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23.37KB ,
资源ID:3725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5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的油气地缘政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的油气地缘政治.docx

1、新的油气地缘政治 新的油气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是一门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由地理区位和与地理紧密相关的因素引起的影响一个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它广泛涉及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目的是为政治家、军事家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家提供战略思维与战略对策1。石油、天然气与国际政治和战略决策密切相关,自然就成为地缘政治学家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章是作者近年来研究油气地缘政治问题的初步尝试,主要从历史和地理区位变化的角度概述世界油气中心的转移与变化。在此基础上,阐述冷战后“全球油气地缘版图”、“地区油气连接”和“地缘战略竞赛”等几大重大问题2。一、世界油气中心的转

2、移与变化自1900年灯油时代的结束,现代石油工业逐步发展。而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与变化,世界油气中心3也几经转移。在二战前,世界的油气中心主要在美国的墨西哥湾。二战结束后逐步转到中东的波斯湾。经过1973年和1979年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的打击,波斯湾作为世界油气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非波斯湾地区油气份额上升的挑战。虽然在待开采石油资源和储采比方面,波斯湾仍然占有巨大的优势。但是90年代以来,环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巨大资源的对外开放和各国不断寻求资源的多元化,使波斯湾地区在出口、价格和运输成本等方面受到挑战。结果必然促使未来国际油气大格局以及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油气市场结构、投资结构和

3、各大石油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1.墨西哥湾时代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并开始了以后的商业性开发。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世纪的剩余年代里成倍地增加。1901年在德克萨斯的斯宾德尔托普发现了一个大油田,美国的初期产量为每天8.4万桶,相当于当时世界石油产量的20%。世界产量由1859年近乎空白的水平增加到了40万桶,到1930年几乎达到每天400万桶,其中美国的产量占到64%(250万桶)在这70多年间,美国在大多数年份里控制着全世界的石油产量。这一时代还一直延续到50年代4。50年代前世界的油气中心是在墨西哥湾,可以称为墨西哥湾时代。在这一时代,美国的石油工业经历了自由竞

4、争到私人垄断,再到解体垄断的过程。美国的埃克森公司、原加利福尼亚石油公司、飞马石油公司、原海湾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等一些老牌大石油公司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由于处于这一中心地区,美国的油气战略与政策主要倾向于开发本国的资源,重在建设本国的经济。在墨西哥湾时代,人们不能忽视俄国在开发巴库油田后所取得的产量增长。此外,委内瑞拉、伊朗、罗马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开始大量地生产石油,并成为主要的产油国。40年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发现巨大的石油资源并迅速开发;50年代,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加拿大和阿根廷也陆续成为重要的产油国。美国的石油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到1953年降到50%以下。

5、美国从1948年开始从中东进口石油。50年代下半期,特别是60年代以来,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不断发现,世界石油中心开始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5。2.波斯湾时代从50年代下半期开始,波斯湾的石油勘探开发活动不断活跃。到60年代,中东的石油储量和产量迅猛增长。据著名石油历史学家丹尼尔耶金先生的分析:从1948年到1972年,美国的日产量从550万桶增加到950万桶,而美国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却从64%下降到22%。美国份额下降的原因是,世界石油生产已经向中东转移。中东的产量从每日110万桶上升到每日1820万桶,增加了1500%!探明石油储量的转移更加富于戏剧性。在同期内美国的储量从210亿桶增加到3

6、80亿桶。但是,美国在世界总储量中的比重却从43%下降到7%而中东的石油储量从280亿桶上升到3670亿桶。在1948-1972年期间,世界的每10桶新增石油储量中,就有7桶以上是在中东发现的6。尤为重要的是,欧佩克(OPEC)的成立和1973年欧佩克对西方消费国的联合行动(禁运、提价和国有化)使得真正的油气勘探开发权、定价权和销售权掌握在产油国手中。欧佩克诞生后,影响巨大。仅最初五个成员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量即达每天730万桶左右,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5%。以后成员国由初期的五国逐步发展到13国,地跨亚非拉三大洲,但多数成员国在波斯湾地区。波斯湾产量占

7、50%。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表现出对波斯湾石油的极大依赖。在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下,西方国家经济一度走下坡路。1974年到1979年国际石油市场基本稳定。但是从1979年到1980年,由于伊朗革命的影响,石油供应急剧减少。西方国家经济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由于油价上涨和供应短缺促使发达国家开发替代能源和推行节能措施,国内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波斯湾的产量增长也受到了限制。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非欧佩克和非波斯湾的产油国产量迅速增加。如北海油田逐步投入开发,探明储量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1969年发现了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0年发现了特大的福蒂斯油田。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产量增长较快。

8、到1980年1月整个欧洲的产量与美国几乎相等。挪威成为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墨西哥的石油也有重大的发现,从1976-1979年短短的3年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增长了6倍7。美国在阿拉斯加也发现了大油田,储量近100亿桶。此外还有中国、印度、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逐步进入世界的产量大国行列。仅就出口而言,原苏联的油气出口是与欧佩克组织相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79年到1985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不断提高,欧佩克的比例(包括波斯湾的地位)明显下降。1985年下半年,当欧佩克组织呼吁非欧佩克国家支持其限产保价政策时,没有受到显著的效果。由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在国际市场上独立行动,结果导致了1986年国际

9、油价的大滑坡,每桶下降到了10美元以下。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收入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出口市场份额也从1979年的60%下降到了1985年的35%,波斯湾的比例更低,为8%强。这些都标志着波斯湾和欧佩克左右天下的地位下降。3.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对峙的时代自1986年后,非欧佩克国家产量的迅速增长,基本上形成了几个地区性中心,如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前苏联、北海(即挪威和英国)和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等。目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之间的产量和储量的对比情况说明,非欧佩克的国家的产量和炼油能力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非欧佩克的储量不足,基本上已经接近其剩余能力,并且进一步开发的成本不断升高。就有关产油国家的情况

10、看,70%的非欧佩克产量和70%以上的储量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墨西哥、中国、挪威、英国和加拿大等7个产油大国。其中美国产量为3亿吨具有产量优势,但美国的产量用于国内消费还不够。目前北海投资比较活跃。但今后增加储量,提高产量比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具有储量和产量两个方面的巨大优势,而其国内的消费有限,今后其国内消费会逐步上升,但是今后出口的明显增长至关重要。在这个时期,欧佩克中的波斯湾仍具有64%的世界石油储量和29%的产量。从这个时代开始至今,世界的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油价大体维持在15至18美元之间。但是,这个时代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变得更加复杂了。总的趋势是,欧佩克与非

11、欧佩克的对立局面被调整。由于一些新兴的油气供应区的加入,世界油气中心正走向更大的地理地带。4.以石油中东为核心的资源带的出现冷战后,一个重大的变化事件是中亚和高加索新独立国家(NIS)的出现,使环里海地区成为世界新的油气供应源。据国外专家大体估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大体在250亿桶以上,相当于科威特加上阿拉斯加北坡和北海的储量8。1991年以来,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油田逐步对外开放,引来了大量的国际投资者。近几年来,几十亿美元已经流入环里海地区。国外人士预测,环里海地区将成为下个世纪的波斯湾。同时,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和几内亚沿海地区的油气也将趋于活跃。这些都将意味着

12、中东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新兴油气资源地位的上升。但是,对于世界来说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石油中东地区的出现,即今后环里海地区将在油气市场开发、出口和地缘政治上与波斯湾带连成一体9不仅如此,人们还看到,目前俄罗斯的油气由于改善管理、产业重组和引进外资等因素,1989年以来石油产量大幅度下滑的局面已经逐步减缓。1996年的石油产量仅比1995年下降1.9%,为3.05亿吨10。随着今后俄罗斯法律环境的改善,外资投入的增加,今后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油气资源、东西伯利亚和它的远东地区以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都将投入开发。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大体稳定在3亿吨上下11,而天然气的产量即使在没

13、有它的战略储量投入的情况下也势必逐步回升12。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将成为欧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两大市场的主要气源。正是由于这些变化,中亚和俄罗斯正成为目前国际油气投资者的两大重点和国际油气竞争的焦点。石油中东地区的出现和俄罗斯油气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今后全球油气贸易、投资和价格都将受到这些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其它地区市场也在变化。据有关研究估计,在目前预测的油价水平下,西欧北海油田的产量将于1998年达到顶峰,为每天600万桶,此后逐步下降13。而那时欧洲的需求大体在每天1400万桶。其对外依存度势必增长。现在,俄国的西西伯利亚、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中东正在角逐西欧天然气市场,到2000年将会大体形成

14、三分天下的局面,阿尔及利亚会在南欧(意大利和西班牙及法国)市场占有优势,而俄国在西欧、北欧和中欧可能占较大的优势。与以上广大的油气供应地带相比,世界其他资源地区并不具有重大的结构性变化。首先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油气储量和产量不占优势,海上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将面临深海作业和领土争端两大难题。同时,政府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性合作还有待推进。目前虽然有些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等)仍保持出口记录,但从整体看,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其次拉美对油气的需求也非常强劲。各国都将不断开放市场,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投资的一个热点。墨西哥的市场将逐步开放,其南北供需不平衡的局面在今后的10

15、-15年内将逐步缓和。由于上述世界油气供应中心的转移与变化,国际油气市场的主动权也发生转移。在墨西哥湾时代,个别国家(即美国)在世界油气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市场的主动权在美国。在标准石油托拉斯时期,生产者主权非常突出。因此生产者和美国这个国家对世界油气的出口和价格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1960年后,这种个别国家所掌握的市场主动权转移到了石油卡特尔-欧佩克手中,此后生产者集团掌握着市场主动权。虽然1986年后这种市场结构有所削弱,但是它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势力仍然存在。在目前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基本并存的时代,国际油气市场多元化了,生产者主动权也开始多元化,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大国也对世界的

16、油气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必须同时反映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共同要求,产油国与消费国必须通过相互对话来维护国际油气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欧佩克与国际能源机构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正是这一方面的积极反映。同时这两大机构还强烈呼吁,这种对话需要扩大到非欧佩克成员国和非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如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这些非两大组织的成员国家的介入对于全球油气市场的稳定和油气安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也是无法替代的。更为重要的是,非成员国的加入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以石油中东为核心的国际油气新格局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新的油气地缘政治版图基于上述世界油气格局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将是:石油中东地区连同俄罗斯的油

17、气将在全球油气供应、出口和定价方面相互影响,连成一个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国西伯利亚和其远东地区巨大的地理带。在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着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毫无疑问,这是未来几十年内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源。对于这个对油气供应高度敏感的世界政治经济来说,这个地带无疑是一个生命攸关的地带,在此作者称之为“石油心脏地带”14。世界性的油气需求主要来自环绕上述“石油心脏地带”外部的两个部分。一是“内需求月形地带”,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英国和日本分别处于“内需求月形地带”的外围;二是“外需求地块”,主要是北美、南萨哈拉非洲和澳大利西亚(Aust

18、ralasia)15。上述的“石油心脏地带”和“内需求月形地带”及“外需求地块”构成一幅新的油气地缘版图。这个版图反映了欧亚油气市场的整体性和内在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欧洲和亚洲市场内部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是冷战时代的油气地缘政治中难以形成的。目前所谓的亚洲油气研究主要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这种研究只在需求方面具有意义。如果从地理概念上的亚洲看,未来亚洲的油气资源主要在西部和北部,即石油心脏地带,而需求主要在东部和南部,即需求月形地带。因此,亚太市场对石油心脏地带具有巨大的需求和潜在的地区间的连接关系。这种地区油气连接主要是指亚太、中东、中亚与俄罗斯之间在贸易、运输、投资和政策协调等方面的连接

19、。这种地区油气连接也广泛存在于欧洲大陆、北非、中东和前苏联之间。在北美和拉美也可以看到这种地区油气连接的重要性。下面本书将深入研究欧亚地区油气连接的特点与战略意义。首先,地区油气连接表现在国际油气流通领域。从跨地区油气贸易看,管道运输对于跨地区的油气连接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仅就天然气运输看,1996年全球共有321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其中包括:1.前苏联与东欧和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10多个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的管道运输。1996年管道出口量在1239亿立方米。2.北海与欧洲大陆的管道运输,年运输量在900亿立方米,3.发达的北美大陆天然气管道,年运输量在827亿立方米,4.南欧与北非阿

20、尔及利亚之间的运输量在212亿立方米16。根据作者对国际油气新格局的研究,未来的亚欧陆上油气管道运输网络主要由上述的石油心脏地带向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个需求月形地带流通,具体有西向、南向和东向三个方向的跨国管网系统。其中:西向的管网有两个部分,一是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到欧洲。这里有俄罗斯的友谊管道和新建的亚马尔管道。二是中亚向西针对欧洲市场的运输线路,包括北线和西线。北线指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往北进入俄罗斯领土,利用俄现有的管线输送到俄罗斯的黑海港口诺瓦罗伊斯克。西线指里海的石油经巴库到格鲁吉亚或土耳其进入黑海或地中海。南向的管网主要针对印度洋次大陆市场。目前从中东和中亚产油国出发有

21、五条线路到印度洋次大陆。-阿曼-印度深海管线;-卡塔尔经伊朗-印度陆路管线;-卡塔尔经伊朗-印度浅海管线;-土库曼斯坦-印度陆路管线;-哈萨克斯坦-伊朗石油交换运输。东向的管网主要由中亚甚至中东和从俄罗斯到环黄海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的管道运输线。其中中亚的管线到中国东部全长6300多公里。这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管线。同时,北非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已经贯穿马格里布,北上供应南欧市场。这就是著名的马格里布-欧洲管线17。在上述三个方向的国际管网中都有一些非常敏感的问题。俄罗斯传统的管道主要从西伯利亚,通过乌克兰,伸向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这个管网的利用率仅为60%。俄罗斯新的

22、西向管道已经避开乌克兰,找到了一个新的通道,即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现在,俄白在北约东扩中重新结盟将有利于这个通道的安全。但是资金上的困难仍是影响这个跨世纪巨大工程的主要问题。中亚的西向管线的不安全因素将长期存在。卡-纳争端、格鲁吉亚北部阿布哈兹的独立倾向、库尔德游击队的干扰等等都使里海的石油运输和地缘政治问题变得尤为复杂。目前南向至印度洋次大陆市场的5个管道的走向均与伊朗和阿富汗相关。而至今伊朗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些管道的可行性设置了阻碍。美国将伊朗列位头号制裁对象,目前这种制裁局面不会很快改变,其损害是多方的。今后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在一些问题上将不得不采取灵活的立场。如美国政

23、府在1997年7月表示支持修建从土库曼斯坦经伊朗到土耳其的输气管道18。但是,美伊关系的改善在今后几年内仍然不可预见。中国是东向管道的必经之地。目前,中国与中亚三国已经共同签署了边界条约,削减双方边界的军事力量,为土库曼斯坦东向的油气运输提供了安全保证。这是一条跨越多国界的长距离运输线。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处于论证阶段。今后油轮和船运液化天然气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流向主要是从中东、北非、西非和拉美运往亚洲、欧洲和北美几个世界油气消费中心。1996年液化天然气运输量1024亿立方米,70%是运往亚洲市场19。据有关国外专家的研究,今后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将以7%的速度增长,因此油轮和

24、船运液化天然气对于加强沿海、岛屿型的国家或地区与资源地区之间的连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除油气运输外,地区油气连接还表现在相互投资或交叉投资上。从目前人们对国际油气投资的分析看,基本结论是: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巨额的石油资本,并且跨国投资也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近年来一些发展中的产油国的外资不断增长。而一些油品消费大国也不断引来了外资。但是,石油天然气投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整体上看,这种相互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勘探开发和油田地面建设和其他的服务市场非常大。许多西方石油公司在中东和北非有很长的存在历史。有些大石油公司(如法国的道达尔)的海外资源主要在中东。在文化上,北

25、非与中东是一个整体,与欧洲联系也非常紧密。南欧对北非油气有巨大的依赖。近几年来,非洲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对西方的投资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目前美国对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仍实行严格的制裁或贸易禁运,限制了一些美国石油公司在这些国家的活动。但是,欧盟的态度有所不同。1995年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欧盟反映冷淡,法国的道达尔还趁机夺走了美国大陆石油公司已经得手的价值10亿美元的伊朗海上油田开发项目。在美国制裁伊拉克时,也为欧盟国家的大公司进入伊拉克提供了空隙。反过来,中东各产油国也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回流西欧市场,在石油化工领域持有一定的股份。2,在中亚,西方给予极大的关注,积极地投入巨资参与开发。中亚新独

26、立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加速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出口取得硬通货。在这些国家,油气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巨额的投入。应该说,这几年外部投资增长很快。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开始成为国际投资热点。自俄罗斯开始外引资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允诺对俄实行援助政策。但是,自1991年9月俄罗斯颁布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以来,西方投资一直非常缓慢。对此人们只是从俄罗斯内部来寻找原因,如政局不稳定,法律不健全和社会犯罪等等。而美国的地缘政治多元化政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当然对于俄罗斯来说,为了加强对海外下游市场的影响,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在欧洲国家从事相

27、关油品市场开发的大量投资。3.拉美与远东地区具有相似的“新兴市场”的特征。由于自身供需的不平衡性,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传统的资本流通模式中,资本主要是单向投资,即发达国家(中心区)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国(外围地区)投资,发展中国家只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自80年代后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叉投资,如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向发达国家的下游领域发展。近年来,东亚国家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相互投资也有所发展,中国开始向中东国家的上游发展,获取一定的油气资源。同时,沙特在中国和韩国的沿海地区设立大型炼油厂。这种交叉投资对于石油美元的合理流动,加强地区油气连接具有重要

28、的作用。第三,地区能源合作的重要含义在于确保市场平衡,并承担相互责任。例如中亚与中东、俄罗斯和东北亚地区、中国与中亚的油气连接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促使有关国家建立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能源协调机制。比如欧洲能源宪章条约的宗旨就是根据宪章的原则和目标,建立一种法律框架,在利益互补的基础上,促进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其范围包括商业、投资推进与保护、争端解决和过渡条款等等20。在今后的国际油气格局中,离开地区间的油气连接关系,以单一国家或地区为限的油气工业发展路子是难以维持的,不仅如此,各国油气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比如俄罗斯未来的油气安全在于它与欧洲和亚太市场间的平衡;而韩国的油气安全在于东北亚各国间的

29、经济联系以及它对石油中东地区油气资源的掌握程度。对于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来说,充分认识地区油气连接,有助于从中发现地缘战略机遇。这种机遇是长期投资、油气增值和利润的结合。目前这种地缘战略机遇还未完全被许多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石油公司所掌握,主要原因就在于许多大石油公司至今仍然持单一国家或地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后冷战时代的地区油气连接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对新的油气地缘政治关系和参与战略竞赛的程度。众所周知,今后中国与中亚和中东之间具有潜在的连接关系,但并不表明中国就能成功地进入这两个资海地区。三、新的地缘战略竞赛冷战结束后,国际地缘政治竞赛从未停止过,其中对在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包括俄

30、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和它的远东部分、东北亚地区、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波罗的海、中欧和黑海等等)的争夺非常激烈。这一点目前在环里海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东北亚地区和南中国海沿海国家也具有相似的特征。以环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为例,有关国家将围绕着油气资源和跨地区运输控制权展开新的油气地缘战略竞赛。根据本章第二部分对中亚油气局势的分析,其地缘战略格局可简单地由两个三角形来表述(见图2-1)。图2-1 地缘战略竞赛三角图在这个地缘战略竞赛格局中,作者确定土耳其是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外中亚油气资源向西流动的一个关键国家。这一点已经被现实强烈地证实。伊朗是中亚和中东油气向南流通中的一个重要国家,而中国将成为亚洲

31、西部和北部油气向东南流通中的主要国家。土耳其、伊朗和中国将构成一个内三角形。在这个内三角形中,土耳其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这个“内陆区”(Hinterland)油气通向欧洲的自然桥梁,因为它地跨欧亚大陆之间。土耳其虽有97%的土地在亚洲,却与西方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如它是北约、经合组织及关税同盟的成员。但是冷战结束后它的地缘政治地位有所变化。在它的亚洲大陆这边是从苏联分离出来的资源丰富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在欧洲大陆那边紧密连接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土耳其还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重要咽喉。但是土耳其的地缘地位毕竟是在当地。“世俗化”的政教关系

32、深受中亚国家的羡慕,在库尔得人问题上与邻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尤其是目前土国内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和目前50%以上的供应赤字,迫使它介入里海地区的油气活动。同时利用其自身的桥梁地位,积极争取从巴库到杰汉(土耳其的地中海口岸)的油气管线。另一方面,伊朗地处里海和波斯湾之间,与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上的联系。目前伊朗正积极地建立与中亚和高加索各国之间的多方关系。此外,从地理上看,阿富汗也在中东和中亚与南亚次大陆市场之间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在内三角形中,中国是中亚各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因为中国既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向东流动的陆桥国,同时又是亚太最大的新兴市场。这一特点对于中亚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再看外三角形。俄罗斯在环里海地区有着传统的巨大利益和影响。一方面,它正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去占领世界市场。但它自身的石油产量在经历了近8年多的下降后仅维持在3亿吨水平,天然气为5.05亿吨油当量。今后它的油气会逐步稳定或有定程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它决不会轻易地放弃它传统势力范围内的资源。为此它的首要措施就是如何控制它所谓的“准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