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2.79KB ,
资源ID:37029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029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质量管理笔记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质量管理笔记全.docx

1、质量管理笔记全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质量管理学基础知识一、产品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三方面)1.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2.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降低产品成本、在保障产品质量同时)3.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二、质量管理学及其基础知识(质量管理学的本质)【质量管理学】是研究和揭示质量产生形成和实践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包括管理和技术)【第一个类型基础知识】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四大支柱)【第二个类型基础知识】现代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准时化生产:A控制成本、B提高产品质量、C加强运货管理或运或

2、控制。好处:成本效率提高、对市场灵活变化反映度。(20世纪日本提出)目的:增加企业盈利和加强企业竞争力。MRP物料寻回计划产品部件零件MRPII制造资源计划生产、营销、财会ERP企业资源计划【第三个】数理统计知识(概率论、控制图)【第四个】国际质量标准和认证的知识三、质量管理专家的相关理论(一)、戴明的主要理论(戴明模式)【戴明十四要点】(美)(在企业中某些不良质量问题80%出现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1、要求持之以恒地改进产品和服务;2、采用新的观念(企业的管理层);3、停止依靠大规模检查来获得质量;4、结束以价格为基础的采购习惯;5、(善于)发现问题;6、采取现代方法培训员工;7、班组长的责

3、任必须得到增强;8、排除恐惧(新产品批评声音);9、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强调部门之间的合作);10、取消对员工的标语口号和告诫;11、取消定额管理和目标管理;12、消除打击员工工作情感的考评;13、鼓励学习和自我提高;14、采取行动实现转变;(二)、朱兰博士(美)提出质量三部曲、认为质量适用性1、质量计划2、质量控制3、质量改进(步骤)阐明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改进目标组织人们实现目标实施全员培训执行改进工作以解决问题报告改进情况进行确认交流成果保存改进成绩每一年都要改善公司的管理系统和业务流程(三)、菲根保姆(美)1961全面治理控制 、由统计质量控制时代进入全面质量控制时代、非常看重质量

4、中的缺陷成本、大力推行缺陷成本的计量。五个方面:(1)认为全面质量控制是一个公司内部使质量标准制定维护和改进集成于一体的系统。(2)质量控制包括:1.制定质量标准2.评价与此相关的行为3.补救措施(3)影响质量的因素:1.技术性2.人为的(4)质量成本: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缺陷级别)3.外部损失成本4.内部损失成本四个类型(5)在质量控制和改进中,最重要的是控制源头的质量。(四)、克劳斯比(现代化)“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几个要点:缺陷可以为0(1)企业最高管理层: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管理水平的愿望;(2)必须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最高目标;(3)必须用质量术

5、语阐明质量目标是什么并规定员工对此必须做什么;(4)开头就开好即第一次就做对(理论精髓);(五)、石川(日本)首次提出外部用户作为质量目标主要部分(六)、田口玄一(日)创造田口函数计算质量成本(日本企业)用来核算不良质量损失成本;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质量检验阶段1、明显工作特点:在事后对完成全部产品进行检验2、检验主体的演化过程(三个阶段):生产者或操作者来进行检验(主体)是以泰勒科学管理运动为标志,计划和执行分开,生产和检验分开。(进入到工长的质量检验)检验员的质量检验3、弊端:(1)数量问题、全数检验消耗时间和人力资源;(2)有些检验有破坏性,会带来损失,对本身有伤害;(3)质量

6、检验往往发生在事后,没有一点预防功能,损失已发生。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控制阶段)1、休哈特;贝尔电话工程师,提出将统计数理运用到质量管理(控制图)该阶段标志性成就:1931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阶段主要特点:进行事前的预防性的生产过程控制。2、道奇、罗米格(美):将抽样检验法应用到产品质量检验。3、弊端:(1)运用到加工、生产环节,并没有用于其它(2)对应部门:加工部门、生产部门、质检部门。三、现代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TQCTQM 控制管理开始标志:1961全面质量控制菲根保姆,美国通用公司;3全1多(全面质量的特点或要求):1.全员:包括企业自上而下的所有员工,由最高管理

7、者到基层都有质量管理任务;。做法:进行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2.全企业:从组织结构化分上层、中层、基层,有不同任务。上层:制定政策、方针、目标;中层:落实上层的制定计划、对基层人员进行监督;下层:了解产品制造标准、完成制造。 3.全过程:从市场调研开始、开始设计、采购原料、配置设备、工艺设计;(1)预防为主,不断改进;(2)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企业外部顾客(消费者)“1多”:多方法体现三方面(1)尊重客观事实,尽量用数据说话;(2)要求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P:计划 D:进行 C:检验 A:总结(3)要求广泛的运用科学技术的

8、新成果。第三节 ISO9000国标一、ISO9000系列标准制定与修订IOS的工作宗旨:1、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往;2、并扩大在支持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ISO85%(162个);1946.10月,25个国家64个成员同意成立长期这种标准化组织;1947.2.23正式成立,IEC纳入ISO;我国1946加入、1950被迫退出、1978年再次进入、2008年常任理事国。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和技术委员会(ISO/TC176)1971. 认证委员1979. 承认TC176 质保1980. 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成立三个工作小组WG1:进行质量术语和基本概

9、念的编写(秘书国:法)WG2:选择体系要素、最20多个(秘书国:美)WG3:质量管理的模式问题(秘书国:英)1982. 第三次会议,调整工作小组WG1SC1(分技术委员会)概念及术语分委员会WG2 SC2(质量体系分委员会)WG31985. 合格评定委员会1987. TC176改为质管和质保技术委员会1991. SC3知识技术委员会三、ISO的核心标准1、核心标准(1)ISO9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ISO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ISO/90011:2003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指南类(1)ISO/

10、TR10006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指南(2)ISO/TR10007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3)ISO/T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之南(4)ISO/TR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5)ISO/TR质量管理培训指南(6)ISO/TR统计技术指南四、世界质量几大奖项1、日本戴明奖 19512、欧洲质量奖 1992 欧洲质量纪检会3、(美)鲍德里奇质量奖 1987 第二章 第一节 质量术语一、ISO900084 分十大类(一)、有关质量的术语1、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本身是动态的变化过程中)2、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要求或期望。3、等级: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

11、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表现形式:点数、星数(数量越多,等级越高);数字、1级2级(数字越小,等级越高)(二)、有关管理的术语1、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2、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3、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4、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5、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

12、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6、有效性:指完成策划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7、效率: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关系。(三)、有关产品和过程的术语1、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四个类型)2、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合格】:满足要求【不合格】:未满足要求【缺陷】:为满足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领导作用:制定目标和方向;全员参与:企业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任务;过程方法:把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

13、的得到期望结果。【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把相关关联的过程当做一个系统加以管理;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呼应的关系:反应相互依存关系。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一、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根本:满足顾客要求; 要求是否满足有顾客来解释;基于根本目的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不断改进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关系差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而产品要求是由顾客规定或有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是不能通用的;联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产品要求的补充。三、质量管理方法1、确定顾客和

14、其他相关方的的要求和期望。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现质量方针必须的过程和职责。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5、规定测量方法并测量每一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6、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7、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方向和目的)【质量方针】:是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的方向。【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标。(一定是可以测量的)(方向保持一致并和质量改进保持一致。)五、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1、制定方针2、目标3、改进六、文件1、概念:所谓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介。2、作用(价值):文

15、件形成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应当是一项增值活动。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文件的使用有助于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提供适宜的培训;为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3、文件类型1)、质量手册 2)、质量计划3)、规范和指南4)、生产记录5)、作业指导书6)、形成文件的程序7)、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文件的种类数量和想详略程度取决于以下几方面:1)、组织的类型和规模2)、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3)、产品的发复杂性4)、顾客要求5)、通用的法规要求6)、经证实的人员的能力7)、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证实的程度七、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1、在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

16、过程提出四个基本问题:过程是否已被识别或适当规定职责是否已被分配(质量方面、不同领导层)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2、评价方法:三种形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内审和外审或第一方审核和第二第三方审核)。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对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自我评价:(车间、管理层)随时进行。八、持续改进1、步骤:最基本的几个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确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已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正式采纳和更改。第三章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第一节 质量控制

17、的基本概念一、质量特性:1、定义: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价格、编码是被人们另外赋予的属性)2、质量特性参数:定量化的质量特性(质量适用性参数)3、真正的质量特性:顾客的反映代用的质量特性:工作标准的确定4、质量特性值:数字表达质量特性颜色、密度、尺寸等数据(分两类:计数性型和计量型或计件和计点,是非负整数)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概念一、总体和样本1、总体的含义:每个个体同一质量特性指标的全部。(分类:有限总体计数型和无限总体计量型)2、样本的含义:从总体抽出来一部分个体的集合。样本值:对样本测定之后的数据;样品:样本中,单个的个体;样本的容量:n,样本中包含样品的个数,越大越接近

18、总体特征二、抽样方法1、随机抽样:(1)单纯性随机抽样:抽签、抓阄,适合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2)机械/系统随机抽样:有间隔的抽取,每隔5分钟或每隔10个产品抽取;(3)整体性随机抽样:一部分、一定比例抽取(4)分层随机抽样:分类、分组抽取2、非随机抽样(应用较少)(1)判断抽样(2)定额抽样:给一定比例的产品分组抽样三、统计特性值1、数据期望、方差E(x)=pi*xi=(xi-)2、样本的均值:x=,用样本的均值来反映总体的数学期望3、中位数4、样本的极差R=max-min第三节、常用的统计方法一、排列图1、作图步骤:收集数据;对数据分类整理;画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横坐标为定性指标,按项

19、目出现频次从左到右由大到小排列;纵坐标左边表示频次,右边表示频率(最高100%);需要在横坐标上依次画出直方块;找出各项目累积百分点,从原点开始连接各点,画出帕累托曲线;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重要的项目。2、影响因素类别A类:80%左右(主要因素)B类:80%95%(累积频率)次要因素C类:95%100%(一般因素)二、因果图(鱼刺图)石川提出,把某些质量问题当作因素,看哪些方面可以改进;1、作图的步骤需要明确问题的结果(特性),绘出主干线箭头,结果放到箭头右侧;确定该问题影响质量的原因的分类方法5M1E;将各个因素分别展开深入分析,继续寻找质量的中原因,并绘制分之箭头;继续将中原因展开,

20、分别画出小支,深入分析,知道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为止;分析图中标出的原因是否有遗漏。例复印质量未达标三、分层法(5M1E)1、人员的年龄、性别2、机器的规格、型号四、统计法(统计表)调查、分析、核对表调查表:把产品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类,预先列成统计调查表,在检查产品时,只需要在相应的分类中进行统计分析。缺陷位置调查表/缺陷区位调查表(产品示意图):略五、直方图1、步骤:收集数据确定组数k,n50,57组;50n100,610组组距h= = 组界值(上下限)中值Xi统计频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2、分类:(1)正常直方图(2)异常型直方图折齿型:分组过细,误差过大左右陡壁型:已剔除不合格产品孤

21、岛型:在生产中某一因素或生产条件发生突变双峰型:有两个最大值,数据来自两个不同的总体扁平型:生产过程中,某一要素发生缓慢的变化偏态型:左右数据数量有偏差,对上下限有严格规定六、散点图与回归分析(一)事物的相关性1、确定性关系(函数关系);一对一2、相关性关系(不完全确定);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3、不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函数关系和误差方法称为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称为相关分析。(二)作图步骤1)研究分析两种质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作图方法称为散点图。2)收集数据对; 建立直角关系坐标;横坐标x表示原因变量,纵坐标y表示结果变量; 在坐标系上画点、将数据对反映在坐标系

22、中; 需要标出相应事项;日期、作图者、标题。(三)类型(图)1)强正相关2)弱正相关3)强负相关4)弱负相关5)完全不相关6)从点分开算正负(四)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把收集到的数据绘成散点图;在散点图的横轴上引出中位线;在该中位线左侧所有数据当中找出横轴中位线X1;在右侧X2;找出纵轴中位线Y1、Y2,与X1、X2交点连接; (五)质量管理中统计方法的应用PDCA(质量循环、戴明环)步骤:14属于P计划环节1、提出存在的问题:控制图2、分析问题的原因:一次图、因果图、控制图、散点图3、确定主要因素:散点图、回归分析4、寻找解决方案:包括六大要素5w1h何人何时何地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D阶段5、

23、:(执行方案)将方案落实,实施选定方案C阶段6、:检查或调查实施结果(直方图、控制图、排列图)A阶段7、巩固已有成绩,总结成功经验 8、将实施中不成功的遗留问题重新分析反馈,到下一个PDCA计划的开始阶段。第四章 工序质量控制第一节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一、工序质量定义:是指工序在六大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的稳定性。【两大类解决问题】过程状态是否能保证稳定;该过程是否有提供合格产品的保证能力。二、工序能力定义:是指生产工序处于稳定生产状态下的生产或加工能力。【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产品质量是否稳定;产品质量指标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为什么基本原理:在工序的稳定生产状态下,质

24、量特性指标的分布在期望值加+-3的范围内的概率应在99.73%,在+-3之外的概率为0.27%;即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因此,以质量特性指标期望值+-3为标准衡量工序能力,即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也有良好的经济特性。三、对工序能力产生的影响因素(5M1E)四、生产精度(反义:误差)包括部分:1、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规则误差)的影响程度。2、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的影响程度。3、精确度:反映受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复合影响程度。图:(1)准确度、精密度较高 (2)准确度差、精密度高(3)准确度较好、精密度较差 (4)准确度和精密度差五、工序能力指数1、概念:指质量标准和工序能力的比值,用Cp

25、表示大小,T表示标准工差范围。Cp=T/B(B=6);指数大小跟实际需要和经济效益相匹配(不是指数越高越好、不一定)2、计算:略六、产品不良率(计量型)计算(略)七、Cp的评价(K=0)Cp1.67 特级(生产能力过剩)措施:1)可改用精度较低的设备,或采用较简单的工艺或更换较廉价的材料; 2)更换原有的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1.33Cp1.67,K=0时(两中心重合) 一级(工序能力充足)可以用于重要部件的生产,对一般普通产品可以放宽检验。1.0Cp1.33,K=0,二级(生产能力一般)要注意加强控制,注意对产品及时跟踪检查。0.67Cp1.0,K=0,三级(生产能力不足)查明原因,采取措

26、施,对产品需要严加检验。Cp0.67,K=0,四级(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太低)停止生产,追查根源,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实施全数检验。第三节 控制图的原理一、概述(修哈特)1924第一年提出1、用途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使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缓慢变异,及时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工序控制图可以查明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以便做出正确的技术决定,为产品评定提供依据。2、基本格式A标题部分:包括产品的名称、工序编号、质量特性、数据收集时间、设备编号、车间、操作员、检验员和控制图的名称。B控制图部分: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在普通坐标纸上画出两条控制线和一条中心线,

27、然后把按时间顺序抽样所得的特性值以散点图的形式依次描上。横坐标: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样本序号纵坐标:产品的特性值或样本的统计量中心线CL(均值)用实线表示、上下限实线虚线(在范围内且没有明显的排列缺陷,说明处于可控范围内)二、控制图的理论1、质量波动的两种原因随机原因(正常原因):影响程度较低、无法避免。系统原因(异常原因):影响程度高、容易查找到原因并采取方法解决。【由随机原因引起的是正常波动】【由系统原因引起的是异常波动、该道工序将要或已经失去控制】2、控制图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设计原理包括四个方面:(1)假定是正态性假定:认为大多数质量特性值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2)3准则:如果生产过

28、程只受到随机原因的影响,那么数据落在均值+-3范围内的概率高达99.73%;如果比较多的数据落在该范围之外,则我们有很大把握认为该点不属于正态分布;(3)小概率原理:当X服从正态分布,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超出控制界限。小概率原理是符合人们的推理思维,故又称为实际推理原理;(4)反证法思维:一旦控制图上的点越出界限或其他小概率的发生,则有理由怀疑原生产状态。3、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和分析第一个图:生产工序实际已发生变化,点的位置在界限以外,统计判断为异常,判断正确;第二个图:工序没有发生变化,点的位置在界线之外,统计判断为异常,判断错误;第三个图:工序没有发生变化,点的位置在界限以内,统计

29、判断为正常,判断正常。第四个图:工序已发生变化,点在控制界限内,统计判断内为正常,判断错误。【第一类错误】在第二种情况判断为异常的错误为,也称须发警报,表示;(跟上下界限的设定有关)【第二类错误】在第四种情况下,生产过程已经出现变化,属于不正常分布的数据落入控制界限内,将异常判断为正常,属于漏发警报错误,用表示。(跟样本的数量有关)由于1-大小说明了控制图检出异常变化的能力,所以通常称为控制4、控制界限与公差界限的区别:A、作用与意义不同:公差用来反映质量的好坏; 控制用来反映工序质量的好坏;B、制定界限的根据不同:公差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事先设计的技术界限; 控制是依据以生产过程测定的质量分布数据来确定的往往略有变化,稳定性差一点。C、两类错误不同:公差是不会导致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的产生 控制是必然会导致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三、控制图的分类(一)按本身特性分类1、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检出力是最强的、信息量最大2、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