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59.41KB ,
资源ID:37258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58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平衡木下法稳定性分析及训练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平衡木下法稳定性分析及训练方法.docx

1、平衡木下法稳定性分析及训练方法平衡木下法稳定性分析及训练方法时间:2004-8-10 15:56:57 作者:宋妮,姚侠文,李翠玲 来源:体操信息,2004年第8期 平衡木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以往我国运动员在平衡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如:早在1990年布鲁塞尔世界杯上,杨波就夺得了我国平衡木的首枚金牌,接着莫慧兰在1995年日本世锦赛、刘璇在1998年日本世界杯总决赛、凌洁在1999年天津世锦赛上又先后夺得平衡木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刘璇再次以她高超的难度、娴熟的连接和稳定的发挥,夺得了冠军,不仅圆了我国女队平衡木的奥运金牌梦,而且为中国女队团

2、体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作出了贡献。此后,又陆续涌现出孙晓娇、范烨等平衡木世界冠军。这些都显示了我国女子运动员在平衡木项目上的强大实力。然而世界体操的格局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高水平的运动员日趋增多,每个运动员技术水平非常接近,世界大赛的竞争十分激烈,木中难度动作相差无几,加分因素人人都有。一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体操意识和取得优异成绩似乎都凝聚在落地的一瞬间。有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为做下法落地动作时略显不稳(一小步或一小跳)被扣去0.1分,而导致她们与冠军失之交臂,以致于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在竞技体操中各个项目都涉及到结束动作。它是体现整套动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的落

3、地动作不仅破坏了整套动作的完整性,也降低了评分标准。尤其当体操发展到各项的冠亚军仅差0.01分的情况下,落地稳定性对于获得高分无疑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单项决赛中,下法落地不稳则直接关系奖牌的得失。例如:在第2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上,杨波的木中动作无懈可击,可是落地时动了几步,名列第七,与冠军无缘。无独有偶,事隔两年后的第26届世界锦标赛单项决赛中,已是世界杯平衡木冠军的杨波在最有希望夺冠的平衡木项目上重蹈覆辙,下法落地没站住,只以9.887分排在第五位,金牌旁落他人之手。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刘璇夺得平衡木冠军,除了高质量完成木上动作外,最后的下法动作纹丝不动的站住,才是她最

4、终夺得冠军的关键所在。所以对落地稳定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求得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保持我国平衡木优势并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一环。对于落地稳定性的问题,我国体操界曾进行过认真的分析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1983年8月,体操科研委员会就这个问题组织了专题讨论,科研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都纷纷撰文,献计献策。从动力学、心理素质等各个不同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一些解决落地不稳的方法和手段。1984年,在国内比赛中制定了一条特定规则:落地站稳可获得0.1分的熟练性加分。促进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一关键技术的钻研。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的体操比赛中,体操协会、体操杂志

5、和人民体育出版社三个单位联合设立了“落地稳定性奖”,鼓励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体操界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和重视。然而,目前这个问题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原因何在?发人深省。本人认为造成落地稳定性差有多方面因素,有技术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有身体素质方面的,也有训练方面的。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其对落地稳定性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加以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100人的调查中,其中有88%的人,认为在比赛中平衡木下法落地的稳定性非常重要,12%的人认为比较重要。根据27届奥运会以及第36届和37届世界锦标赛统计(见表1),50人次中只有12人次下法稳,站稳率只占24%,说明

6、下法落地不稳仍然是影响平衡木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提高下法落地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从查阅90年代以来的文献资料获悉,还没有人对平衡木下法落地的稳定性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平衡木下法的稳定性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下法落地的稳定性,并为国家队和各省市优秀体操队,在今后的平衡木下法训练中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文以我国高水平女子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湖北、湖南、广东、上海、安徽各省,以及国家队的运动员(其中一级运动员15名、国家级健将26名、国际级健将3名)。她们都进行过长期的专

7、业训练,都曾参加过国内或国外比赛,有的还曾获得过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作者观看了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以及2002和2003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平衡木决赛录像50人次,还直接观看、记录了国家队运动员的平衡木训练10次,并对训练中的成功、失败和站稳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练习内容对下法落地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国家级教练员2名、高级教练员11名、中级教练员19名、初级教练员19名)。并请15名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其中10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合理,5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比较合理)。对搜集、观察及调查的资料,

8、依据需要用计算机作出数据统计。口头访问了竞技体操专家、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等20余人次。对国家队运动员的平衡木下法训练方法进行经验总结。2. 结果与分析2.1 落地稳定性差的原因下法落地的稳定性是运动员训练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调查,在平衡木比赛中下法落地不稳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心理、身体素质以及伤病四个方面的问题(见表2)。本文将主要围绕技术、心理、身体素质以及伤病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表2 平衡木比赛中下法落地不稳的原因调查表落地不稳原因总人次同意人次同意率1 技术原因1007777%2 心理原因1006969%3 身体素质原因1002121%4 伤病原因1001111%2.1.1 技术原因平衡木下法

9、是一套动作的结束部分,又是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精彩部分之一。下法落地技术要领的正确性可直接影响下法落地的稳定性,也是引起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表明(见表2)有77%的人认为技术是影响下法落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调查以下三种技术是造成平衡木下法落地不稳的主要原因。(见表3)表3 技术方面造成平衡木下法落地不稳的原因调查表技术环节总人次同意人次同意率1 起跳技术1008181%2 翻转技术1004646%3 落地技术1004242%2.1.1.1.1 起跳技术下法起跳会出现过早、过晚两种情况。起跳过早使两腿没有充分的起跳,导致前卷,使后面的翻转动作也过早,翻转缺乏高度。起跳过晚,会使肩部后移

10、,来不及做领臂动作,造成整体动作后撞,翻转速度过快,落地点过远。以上两种错误的起跳技术都会导致身体重心偏移,达不到最好的抛物线和获得正确的动作姿态,从而使运动员落地前不能充分伸展身体,把握不好落地时机,没有创造有利于稳定落地的局面,造成下法落地不稳定或失败。2.1.1.1.2 翻转技术 根据力学原理,空中翻转技术主要表现在空中身体翻转速度和转体速度方面,起跳以后需要加快翻转速度和转体速度,落地前又需要减少翻速度和团体速度。如:有些运动员完成横向空翻动作时团身不紧,造成身体翻转速度过慢,影响落地稳定性;有些运动员完成纵向空翻转体动作时两臂屈抱不紧、身体不直、两腿分屈,造成转体速度过慢,也会影响落

11、地稳定性;有些运动员开始翻转速度和转体速度都很快,但落地前没有及时打开身体,减少翻转速度,从而影响了落地稳定性。所以在空中翻转时保持良好的空中动作质量,正确地调整身体位置,可为落地站稳打下良好的基础。2.1.1.1.3 落地技术 落地时身体姿态不正确,会使前面原本正确的技术动作受到破坏,如:不立肩、缩臀、甩头等。落地时膝盖没有缓冲动作,找不到最佳的落地重心位置,这些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正确的落地技术还可以大大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2.1.2 心理原因尽管正确熟练的技术是落地稳定的基础,然而心理原因对落地稳定性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据调查心理不稳定是导致比赛中下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占69%(见表

12、2)。以下是导致下法不稳的几种心理原因(见表4)。表4 心理方面造成平衡木下法落地不稳的原因调查表心理原因总人次同意人次同意率1 紧张过度1007878%2 信心不足1007272%3 落地意识差1005555%4 思想包袱重1005353%5 失败阴影1004141%6 外界干扰1002020%7 习惯性怯场1002020%(1)过度紧张:神经过度兴奋,精神过度紧张,急于求成或出于希望落地“站住”的迫切愿望致使较为熟练的下法动作节奏遭到破坏,出现用力失调,使其动作的速度、力量都超过平时的训练水平,落地时易造成与动作相同方向的移动或摔跌。甚至会因过分紧张,而产生超限抑制,出现浑身无力现象。(2

13、)信心不足:因在训练中下法动作不够熟练,稳定性较差,加上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器械不熟,用力失调等,都可能引起消极情绪的产生,使之在比赛时缺乏信心。(3)落地意识差:运动员自身的空间、时间、平衡感差,缺乏落地意识。(4)思想包袱重:由于同伴动作的失败或自己木中的动作完成得很好,因此只想到结果、名次、成绩,而忽略了技术要领。导致运动员情绪紧张,形成较重的思想包袱。(5)失败阴影:由于在以前的比赛或赛前30秒准备活动时,下法出现失误,造成情绪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失败阴影,对下法动作产生恐惧心理。由于该错误动作的刺激强度过大,以至于比赛时错误动作再现。(6)外界干扰:观众的惋惜感叹或有人穿越器械,比赛场地

14、的灯光、出场顺序等所带来的外界干扰,使运动员注意力分散而引起的突然紧张。(7)习惯性怯场:运动员自身心理承受力差,每次比赛或关键时刻出现的习惯性怯场。2.1.1 身体素质原因任何动作都是以身体素质的好坏作为基础,所以下法站不稳的运动员,有时并非技术动作存在问题,而是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据调查表明(见表2)有21%的人认为身体素质差是导致下法不稳的原因,也是引起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身体素质差,主要表现在腿部、腰腹和肩背肌肉控制力量以及空中协调能力等方面(见表5)。平衡木下法属于快速运动中的自由落体,在落地的瞬间给地面的冲击力要大于运动员自身体重的510倍,如果没有强大的腿部和腰腹肌肉力量,很

15、难承受落地瞬间的冲击力,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逐渐弯曲缓冲,做退让性工作。缓冲时,各关节肌肉的配合要协调一致。尽量延长作用于地面的时间。根据力学原理,落地过程缓冲时间越长,地面给人的反冲力越小,这样可以避免落地时给人体带来的损伤,也有利于落地站稳的目的。空中的协调性对于完成空中的翻转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协调性好的运动员知道什么时候团身、什么时候转体、什么时候展体、什么时候落地等,相反协调性不好的运动员空中动作推动平衡,给落地动作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肌肉用力控制,保持正确的基本姿态,保持重心位置,对建立准确的动力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表5 身体素质差影响下法不稳的原因调查表身体素质总人次同意人次同意

16、率1 膝盖(腿部力量)1009494%2 脚腕1006868%3 腰腹1004848%4 肩背控制1004040%5 协调性1003737%2.1.4 伤病原因调查表明(见表2)有11%的人认为伤病也是影响下法落地稳定的原因之一。在比赛中运动员带着伤病参加比赛,会引起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性抑制,不敢主动落地,从而导致下法落地不稳或失败。因为下法落地时,对下肢的要求很高,如果脚腕或膝盖有伤的运动员,很难承受落地时身体给脚腕或膝盖带来的压力。运动员为了避免给脚腕或膝盖带来的挤压所产生的疼痛,从而采用被动落地的方式,来减轻落地时身体给脚腕或膝盖带来的压力,影响了下法落地的稳定性。2.2 训练方法及注意事

17、项2.2.1 训练方法随着对落地稳定性的日趋重视,有不少国家已经把落地当作一个高难动作来练习。调查表明,有60%的人非常重视,有40%的人比较重视下法落地稳定性训练。因此,进一步探讨落地训练机制,如何有效的提高落地稳定性是摆在每一个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分析落地技术,从中找出新的技术观点,新的教学训练方法,使之能更正确,更科学的指导训练。落地稳定性主要由技术、心理、身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决定的,三个方面互相影响,形成阶梯式系统工程。好的身体素质是技术的必备条件,而好的心理才能使正确的技术得以发挥,三者缺一不可。科学的运用训练理论来指导训练的实践。使技术、心理、身体素质等三个方面训练水平有机

18、的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增进整体训练的效益。运动员落地稳定性是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还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动作类型和具体情况,加以认真仔细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训练中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相应的予以解决,逐步提高落地稳定性。根据调查与总结,依次从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提出以下一些训练方法。2.2.1.1 技术训练方法根据调查,在平衡木下法训练中常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同意率为45%72%(见表6)。表6 技术训练方法调查表技术训练方法总人次同意人次同意率1 木端原地一周下1007272%2 单练下法1006969%3 半

19、套带下法1005353%4 挂串一周下1005353%5 套带下法1005050%6 辅助练习(弹网或弹板练习)1004646%7 高处原地跳下1004545%(1)木端原地一周下:从高处或木端做原地一周下,体会落地的缓冲技术,纠正错误的落地姿势。(2)单练下法:在海面坑里完成整个下法单动作,技术熟练后,登陆完成下法落地训练,体会整个下法动作。(3)下法加难训练,如:半套带下法、全套带下法,从而训练运动员技术、心理、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实战训练的目的。(4)辅助练习:在弹网或弹板上完成整个翻转动作,如:向后团身两周下、直体后空翻转体720下等,主要训练运动员空中翻转的技术和身体姿态的控

20、制。(5)挂串一周下:加上起跳前的连接动作,但减少起跳后的多周翻转动作,使运动员大胆体会起跳技术要领。(6)高处原地跳下,体会落地缓冲技术。下法技术中由起跳、翻转、落地三个环节组成,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影响下法动作稳定性。所以在学习下法动作时,需要循序渐进,先通过辅助练习,掌握正确技术要领,然后练习单动作,熟练后带入后半套中练习,然后是全套练习。巩固和改进技术动作时,依次从全套、半套、单动作、辅助,进行下法落地练习,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2.2.1.1 心理训练方法在心理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采用灵活的训练方法,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之更快的提

21、高下法落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比赛前教练员应注意运动员情绪变化的规律及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使运动员能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技术要领上,从而更好的发挥技术水平,有利于下法落地的站稳。并注意越接近疲劳状态,越要坚持站稳,这样更符合比赛实际情况。并尽量采用接近比赛时的动作和强度反复进行模拟训练,这样有利于比赛时的发挥。(1)第一套站稳率训练:要求运动员在第一个成套的下法或第一个单动作下法时的站稳率。锻炼运动员的过硬技术,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力、注意力和信心。(2)指标训练:是以数作为指标的强化训练。如在训练成套动作时,要求运动员必须做10套下法站稳的成套动作,否则套数无效。或者是单

22、动作下法练习时,要求运动员5个站稳的下法一组,做3组,如果一组中其中一个下法失败,这组无效。培养运动员不达指标,誓不罢休的精神。(3)放松与自我暗示训练:在做下法前,如果发现自己有提气现象,赶快调整呼吸,可以有意识的做n次深呼吸,用自我暗示法松弛一下肌肉。然后消除杂念,默念动作要领,集中注意力。(4)落地意识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强调落地稳定性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辅助练习,提高运动员的时空判断能力和平衡感,增强落地的感觉,强调落地的重要性,提高落地意识。(被调查的78%的人在平时训练中会对运动员下法落地意识的进行训练)(5)语言提示:在下法前或空中翻转时,教练员在器械旁用语言提示运动员下法的落地稳

23、定性,如:喊“站”来增加运动员的落地意识。(被调查的59%的人在训练中会对运动员进行语言提示)(6)念动训练:在脑中重复再现原有形成的动作过程和技术细节,引起相应动作部位产生肌肉活动,从而达到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和技术改进。(被调查的45%的人在训练中会采用念动训练)(7)进行测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下法进行测验,也可把队员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实战意识。(被调查的47%的人会经常对下法进行测验,60%的人偶尔会进行测验)(8)总结原因:正确总结动作失败的经验教训,及时分析失败原因和改进方法,多想正面因素,少想反面因素,把克服困难的决心,落实在动作的技术要领上。(9)自我调节:

24、在训练中教会运动员遇困难时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培养运动员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能力。3.2.1.3 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为了较快的提高下法落地所需要的各项身体素质,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做以下各种练习。(1)落地动作的模仿练习(原地)通过模仿练习巩固落地姿势,两臂斜上或侧举,头梗直,上体稍前倾,紧肩,立腰,膝部弯曲成半蹲。(每组时间1至5分钟,2至3组)(2)局部肌肉力量练习通过对背长肌、臂大肌、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来提高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如:深蹲跳(每组30次,2至3组),躺硬人(每组1至5分钟,2至3组)(3)小关节力量练习通过小关节力量练习,可增加落地时下肢关节的承受力。可采用的练习方法有

25、:负重立踵,训练运动员的踝关节的脚趾关节,负重静蹲(每次2至5分钟)2.2.2 注意事项2.2.2.1 注意下法动作的选择平衡木的下法可分为后空翻、前空翻、转体、旋空翻四种类型的下法动作。调查表明89%的人认为采用后空翻类的下法动作比较容易站稳,39%的人认为采用转体类的下法动作比较容易站稳,9%的人认为采用前空翻的下法动作比较容易站稳,7%的人认为采用旋空翻类的下法动作比较容易站稳。从中可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采用空翻类下法的动作比较容易站稳。因为此类下法动作落地前,眼睛可以看着地面落地,视觉器官可以发挥平衡作用,从而有助于下法落地时站稳。所以中国运动员大多采用此类型的下法动作。其次是采用转体类

26、型的下法动作,虽然转体类的下法动作只横轴翻转一周,但是它在一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纵轴的转体动作,所以增加了落地站稳的难度。前空翻类型的下法动作不容易站稳,因为落地前眼睛无法看着地面落地,视觉器官不能发挥平衡作用,所以影响落地稳定性。而旋空翻类型的下法动作,因为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翻转时需要更大的加速度,会增加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分散了落地站稳的注意力,影响下法落地的稳定性,所以只有较少运动员采用此类动作。但每个运动员的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不同,所以每个人适合的动作类型也不同。如:横轴空间感好的运动员适合采用空翻类型的动作,而纵轴空间感好的运动员适合转体类型的动作。所以教练员为运动员选择下法动作

27、时,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去选择相适应的技术动作,这样更有利于下法落地的稳定性。2.2.2.2 注意连接技术除了不断提高下法起跳技术、翻转技术、落地技术外,还应努力改进其起跳前的连接技术。这些连接动作往往都是一些基本动作,由于后面要连接的是难度动作,所以对起跳前的连接动作要有很高的准确性。连接技术不好,很难发展后面的难度动作。下法前面的连接动作大多采用踺子或小翻,如果踺子或小翻的技术要领不正确,运动的轨迹会遭到破坏,以至于没有充分的推手、立肩,导致后面的起跳技术不充分,从而影响下法落地的稳定性。(被调查的31%的人认为连接技术是导致下法落地失败的原因)2.2.2.3 注意登陆时机在学习下法动

28、作时,有不少运动员迟迟不登陆,对海绵包产生依赖性。甚至有的运动员到比赛时才第一次登陆,势必对获得正确落地感觉提高站稳的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导致下法不稳或失败。因此当下法或成套动作较为成熟,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安排相当数量的登陆训练,应尽量避免赛前突击登陆的做法。只有思想重视,措施得当,科学的安排训练,把握好登陆时机,才能更好的提高下法落地的稳定性。2.2.2.4 注意防止伤病不正确的技术要领会导致运动员伤病的产生,而伤病的原因也会迫使运动员不敢或不能依照正确的要领落地,导致下法不稳定。特别是一些下肢各关节有伤的运动员,如:脚腕或膝盖有伤病的运动员带伤训练,时间一长形成恶习性循环,造成严重的后果。

29、所以采用正确的技术要领,要使伤病率大大的降低,有利于提高下法落地的稳定性。2.2.2.5 注意落地意识的培养落地意识培养应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之养成习惯,要求每次训练中无论简单动作还是复杂动作都要重视,树立一切落地动作必须站稳的心态和信念。手段不必求其新,常用的一些手段只要在训练中能持之以恒练下去,年深日久,必见功效。3. 结论3.1 根据调查,技术不正确、心理不稳定、身体素质差以及伤病是造成平衡下法落地不稳的主要原因。3.2 本文提供的训练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行之有效的。它包括技术训练(起跳技术、翻转技术、落地技术)、心理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三个方面,有些训练方法通过调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3.3 训练平衡木下法落地稳定性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下法动作的选择(2)注意连接技术(3)注意登陆的时机(4)注意防止伤病(5)注意落地意识的培养 版权所有2002-200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XX复制时间:2005-7-9 11:06:5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