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49.99KB ,
资源ID:372291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29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docx

1、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目标:1、 记住二月革命后形成的两个并存的政权。2、 记住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名称、意义。3、 理解并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4、 理解并掌握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措施。5、 了解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对国内外的武装干涉,苏俄在军事、经济上的措施。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学习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及胜利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及指导:学习要求:1、自学指导(一)新时代的曙光(二月革命)阅读课文,并勾画、标注(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间:1917年3月。革命的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2、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的政权。即 两个政权并存。但临时政府掌握政权。)2、自学指导(二)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再读课文,小组长检查勾画情况(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1917年11月。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及时巩固政权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

3、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巩固措施:利用三年(1918-1920)的时间在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粉碎了内外武装干涉,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的结果为主。)4、巩固展示:(展示过程:分组抽题,先组内讨论,然后组长派组员黑板展示。展示要求:脱稿,对展示的问题要先讲解,再归纳要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教材4页“动脑筋”共计四个要点。)。5、知识拓展:从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等方面比较二月革命和事业革命的不

4、同点。6、达标检测:选择题:1、二月革命后掌握俄国主要权利的政权是 ( )A沙俄政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维埃政权 D布尔什维克政权2、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大意义是 ( )A捍卫苏维埃政权 B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是 ( )A巴黎公社 B革命军事委员会 C人民委员会 D工兵代表苏维埃4、奥运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圣彼得格勒)举行,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 )A十月革命的发源地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5、下列属于十

5、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的是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 B C D 6、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A B C D简答题:请写出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领导阶级、意义。时间_ 地点_领导人_ 领导阶级_意义1_2_3_ 课后反思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习目标1、 记住苏俄在和平建设时期实行首要任务的时间及主要内容2、 理

6、解并掌握苏联成立的时间,3、 理解并掌握苏联在经济建设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及发展的重点行业。4、 理解苏联通过新宪法的时间及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危害。学习重点: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学习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过程及指导:学习要求:1、自学指导(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生阅读课文。并勾画、标注(苏俄在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的时间:1921年。内容: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成立的时间:1922年。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联邦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

7、、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各加盟共和国)2、自学指导(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生阅读课文,并勾画,标注(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192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33年。发展的重点行业:重工业。随着五年计划的完成,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苏联通过新宪法的时间:1936年。其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其实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危害: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8、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消费了资源。)3、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的结果为主:新经济政策内容。)4、巩固展示:(展示过程:分组抽题,先组内讨论,然后组长派组员到前面展示,展示要求:脱稿,对展示的问题要先讲解,再归纳要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危害:5、知识拓展:对斯大林模式评价:积极作用和危害放在一起即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读材料回答问题: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

9、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的模式僵化了。1、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这段话说明了什么?3、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什么时候实施的?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思路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4、是谁使“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又称什么?参考答案:1、邓小平。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说明了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有经验,肯定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否定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3、时间:1921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借鉴: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10、4、斯大林。斯大林模式。6、达标检测:选择题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4、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5、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基础是 ( )A工农联盟

11、 B社会主义 C共产党领导 D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6、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 1921-1936年 B 1926-1936年C 1928-1937年 D 1928-1938年课后反思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习目标:1、记住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及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内容2、记住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九国公约签订的时间、内容。3、理解并掌握华盛顿会议和凡尔赛会议的关系,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的格局变化。4、明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处境而得到的启示。学习重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学习难点: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学习过程及指导:学习要求:1、自学指导(一) 战后的“新秩序”

12、阅读课文,并勾画、标注(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共有27个国家参加。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时间:1919年6月。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具体内容见教材15页。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起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由此得到的启示:弱国小国无外交。凡尔赛和约解决的问题: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1920年1月;被英、法控制。)2、自学指导(二) 对亚太地区

13、的“安排”-华盛顿会议阅读课文,勾画、标注(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1921-1922年。背景:日美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争夺尤为激烈,地点:华盛顿。操纵国:美、英、日。共有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等九国参加。九国公约签订的时间:1922年。内容:中国主权问题。解决的问题:东亚、太平洋地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扩大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打破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之间的关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样的世界格局。)3、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的结果为主。)4、巩固展示:(展示过程

14、:分组抽题,先组内讨论,然后组长派组员到前面展示。展示要求:脱稿,对展示的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题目: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解决的各是哪里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两次会议分别签订了什么条约?5、知识拓展: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九国公约对中国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达标测试:选择题:1、下列条约,使中国受害最大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议的是 ( )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移交给日本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A. B. C. D. 3、“凡尔

15、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A欧洲和东亚地区 B亚洲地区C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D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4、华盛顿会议的操纵国是 ( )A英、法、美 B英、法、日 C美、英、日 D美、日、中5、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利转让给(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6、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都其主要作用个国家是( )A英美 B英法美 C英法 D英美日7、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8、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上的失败,你得到的启示是 ( )A落后就要挨打 B弱国无外交 C改革是强国之路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

16、共同点有 ( )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矛盾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矛盾A B C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回答:(1)“和平制度”是指啥?(2)为确立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召开哪两次重大国际会议?会议签署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或规定?课后反思第4课 经济大危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经济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影响。2、记住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影响、意义。3、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经济

17、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4、学会用所学知识认识和比较“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学习重点:罗斯福新政学习难点:会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学习过程:1、自学指导(一) “繁荣”及其崩溃阅读课文,勾画、标注(20世纪20年代世界经济繁荣的具体时间:19241929年。生产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再生产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大量积压。结果:导致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2、自学指导(二) 罗斯福新政阅读课文,勾画、标注(罗斯福就任总统的时间:1933年。罗斯福上任时,面对的经济危机

18、要做的事情是:实行新政。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特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根本目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措施:兴建公共工程。整顿银行。调整农业政策。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具体做法是依据国家工业法进行。影响(意义):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检测对本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4、巩固展示:(展示过

19、程:分组抽题,先组内讨论,然后组长派组员到前面展示。展示要求:脱稿,对展示的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提示:从“新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作答。)5、知识拓展:比较“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达标检测:选择题: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A1918-1923 B1924-1929C1929-1933 D1933-19392、下列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B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C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人民群众D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经济危机3、美

20、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实行了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4、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包括 ( )整顿银行 兴建公共工程 调整农业政策 对工业进行调整 发展国营企业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A B C D 5、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经济危机 B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C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D为美国争取世界霸权6、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于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兴建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对工业进行调整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1、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8、“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调整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整D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9、1933年3月4日,一位美国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位美国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10、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维护国家的统一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

22、况问答: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什么?课后反思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代表。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2、记住亚、欧两个战争的策源地的国家及形成集团名称。3、理解并掌握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基础。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4、会用表格归纳历史知识学习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学习难点:经济大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学习过程及指导:学习要求:1、自学指导(一)纳粹政权的建立阅读课文,勾画、标注(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是: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希特勒:1933年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上台后着重做的几件事

23、: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结果: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代表人物是:希特勒。时间是:1933年。)2、自学指导(二)反犹狂潮阅读课文,勾画、标注(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具体表现:剥夺德国公民的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3、自学指导(三)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暴行阅读课文,勾画、标注(意大利法西斯建

24、立的时间:1922年。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原因: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日本法西斯法西斯建立的时间:1936年2月。代表:日本军部。原因: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异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分子为摆脱危机,对进步组织残酷镇压,并积极怂恿向外侵略扩张。结果: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十九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即“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他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3、记忆本课知识点并小组展示(展示以检测学生记忆的状况为主)4、巩固展示:(展示过程:分组抽题,先组内讨论,然后组长派组员到前面展示

25、。展示要求:脱稿,对展示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列举是经济危机后,德、意、日三国都走上了什么道路?你能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吗?5、知识拓展:美、德、日面对经济危机都是怎样应对的?结果怎样?6、达标检测: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希特勒上台 B日本侵占整个中国东北C轴心国集团形成 D国会纵火案(2)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3)下列人物,在世界上最早建立法西斯党的是 ( )A希特勒 B东条英机 C墨索里尼 D佛朗哥(4)日本法西斯与德、意法西斯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

26、)A对外侵略扩张 B反对共产国际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D以军部为核心(5)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的主要矛盾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C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6)下列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剥夺德国公民的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不得参军。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A B C D(7)问答题:有人用“一”“二”“三”来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即“一次大危机”“两个策源地”“三国怀同盟”请问:“一次大危机”指的是什么?

27、有何特点?“两个策源地”分别指哪两个国家?“三国怀同盟”指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组织?课后反思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学习重点:绥靖政策 斯大林格勒战役 珍珠港事件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学习过程及指导:学习要求:1、自学指导(一) 慕尼黑阴谋学生阅读课文,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操纵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

28、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自学指导(二)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学生阅读课文,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伦敦也在此期间也遭到空袭。亚洲战场:日本发动了侵

29、华战争。德对苏联发动的战争: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法英联军在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进行战略撤退,意义;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阅读“自由阅读卡”)3、学生记忆本课重点知识并小组展示(以展示记忆本课重点知识的情况为主)4、巩固展示:(展示过程:先组内讨论,然后小组长派组员到台前展示。展示要求:脱稿、语言流畅;对展示的问题先讲解,再归纳要点)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注意:要突出几个要点:时间、地点(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导火线、原因。)5、知识拓展:1、从时间、地点、挑起者、导火线等对一战和二战进行比较。2、你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中,你认为如何避免战争?6、达标测试: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 )A1939年9月18日 B1939年9月1日C1941年6月21日 D1942年12月7日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C德国闪击波兰 D珍珠港事件3、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 A德国偷袭波澜 B不列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