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41.94KB ,
资源ID:37247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4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docx

1、课时讲练通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质量评估(二)(第二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

2、降水量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

3、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2016南通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4、5题。4.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A.13月 B.35月C.79月 D.1012月5.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C.大气中云量较少 D.地面温度较高【解析】4选B,5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35月大于等于8级风力日数最多,此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降水量又比较少,地表比较干旱,该地区植

4、被覆盖率较差,所以该时段扬沙天气出现较多。第5题,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白昼时间长短等,5月与7月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长短差异不大,而图中显示5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则表明5月阴雨天气少,故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云量较少。(2016太原高二检测)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碱化严重 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 D.冰川融水减少7.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解析】6选C,7选B。第6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影响河流补给,使河流

5、水量减少。同时,河流水量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第7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之一。(2016西宁高二检测)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下图回答8、9题。8.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旱涝灾害A. B. C. D.9.近几十年来,该河下游弱水流段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泊、沼泽日渐干涸,其主要原因是()A.

6、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8选B,9选D。第8题,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属于干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第9题,该河主要流经干旱地区,河水主要补给方式是上游山地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近年来由于中上游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下游水量大减,出现了断流。(2016合肥高二检测)读漫画如此汲水,完成10、11题。10.图示漫画主要说明()A.井越深,水质越好B.水有多深,植被根系就能扎多深C.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D.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也很

7、丰富11.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地区植被不具有的特征是()A.发达的根系 B.肥厚的肉质茎C.厚的角质层 D.较大的叶面积【解析】10选C,11选D。第10题,漫画显示干旱地区地下水埋藏深,植物扎根深,寓意则是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第11题,干旱地区植被一般根系发达,有角质(可减少蒸发),茎为肥厚的肉质茎(可储水和养分),叶退化(可减少水分蒸发)。(2016钦州高二检测)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12.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8、()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13.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速度快 压缩农业用地轮作套种 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 B. C. D.【解析】12选A,13选C。第12题,据图可知,a带位于季风气候区向非季风气候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北部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冻土发育;南部位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而农业落后。第13题,压缩农业用地,轮作套种有利于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2016南阳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1

9、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 B. C. D.15.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沙尘暴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台风A. B. C. D.【解析】14选A,15选B。第14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第15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

10、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2016沈阳高二检测)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 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公转17.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解析】16选D,17选A。第16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为北半球雨季,11月次年5月为南半球雨季

11、。热带草原高温干旱季节十分明显和漫长,而非洲热带草原刚好被赤道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一般动物都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徙,主要是追随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的丰富的食物。7、8月是向北半球迁徙。第17题,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为了满足生活,人们过度放牧,增加经济收入;过度开垦,增加粮食产量,导致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严重。(2016莆田高二检测)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回答18、19题。18.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

12、排放废水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 B. C. D.19.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解析】18选B,19选C。第18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该地区近年来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的主要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图示地区湖泊的消亡速度。第19题,湿地面积减小会导致蓄水量减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当地气温

13、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2016大庆高二检测)下面图1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图2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20、21题。20.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C.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D.林内昼夜温差比林外大2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点的气压低于C点B.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C.A、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D.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解析】20选A,21选C。第20题,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读图1可以看到,夏季林内气温差值是负值,说明林内气温低于林外,

14、冬季是正值,说明林内气温高于林外;根据图1数值,冬季温差小于0.3,夏季7、8月份时温差大于0.3,所以冬季林内外温差小;夏季林内外温差大,说明调节作用明显;林内的昼夜温差比林外小。第21题,图2是冬季情况,冬季林内气温比林外高,所以A点气温低,气压高,C点气温高,气压低;A、E均在林外,气压高,在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C、E之间风由E吹向C,北半球向右偏,应是东南风;同理分析A、C两点之间,吹西北风,在我国是由内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百万公顷/年)。读图,完成22、23题。22.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15、.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3.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 D.严禁砍伐森林【解析】22选D,23选C。第22题,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的功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读图可以看到,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会使冰川体积减小,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减少。第23题,读图可以看到,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人类需要林木资源,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

16、可行。下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为移民进入亚马孙平原提供方便的因素是()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25.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解析】24选D,25选A。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第24题,由图可知巴西政府修建的亚马孙横贯公路为移民进入提供了方便。第25题,横贯公路的修建加大了亚马孙雨林的开发,这是

17、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方法技巧】运用数字法记忆热带雨林保护的计划和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加强缓冲区的建设;“一结合”是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6大连高二检测)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18、(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

19、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

20、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27.(2016新安高二检测)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

21、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解析】第(1)题,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但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第(2)题,由图可知,材料二中的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的地区迁移。第(3)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造成的。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2)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28.(2016沈阳高二检测)图1为银川

22、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的主要原因。(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贺兰山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我

23、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我国内外流域分界线,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也是内蒙古与宁夏的分界线,还分别对冬季风和夏季风有影响。第(2)题,图1中表示该区域有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第(3)题,由图2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又由材料可知该地乱垦乱牧、水体污染严重,故可能是因为人们围湖造田、城市工业发展等导致湿地面积萎缩,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还会导致河湖泥沙淤积湿地,使湿地面积萎缩。第(4)题,可以采取退耕(牧)还湿、防治污染、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提倡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措施保护湿地。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阻止了西北侧流沙的侵入;减轻了寒冷的冬季风对宁夏平原的冻害;夏季风的迎风坡,可增加降水量。(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