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5.52KB ,
资源ID:3696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96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全程测评卷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全程测评卷1.docx

1、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全程测评卷1测评卷(一)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7大庆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经济行为的互利与道德行为的互利是不同的。经济行为中的利他是结果的利他,而动机仍然是利己的,从利己的动机出发并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利他的。而道德行为中的利他不仅要求结果的利他,也要求动机的利他,至少在动机上不能是损他的。从结果来看,经济行为的互利也与道德行为的互利存在着差异。经济行为的互利主要是就满足经

2、济主体的当下需要而言,并不能保证从长远看仍然对双方有利。有些经济行为虽然满足了双方的需要,但这些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或不道德的,如向恐怖组织出售武器。此外,有些双方互利的经济行为,也可能导致第三者受害,如盗版光盘的买卖使专利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道德行为的互利不仅要求符合行为者双方的眼前利益,也要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并且这种互利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把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却未必符合伦理要求。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前提,这一假设的含义是:在理想情形下,经济行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

3、算能力,因此,在经过理性判断后,他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其他行为更好地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简而言之,“经济人”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他试图用尽可能少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始终且完全恪守经济人原则的个体例证。但是,“经济人”作为一个理论假设得到了大量的学术拥护者,这种“经济人性格”也不时在一些经济活动中显现出来,从而使利与义的冲突更加明显。大体而言,义利冲突可以概括为两种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为了道义而丝毫不顾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我国古代的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种义利冲突形式的典型表现;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利益而丝毫不顾道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义利冲突主要偏向后一种情况

4、,并且主要体现为拜金主义。在商品经济中,私人的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人们所生产的商品决定其在经济活动中是亏本还是赢利,决定其劳动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商品似乎具有了某种特殊的力量,导致人们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当作神一样来崇拜。货币出现以后,一切产品、活动都可以同货币相交换,而货币又可以无差别的同一切相交换,因此,使不同的东西相等同的货币就具有了非凡的魔力。在质的方面,货币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此它在形式上是无限的。但在量的方面,每一个现实的货币额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为有限的购买手段。货币的这种量的有限性和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5、,导致货币贮藏者贮藏货币的欲望永无止境。(选自经济伦理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行为以利己为动机,结果不一定利他;经济行为的互利能满足经济主体的当下需求,但是从长远看不一定仍然对双方有利。B道德行为以利他为动机,而不会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动机,道德行为的互利符合行为者双方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C买卖盗版光盘是一种经济行为,行为的双方能实现互利,但从长远看,这一行为会侵害相关专利所有者的权益。D向恐怖组织出售武器这种经济行为能满足行为双方的需要,但这一行为本身是非法的,双方的动机都是利己。答案C解析C项“但从长远看,这一行为会”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实际,这

6、种行为一发生就会侵害相关专利所有者的权益,而无需长久时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中,始终且完全恪守经济人原则的人是难找的,但“经济人”假设理论还是有自己的拥护者,并影响到一些经济活动。B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理论前提,人们视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目标。C“经济人”假设理论指出,经济行为者应追求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D我国古代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体现了义与利的冲突,这一思想主张为了道义而舍弃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答案C解析C项“经济人”假设理论假设了一种理想情形,即经

7、济行为者具有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而不是要求经济行为者去追求完全的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为实现利益而丝毫不顾道义成为义利冲突的典型和主要表现形式,而拜金主义又是这一形式的主要体现。B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是亏本还是赢利取决于他们自己生产的商品,因而,他们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当做神一样来崇拜。C货币自产生之日起便具备非凡的魔力,它可以无差别地同一切产品、活动相交换,但是每一个现实的货币额只具备有限的购买力。D货币能使不同的东西等值,货币作为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在形式上是无限的

8、,这些因素使得货币贮藏者对货币产生无穷的欲望。答案D解析D选项对原因的解释错误。根据文意,货币贮藏者对货币产生无穷的欲望的原因是货币量的有限性和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2017甘肃兰州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鲍勃迪伦:迷人之谜柏琳鲍勃迪伦是谁?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

9、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

10、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

11、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

12、。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

13、“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

14、报书评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5、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答案C解析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_ _

16、答案“谜”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谜”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或是又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题干是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

17、语句,注意从“谜”和“迷人”的角度进行概括。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5分。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要立足原文,从深厚的文学传统、用巡演的

18、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的角度进行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

19、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

20、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

21、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旨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可惜,往往很晚才懂。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

22、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选自散文)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B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D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答案C解析A项,“没有给我们留下精神财富”错。B项,“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

23、的秉性”错,应该是“勤劳”。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应该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8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5分)答:_ _答案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等。解析这篇文章作者着力刻画母亲的性格特点,用具体鲜活的事例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乐观、朴素等品格。9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6分)答:_ _答案示例:(1)叩问的具体内容:“两者”是指“快快乐乐地踱步”和“充满忧虑地攀缘”这

24、两种人生态度。(2)作者虽然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理由:母亲任劳任怨,辛劳一生;作者自己多年来“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孔子教导子贡要“生无所息”。(3)在奋斗的过程中,辛劳疲惫之时,不妨停下来歇息修整(快快乐乐地踱步),蓄积力量之后再出发。(其他言之成理亦可,但不得脱离作者本意“人生需要奋斗”这一前提,泛泛去谈享乐主义等)解析对本题的作答应涵盖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指明“叩问”中“两者”的具体内容;结合文意,分析作者的本意;联系现实探究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7广东实验中学

25、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

26、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

27、女色,故中间坐废。(节选自宋史孙沔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宰相吕夷简求罢罢:免官B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 隳:破坏C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 徇:曲从D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 瑕:缺点答案C解析徇,同“殉”,示众。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

28、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答案D解析“许昌”和“己”均作前句的宾语,“政事”作后句的主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C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

29、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答案A解析“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错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的是孙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5分)译文:_ _(2)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5分)译文:_ _答案(1)孙沔曾经驻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2)孙沔做官凭借才能闻名,刚强正直,很少有忌惮的,可是喜欢宴饮游乐和美女,所以任职中因为(这些喜好)被免官。解析重点词语:“蕃夷”“著”“强直”“坐废”。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蕃夷”“著”“强直”“坐废”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