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35.92KB ,
资源ID:37226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22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ocx

1、高中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中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考试总分:210 分 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国力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C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D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4分)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当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

2、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 B以公正客观标准来考察C考虑评判者所处的不同时代 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派别3、(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D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趋向理性4、(4分)王韬在致园尺牍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

3、己所守,来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A张之洞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魏源5、(4分)1875年,洋务大臣文祥认为议会制度虽是个好制度,但“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洋务派大臣坚守“中体西用”思想 文祥不主张学习西方的议会制度近代中国的文武制度优越于西方 文祥对西方的议会制度较为赞赏A B C D6、(4分)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C追求社会人才

4、需求的多元化 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7、(4分)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最早付诸实践的是A魏源 B洪仁玕 C曾国藩 D郑观应8、(4分)洋务派选派幼童出国深造,最希望他们A传播中华先进文化 B掌握西方先进技术C探究西方民主政治 D熟悉西方文化9、(4分)19世纪60年代以后,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开始承认中国“艺”或“器”不如人,提出要“师夷长技”,例如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呼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甲午战败后引起了国人的反思,不但“技”不如人,部分精英知识分子也认识到“政”或“道”亦不如人。这变化说明A开始萌发了强国御侮的新思想 B民族危亡促使思想进一步解放C

5、形成传统文化为主的自强思想 D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已动摇10、(4分)“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相继以失败告终,国人同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在文化领域中,学校与科举、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间的争论愈演愈烈,反对封建统治、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明和要求富国强兵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文化领域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C外国列强侵略加深 D清政府守旧势力的不断反扑11、(4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西方书籍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魏源等人的倡导 B“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C新

6、式学堂的开设 D早期维新派的宣传12、(4分)有同学在近代某著作中读到如下内容,该著作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群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该作者是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13、(4分)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A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 B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C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 D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14、(4分)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

7、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A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 B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C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 D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15、(4分)曾国藩在谈到外交时,引用孔子的话:笃是厚道,敬是慎重,忠、信是诚实不说假话。后来,王韬、郭嵩焘相继引用“笃、敬、忠、信”,并将其作为他们标榜的“诚实外交”准则。这反映了A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B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C儒家思想适应了近代外交 D士大夫外交理念发生变化16、(4分)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8、”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A中体西用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C实行君主立宪 D提倡民主科学17、(4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选项最能完整体现这一过程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8、(4分)“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体西用”并非专

9、属于洋务深的主张B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C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D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19、(4分)陈旭麓指出,“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其意在说明A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B洋务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传统纲常礼教的顽固性 D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性20、(4分)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

10、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21、(4分)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22、(4分)“今日翊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材料意在说明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 B西方的政治制度远不及中国C

11、向西方学习要结合国情 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23、(4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24、(4分)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全面近代化 B救亡图存C工业化 D自由化25、(4分)清朝官员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

12、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A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C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2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关注西方科技 D普遍接受西式教育27、(4分)李鸿章曾说:“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其目的是A系统阐释中体西用 B剖析中国传

13、统之弊C倡导培养实用人才 D维护传统政治体制28、(4分)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A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 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普遍支持29、(4分)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 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 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30、(4分)18

14、84年去世的两广总督张树声在遗折中提及:“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其用也。”张树声意在A改变政府对西方的认识 B改良“中体西用”思想C改善清政府的统治状况 D显示支持社会变革决心31、(4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能作为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2、(4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

15、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33、(4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C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34、(4分)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清朝封建统治,用的材料是A西方先进科技 B君

16、主立宪制度C民主共和 D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35、(4分)史家陈旭麓认为:“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认为“中体西用”论A被后人多数讥讽否定 B企图以西学凌驾中学C为引进西学打开通道 D倡导中西学相通相容36、(4分)1866年,奕忻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 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 D社会转型异常艰

17、难37、(4分)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C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38、(4分)史学界有人认为,早期维新思潮是在洋务思潮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反对改革政治体制C都注重引进西方文化 D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39、(4分)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18、C该漫画描绘的是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40、(4分)梁启超评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材料中的“维新派”最有可能指的是A张之洞 B康有为 C林则徐 D严复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50 分)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海国图志材料二“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变法之本

19、,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特点。4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

20、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鼎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

21、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

22、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四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

23、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840年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4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吾今一

24、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三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

25、力?4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号为通洋务者,又以巽懦为能,以周容为度,以张惶畏葸为功,言交涉则讲求语言文字、交际晋接之间,屈己伸人,以苟且无事;言海防则鳃鳃然敝精竭力于利炮坚台、鱼雷铁舰之属,岁掷帑金千万,以苟且侥幸于一时,弃其精英而取其糟粕,遗其大体而袭其皮毛。摘编自宋育仁庸书内外篇自序材料二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

26、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摘编自陈独秀宣言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27、(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陈独秀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包含了毛泽东的哪些思想主张?有何意义?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答案】A【解析】“国力的觉悟”是指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选A;B项是学习苏俄的道路,属于社会的觉悟,排除;C项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属于文化的觉悟,排除;D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属于政治的觉悟,排除。2、(4分)【答案】D【解析】李鸿章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当时大多数文士仍然秉持“华夷之辨”的

28、保守观念,不能正确认识郭嵩焘的出使行为。因此材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关注评判者的阶级派别,阶级或阶层不同,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不同。故答案为D项。“历史亲历者”的认识也有不同,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中的评判者处于同一时代,排除C项。3、(4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宣扬了变革政体的主张,与“中体西用”思想不同,故排除A项;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并没有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故排除B项;天演论、原富和民约论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认同,而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故排除D项。由化学鉴原、地学浅释到天演论、原富、民约论,表现了在民族

29、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选C。4、(4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依据材料“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可知王韬认为中国道胜,西方器胜,强调以封建纲常礼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这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因此A选项正确。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不主张中体西用,因此B选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主张中体西用,因此C选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主张中体西用思想,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4分)【答案】C【解析】从材料“认为议会制度虽是个好制度”“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中可以看出,文祥虽然认识到议会制优点,并比较赞赏西方议会制度,但坚守“中体西用”思想,不主张学习西方的议会制度,故正确;材料反映了文祥认识到议会制优点,故错误;所以答案选C。6、(4分)【答案】A【解析】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