolaria Mller,1858阿尔拜虫亚目 Albaillellaria Deflandre,1953 阿尔拜虫科 Albaillellidae Cheng,1986 阿尔拜虫属 Albaillella Deflandre,1952 模式种 AlbaillellaparadoxDeflandre,1952 原光滑阿尔拜虫Albaillella protolevis Kuwahara2) 特征描述: 阿尔拜虫壳体两侧对称,有一个三角形的骨架支撑。壳壁一般为板状,少数格子状。壳体形状有的为封闭的三角架,有的在三角形架外被以板状的外壳,有的外壳又分为顶锥,假胸,假腹等三部分,有的外壳为格子

10、状,侧面具有发达的翼。原光滑阿尔拜虫锥形壳光滑,未分节,膨大,在壳高1/4-1/3处发育一个中空腹翼,翼平直或微向下弯曲。壳的上部向腹边弯曲。背杆粗壮,腹杆细弱。3)产地分布: Albaillella protolevis放射虫组合带见于广西小董三泡岭板城组上部硅质岩中,伴生放射虫有Nazarovella inflata,Albaillella yamakita,Triplanospongos musashiensis等。这个带在我国广西南丹龙王坡和云南西部澜沧老厂晚二叠世晚期长兴期早期硅质岩中也有发现。此带还见于日本西南地区,美国西海岸,菲律宾,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已成为晚二叠世长兴期早期一个

11、标准放射虫化石带。4)生态意义: 放射虫全部海生,多为窄盐性远洋漂浮生物,广布于世界各海洋。自海面至水深4000m处均有发现,某些海域在水深8000m处也可有放射虫生存。现代由于在水深4000m以下的海底处于碳酸盐溶解补偿面以下,浮游有孔虫、异足类等钙质壳溶解殆尽,因而仅有放射虫硅质壳堆积海底,构成放射虫软泥,成为很好的深海沉积标志。据统计,放射虫软泥覆盖现代海底面积达3.4。放射虫的地理分布广泛,多为喜暖性生物,大部分分布于低纬度的温暖海域,由赤道向两极迅速减少,仅少部分生存于高纬度的极区海域。放射虫在海洋中的分布,受海洋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深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温

12、度对放射虫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放射虫分布在温暖海域,赤道地区的种类丰富多样,向两极逐渐减少,和有孔虫一样,某些冷水种在近极水域生活于近水面,而在赤道附近则在较大的深度出现。在现代海洋中已经划分出极区带、近极带、亚热带和热带的表层组合,大致各以洋流定界。一般来说,受暖流影响地带的放射虫种类多而壳壁薄、孔小,构造纤细,放射刺长,侧棘发育;而受寒流影响地带的放射虫则壳壁厚,构造致密,放射刺短而粗。在近水层表面的个体较小,在深海水域中的个体较大。放射虫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可以从表层至水深5000m的海域,大多数生活于水体上层几百米之内,向下丰度迅速降低。放射虫类还有广深性和窄深性之分,一些窄深性属

13、种严格栖息于某一深度的水层中。每一个深度组合,大约相当于不连续的、具有某种物理-化学特征的水体。放射虫对生存环境的盐度范围有严格的选择,在正常盐度的广海中种类丰富多样,而向受淡水影响的环境靠近则种类和数量都迅速减少。Albaillella protolevis Kuwahara 为海生漂浮动物,水深大于500m的深海区,阿尔拜虫科(Albaillellidae)占优势,多产在黑色硅质岩中,代表深水低能环境。 5)素描照片: 广西小董三泡岭铁路边剖面Albaillella protolevis Kuwahara镜下照片 33-35、37. 250 36. 1806)参考文献: 1. 王玉净,罗辉

14、,杨群:2012,广西东南部钦防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合肥: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 郝诒纯,茅绍智:1993,微体古生物学教程2版.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3. 童金南,殷鸿福:2007,古生物学. 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吴俊,冯庆来:2008,广西晚长兴期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及其与牙形石带的对比.中 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第38卷 第12期。5. 王玉净,杨群:2007,中国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带及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微体 古生物学报 24 (4) :337 - 345。6. 王玉净,尚庆华:2001,贵州紫云晒瓦群中放射虫Neoalbaillella动物群的发现. 微体

15、古生物学报 18 (2) : 111- 121。牙形石长兴新舟牙形石Neogondolella Changxingensis 1)分类位置: 牙形石动物门Conodonta Eichenberg,1930牙形石纲Conodonta Eichenberg,1930 牙形石目Conodontophorida Eichenberg,1930 舟牙形石科GondolellaceaLindstrom,1970 新舟刺属Neogondolella BenderetStoppel,1965 模式种Gondolella membergensis Tatge,1965长兴新舟牙形石Neogondolella C

16、hangxingensis WangetWang,19812)特征描述: 齿台形片状梳形分子占据Pa位置,分枝形分子为S和M位置。齿台形Pa分子,齿体呈舌形或舟形,齿台位于齿轴的两侧,自由齿片有或无。主齿位于末端或近后端,口面具隆脊,反口面隆脊和基坑显著,具齿槽。齿台较宽,轮廓近水滴形,近对称,中后部1/3至1/4处最宽,前部1/3处收缩较明显,但无明显拐点.齿脊中部由瘤齿构成,主齿一般较大,略伸出齿台外有时伴有附齿。老年分子齿脊下部大部融合,上部偶尔融合为光滑齿脊,齿脊不偏斜。齿台边缘时卷曲上拱,口面具网格状纹饰。后缘宽圆,与青年个体相比,齿台显得较宽。3)产地分布: 浙江长兴煤山A剖面第2

17、4a-28层,四川广元朝天剖面大隆组顶部,广西东攀剖面大隆组上部等地区有分布。 4)生态意义: 一般认为牙形石动物生活在海域中,大多数属种是世界广布的种,是一种浮游或自游的海生肉食动物,研究资料还显示,牙形石的形态或表面微形态的变化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牙形石从前寒武纪晚期出现至三叠纪末期绝灭,在地质历程中经历着各种演替,寒武纪的牙形石构造原始,种类单调,演化较慢,主要是一些原始的鞘壁薄、基腔大而深类型。晚寒武世牙形石鞘壁增厚,基腔变小。奥陶纪是牙形石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早期以锥形分子牙形石为主,至中-晚期分枝形分子和齿片形分子占主要。志留纪牙形石在属种类别上都显得十分单调。泥盆纪是牙形石的又一个

18、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齿台形分子占优势。石炭纪牙形石与泥盆纪有很大区别,出现了一些新的梳形分子,锥形分子以趋于绝灭。二叠纪牙形石属种比较单调,主要为分枝形和梳形分子牙形石。三叠纪牙形石属种和数量又一次回升,比二叠纪增多,但三叠纪牙形石以分枝形分子占优势,属性分子减少,而且牙形石的个体比起晚古生代的牙形石要小得多。总的看来,不同时期牙形石的组合面貌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作为良好的标准化石。 对于Neogondolella的生态,目前众多学者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出现在较深水的浅海,可延伸至陆棚浅海甚至盆地环境的深水底栖游泳型牙形石。食性主要是食肉或食腐的;Neogondolella

19、对水体的浑浊度非常敏感,不适应在浑浊的水体中生存。5)素描照片: 长兴新舟牙形石镜下照片6)参考文献: 1. 王成源:1993, 下扬子地区牙形刺.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郝诒纯,茅绍智:1993,微体古生物学教程2版.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 童金南,殷鸿福:2007,古生物学. 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江海水:2008,华南二叠_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演化研究. 博士论文。 5. 张克信,赖旭龙等:2009,全球界线层型华南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序列研究 进展. 古生物学报 48(3):474-486。 6. 王志浩,钟端:1990,滇东、黔西和桂北不同相区的三叠纪牙形刺生物

20、地层. 地层 学杂志 第14卷 第1期。 7. 张克信:1988,苏浙皖地区晚二要世长兴期牙形石古生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第 13卷 第5期。有孔虫 美丽科兰尼虫Colaniella pulchra Wang,19661)分类位置: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肉足虫纲 Sarcodina 有孔虫目 ForaminiferidaEichwald ,1830 内卷虫亚目 Endothyrina Brady ,1884 科兰尼虫超科 Colaniellacea Fursenko ,1959 科兰尼虫科 Colaniellidae Fursenko ,1959 科兰尼虫属 Colaniella

21、Likharev ,1939 模式种 Colaniella parva Colani 美丽科兰尼虫Colaniella pulchra Wang,19662)特征描述: Colaniella属是一类壳体构造相当复杂的有孔虫。其外形呈橄榄状或陀螺状, 壳体由一列紧密重叠的覆碗状壳室组成。壳室宽而低, 后一壳室包裹前一壳室的大部分。隔壁弯弧状, 厚度明显大于壳壁的厚度, 向顶部逐渐加厚。Colaniella属具有与壳壁垂直生长的一至三级撑壁; 一级撑壁厚, 绝大多数都达到壳体的轴部;与一级撑壁相间生长的二级和三级撑壁短而窄, 且仅出现在壳体的中段和分布在壳体的边缘区。Colaniella属的壳壁为

22、钙质、双层构造;内层薄, 暗色致密状, 隐粒结构。外层稍厚, 透明状, 玻纤结构。壳表具纵棱脊纹饰, 为撑壁在壳表面上的反映。 美丽科兰尼虫Colaniella pulchra壳近陀螺状,始段较尖,末段圆钝。壳的最宽处在距口端1/3处。壳长1.0 -1.2毫米,个别的可达1.6 毫米, 最大值径0.5 -0.63毫米,轴率22.4。正型标本长1.10毫米,宽0.54 毫米。具有14-19个房, 房宽而矮, 值径增长至最后二房,即转变而缩减,最大房高0.04毫米。后继房与前一房重叠的部分较小。隔壁厚,玻璃状;侧部倾角40度;在近壳缘处与壳壁融合为一;顶部厚度最大,最大隔壁顶部厚0.06毫米,宽0

23、.1 97毫米。一级撑壁长而厚,共15个; 从壳的轴向来看, 撑壁的最大厚度是在壳的中段;在最后1一2房中, 撑壁非常微弱, 近于消失。二级撑壁发育不全, 只在壳体中段的少数小室中见到, 多数小室壳壁只微显向内凸出。一级撑壁凸出于壳的表面, 构成隆脊。撑壁孔很发育,内径0.01-0.018毫米。口孔漏斗形, 随着壳体而加大。初房圆形,内径0.02 -0.0 28 毫米。3)产地分布: 陕西省镇安县西口薄层红色及灰色泥灰岩、红色厚层灰岩中及江西省高安徐府岭黑色灰岩中、广西扶绥县柳桥地区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的硅质岩相地层中的灰岩夹层中有产出。主要见于桂南、桂中、桂西、湘中宁乡以北及鄂西南部。 在国外

24、,见于越南谅山(Colani,1924)、希腊(M.Reiehel,1946 )、北高加索(K.M. maclay,1954 )、锡霍特阿林(Coca,1960 )及日本西南部北上山区和舞鹤地区(Ishii,K.等,1975 )等地区,在马来西亚也发现。4)生态特征: 有孔虫的生活环境以海洋为主,可适应多种性质的海水;从高盐度泻湖到半咸水或淡化的河口地区都可以找到有孔虫的踪迹,极少数类别在淡水中也能生活。绝大多数有孔虫还是生活在海洋中。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有孔虫的组合面貌可以有很大差别。例如在滨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剧烈,以广适性的属种为主。在河口三角洲地区,以半咸水类群,广盐性的属种为代表。

25、陆架上的正常浅海以至大陆斜坡地带的海底是底栖有孔虫的重要生活领域;富有有孔虫的生活区域从广海水体上层可以达到千米的深度以下;深海地区底栖有孔虫急剧减少,富有有孔虫占相对优势。底栖有孔虫又在不同的深度环境中发育不同的组合。 在海洋生态系中,有孔虫是杂食者,以食细菌、藻类及微小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还有一些以吞食死去的生物遗体为生的腐生类型。 有孔虫与藻类的共生关系最为密切。有孔虫在生活时可释放出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而营光合作用的藻类则为有孔虫提供生活所需的氧气,且藻类本身又可作为有孔虫的食料。 有孔虫生态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温度、深度、盐度、基底性质。温度是控制有孔虫生态的最重要因素,不仅制约

26、着其地理分布,而且对它的形态、生存、繁殖等都有巨大的影响;有孔虫的组合及类群的分布与水体深度之间的关系最为明显,我国东海由近岸口到海槽可以明显的分出五个有孔虫组合,它们主要受水体深度的控制,在丰度、浮游有孔虫所占比例等方面各不相同;盐度是控制有孔虫组合和类群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对浮游有孔虫的影响尤为明显;基底性质对浮游有孔虫一般不产生影响,但对底栖有孔虫影响较大,底栖有孔虫常生活于水底沉积物的表层或距表层10mm的沉积物中。基底性质主要影响有孔虫的丰度、分异度以及它们的生活方式和壳体形态。 Colaniella属多产于浅水相含底栖生物群落的生物灰岩中,并显示出Colaniella 属的某些种与

27、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美丽科兰尼虫Colaniella pulchra产于灰泥基质中,属于开阔台地环境,但也可以在浅滩和台地缓坡环境中出现。5)素描照片: 美丽科兰尼虫Colaniella pulchra Wang,1966镜下照片 6)参考文献: 1. 王国莲:1966,关于Colaniella 及其相联的新属. 古生物学报 第14卷 第2期。 2. 江纳言,王克良:1985,试论Colaniella的指相意义. 地层学杂志 第9卷 第1期。 3. 郝诒纯,林甲兴:1982,论粤、桂、湘、鄂二叠纪有孔虫的组合特征. 地球科学 第 1期。 4. 顾松竹,彭凡等:2005,桂西南柳桥地区二叠纪末

28、期浅水相小有孔虫动物群. 微体 古生物学报 22 (2) :163 - 172。 5. 宋海军,童金南,何卫红:2006,浙江煤山剖面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微体古 生物学报 23 (2) :87 - 104。 6. 郝诒纯,茅绍智:1993,微体古生物学教程2版.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7. 童金南,殷鸿福:2007,古生物学. 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化石孢粉三球芦木孢 Calamospora tritrochalosa Gao,19891)分类位置: 化石孢粉的分类,较少采用自然分类法,而更多地按波托尼(R.Potoni)的形分类系统进行分类。现对三球芦木孢 Calamospor

29、a tritrochalosa Gao,1989进行形态分类。化石孢子大类 Sporites R.Potonie,1983 三缝孢类Triletes Reinsch,1881 无环三缝孢亚类Azonotriletes Luber,1935 光面或近光面系Laevigati Bennie et Kidston,1886 emend R.Potonie,1956 芦木孢属Calamospora Schopf,Wilson and Bentall, 1944 模式种 Calamospora hartungina Schopf,1944 三球芦木孢 Calamospora tritrochalosa

30、Gao,1989 2)特征描述: 三射线小孢子,赤道轮廓圆形或椭圆形,壁较薄,黄褐色,孢子边缘常具长条形褶皱。三射线为孢子半径的1/2-3/5,常裂开,具清晰的三角形深色接触区,三射线(间三射线)具三个圆形的瘤状体,直径3-5微米,深褐色。孢子表面平滑或内点结构。孢子直径大小55-70微米。3)产地分布: 贵州东南部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4)生态意义: 孢子和花粉是由植物体上的孢子囊或花药中的母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的。首先一分为二,形成二分体,然后每个二分体分裂为二,形成四个相连的子细胞,称四分体。不久四分体的四粒孢粉彼此分离,形成4个单独的子细胞,即为孢子或花粉。孢

31、子花粉的外壁成分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称孢粉素,为其性质稳定,能抗酸及生物的酶化并承受一定的温度、压力而不被破坏,故能保存为化石。孢粉被迅速埋藏,并经漫长的地质时期的石化过程变成保存在地层中,就形成化石孢粉。化石孢粉及其组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指示意义(1)孢粉组合指的是某一段地层中所发现的全部的孢子花粉成分和各属种的百分含量。通过划分孢粉组合进而把地层划分为若干单元,并进行地层对比和时代的确定。(2)孢粉分析应用于古植被、古气候、古地理的恢复,运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参考现代产生相似类型孢粉的母体植物的生态条件,以恢复和重建古代的环境,这种方法对第四纪冰川的运动特别有效。(3)在油气勘探与远景评价中,生油岩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孢粉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人们寻找与确定生油母岩。保存在沉积物中的孢粉,其孢粉素可降解生烃,而且生烃量十分可观。大量研究表明,凡含孢粉丰富的地层,当其他条件合适时,一般均为良好的省油母岩。(4)利用孢粉的颜色、半透明度和热力化学荧光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热变质程度,帮助判断生油的可能性。5)素描照片: 三球芦木孢镜下照片 5006)参考文献: 1. 高联达等:1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