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70KB ,
资源ID:370059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005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docx

1、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摘要】 红外成像技术是国际科研新方法之一,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本研究根据中药理论中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选择了热性的干姜和寒性的黄芩作对照,在人体服用中药前后两小时分别进行红外成像的对比观测,分析结果用来解释服用中药后的机体热变化,进而推导出所服中药的寒热属性。【关键词】 红外成像扫描技术; 中药学; 温凉寒热 Abstract: To establish a new technique platform embarking on the scientific studies on Chi

2、nese medicine herbal nature. Using thermal texture maps (TTM) system to analyze the human body by the theories of heat or cold sympto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prove the Chinese herbs with its cold or warm nature. It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elaborate and decode some medical theories of Chinese m

3、edicine by this new device. Key words: thermal texture maps;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nature cold, cool, warm and hot 红外成像技术是近十年来世界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她已在军事、航天、遥感、探测、气象、地理、医药等多学科获得广泛地应用。 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红外体温诊断技术的普遍应用,加速了医学领域对该项技术的认同和发展。这项技术现已发展成为真正的三维体视诊断技术1。但利用这一技术分析和探索中医中药的经典治疗法则和经络现象,却是一项崭新

4、的研究2。 纵观我国医药学史,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就基本奠定了中药药性治疗的基本原则,认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药的四性理论也基本形成于该书。另如黄帝内经也指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当然,与此类似的原则在西方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亦有体现,看来这属于东西方古代宏观医学的共同产物。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强调自然力的自愈机制,并指出:人体某部分感觉过热或过凉,表示这部分有疾病存在3。中医理论上则更是讲求:辨阴阳必分寒热;所以说,寒证、热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 中药中大部分属于天然植物药,其四性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又称“四气”。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 寒、热

5、变化的作用倾向, 为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说明中药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更是中医辨证论治、遣方施药的依据。 近年来,通过试验建立中药四性模型的尝试未曾间断。解放军302医院肖小河等提出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红参、人参、西洋参的不同作用;又观察了不同配伍或炮制的左金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抑制作用与本草记载基本相符4。 在红外成像研究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袁云娥等利用TTM对肝病进行观察时发现:恶性肝脏肿瘤在形成12 cm以上时才能被B超、CT检测到;而TTM系统在1mm时便能测出,尝试说明该系统对肝癌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5。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国外文献亦有相关报道6。 本试验现

6、利用TTM系统,通过人体红外成像跟踪分析,对中药的寒热药性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具体情况 1 材料和方法*2 材料 仪器 使用北京贝亿集团TSI 21型热断层成像系统即TTM系统;人体扫描部位可断512层,是通过测量和比较断面上异常热源的相对差值进行分析与评估的。红外摄像像素320*240;热辐射度分辨率为摄氏度。 中药调剂 中药饮片分为二组 I组:热药组 II组:寒药组 III组:空白对照组 煎煮法:将中药饮片加入砂锅内,加冷水超过药面20 cm。药液未沸时用武火,沸后用文火,煎煮时间约为35分钟;每隔35分钟搅拌一次;最后得药汁150 ml;密封装袋。避开阳光直射,5 保存。用时水浴加热,微

7、温服用。 受试人群根据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的精神和细则,受试人必须事先知情,并签订好参试志愿书。受试人共6,3男3女,每组1男1女。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年龄2123岁。人体红外成像测试环境操作规范受试者再恒温的温度下,静坐1530分钟;冬天一般需要30分钟,以减缓室内和室外温度差异的影响。受试者须处在平静的环境里,以期达到一个心平气和的相对稳定状态。受试者不要穿紧身的内衣、内裤;紧领的毛衣也不要穿;以免影响身体表面热源。测试环境内的湿度也应有一定的要求,以免气压的变化对血管造成影响。测试中,须向受试者询问并填写有关记录:受试前一夜的睡眠情况;前一天是否排便;是否饮酒

8、;进餐是否有特殊的饮食;是否有特殊的饮食习惯;是否有明显的激动情绪或刺激因素。具体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男女各一人。各组试验均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尽最大可能做到试验者每次实验条件的齐同。每种饮片一次顿服,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后2小时严格根据上述操作规范进行红外测试。注意事项: 服药前后间隔2小时。2小时中间要求不作剧烈运动,没有紧张工作,不服用有刺激作用的零食和药物。 2 结果*2 图像与数据图1 黄芩组女性药前头面部热像图 图2 黄芩组女性药后头面部热像图 表1 黄芩组女性头面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1、2)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掌心温度 内关穴温度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

9、- 表2 黄芩组女性胸肺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1、2)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图3 黄芩组男性头面部药前热像图 图4 黄芩组男性头面部药后热像图 表3 黄芩组男性头面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3、4)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区2)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前额温度 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 表4 黄芩组男性胸肺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3、4)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图5 干姜组女性药前腹部热像图 图6 干姜组女性药后腹部热像图 表5 干姜组女性腹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5、6)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服

10、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图7 干姜组男性药前腹部热像图 图8 干姜组男性药后腹部热像图 表6 干姜组男性上腹部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7、8)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左下腹低辐射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 图9 干姜组女性药前后脊柱热像图 图10 干姜组男性药前后脊柱热像图 表7 干姜组女性脊柱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9)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服药前服药后温度差+ 表8 干姜组男性脊柱热像图温度对比 (图10) 窗宽步长窗位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服药前服药后 温度差+分析与结论 该红外系统所测量的是人体表面的相对温度,而不是体表的绝对温度。上述热像图统计分析

11、的是采用人体自身对照的相对温度差值。每个人的红外热像图的信息量很大,每个人也有各自红外信息的一些特异性;抓住哪一环节进行分析便成为测量统计的关键。黄芩组观测并对比了头面和胸部的自身温度差;干姜组观测并对比了腹部和脊柱的自身温度差,均得出了一定的阳性结果。但这只是进行统计观察的一种尝试。由图110多组图像分析得出:所测的体表平均温度男性较女性为高,说明男性热辐射较强,这可能是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生理热像图的一般特点之一。黄芩组结果:女性头面部热像图平均温度下降摄氏度;同时该女性内关穴温度和掌心温度亦有下降,其中以掌心温度下降最为明显,为摄氏度。女性胸肺部热像图温度下降摄氏度。男性头面部热像图平均温度

12、下降摄氏度,非常明显;此男性在其左侧前额角出现一特异性异常热源,服药后该点温度下降摄氏度;男性胸部热像图相对温度亦下降摄氏度。综上所述,男女头面部和胸部平均温度均有下降,而且掌心温度、相关穴位如女性内关穴以及某些特异性异常热源的温度均有下降,说明这可能是黄芩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直接作用,使得人体头面和胸部热传导功能和热辐射程度有所减弱;相对温度差和图像动态变化均与黄芩药性寒凉的特点相符。干姜组结果:女性腹部热像图平均温度上升摄氏度;男性腹部热像图平均温度上升摄氏度;男性左下腹特异性低热辐射点服药前后变化明显,上升摄氏度。女性脊柱热像图平均温度上升摄氏度;男性脊柱上升摄氏度;而且从两者的动态图像

13、观察,脊柱热源的上升趋势均有增强,且脊柱热源的连续性较服药前沿脊柱走向明显得到连接修复。上述结果说明这可能是干姜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直接作用,使得人体腹部和脊柱及个体特异性低辐射点的热辐射程度明显增加;相对温度差和图像动态变化均与干姜药性温热的特点相符。本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男女各1人;饮用温开水;前后自身对照热像图未发现明显温度差与图像变化。这说明依靠热像图变化说明人体情况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应当注意的是,自测对照前后间隔2小时,所有受试者应保持安静和舒适状态。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对黄芩和干姜的药性基本争议不大,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I部均有明确规定。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胃、胆、大

14、肠经;主要功用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主要功用为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元代珍珠囊记载:“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干姜 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中焦脾胃,却能发诸经络之寒气;图910所显示的是人体脊柱热像图,从中医经络学说分析为人体督脉的热反应;而督脉为人体“阳经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以往的热像图分析也认为人体脊柱热与人体的免疫力相关。因而,图910连同测试数据表明:干姜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体脊柱外表的热辐射,这种现象亦与文献所记载的可发诸经之寒的功用相符合。 3 讨论 中医药学理论是建筑在“象医

15、学”基础之上的;所谓的“象医学”既能体现了生命能量运动变化的医学模式,同时也是宏观整体医学的模式;其诊疗特点就在于以表知里、由外揣内。人体红外成像技术特点在于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7;其所生成的热像图就像是冷暖空气交汇的气象卫星云图一般,根据体内热平衡的道理,它像是一张符合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而恒动的“气血云图”。人体红外热像图的基本热形态可具体表现为:表面热源、浅表热源、深层热源、非平面内部热源、管状热源、腔体热源、毛发下热源及其特殊热源等8。这为中医所谓的人体表寒证和表热证,并很可能根据不同机体组织不同的热传导形式,为由表及里的中医诊断方式带来新的认知途径。古代的药性理论是人体服

16、药后机体对药物的自然反应,本次试验只是运用红外成像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预试验,旨在于实验方法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摸索;至于相关结论能否说明和诠释药性之寒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统计和推导验证。中医理论中的表里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表里关系中涵盖了经络学说的许多内容。联合国卫生组织西亚太区办公室 (WHO West Pacific Office) 就曾先后多次颁布和修改国际针灸经络穴位标准化方案。分析人体热像图中很多异常热源的原因,似乎往往能在中医的经络学说中找到了依据。人体红外热像图对于经络学说的研究具有直接意义。 总之,目前热红外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尚处在摸索阶段,关于人体

17、热传导还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成熟的数学模型9;由于机体与外界物质和能量不断进行交换,因而引起系统熵变与温差电现象,使得非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成为热点。红外成像技术很可能为运用现代方法阐释中医学基础理论,提供一个相对直观的可视化的科研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德文, 等.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不同时期死亡患者的病理变化及其特征 A. 全军SARS病原、病理和发病机制研讨会暨全军传染病病理学专业组成立会议论文汇编 C. 南京: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 2003. 11-20. 2张志波, 张栋. 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J. 针灸临床杂志, 2004, 20: 55

18、-58.3朱明. 中西比较医药学概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77-182.4代春美, 肖小河等.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 锦州医学院学报 J. 2004, 25(3): 57-59.5袁云娥, 王青等 热断层成像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肿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J, 2004, 20: 1803-1805.6 ,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hermal Image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MBS C. San Francisco, CA, USA, 1156-1158.7吕少文, 李红, 赵丽君, 等. 人体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意义 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2, 7: 150-152.8Hairong Qi, Phani Teja Kuruganti, Zhong Qi Liu热断层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A 香山科学会议简报 C. 2003: 196.9王迎新, 张丽, 陈志强, 等. 基于辐射图像形状识别的特征曲线控制点表达研究 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5, 10: 99-10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