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104.86KB ,
资源ID:37191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19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文学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文学资料.docx

1、现代文学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2卷5号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32年,习惯上称为“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内涵:用现代的文学语言(现代白话文)与现代的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和心理的文学(即近代中国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导致的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一)从文本(语言、结构、叙事模式、文体)自身演变来看,“五四”后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与当时西方文学发展同步的。1、语言: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书面语,真正实

2、现了我口写我手、言文同一。改变了明、清以来因八股取试所导致的书面语与口头语日益分离的局面,白话文作为书写、表达工具更加方便,有利于大众使用和文化知识的传播。 2、结构:单线索的串珠式-多线索的交叉式-蛛网式。 最早小说是15世纪,西班牙的列那狐游记,以主人公的经历、游踪为线索组织故事情节,因此又被称为流浪汉小说,这是小说史早期的单线索结构。 我国早期小说也有类似的结构,如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单线结构,形成串珠式小说结构 多线索: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艺术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它在小说结构模式上也有新的贡献,形成了多线索的小说结构模式:即以贾

3、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副线,展示了18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历史真实。 蛛网式: 19世纪西方小说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取得辉煌成就,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和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线索交叉的蛛网式结构,深刻展示了帝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先生的子夜也以众多的人物、纷繁的线索展现了30年代大上海生活的全景。 3、叙事模式: 晚清已有关于现代小说形式的论述(林纾译介的外国小说) “五四”后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如横断面(一件小事)、成长小说(倪焕之)意识流(

4、梅雨之夕)等更是广泛应用。 还有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论述的连载体、花絮体等,都与1920世纪西方小说叙事模式接近或同步。 4、文体:中国古代文学尊崇散文、诗歌,小说被视为小道。但五四后小说由边缘滑向中心,成为文学正宗。诗歌由古代韵律体变为现代自由体诗,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自由抒发。对传统戏剧的改良和西方话剧的引入都对中国现代文体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传统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小品文和杂文。 (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来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是文以载道,载忠君之道,代圣贤立言,表达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中国现代文学以西方近现代的思

5、想价值观念的民主、自由、科学、博爱作为现代价值尺度。表现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建设现代化民主国家的概念。 (三)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生产体制)考察,五四后文学具有现代性。 出版业的繁荣、职业作家的出现、现代读者群的形成,是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的外部标志。五四后的中国文学具有了上述特征,因而具有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 1、文学越来越遵循现实主义,并形成主流,排斥其它文学流派。 2、现代化的功利目的使人误以为文学应具有强烈的理性启蒙精神,这样的文学才是正宗的文学,因而以此为依据对讲究“趣味主义”、“消遣、娱乐”的大众文学-武侠、侦探、鸳鸯蝴蝶派等通俗市民文学,进行批判。 3、强烈

6、的理性精神使文学负载了太多非文学的使命,导致现代文学的艺术水准普遍不高。 第一讲“五四”文学革命和二十年代文学思潮 “五四”文学革命的标志:1917年1月号和2月号的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三大主将:第一个首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的“八事”概念,核心就是要求文章要内容思想感情,追求开创性和技巧,面向社会生活,用新鲜的语言来表现社会人生。胡适还主张把白话文视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此外,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等文艺理论文章直接引入外国文学概念来引导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进一步细化了胡适的文学革命

7、主张,提出了对韵文、散文、标点符号等方面的改革意见。第二个当是陈独秀。新青年1917年第2期文学革命论提出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的“三大主义”说,满怀激情地指出了新文学不同于传统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的主要特征。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1918年12月)和平民文学(1919年1月) 所论述的“人的文学”成为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的主题。人的文学以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个性主体的自由)为出发点,提出文学的使命助长人性的解放,反映“人生诸问题”,表现人的“理想的生活”,标志着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到来。平民文学提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重要观点。“为人生”表明文学是和社

8、会生活,时代情绪,个人生命观、意识形态等息息相关的,“而艺术”则从文学性的角度提出了要求。文学革命倡导的新文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白话的文学、写实的文学、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

9、(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四大社团: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

10、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

11、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三大论争:第一次是与国粹家林纾的斗争;第二次是与学衡派的斗争;第三次是与甲寅派的斗争。文学革命的实绩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

12、之惠的风等出版。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五四时期文学主要创作特点 1理性精神的显现。“重新估定价值”的理性批判精神与由于“人的发现”、“文学的发现”引起的理性探索精神,是贯穿于第一个十年的几乎所有额的作品中的。 2感伤情调的流行。文学上的感伤情调,跟新一代知识者自身的脆弱性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也有关。但作为一种普遍的

13、文学现象,却主要反映着中国知识者艰难地追求新生的精神历程。3、个性化的追求。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现代文学三大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

14、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第二讲鲁迅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要点:呐喊、彷徨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如两部可以作为纲来读的作品狂人日记和长明灯;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

15、题的关注,如药、风波、阿Q正传和示众。三是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如孔乙己、在酒楼上、肥皂和伤逝。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一:1、人物塑造:“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2、白描手法,采取“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各种特征进行描写。如祥林嫂和子君的神态和眼睛、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挖掘和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幻觉、潜意识等,深入揭示人物的灵魂。人物语言简洁传神,高度个性化。 艺术特色二:艺术多姿多彩。从创作方法而言,是以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为主,在冷静的叙事中隐

16、寓着浓烈的感情,善于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细节真实传神。鲁迅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主义的道路。 这是就主要艺术特色而言。而呐喊、彷徨的艺术色彩决非如此单一,它含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份;在客观写实中常有诗意和抒情,有以抒情为主要特色的小说;在悲剧的格局中常融进喜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也有喜剧性的讽刺作品;主要以人物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但也常有精当的心理描写,和作为现代主义手法的幻觉、潜意识的深入开掘,并有以心理描写见长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民族特色,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的描写,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呐喊、彷徨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广纳百川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

17、世界。 艺术特色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艺术特色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茅盾在评呐喊时称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体式有日记体、手记体、戏剧体、对话体、随笔体、速写、革新的章回体等;开头结尾变化多端,每篇都不一样;叙述人称和视角多样或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等;顺序为主,也有倒叙;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而最重要的,是变中国小说重故事情节的纵剖面顺序结构为重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的横断面结构,常截取生活的一个或几个场景、片断连缀而成,这是小说结构形式的重大革新。艺术特色五:以口语

18、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形成简练、生动、峭拔的语言特点。 呐喊和彷徨的现代化特征。呐喊和彷徨作为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题材、思想、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体现出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的现代化特征。 20世纪初,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文学的现代变革,首先表现为 文学题材和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呐喊和彷徨开创和发展了现代小说两大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题材。使小说主角有 帝王将相、妖怪神仙、才子佳人等变为普通人,也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关注,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中对这两类题材所采用的平等、真诚的态度和呈现出的

19、理性批判精神,以及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描写,都与当时世界范围内文学现代化的潮流达到了高度一致。呐喊和彷徨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蕴也具有现代性。鲁迅从反封建 思想革命的角度出发,以改造国民性为目的,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辛苦、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作了真实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精神奴役和创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通过启蒙者与民众间互不理解、相互隔膜状况的描写,批判了启蒙者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方式。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缺陷。鲁迅以现代意识烛照他们的生存困境,表明了反封建思想革命的艰巨性。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上,鲁迅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优点,同时自觉借鉴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和现

20、代主义创作方法的长处,加以转化整和,形成了现代小说的现代形式。主要表现在;打破了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和单一视角方式而代之以多视角;重视日常生活的横断面描写,弱化情节,注重社会思想环境的展现;借鉴、采用象征主义和心理分析等手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借鉴西方小说形式,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多种体式,如散文体、手记体、日记体、对话体、寓言体等等。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

21、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艺术上的开放和创新精神。鲁迅对中外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广泛而大胆吸取,从而对中国传统小说作了重大革新。例如,开拓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主要是现实主义方法,但也有以浪漫主义方法为主的作品,如不周山 (

22、初版呐喊);有象征主义气息很浓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又如,开拓了多种小说体式,如有叙事体小说,也有抒情体小说、讽刺小说等,并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再如,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把传统小说结构形式服从于故事情节变革为服从于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表现手法也大大丰富了。艺术上的成熟。鲁迅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吸收而不模仿,融会贯通,虽是开山之作而艺术成熟。因而既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基础,也在艺术上 对现代文学发展发生重要影响。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多数作品描写了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及制造的一系列人

23、生悲剧,主人公主要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阿Q、孔乙己、祥林嫂,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血泪人生,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孔乙己身受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观念毒害,沦落到下层穷愁潦倒,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惊人冷漠。揭示了封建思想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如药的悲剧是双重封建统治者用钢刀杀害革命者,封建迷信思想使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华小栓,但却治不了病。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竟是反青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的。革命者为人民革命而献身,作为人民一员的华老栓并不理解。表现粗群众的愚昧麻木,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之深。小说既暴露了封建势力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着重暴露了

24、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惊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摆脱封建思想道德的枷锁。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25、。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 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

26、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狂人形象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

27、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 思想成就之二:提出了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境遇和他们缺乏民主主义觉悟的矛盾。阿Q过着被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但是他缺乏觉悟。作者把阿Q放在辛亥革命中考察。他有革命的要求,但是他的革命观中狭隘报复、取赵太爷而代之等糊涂思想,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精神胜利法。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 艺术成就: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假洋鬼子、赵太爷等。白描手法的成功运用。如阿Q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

28、法的性格特征。作品基本风格是客观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写实中又加入了讽刺,如对赵太爷的讽刺是尖锐无情的、对阿Q的弱点的讽刺比较温和,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阿Q的悲剧性遭遇和喜剧性格,形成小说悲喜剧交融的特色。分析阿Q形象总的说来,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第一,他社会地位极其卑微,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贪苦雇农。第二,他深受种种封建观念侵蚀毒害,又带有许多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的革命观是错误的。第三,他思想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在遭受实际屈辱的时候,以这种方法在精神上感到永远优胜,自我安慰。第四,鲁

29、迅通过阿Q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表现和悲惨结局,深刻总结了这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要使革命获得胜利,必须要有一场反封建思想革命以唤醒民众。(详细分析见教材P37-P38)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 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

30、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分

31、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共同点:都受封建势力压迫剥削,却愚昧麻木不觉悟。二、不同点:闰土是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勤劳、质朴但精神近乎麻木。他儿童时代机灵、能干,二十多年后,由于社会的压迫使他像个木偶人。七斤是另一类农民形象,虽与外界有接触,但仍然十分愚昧。“辫子风波”,使他自己没有辫子而发愁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些都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落后缺乏觉悟。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被地主压迫,他不正视现实,常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而忘却了自己失败者的悲惨屈辱的处境。 通过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小说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矛盾:农民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生活极其悲惨;农民精神上愚昧麻木,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要改变农民悲惨的地位境遇和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使农民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