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58.36KB ,
资源ID:37265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65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病学题库之简答问答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病学题库之简答问答题.docx

1、温病学题库之简答问答题34.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在晋唐以前称为什么阶段?有何特点?晋唐以前的温病学阶段为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对温病虽有一定的认识,即在经伤寒论等书中已有对温病的病名、病因、证候及治疗等方面的初步记载。但理论上尚较简朴,而且概念上温病与伤寒未有明确划分,把温病隶属于伤寒的围。35.请列举民国时期对温病学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三名医家的及其著作?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吴锡璜中西温热串解丁甘仁喉痧证治概要36.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制定了三焦分证治疗大法;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规律进行归纳,组创了许多温病方药。37.什么是温病学? 温病学的定义:温病学是

2、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其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既对指导温病的诊治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而其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又是中医临床各科基础之一。38.河间在温病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的观点;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组创新方,主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创制了双解散等方。39.何谓“伏寒化温”?指感受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40.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在宋金元时期有关温病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什么?举出该时期两名主要医家对温病的贡献。.这一时期为温病学的成长时期。在理论上,划清了伤寒与温病的界限,为温病学术

3、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治疗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主灵活运用经方,强调治疗温热证应以寒凉药为主。其中: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的理论,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并创制了双解散等方剂。王安道认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提出温病发热是沸热自达外,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36.何谓广义伤寒?广义伤寒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属于狭义伤寒和温病。37.试述温病的概念。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盛,易于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它与其他疾病不同,它是属温热性质的,而且它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疾病,而是指外感疾病中的一大类。38.温病的主要

4、特点是什么?有特异的致病因素。-由外界温邪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大多循卫气营血规律传变发展。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发热为主症,易出现险恶证候,易耗伤阴津。39.温病与温疫有何区别?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大类外感热病。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和多种感染性疾病。故温病的围较广。温疫是温病其中之一类,属于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二者在概念上有大小之别,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古人云:“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二者有传染强弱,有无引起流行的不同。40.简述伤寒与温病的关系?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

5、温、有热病、有温病”。从经文看,伤寒有“广义”、“狭义”的不同。“广义伤寒”围较广、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了温病在,与温病的关系是隶属关系。“狭义伤寒”围较窄,仅指感受风寒引起的外感热病,与感受温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性质不同,两者属并列关系。41.试述温病的病变过程有何规律性?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病变的过程亦是温邪作用下导致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的结果。根椐温邪侵入的浅深层次不同,及人体卫气受伤轻重,强弱的差异,其病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即邪在卫分阶段邪在气分阶段邪在营分阶段邪在血分阶段恢复期(或后期)阶段。在新感温病来说,一般循表入里,由浅进深,

6、循卫气营血逐渐演变。若是伏气温病,则起病邪从发,可向外透发,亦可陷。但始终不离卫气营血及其相关联脏腑间进行演变。卫、气、营、血,是温病病程演变过程中共同规律。42.风温病与伤寒(狭义伤寒)有何不同?风温病与狭义伤寒均属外感热病。但因感邪性质不同,其证治亦有明显差异。风温病感受是风热病邪,邪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初起常见发热恶寒、口微渴、咳嗽、无汗或少汗、头痛、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数。传变较速,有卫气营血演变过程,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初起治宜辛凉解表。狭义伤寒,感受的是风寒病邪,邪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初起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传变稍慢,一般寒邪化热,

7、才传入于里,病程中有六经传变次第,病变中易伤阳气。初起治宜辛温解表。43.暑温、湿温,初起即有里热证表现,为何又不属伏气温病?暑温、湿温初起即见里热证候表现,有似伏气温病。但其临床见证,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如暑温,发于夏季。夏季,暑热当令,易产生暑热病邪,简称暑邪。暑为火邪,邪气强盛,致病迅速,传变较快;初起即见阳明气分大热证候,甚可直犯心包,引动肝风,出现痉厥危证。此与暑温的临床证候特点相一致,故是新感的暑热病邪所致,属新感温病。同样,湿温多发于长夏。长夏(即夏秋之间)湿土当令,气候多湿,易形成湿热病邪。其致病好犯中焦脾胃,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即出现湿热困阻脾胃见证。这一点与湿温病

8、的临床证候特点相一致,故属新感温病。35.何谓新感温病?邪立即发病,病发于表的一类温病。本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无汗或少汗,苔薄,舌边尖红,脉浮数等。36.何谓伏邪温病?感受温邪之后,伏藏于里,或平素热,复为外感之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初起多以里热证为主,症见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脉数等,治疗以清里热为主。37.何谓天受?吴又可温疫论,指通过空气传播。38.试述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邪气伏,热自里发。病变过程中里热迫特性显著。易耗伤人体阴液。39.试述疠气的致病特点。其性暴戾,致病力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感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不同疠气致病对脏腑经络有特异性的病变定位。4

9、0.试述新感温病的特点。初起病多在表,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基本大法。代表性的病种如风温,秋燥等。41.温邪的感邪途径有哪几种?.邪从皮毛而入邪从口鼻而入42.试述伏邪温病的特点。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苔黄等热郁于里的证候为主要表现。其传变趋向:如伏热由里外达,为病情好转的表现;如里热进一步陷深入,则为病情进展的标志,伏邪温病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初起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主要病种有春温,伏暑等。43.简述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区别。感邪发病的方式不同。新感

10、温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伏气温病,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初起临床表现不同。新感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为主;伏邪温病,初起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为主。治疗不同。新感温病,初起治疗以解表透邪为主;伏邪温病治疗以清泄里热为主。其他:病程,病情,预后亦不同。新感温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伏邪温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44.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攻窜流走:温毒病邪可攻脏腑,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其病变部位的差异与温毒病邪的性质及感邪重轻

11、有关。蕴结壅滞:温毒病邪客于脉络,可致局部血脉阻滞,毒瘀互结,而形成肿毒特征,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45.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有何异同?相同点:以肺胃为中心;初起都有肺卫见症。不同点:发病季节不同;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燥热病邪多发生于秋季。初起症状,燥伤肺卫证必伴有津液消耗见症;风热病邪每易出现“逆传心包”的病理变化,燥热病邪病势轻浅,以肺为病变中心。46.吴又可提出的疠气病因具有哪些致病特点?其特点有五:其性暴戾,致病力强,无问老幼,触之即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广泛传播和蔓延流行。其侵袭人体多从口鼻而入。疠气有多种不同,不同的疠气对脏腑经络有特异的定位性。疠气致病对不同的动物种

12、属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47.起病即见里热证候的都是伏邪温病吗?试举例说明之。病即见里热证候的不一定都是伏气温病,也有属新感温病的。如暑温,湿温等。现以暑温为例说明如下:暑温发于夏季,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甚至暑入心包等里热证而无卫分表证,何以属新感?因暑即为火,其性酷烈,传变极速,致病多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经过。初起即见暑入心包,因暑为火邪,心为火脏,通于夏气,同气相求,致病可直犯心包的特点一致。正是由于这种里热证候的出现,与夏令的主气所形成的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完全相符,自然是感受当令之邪即时发病的新感温病了。52.简述温病辨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温病辨证的

13、临床意义有以下几点: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判断病位深浅;阐明证候病变;提供治疗依据。53.简述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是:明确病变深浅层次;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为确立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54.何谓“卫营同病”?举例说明之。“卫营同病”是指卫分证未罢而营分证又起,或一起病即卫分证与营分证同时并见。例如伏暑病初起既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脉浮数等邪袭卫表的卫分证,又见邪热舍营分,营热炽盛,营阴耗损的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红绛少苔等营分证。55.何谓卫气同病?指温病过程中卫分之邪未尽即见气分证候,或一起病即见卫分证和气分证并见。如发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数

14、等症。56.何谓舌蹇?又名舌涩。指舌体运动失灵,言语不清的征象。多因热毒深陷,闭心包所致。57.何谓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包络的病机变化。证见: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等。58.上焦热入心包的病变属于营分围,其与热入营分有何不同?热入心包的病变,虽应归属营分围,但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与热入营分者有所不同。在病理上,热入心包是邪热炼痰,热痰闭阻心窍;热入营分是热损营阴而心神被扰。在症状表现上,热入心包以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为主要见症,神志症状最为严重;热入营分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反不甚渴饮为主要见症,热损营阴症状显著而神志症状较轻。59.试述上焦手太阴

15、肺的主要病理变化,证候。上焦手太阴的病理变化有:邪袭肺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浮数。邪热壅肺,肺气闭郁。症见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湿热阻肺,肺失清肃。症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60.温病下焦肝肾病变和邪在血分,其病机与证候有何不同?下焦肝肾的病变为热伤肝肾之阴,邪少虚多之候,属虚证。其中足少阴肾的病变,其病机为热邪久留,肾阴耗损,证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神倦等。足厥阴肝的病变,其病机为水不涵木,虚风动,证见手指蠕动,甚或瘛疭,神倦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

16、等。邪在血分,属实证。病机为热盛动血,热瘀交结。证见身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神昏谵狂,躁扰不安,舌深绛。78.何谓神志昏蒙?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79.列出温病发热常见类型。温病发热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八种: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壮热;日晡潮热;发热夜甚;身热不扬;夜热早凉;低热80.简述温病无汗的两种情况。.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阶段的无汗,是邪郁肌表,闭塞腠理而致,并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邪入营分,劫灼营阴,而无作汗之源,亦可见无汗,并见烦躁,灼热,舌绛,脉细数等症。8

17、1.简述温病亡阳的表现及病机。温病亡阳的表现:亡阳又称阳竭,指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汗出不止、气促息微,脉微细欲绝。病机:主要为热毒炽盛,阴精耗竭,阴竭则阳无所附,阳气暴脱所致。82.简述温病亡阴的表现及病机。温病亡阴的表现:又称阴竭,指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咽干燥、尿量短少、舌干红或枯萎无苔、脉细数促疾。病机:多为热毒炽盛,阴津耗竭,不能守,正气耗散太过,不能固摄于外所致。83.温病壮热的表现及病机怎样?壮热的表现:指高热,通体皆热,热势炽盛,但恶热而不恶寒。病机:温邪由表传里,热入阳明,邪正剧争,里热蒸腾而致。84.简述斑疹形态的临床意义。斑疹外发,其形态松浮洋溢,如洒于皮表,多为邪热外达的

18、顺证;若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为热毒锢结的逆证,预后多不良。85.斑与疹在形态上有何不同?斑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退色。疹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86.温病哪些证型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下列证型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风热袭肺,风温初起,常伴发热咳嗽;秋燥病燥热上干清窍者也常出现;湿热蕴毒上壅之证,常伴有发热,胸痞腹胀,舌苔黄腻等。87.温病胸部闷胀的病机及伴见症状怎样?温病胸部闷胀多因热邪郁于肺脏、胸膈,胸肺气机失畅所致;伴见壮热、咳喘气促等。也可因痰湿或痰热结于胸膈所致,伴见咳唾痰涎等。88.温病口渴不欲饮的病机有哪些?表现如何?温

19、病口渴不欲饮,见于湿温病初起,湿邪偏盛时,为湿郁不化,脾气不升,津液不布所致,常伴见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白腻等。兼挟痰饮,表现为饮水不多、或饮下不舒、伴见胸闷、呕恶、苔腻。温病热入营分,营阴蒸腾,上潮于口,也表现为口干反不欲饮或不甚渴饮。常伴见身热夜甚、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脉细数等。瘀热搏结,津液不足和有形瘀滞并存,阻滞气机,津不能上承,出现口渴漱水不欲咽,伴见胸胁或少腹硬满刺痛,舌紫晦或有瘀斑、脉沉涩。89.温病神昏谵语的病机有哪些?表现如何?温病神昏谵语的病机有:邪热挟痰闭心包,则神昏谵语伴见身热肢厥,舌謇不语,舌鲜绛。营热扰乱心神,则昏谵较轻,神志不完全昏迷,或心中烦躁,伴见灼热、

20、斑疹隐隐、舌红绛。血热扰动心神,则昏谵狂乱,伴见身体灼热、斑疹密布、全身多部位出血、舌深绛。热结肠腑,胃中浊热,上熏神明,则时有神昏谵语,伴见潮热、便秘、舌红苔燥、脉沉实等阳明腑实的征象。90.试述温病实证痉的表现及其病机。实证痉厥的表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两目上视等,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同时可见肢冷、神昏、脉弦数有力等。病机:多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筋脉受灼而致肝风动,可见于温病气分、营血分阶段。若并见壮热、口渴、大汗、苔黄者或便秘腹满,为阳明热盛或热结腑实,引动肝风;若并见壮热、咳喘、汗出、苔黄者,为肺(金)受灼,肝(木)失制而风从生,肝风动,又称为“金旺木囚”;若

21、并见灼热、昏谵、舌绛等,为心营热盛,或血分热盛而引动肝风。91.分别论述温病热厥和寒厥的表现及其病机。热厥的表现:胸腹灼热而四肢逆冷或不温,常伴神志异常或伴大汗,渴饮,尿黄,便秘,或斑疹、出血症,舌红或绛,苔黄燥或少苔,脉沉实或沉伏而数。病机:热毒炽盛,气机郁滞,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所致。寒厥的表现:无发热,通体清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短息微,神情萎靡,甚不识人,舌淡脉沉细欲绝。病机:温病后期阳气大伤,无以温煦全身,虚寒生所致。92.斑疹的病机及治疗原则怎样?斑疹的病机:温病过程中出现斑疹,均提示热邪深入营血。斑多为热毒炽盛,郁于阳明,胃热炽盛,迫血分,灼伤血络,血从肌肉外溢而

22、致;疹为风热伏郁于肺,窜营分,达于肌肤血络而成。如章虚谷说:“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可见,斑疹在病位上有肺胃之别,在病变上有浅深不同,故陆子贤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斑疹的治疗原则:斑宜清胃泄热,凉血化斑。疹宜宣肺达邪,清营透疹。若斑疹并见,治以化斑为主,兼以透疹。斑疹的治疗,一忌妄用辛温发表升提药,恐助热动血;二忌壅补,以免恋邪;三忌在斑疹初透之机,过用寒凉,以使邪热遏伏,发生变症。93.试述斑疹色泽的临床意义。斑疹以红活荣润为顺,是气血流畅、邪热外达的征象,反之为病情危重的征象。红如胭脂为血热炽盛;色紫赤如鸡冠花为热毒深重;晦暗枯槁则为邪气深入,气血郁滞,正气衰

23、退的危象;色黑为火毒极盛,病势严重,但黑而光亮,说明气血尚充,治疗有望;黑而隐隐,四旁赤色,此为火郁于,气血尚活,亦可救治;黑而晦暗,则不仅热毒锢结,而且正气衰败,预后不良。总之,斑疹的颜色加深,说明病情加重,正如雷少逸说:“红轻、紫重、黑危”。另外,若见斑疹色淡红,则多为气血不足,无力透发之象,病情也较多危重。94.温病诊察胸腹时应注意什么?诊胸腹时应注意:询问胸腹是否有胀、痛、满、痞等不适;用手掌触扪胸腹,掌力分轻、中、重,如同诊脉有浮、中、沉,以轻手循抚,自胸上而至脐下,感知皮肤的润燥、寒热,来判断病证的寒热性质,中、重力触扪,并询问、观察患者胸腹软硬度或是否有疼痛感。以察病邪结聚,气血

24、阻滞的程度,辨其病变的虚实,作为温病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95.温病胸腹征象的临床意义如何?一般来说,若扪之胸腹灼手,皮肤潮润有汗者,多为热证;若扪之皮肤干燥而不温者,多属于寒证。如胸腹自觉不甚疼痛,或有隐痛,按之较痛者,则为邪结不甚;若自觉胸腹疼痛,按之痛甚者,为邪结较盛。若脘腹疼痛,扪之板硬,按之疼痛,或松手疼痛反甚,则为实证;若脘腹隐隐作痛,按之舒缓虚软,多为虚证。96.温病战汗的病机及表现怎样?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症状。其病机多因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

25、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神情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另外,若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欠佳。97.温病大汗的病机及表现有哪些?大汗是指全身大量汗出。其病机及表现主要有:气分热炽,迫津外泄,表现为壮热、烦渴、脉洪大、苔黄燥等表现。津气外泄,亡阴脱变,表现为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粘稠,唇干齿槁,舌红无津,神识恍惚,脉散大。气脱亡阳,表现为冷汗淋漓,肢冷肢厥,面色青惨,舌淡无华,神气衰微,脉伏或微细欲绝等症。98.如何从斑疹的兼证判断病变的转归?斑疹透出后,可从以下兼证判断病变的转归:身热渐退,脉静身凉,神志转清,呼吸平稳,为外解里和的顺证。斑疹已出,

26、但身热不退,烦躁不安,或斑疹甫出即隐,神昏谵语,是正气溃的逆证。斑疹已出,而二便不通或腹泻不止,或呼吸急促,鼻煽痰鸣,或痉厥,或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均为逆证或险重证。99.如何从舌象的动态变化判断病机的转归?在温病过程中,舌苔与舌质往往有较快的变化,通过观察其动态的变化,就能有效把握其邪正的进退和气血、津液的盛衰。如舌苔从薄白苔变黄再转为灰黑,表示病邪从表入里,邪势渐甚;如舌苔、舌质由润转燥,提示津液已伤,或湿邪逐渐化燥;如舌苔从厚浊变薄,或由胶滞板结而转浮罩松散状,多为病邪消退之象;如原有舌苔突然退净而光洁如镜,则预示胃阴已经衰亡。如伏气温病初起舌红无苔而渐显舌苔,多为伏邪热由营

27、血分外转气分之象;如舌质由红绛而突然转为淡红,多为阳气暴脱所致。100.温病的诊断为何强调要舌苔舌质互参?舌象的变化,一般可客观显示邪热的盛衰、邪热对气血、脏腑的影响程度和病位的浅深,显示营血、津液的盛衰;舌苔的征象,一般也可显示病邪的性质、津液的盈亏以及病变的阶段。如舌红而苔黄燥者反映了热邪炽盛于气分,津液已伤,病位尚不深入。但也有二者的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舌质红绛可与白苔并见,其中有舌红绛而苔白滑腻者,为湿浊未化而邪热已入营分,气分之邪未尽之征象。因此,在舌诊时必须把舌苔与舌质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76.温病治疗原则主要有哪两大方面?温病治疗原则主要有:祛除温邪;

28、扶助正气等两大方面。77.温病主要兼挟证有哪些?温病主要兼挟证有:兼痰饮,兼食滞,兼气郁,兼血瘀78.何为“透热转气”?透热转气是热入营分的治疗大法之一,即在清泄营热药中加入轻清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也就是清营泄热的治法。79.祛湿清热法主要可分几种?请列出各自代表方。祛湿清热法主要分为:宣气化湿,代表方为三仁汤,燥湿泄热,代表方为王氏连朴饮,分利湿邪,代表方为茯苓皮汤。80.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证候.治法和代表方。温病气阴两伤.正气欲脱的证候:身热骤降,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舌光少苔,脉散大无力;治法:益气敛阴;代表方:生脉散。81.温病运用祛湿清热法时应注意什么?温病运用祛湿清热

29、法时应注意如下几点:应权衡湿与热的偏轻偏重,用祛湿.清热之品有所侧重。如湿已化燥者,不可再用。 素体阴亏者慎用。 82.温病运用泄卫透表法时应注意什么?温病运用泄卫透表法时应注意: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邪兼挟。 对温病邪在卫表者,一般忌用辛温发汗法,重在疏表透解。 使用本法应中病即止,避免过汗伤津。 83.分消走泄法及开达膜原法能否用于湿已化热或热盛津伤者?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二法清热之力较弱,其作用主要侧重于疏化湿浊,故不能用于湿已化热或热盛津伤者。84.清泄少阳法可否用于气分里热炽盛者?为什么?不能。因为清泄少阳法虽有透邪泄热作用,但其清热力量较弱,故只适用于邪热挟痰湿郁阻于少阳,对气分里热炽

30、盛者不宜用。85.简述凉肝息风法的作用和适用证候。凉肝息风法具有凉肝解痉,透热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温病邪热炽,肝风动的证候。86.肺胃阴伤证治宜用哪种滋阴法?请说出理由。肺胃阴伤证治宜用滋养肺胃法。因为肺胃阴伤证的特点是肺胃的阴液已伤而邪热已基本消除,所以要用甘凉濡润之品以滋养在温病过程中已耗伤的肺胃阴液。87.温病外治法主要有哪五种方法?温病外治法主要有:洗浴法;灌肠法;敷药法;搐鼻法;吹喉法88.温病兼痰湿气阻的表现及治疗。 温病兼痰湿气阻的表现:胸脘痞闷,拒按,泛恶欲呕,渴喜热饮而不欲多饮,舌苔粘腻。治疗以燥湿化痰理气,可在主治方中加半夏.皮.茯苓等,也可用温胆汤类。89.益气敛阴和回阳固

31、脱法的作用有何不同?怎样区别运用?.两法作用的不同点:益气敛阴是用甘温.甘酸补气敛阴之品益气生津养阴,敛汗固汗收敛汗液以救虚脱。回阳固脱法是用辛热.甘温之品峻补阳气,救治厥脱。所用的方药不同。从两法的适应证来区别应用。益气敛阴法主要适用于在温病过程中气阴大伤而正气欲脱者,症见身热骤降,汗多气短,体倦神疲,脉散大无力,舌光红少苔等,代表方如生脉散。回阳固脱法主要适用于在温病过程中阳气暴脱者,症见四肢厥冷,汗出淋漓,神疲倦卧,面色苍白,舌淡而润等,代表方如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90.温病瘥后正虚未复如何分别调治?根据虚弱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调治:补益气液是用补气生津养阴之品以治疗温病后期气阴两虚者。证见精神萎顿,不饥不食,睡眠不酣,口渴咽燥,舌干少津。代表方如薛氏参麦汤(西洋参.麦冬.木瓜.石斛.鲜莲子.生谷芽.生甘草)或三才汤。滋养胃肠是用养阴增液之品以治疗胃肠阴液亏虚者。证见口干咽燥或唇裂,大便秘结,舌光红少苔。代表方如益胃汤.增液汤。补养气血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以治疗温病后气血亏虚者。证见面色少华,气弱倦怠,声音低怯,语不接续,舌质淡红,脉弱无力。代表方如八珍汤加减或集灵膏。91.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作用有何不同?如何运用?清心开窍法的作用特点是清解心热,透络开窍以促进神志清醒,主要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豁痰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