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0.13KB ,
资源ID:37042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04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 代 牡 丹.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 代 牡 丹.docx

1、唐 代 牡 丹唐 代 牡 丹牡丹尽管其根皮曾作为药物被古代医家利用过,然而它作为观赏花卉为社会所普遍认识,唐宋人大抵都认为这是唐代的事。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牡丹,前史中无说处。成式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说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南宋郑樵通志卷75说:牡丹晚出,唐始有闻。起初,因为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还仅仅看作是芍药的附庸。后来,牡丹有了自己的专名,并且蔚为大国,芍药相形见绌,反倒成为落谱衰宗。本文对唐代牡丹的情况做些考察,以收补阙拾遗之效。 一、牡丹在唐高宗时由河东汾州移入长安 关于牡丹的来源,只有两位唐人提到,都认为出自河东道汾州(山西省汾阳县)众

2、香寺,但时间则分别认为在初唐和盛唐。主盛唐说者是段成式。在上引文中,他接着说: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然而考以其它史籍,则发现此说与事实相左。清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1说: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此说未注出处,系出自唐人李濬松窗杂录的说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另外,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开元年间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

3、这都是说开元年间宫中珍爱牡丹,兴庆宫也开始种植,并没有说同样也是禁中的大明宫、太极宫是否也如此。而徐松却笼统地说成禁中初种,就成了皇宫中刚开始种植牡丹。兴庆宫牡丹在开元天宝之际已有相当规模,唐玄宗常和杨贵妃赏花,一次命李白撰清平乐词助兴,中有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句。同时,宰相杨国忠私宅也有了牡丹。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说:杨国忠在家中造四香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焉。盛唐人王维已有红牡丹诗。可见远不是段成式所说的那种情况。段成式还说:名公们裴给事宅看牡丹诗,寻访未获;而那时已有牡丹之会,显然牡丹已多。可以推测,他对前面的说法并非坚信不疑。 主初唐说者是

4、舒元舆。他的牡丹赋序文说: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寖)盛。从上下文看,这里的上苑应指长安的后苑。西河是县名,是汾州的治所,与武则天的老家并州文水(山西省文水县)毗邻。武则天虽非生于老家,却一直怀有故乡之情,旧唐书卷77崔神庆传载有她这方面的言论:并州,朕之枌榆。武则天时牡丹移入长安,可从考古资料得到旁证。大足元年(701)永泰公主死,在武则天去世的第二年,即706年,陪葬于陕西乾县的乾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分册第385页指出:永泰公主墓石椁线画中已出现牡丹,则它的移至长安应在开元以前。其时间

5、的大致确定,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武则天的行止。 武则天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到弘道元年(683)高宗在东都洛阳去世,28年间七次随高宗幸东都,高宗归葬长安,她不曾西归。此后到她去世共22年,除永泰公主死的那年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值得注意的是, 显庆五年(660),高宗、武则天去了一趟并州,阴历二月到达,四月离开,恰值牡丹开放的季节。这是武则天仅有的一次衣锦还乡,很可能她在宴请亲族、乡党时知道了牡丹。不过,他们这次是由洛阳去的,依然又回到洛阳。两年后,他们又回长安住了三年。牡丹很可能在这五年间(660665)由汾州传入长安,或者是武则天由并州回洛阳时交代过先移入长安,或者是再回长安

6、后派人移植。唐诗纪事卷3说高宗时后苑已有双头牡丹,上官昭容诗云: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后来,当政治中心移至洛阳后,长安皇宫中的牡丹只能缓慢地培植、发展,三四十年后初具规模,不仅刻画于公主墓石,还扩大到兴庆宫、华清宫和宰相家宅。武则天之后,长安再度成为政治中心,牡丹因而大放光彩。开元末,裴士淹又移入长安私第,无非由于当时长安牡丹昂贵而稀少,尚未普及到他这样的郎官家中,而他的家族又是河东大姓,能知道祖籍的风土人情,于是在出使途中,顺便到牡丹的故乡去弄了一棵。这是效颦,不是首创。 二、牡丹的分布与培育 牡丹逐渐由皇宫扩展到京师衙署、寺庙、私家庭院,后来还移植到东南地区。 在长安,政府衙署里种植了牡

7、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注为翰林院北厅花下作。唐两京城坊考卷3、卷4指出:修政坊宗正寺亭子和永达坊度支亭子,是新进士举行牡丹宴的地方。无疑与当地牡丹盛开有关。唐国史补卷中说: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佛寺中以慈恩寺和西明寺的牡丹最负盛名。唐语林卷7说:慈恩寺浴室院有两丛牡丹,每开及五六百朵。该寺清上人院的牡丹,曾使人们不断写诗,权德舆有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西明寺牡丹,白居易、元稹都曾观赏,白居易有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浑瑊、令狐楚、窦易直、元稹等官僚的私宅中都有了牡丹。刘禹锡浑侍中宅牡丹诗说:径尺千馀朵。这在长安无疑独占鳌头,白居易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诗即说:城中最数令公家。窦、

8、元宅的牡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注为: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有首诗题为微之(元稹)宅残牡丹。普通人家的庭院中也有了牡丹,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花诗说:赁宅得花饶。 洛阳牡丹没有长安牡丹繁盛。令狐楚在外十年才调回长安,正值家中牡丹含苞待放时又调洛阳,赴东都别牡丹诗说: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这里言外之意是对宦海沉浮的感慨,但包含着对长安牡丹的眷恋,以及在洛阳难以看到牡丹的遗憾。洛阳牡丹见于记载的有这样几处:刘禹锡有思黯南墅赏牡丹诗。思黯是牛僧孺的字。旧唐书牛僧孺传说他在洛阳归仁里(紧挨外郭城东面的建春门)修造第宅,把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时搜集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馆宇清

9、华,竹木幽邃。常与诗人白居易吟咏其间。刘禹锡有多首与牛僧孺唱和的诗。南墅是牛僧孺在洛阳城南伊河旁的园林。酉阳杂俎续集卷2说:尊贤坊田弘正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花发千朵。唐两京城坊考卷5说:宣风坊安国寺,诸院牡丹特盛。可见牡丹栽培的时间不算短,只是价格昂贵,分布未能普遍。因此,到了唐末,牡丹依然很珍贵。唐摭言卷3记载的一件事颇能说明问题:朱全忠洛阳宅牡丹开谢,都要登记数目。新及第进士许昼醉酒,私摘十余朵,还辱骂朱全忠。朱全忠命械昼而献,许昼吓得亡命河北,莫知所止。北方其它地区的牡丹分布,文献有零星记载。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太原官员得红紫二色者,移入城中。中唐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李益到长安考

10、科举,不能回家看牡丹,作牡丹诗说:紫艳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晚唐人李商隐有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诗,可见泾州(治今甘肃省泾川县)高平的回中也有牡丹。 在长安牡丹开放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这一期间内,东南地区尚无牡丹。白居易在上述那首赠李二十(绅)的诗中说: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但南方人已经知道并且向往长安牡丹。张祜京城寓怀诗说自己进京不是为了科举功名,而是唯待春风看牡丹。牡丹迟迟不能移植于南方,主要由于它不能很快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等条件。牡丹娇弱,最忌狂风、淫雨、烈日。关于这方面情况,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披露道:怕风惟怯夜,忧雨不经旬;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诗披露道:鲜愁日炙融。白居

11、易惜牡丹花二首也说:一旦遭受风雨,牡丹便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因此,人们对于牡丹,总要刻意保护。白居易秦中吟买花诗说:上张帷幕庇,旁织笆篱护。南方雨量大、日光强,不利于牡丹的生长,这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李咸用同友生题僧院牡丹花诗便说:牡丹为性疏南国;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也说:此花南地知难种。然而只要备加小心,也能移植成功。云溪友议卷中记载: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寻访牡丹,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栏圈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以覆其上。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晚唐人罗隐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诗说:六十年来此托根。白居易一生好

12、买花栽花,移牡丹栽诗说:金钱买得牡丹栽,百处移将百处开。这牡丹,可能是60年前他从开元寺买来栽在虚白堂前的。牡丹逐渐在南方传开。李咸用远公亭牡丹诗讲了江州(江西省九江市)的情况:在庐山东林寺,牡丹独逞花中英。徐夤入泉州(治今福建省泉州市)刺史王延彬幕府,其诗尚书(指王延彬)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其花自越中移植即交待福建牡丹来自浙江,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诗又进一步指出:多著黄金何处买,轻桡挑过镜湖光。镜湖又称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诗抒发了自己经历唐末动乱后看到南方牡丹所产生的感触,说: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年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这个天王院很可能是泉

13、州的天王寺。唐末王审知在福州(福建省福州市)任威武军节度使,受封为琅琊王,在泉州开元寺的灵山上建造了天王寺,供奉毗沙门天王。其从事黄滔作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记其事。人们有时把南方牡丹看作是客户。张蠙观江南牡丹诗说: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这无疑是传统观念作怪,但也与南方牡丹不多有关。李咸用牡丹诗说:少见南人识,识者嗟复惊。始知春有色,不信尔无情。南方牡丹经过培育,有的相当不错。新唐书卷42地理志六记载:合州(治今重庆市合川县)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即有牡丹。 培育牡丹,佛教僧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徐凝题开元寺牡丹诗指出:惭愧僧闲用意栽,他们有时间和处所的方便。牡丹的发祥地是汾州众香寺,已证明

14、这一点。据酉阳杂俎前集卷19,经过僧人培育,兴唐寺一株牡丹竟开花1200朵,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色。僧人的名字大多已不可考。酉阳杂俎续集卷6和前集卷19分别说:慈恩寺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杜荀鹤有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诗。法力、素、临,以及上文提到的清、惠澄,是幸而为人所知的僧人。僧人培育牡丹,用心可谓良苦。剧谈录卷下记载:慈恩寺有殷红牡丹一窠,婆娑几及千朵,是一位老僧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世俗花工同样不可考出,只在杂史中偶有事迹记载。酉阳杂俎前集卷19说:韩愈一侄在牡丹根旁挖坑,施以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七天后填满土,花开时,便会呈

15、现出红白黄青紫各种颜色。正是在唐人的精心培育下,牡丹才有了崇高的地位,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诗把它归纳为:雅称花中为首冠。 三、牡丹价格始终昂贵 牡丹在盛唐时便作为商品进入了交换领域,其价格始终昂贵。天宝十五载(756),岑参优钵罗花歌序文便说牡丹价重。到中唐时,王建闲说诗又感叹王侯家为牡丹贫。人们披露的价格虽无定数,昂贵则一致。柳浑牡丹诗说:数十千钱买一棵。白居易秦中吟买花诗说:一丛牡丹开花一百朵,价值五束素,即25匹绢,顶得上十户中人赋。新唐书卷52食货志二指出:中唐时期,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若按平均数2400文计算,则25匹绢合六万文钱,每朵牡丹折合六百

16、文钱。代宗时,中等户仅户税一项,每年缴纳二千文,十户则为二万文,要算上赋税中的其它项目,数字就更大了。这是一丛牡丹的价格,确实是数十千钱买一棵。唐国史补卷中也说当时一本有值数万者。后来,牡丹价格持续上涨。张又新牡丹诗说:一朵值千金。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大致差不多的事例作证。据剧谈录卷下所记,慈恩寺老僧的那丛红牡丹,被人强行掘走,以金三十两、蜀茶二斤以为酬赠。这使人搞不清牡丹价格到底如何。因此,裴说牡丹诗说:此物疑无价,那么当然未尝贫处见了。甚至富人也为之蹙眉敛手。晚唐女道士鱼玄机卖残牡丹诗披露:她急于出售道观中的残牡丹,竟然劝说人们勿失良机,别怕花钱,不然的话,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然

17、而王孙们无动于衷,理由很明显:应为价高人不问。 牡丹价格之昂贵,须同相应时期的粮食价格进行比较,方才可以明了。天宝年间牡丹价重,新唐书卷51食货志一所记当时粮食价格为: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贞元年间牡丹为数万钱买一棵,而粮价除在战争和灾荒等特殊情况下猛涨外,正常年景一斗不过150文。据资治通鉴卷232、234和238记载:贞元三年(787),粟斗直百五十,贞元八年江淮米斗直百五十钱;元和六年(811)竟跌到米斗有直二钱者。而一株牡丹竟顶得上百十石粮食的价格,简直令人惊愕。 这里还须澄清一下所谓白牡丹价贱不受人重视的问题。有一首白牡丹诗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

18、,无人起就月中看。全唐诗卷124把该诗收入盛唐人裴士淹的诗中,实际上这是另一位姓裴的中唐人的作品。唐诗纪事卷52记载: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开,太平院开最后。裴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间。文宗幸此寺,吟玩久之,因令宫嫔讽念。及暮归,则此诗满六宫矣。全唐诗把这首诗作者弄错,除了都姓裴以外,可能与上文所述裴士淹从汾州弄了一棵白牡丹的事有关。为白牡丹抱屈,是中唐个别人的情绪,盛唐时尚无。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白牡丹和玉蕊花都色如琼瑶,玉蕊花因稀见贵,而白牡丹以多为轻;人事亦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另一首白牡丹诗说: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

19、还唤作朝官。裴诗仅认为白牡丹开在赏花高潮已经消退的时候,因而不被人重视;而白诗则是借白牡丹对自己的仕途大发牢骚。实际上,和白居易同时的人对白牡丹不但不嫌弃,反而相当欣赏。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说它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后来,吴融、王贞白、韦庄、殷文圭、徐夤等人都有咏白牡丹的诗。吴融僧舍白牡丹二首云: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梅妆向日霏霏暖,纨扇摇风闪闪光。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洞房。其热情并不亚于对红紫牡丹的吟咏。 四、如狂如醉的赏牡丹风气 唐代赏牡丹蔚然成风。京师长安最为突出。唐国史补卷中京师尚牡丹条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具

20、体情况唐人做了描绘。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新乐府牡丹芳诗说: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崔道融长安春诗说: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徐夤忆荐福寺南院诗说:牡丹花际六街尘。这些诗句反映的情况是:长安人士赏牡丹,或乘车,或骑马,或乘软舆,或徒步奔走,熙来攘往,热闹非凡,道路街衢,发出震耳的响声,扬起满天的飞尘。舒元舆牡丹赋序文概为: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外地牡丹稀少,赏花没能形成运动。李咸用远公亭牡丹诗说江州太守栏朱绕绛留轻盈,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虽不似京师那样狂热,但地方官派头不小,在佛寺中用围幕护住牡丹,饮酒听乐,细

21、细赏花。 个人赏牡丹的细节,可从唐诗中找到只鳞片爪的记载。孙鲂看牡丹二首说:万事全忘自不知,闲年对坐浑成偶,醉后抛眠恐负伊。品酒赏花,如痴如醉,成了生活中唯一的事情。自己和牡丹简直成了如胶似漆的伉俪,醉意朦胧,想去歇息,又觉得丢下牡丹,实在歉疚。徐夤牡丹花二首说: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为了赏牡丹,士人居然对书籍连日不屑一顾,任它们蒙上尘埃。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馀花似庶人,由于人们只锺爱牡丹,千姿百态的诸多花卉黯然失色,受到冷落。翁承赞万寿寺牡丹诗说: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人们一心奔着牡丹而来,赏花路上的青松挺拔卓立,却无力转移人们的视线。白天看不够,夜里还要看,温庭筠

22、夜看牡丹诗即说:把火殷勤绕露丛。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由于多赏奈怡神,于是便望开从隔岁,一年的期待全付于尽情欣赏中,绕行那识倦,围坐岂辞频。只可惜牡丹被栏槛围住,远看不甚分明,因而私心期一日,许近看逡巡。赏牡丹既可怡神,也可使因王事鞅掌而烦躁疲惫的人调剂生活,韩愈戏题牡丹诗便说:今日栏边暂眼明。于是赏花人与牡丹之间感情得以沟通。薛能(一作薛涛)牡丹四首诗说:欲就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里牡丹被人格化,成为通语言懂感情的角色,具有更强的魅力。吴融红白牡丹诗甚至说: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战国人庄周说梦见自己变成彩蝶,吴融借以说自己想化为蝴蝶,与牡丹相亲昵。春秋人鲁阳文子正打仗而

23、暮色初降,他一挥戈,太阳为之倒退90里。吴融借以希望时光倒流,以便牡丹芳颜久驻。然而自然的法则终究违背不了,花期一过,牡丹就要枯萎凋谢。孙鲂牡丹落后有作诗便不无遗憾地谈到这一点:明年虽道还期在,争奈凭栏乍寂寥。惜花,何以补救?白居易赠李十二花片因以饯行诗说: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他拾起片片花瓣,送给即将离去的友人。白居易秋题牡丹丛诗还说: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秋天来了,只剩下牡丹残枝在西风中摇曳,作者兀坐在牡丹枝旁,一边想着过去,一边盼着来年。在这里,人和自然融为一个境界,构成了和谐的关系。 五、唐人对牡丹的描绘 松窗杂录记载:文宗问画家程修己: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程修己

24、答道: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这便是将牡丹喻为国色天香的由来。同类看法,其他人也有。刘禹锡赏牡丹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李山甫牡丹诗说:一片异香天上来。唐人对牡丹的描绘,基本上便是从这色香二字推衍开来的。 牡丹的花蕊为黄色,花瓣常见的有深红、浅红、紫、白几种颜色。唐人对花色的描绘曲尽其妙。舒元舆牡丹赋说: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白居易牡丹芳诗说: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西明寺牡丹诗说:光风炫转紫云英。白牡丹(和钱学士作)诗说: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诗说: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

25、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薛能牡丹四首说:白向庚辛受,朱从造化研。李山甫牡丹诗说:数苞仙艳火中出。方干牡丹诗说:花分浅浅胭脂脸。吴融红白牡丹诗说:殷鲜一半霞分绮,洁彻旁边月飐波。僧舍白牡丹二首说:腻若裁云薄缀霜,月魄照来空见影。徐夤牡丹花二首说:剪云披雪蘸丹砂,浅霞青朵嫩银瓯。孙鲂又题牡丹上主人司空诗说:白疑美玉无多润,紫觉灵芝不是祥。他们把红牡丹描绘为赤日、鲜血、红霞、烛炬、火焰、丹砂和涂抹胭脂的香腮,不仅映红了牡丹附近的地面,也染红了赏花人的衣服。这颜色是凝固聚集的,又是流动飞扬的。他们把紫牡丹或比为紫云英,或说成使灵芝相形见绌。他们把白牡丹比作月光、白云、薄霜、白雪、白龙(墨子贵义说:帝以庚

26、辛杀白龙于西方)、银器、白玉,是那样璀璨透明,映衬得夜色不黑,曙光先临,使白玉显得失却光泽,甚至和月色浑然融为一体,只能由馨香和花株的影子而意识到白色的存在。 唐人对花香的描绘也是虚实相兼,刻意求工。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说:并香幽蕙死;赏牡丹诗说:香遍苓菱死。李商隐牡丹诗说:荀令香炉可待熏!薛能牡丹四首说:奇香称有仙。温庭筠牡丹二首说:蜂重抱香归。司空图牡丹诗说:晓添龙麝香。唐彦谦牡丹诗说:馨香惟解掩兰荪。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诗说:琼葩熏出白龙香。总之,牡丹的香味超过了一切香草香料,几乎达到了莫可名状的程度。东汉荀令君衣带奇香,到人家,坐处香三日,这仍不能和牡丹相比,牡丹有天生的香味,根本

27、用不着香炉来熏烧。 花色是这样的令人神往,香气是这样的沁人心脾,因此,徐夤一则在牡丹花二首中盛赞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二则在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诗中宣称羞杀千花万卉芳。还有说得更具体的。薛能牡丹四首说是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舒元舆牡丹赋说是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映山红)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那么,只有绝代佳人才堪与牡丹相提并论,于是乎唐人纷纷加以比拟。李咸用远公亭牡丹诗说: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唐彦谦牡丹诗说: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诗说:羞杀登墙女。孙鲂主人司空后亭牡丹诗说:入梦殊巫峡,临池胜洛滨。罗隐牡丹诗

28、说: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这些诗句涉及西施、巫山神女、东家之子、李夫人、洛神、杨贵妃等,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美女。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原在民间浣纱,由国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极受夫差宠爱。巫山神女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高唐赋描写的仙女。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她对自己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登墙女指东家之子,是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的美女,因宋玉说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而来。宋玉对楚王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29、阳城,迷下蔡。李夫人是西汉武帝的妃子。汉书卷97上外戚传载其兄李延年在武帝面前唱歌赞美她的姿色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洛神是三国时期曹植洛神赋描写的洛河神女,说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太真即杨贵妃,上文已提到李白清平乐词把她比作牡丹。唐人运用这些掌故,说牡丹超过她们,难免是溢美、夸饰,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牡丹的热爱和推崇,其用心还是可以理解的。 六、牡丹与社会生活 其一,牡丹与政治。牡丹与政治本无直接关系,有的人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对于如狂如醉的赏牡丹风气,有人认为有伤风化,或不参与,或发出批评。国子学助教李绅拒绝看花。韩弘初到长安,命除掉宅中牡丹,唐国史补卷中载他的话

30、说:吾岂效儿女子耶!王睿(一作王毂)牡丹诗还批评道: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荫。对于这种过分正经的行为,人们感到惋惜。上文已说白居易劝李绅: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姚合和李绅助教不赴看花诗还提醒他:且看牡丹吟丽句,不知此外复何如。罗邺牡丹花诗对韩弘的行为表示遗憾,说: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白居易牡丹芳诗批评赏花风气,说: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他一生嗜花如命,为着美天子忧农的政治目的,竟说了这些假话,感情造作,令人不快。指责花卉美丽为祸乱人心,比指责女色误国更为荒唐。花毕竟是花,没有阶级性和社会性,人们不必警惕地看待它。不过,花有时可逗引或寄托人们的政治感情。唐诗纪事卷2和卷43记载:文宗时,宦官杀戮朝官,钳制皇权。文宗愤慨之极,见牡丹,不觉诵出拆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的句子,忽然想起这是舒元舆牡丹赋里的话,而他已被宦官杀害,不觉泣下沾衣。 其二,牡丹与人生。唐人托物言事,借牡丹对人生的荣辱升沉和生老病死发表感慨。上文已谈到白居易借白牡丹为自己的仕途大发牢骚。在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中,他还说三见牡丹开,方知老暗催。感叹流年易度,时不我待。杜荀鹤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诗直接揭出:花艳人生事略同,不过是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还有看得更长一些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