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67.88KB ,
资源ID:37022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022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口腔念珠菌病诊疗规范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口腔念珠菌病诊疗规范版.docx

1、口腔念珠菌病诊疗规范版口腔念珠菌病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oral candidosis)是由念珠菌属(candida spp.)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acute pseudomembranous candidiasis)、急性红斑型念珠菌病(acute erythematous candidosis)、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chronic erythematous candidosis)、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chronic hyperplasti

2、ccandidosis)等类型。另外,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ous candidosis)是一组特殊类型的念珠菌感染,目前已经证实是一种与自身免疫调节基因缺陷相关的疾病,病变范围累及口腔黏膜、皮肤及甲床等。在治疗上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为局部治疗及全身抗真菌治疗,同时去除诱发因素及治疗基础疾病等。口腔念珠菌病主要见于“幼、老、病”的人群,又被称为“病人患的病”(disease of the diseased)。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等,口腔念珠菌病日益

3、常见,其危害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其临床表现、病程及所感染念珠菌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临床上对其分类日趋完善。除引起多种多样的口腔黏膜感染外,念珠菌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也备受关注。虽然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之一。口腔念珠菌病可伴有消化道念珠菌病以及播散性念珠菌病的可能。二、筛查和诊断(一)口腔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

4、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在未来几十年中,口腔念珠菌病是我国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又称为条件感染或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其毒力、数量、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机体的抵抗能力及其他相关因素。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因素。1.念珠菌的毒力念珠菌属于酵母样真菌,迄今为止已发现200余种念珠菌中有致病性主要有: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热带念珠菌(Candidida 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andid

5、ida glabrata)、克柔念珠菌(Candidida krusei)、近平滑念珠菌(Candidida parapsilosis)、季也蒙念珠菌(Candidida guilliermondi)、类星形念珠菌(Candidida stellotoidea)、乳酒念珠菌(Candidida Kefyr)、葡萄牙念珠菌(Candida. lusitaniae)和都柏林念珠菌(Candidida dubliniensis)等。现已知念珠菌属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性最强,临床最常见其所致感染,约占所有感染的7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约占1015。近年来报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存在变迁趋势,引

6、起念珠菌感染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且可存在多种念珠菌的混合感染现象。白色念珠菌由完整的胞壁、细胞膜、胞质及胞核组成,其胞壁与其致病性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胞壁主要由多聚糖组成,如-甘露聚糖和-葡聚糖等。外层的蛋白质和甘露聚糖形成复合物在表面形成网状结构,有助于表面抗原的表达并与黏附作用有关。白色念珠菌感染上皮过程包括黏附到上皮表面,继而侵袭、损伤上皮。首先,白色念珠菌通过其表面的黏附素黏附到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包括凝集素样序列蛋白(agglutinin-like sequence,Als)、菌丝壁蛋白(hyphal wall protein,Hwp)等。成功黏附后,白色念珠菌可通过诱导上皮细胞内吞、

7、主动地穿透两种机制侵袭上皮、突破上皮屏障。白色念珠菌能分泌特异性的蛋白酶,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实现主动穿透上皮屏障,如分泌性天冬氨酸蛋白酶(secreted aspartyl proteinases,Sap)降解上皮结合处的黏附蛋白。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主要在于侵袭力,其中黏附力和细胞外酶作用较肯定,而菌丝形成、抗吞噬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增强其侵袭力。毒力大小与念珠菌对宿主黏膜及树脂塑料表面的黏附力、疏水性、芽管形成能力、菌落转化现象、产生蛋白酶和磷酸酶这两种水解酶的能力有关。2.宿主的防御能力和易感因素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降低;原发和继发免疫功能下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体内

8、菌群失调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均可成为宿主发病的易感因素。成年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患者所伴有的全身疾病及其他口腔黏膜病,其中又以大手术后、头颈部放疗后、干燥综合征、HIV感染、糖尿病等易感性较大。(1)抗生素的应用所致口腔菌群失调:长期大量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口腔局部抗生素含漱或雾化吸入治疗等可引起口腔菌群失调,促进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生。(2)免疫缺陷或受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在对抗念珠菌感染中起着主要作用。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低下疾病、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缺铁性贫血和艾滋病患者,及其他原因的免疫低下(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移植、

9、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均易患念珠菌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等可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而增加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易感性。(3)口腔环境的改变:口干(放疗后或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流率下降,唾液的机械冲洗和唾液中的抗菌成分如唾液特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富组蛋白等难以发挥作用而易使念珠菌在口腔黏膜黏附而致病。口腔卫生不良者口腔菌群的变化也是易感因素之一。无牙颌患者口角常形成黏膜皱褶,增加了念珠菌性口角炎的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口腔唾液量和pH值的改变易患口腔念珠菌病。此外,由于念珠菌对丙烯酸树脂基托有较强的亲和力,佩带可摘义齿的患者易发生义齿性口

10、炎。(4)慢性局部刺激及机械屏障的破坏:完整的正常皮肤对念珠菌的侵袭起着屏障作用,如不合适的义齿或正畸矫治器的局部创伤造成机械屏障的破坏,糜烂型扁平苔藓等其他口腔黏膜病造成口腔黏膜完整性破坏,也容易继发念珠菌感染。(5)吸收和营养代谢障碍:血清中铁代谢异常是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因素。缺铁性贫血患者易合并口腔念珠菌病。此外,血液及唾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可促进念珠菌生长,如糖尿病患者血和组织中葡萄糖含量增高,都易导致念珠菌感染。(二)高危人群的筛查在“幼、老、病”的高危人群中应开展口腔念珠菌病的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及预防侵袭性感染。(三)临床表现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按照临床

11、表现分为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acute pseudomembranous candidiasis)、急性红斑型念珠菌病(acute erythematous candidosis)、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chronic erythematous candidosis)、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chronic hyperplasticcandidosis)等类型。此外,另外,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ous candidosis)是一组罕见类型的口腔和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主要体征为舌背乳头萎缩、口腔

12、黏膜任何部位的白色凝乳状斑膜、口腔黏膜发红、口角湿白潮红、白色不规则增厚、斑块及结节状增生等。1.急性假膜型口腔念珠菌病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和HIV感染者最多见,又称鹅口疮或雪口病。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咽部。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斑片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食

13、管炎或肺念珠菌病。2.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口腔念珠菌病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后及HIV感染者,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3.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口腔念珠菌病本型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又称为义齿性口炎(denture stomatitis)。多数患者伴有口角炎,表现为双侧口角潮红。义齿性口炎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有黏膜灼痛和口干等症状。义齿性口炎按照炎症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病损表现,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呈点状或片状红斑

14、和水肿,严重者伴有颗粒或乳头样增生。Newton按照临床表现将义齿性口炎分为以下三种类型:Newton 1型:义齿承托区的针点状红斑。此型多与义齿局部床上或对牙科材料过敏相关。Newton 2型:义齿承托区的弥漫和融合性红斑和水肿,患者多有黏膜灼痛和口干,此型与念珠菌感染相关。Newton 3型:义齿承托区乳头状增生和感染,通常累及硬腭中央区和牙槽嵴,通常伴有黏膜的充血,患者多有黏膜灼痛和口干,此型亦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4.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chronic hyperplastic candidosis)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白斑。本型的颊黏膜病

15、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腭部损害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增生。肥厚型念珠菌性口炎,可作为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见于免疫不全综合征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患者。5.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这是一组特殊类型的念珠菌感染,目前已证实是一种与自身免疫调节基因缺陷相关的疾病,病变范围涉及口腔黏膜、皮肤及甲床等。特点多从幼年时发病,病程数年至数十年,易于复发。常伴有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本组疾病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征的表现。(四)体格检查1.多数患者口干、疼痛、烧灼感等临床症状;2.临床表

16、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伪膜(伪膜型);舌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黏膜发红(红斑型);或有白色角化斑块及肉芽肿样增生(增殖型);或病变范围涉及口腔黏膜、皮肤及甲床等(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五)辅助检查患者在治疗前,需要行实验室常规检测,以明确患者的念珠菌感染状况、必要时明确感染的念珠菌种以及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治疗药物应用。1. 病原学检查适用于所有临床疑似口腔念珠菌病的病例。病原学常用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法和分离培养法。(1)涂片镜检法:对于确定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涂片法包括10%KOH直接涂片镜检法、革兰染色法、荧光染色法等。(2)分离培养鉴定法:该方法敏感,能定量判

17、断感染及治疗效果。根据取材不同可分为棉拭子培养法、唾液培养法、含漱浓缩法和印迹培养法等。培养阳性分离菌株可采用念珠菌显色琼脂、手工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试剂盒、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法等进行鉴定。病原学诊断指标:病损区涂片可见念珠菌假菌丝和(或)念珠菌培养阳性(唾液培养100cfu/ml,含漱浓缩培养300cfu/ml)。(2)组织病理学检查: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需组织病理学确诊。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的病理

18、特征是增厚的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型或呈一定角度,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PAS)呈强阳性。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可伴有上皮不同程度异常增生。(3)药物敏感性试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常适用于协助处理难治性口腔念珠菌病,特别是应用抗真菌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失败时。由于念珠菌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各异,治疗药

19、物选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因此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难治性口腔念珠菌病病例十分重要,如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葡萄牙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对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也有报道,耳念珠菌呈多重耐药等。因此,对怀疑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其他非白念珠菌可进行药敏测定,对抗真菌治疗无效或需要长期应用抗真菌治疗的病例亦应进行药敏测定以排除耐药菌株的可能。念珠菌属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的标准参考方法为肉汤稀释法,且应使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如RPMI 1640)。临床折点(clinical breakpoints)是结合微生物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

20、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参数和临床预后数据共同确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念珠菌属药敏试验时,建议参考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的CLSI M27 (2017)推荐药敏试验方法和流程,临床折点和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s,ECVs)参照CLSI M59(2018)、M60(2017)文件(中等级,强推荐)。口腔念珠菌病诊断流程参见图1。图1.口腔念珠菌病诊断流程图三、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一)口腔念珠

21、菌病的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原则为局部或者全身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去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原则是综合考虑病原真菌、患者和抗真菌药特点予以优化治疗。治疗策略包括临床诊断(probable)病例和对念珠菌病病原菌已明确的确诊(proven),包括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和对特定病原菌的针对性抗真菌治疗(图2)。1.抗真菌药物治疗口腔念珠菌病轻症患者可以选用局部抗真菌治疗药物,中重症及伴有系统疾患的患者选用全身抗真菌治疗或局部联合全身抗真菌治疗。目前用于治疗念珠菌病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以下4类: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复方制剂)、三唑类、棘白

22、菌素类和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复方制剂及氟胞嘧啶作为伴发严重系统性疾患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药物,不作为口腔念珠菌病的首选治疗药物。(1)局部抗真菌治疗:轻症患者可以选用局部抗真菌治疗药物。以1%4%碳酸氢钠溶液、0.2%氯己定溶液含漱,制霉菌素悬液(10万单位/ml)每日4次,每次46 ml,或咪康唑口腔粘膜粘附片 50mg qd置于尖牙窝上方的口腔黏膜表面,治疗 7-14 天。(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由于念珠菌喜酸恶碱,用该碱性溶液漱口,可以起到抑制念珠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可作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药物。(2)氯己定:可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有抗真菌作

23、用。(3)制霉菌素(nystatin):本药属多烯类抗生素,1mg相当于2000单位,宜于低温存放。不易被肠道吸收,故多用于治疗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的念珠菌感染。局部可用5万10万单位/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一次,涂布后可咽下,也可用含漱剂漱口。口服片剂为50万单位,每日三次,含化,疗程为1428d。本药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释放钾,从而引起细胞内糖原分解终止而失去活力。本品也可口服,副作用小,偶尔有引起恶心、腹泻或食欲减退者。局部应用口感较差,有的患者难以耐受。(4)咪康唑(miconazole):本药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能直接损害真菌细胞膜,使麦角固醇合成发生障碍达

24、到抗真菌的目的。局部使用如硝酸咪康唑贴片、凝胶或霜剂。贴片可用于口腔黏膜,50mg qd置于尖牙窝上方的口腔黏膜表面,治疗 7-14 天。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治疗。另据报道用咪康唑凝胶涂口腔患处与义齿组织面,每天4次,治疗义齿性口炎(慢性红斑型口腔念珠菌病)疗效显著。此外,克霉唑霜、酮康唑溶液均可局部应用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2)全身抗真菌治疗根据口腔念珠菌病的严重程度可采取经验性治疗,中重度患者口服氟康唑200400 mg/d。替代方案或氟康唑治疗无效者可选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或胶囊口服200 mg,每日1次或给予伏立康唑200 mg/次,每日2次或泊沙康唑混悬液200400 mg,每日2次,

25、。此外,根据口腔念珠菌病分离念珠菌种的不同可采取针对性治疗(图2)。(1)氟康唑(fluconazole):为一种双三唑类衍生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该药极易溶于水,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此药在肾小管重吸收,半衰期30小时,故每日口服1次即可。本品在组织内具有持久的抗真菌作用,氟康唑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是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氟康唑为治疗白色念珠菌的首选药物,但对光滑念珠菌效果较差,克柔念珠菌几乎是完全耐药。近年来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在临床也有逐年增高趋势。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推荐剂量:首次剂量200mg,顿服,以后每天100mg,连

26、续714天,严重者延长至28天。本品无严重副作用,以恶心(1)较为常见,其次为皮疹,停药后症状消失。(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作为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备选治疗,包括口服、静脉制剂等。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它可治愈80以上的浅部皮肤黏膜真菌或酵母菌感染。抗菌谱广,对白色念珠菌等多种念珠菌均有效,尤其对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可考虑使用此药。口服后在1.54小时达血浆峰浓度,在进餐时服用可改善吸收,给药14天以后达到血浆稳定浓度。剂量:每日口服100mg,总疗程一般为1428d。副作用有轻度头痛、胃肠道症状、脱发等。(3)伏立康唑:是一种三唑

27、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高于氟康唑及伊曲康唑,克柔念珠菌对其呈现敏感,光滑念珠菌呈剂量依赖性敏感或耐药。伏立康唑有口服和静脉2种制剂,口服吸收完全(96),可用于黏膜念珠菌病的治疗,200 mg/次,每日2次。(4)泊沙康唑:对念珠菌的抗菌活性与伏立康唑相仿,现仅有口服混悬液制剂,可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干细胞移植受者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也可用作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备选用药,200400 mg,每日2次,治疗3d后改为每日1次,总疗程为1428d。(6)棘白菌素类:该类药物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严重口咽部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近期有唑类药物使用史者的首选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对念

28、珠菌属具杀菌活性,包括对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均具良好抗菌作用,但近平滑念珠菌的少数菌株对该类药物呈现耐药。此3种药物均仅有静脉制剂,消除半衰期长达1530h,临床不良反应少见。肾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肝功能减退时除卡泊芬净外亦不需调整剂量。卡泊芬净在中度肝功能不全者需减量应用,重度肝功能不全者的应用缺乏资料。2. 去除各种刺激因素:如去除牙垢牙石,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可摘义齿清洁,调整咬牙合去除不良刺激因素。3.治疗基础疾病及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身体衰弱、有免疫缺陷或与之有关的全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念珠菌感染患者以及慢性念珠菌感染者,需辅以增强免疫力的治疗措施,如

29、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等。AIDS患者,为减少其复发,尽早接受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治疗至关重要。 图2. 口腔念珠菌病抗真菌药物药物治疗方案4.手术治疗: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伴上皮异常增生者,应定期严格观察病损的变化,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为中度以上上皮异常增生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二)疗效标准1.治愈: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涂片或培养结果转阴性。2.好转: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实验室检查涂片或培养转阴性或培养虽为阳性但菌落数量减少。3.未愈: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涂

30、片或培养仍为阳性,菌落数量未减少或增加。四、预防做好口腔健康宣教,口腔念珠菌病的预防应注意制定合适的膳食计划,均衡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同时,避免过量及频繁的甜食摄入,每次进食后需要清洁口腔。同时,合理使用抗菌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对于以下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如下:1.戴用义齿者注意义齿的清洁卫生,教育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与饮食习惯,指导病人养成餐后刷牙及清洁口腔的习惯。对于义齿佩戴者,鼓励病人日间戴好义齿,晚间休息时取下义齿冲洗干净,浸泡于2%4%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同时,指导口腔念珠菌病患者规范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2.对于

31、婴儿念珠菌病的预防,应避免产房交叉感染,母亲分娩时注意会阴、产道、接生人员双手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此外,可经常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注意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并应保持干燥,产妇在哺乳前可选用2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乳头,再用冷开水拭净。3.长期使用抗菌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应警惕念珠菌感染的发生,常规应用2%4%的碳酸氢钠嗽口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34次,尽可能的延长含嗽时间。如患者不能自理,可应用棉签沾取碳酸氢钠嗽口液轻柔擦拭全口黏膜。特别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念珠菌病的发生。五、预后口腔念珠菌病多数临床类型预后良好,经过合理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后痊愈。伴有基础疾病(如HIV感染、干燥综合征、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等)患者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反复感染、或迁延不愈。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有高于4%的恶变率,对于伴有上皮异常的病例应特别注意,需要长期随访。六、随访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建议定期复查。一般主张抗真菌治疗停药后1周复查念珠菌是否转阴,此后伴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复查1次。口腔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1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